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张聪

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张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反应机理,[3,3]-σ迁移,[4+2]环加成

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张聪[1](2010)在《6-苄基-6-氮杂双环[2.2.1]庚-2-烯与苯甲酰异氰酸酯和(2E,4E)-5-(二烯丙胺)-2-五甲基-2.4-戊二烯重排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有机反应的机理。第一个为6-苄基-6-氮杂双环[2.2.1]庚-2-烯与苯甲酰异氰酸酯生成脲和异脲反应机理的研究。第二个为(2E,4E)-5-(二烯丙胺)-2-五甲基-2.4-戊二烯在高温下的重排反应机理的研究。6-苄基-6-氮杂双环[2.2.1]庚-2-烯与苯甲酰异氰酸酯在常温下生成脲和异脲反应可能经过六条竞争的反应通道,其中channel 1和4是形式上的[3,3]-σ迁移的反应机理,channel 2,3,5,和6是[4+2]环加成的反应机理。对产物脲来说,[3,3]-σ迁移和[4+2]环加成反应都是可能的反应通道,但是对于异脲来说,[4+2]环加成相对于形式上的[3,3]-σ迁移在能量上更有利,反应能垒为12.77 kcal/mol。根据电荷分析,本实验中的[4+2]环加成都属于极化的环加成反应。另外对过渡态的键长分析的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的环加成反应都是非协同的过程。以上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2E,4E)-5-(二烯丙胺)-2-五甲基-2.4-戊二烯在高温下重排反应是从氢转移开始的。经过对叁条不同的氢转移的通道比较可知:分子间氢转移的能垒最低(路径C),为44.69 kcal/mol。在氢转移过程中,分子构型从E构型变成了Z构型。吡啶类似物(P1)由中间体M3经过两次[3,3]-σ迁移重排得到,γ-内酰胺(P2)经过[4+2]环加成反应得到。生成P2的反应能垒比生成P1的反应能垒低7.78kcal/mol,并且P2的能量比P1的能量低18.01 kcal/mol,这些计算结果都与实验事实相符合。(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0-04-01)

魏红涛,谭效松,田德美,朱正方[2](2000)在《苯甲酰异氰酸酯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苯甲酰异氰酸酯的合成路线 ,并探讨了利用苯甲酰胺与草酰氯制备苯甲酰异氰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湖南化工》期刊2000年05期)

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苯甲酰异氰酸酯的合成路线 ,并探讨了利用苯甲酰胺与草酰氯制备苯甲酰异氰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张聪.6-苄基-6-氮杂双环[2.2.1]庚-2-烯与苯甲酰异氰酸酯和(2E,4E)-5-(二烯丙胺)-2-五甲基-2.4-戊二烯重排反应机理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魏红涛,谭效松,田德美,朱正方.苯甲酰异氰酸酯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研究[J].湖南化工.2000

标签:;  ;  ;  ;  ;  

苯甲酰异氰酸酯论文-张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