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夹点节能及其换热网络综合应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蔡宝祥[1](2021)在《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夹点分析与优化》文中提出针对目前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节点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开展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夹点分析与优化研究。通过对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数据提取、换热网络操作型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换热网络夹点温差提取,提出换热网络具体改造方案,以期为减少冷却和加热公用工程量提供指导意见。
井晓燕[2](2019)在《天然气净化系统能耗分析及其节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增多,节能降耗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话题。天然气是当今非常重要的常规能源之一,且天然气净化属于高耗能行业,而目前国内节能技术的研究深度较国外研究相差较大,天然气净化节能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某天然气净化厂400×104m3·d-1的净化装置及辅助装置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数据进行了能耗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分别对包括净化装置、甲醇回收装置及硫磺回收装置在内的装置搭建出流程模拟。在验证过的各装置流程模型基础上,对单装置及跨装置角度开展了节能优化,首先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软件根据夹点技术进行了换热网络优化,其次从操作参数或设备改造方面优化,对涉及更换的换热器采用了HTRI软件设计选型,统计优化效果,并与节能方案的现场应用效果比较,最后根据研究过程利用Visual Basic6.0编程工具进行了软件开发。具体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前期开展的大量数据收集及整理工作,得到净化厂改造前的实际能耗数据,其中净化装置能耗为66.7634kgce/104m3,甲醇回收装置能耗为10.9914kgce/104m3,硫磺回收装置总产能9.1137kgce/104m3。(2)对各装置进行了流程模拟研究,利用Aspen HYSYS建立了装置的基础模拟模型,通过模拟数据与实际装置运行参数验证了模型可行。(3)净化装置节能优化结果,其换热网络合理,随后采用了操作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MDEA溶液循环量由180m3·h-1降低至150m3·h-1时,可节约单位能耗2.3452kgce/104m3;TEG循环量由6.05 m3/h将至5.5 m3/h后,节约单位能耗为0.5960kgce/104m3;TEG循环液的温度由50℃降低升高至54℃时,节约单位能耗为1.3596kgce/104m3。(4)甲醇回收装置节能优化结果,其换热网络合理,随后提出机泵变频节电的节能方案,计算得该方案预估建设投资为6.06万元,预计静态回收期为0.18年,可节约单位能耗为1.6692kgce/104m3。(5)硫磺回收装置换热网络合理,随后分别进行了硫磺回收与净化装置间、硫磺回收与甲醇回收装置间的换热网络优化,确定了两个优化方案,一是硫磺回收中压蒸汽与脱水工段TEG富液换热,二是硫磺回收低压蒸汽与甲醇回收塔底水换热;利用HTRI软件对预热器进行设计选型,计算得到两个优化方案建设投资为179.63万元,优化收益为每年257.25万元,预计回收期为0.71年,可节约单位能耗为16.0914kgce/104m3。(6)节能优化方案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改造后净化厂单位总能耗为50.4794kgce/104m3,较改造前单位总能耗68.6667kgce/104m3相比降低了 18.2073kgce/104m3。(7)利用Visual Basic6.0软件编程工具,结合研究中涉及部分方法,开发出石油化工装置对标节能优化软件,具有能耗分析、夹点分析及参数优化等功能,可为其他企业参考。
罗祖云,钟梦君,李炎,连俊鹏,李远[3](2017)在《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的流程模拟及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首先利用Aspen Plus对丙烷脱氢工艺进行模拟,再利用夹点技术,通过Aspen Energy Analyzer对丙烷脱氢工艺换热网络进行能量分析,找出了用能瓶颈,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换热网络冷热公用工程用量节能分别为28.3%、30.8%,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可观。
陈峰[4](2017)在《蒸汽节能技术在宝钢化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宝钢化工的蒸汽是由宝钢股份大院蒸汽系统供应的,再通过管网输送至各用能装置。目前宝钢化工蒸汽系统的节能降耗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各用能装置的蒸汽使用过程的运行参数的调整优化上,很少对蒸汽系统本身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是用蒸汽管网在输送过程中直接降压为用能装置供能;大量蒸汽冷凝水直接自然降温回收使用;部分用能装置内换热网络仍有较大优化空间等方面,未进行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宝钢化工蒸汽系统的基本情况及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内容包括蒸汽的种类、用途和管网分布及主要用户的蒸汽使用概况等相关信息。其次,分析研究目前化工行业的蒸汽系统的主要的节能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范围。最后根据宝钢化工蒸汽系统的实际情况,在能量转换、能量利用、能量回收这三个环节,匹配合理的节能技术,提高蒸汽系统的利用效率,减少蒸汽消耗,从而降低装置能源成本。
周辉[5](2016)在《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油田污水的余热资源丰富,是最有利用潜力的地热资源之一。热泵是一种直接利用热能,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泵送的循环设备,是回收利用低温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本论文以胜利油田为例,针对场站的不同条件分析了四种污水余热回收模式,分别是直接换热模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组合模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模式和蒸气压缩式热泵模式。比较了蒸气压缩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各自的特点,提出污水温度高于50℃的场站可采用直接换热模式,有稳定气源的场站优先考虑采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气源不稳定的场站优先采用蒸气压缩式热泵。本文分别对第一类、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及高温蒸气压缩式热泵进行热力计算,分析了污水温度及供水温度对吸收式热泵和蒸气压缩式热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质种类,压缩机排气过热度对蒸气压缩式热泵性能的影响,为热泵参数的设计提供参考。对三种热泵进行了(火用)分析,计算得出压缩式热泵的压缩机和蒸发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发生器和吸收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和溶液闪蒸阀的(火用)损失较大,这些部件在换热中是最薄弱的环节,在设计时应尽量减少这些部件的(火用)损失;采用问题表格法对污水余热回收系统进行夹点分析,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夹点温差为20℃,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夹点温差为4℃,分析了夹点平均温度和公用工程负荷的变化及原因。最后介绍了鲁东集油站污水余热综合利用工程和景苑污水余热利用供暖项目的改造流程,运行效果,表明污水余热回收技术上可行,项目运行平稳,同时还可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中华[6](2016)在《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有效能分析及能量集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原油资源逐渐向着重质化和劣质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为降低雾霾等恶劣天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保法规和油品排放标准随之越来越严格;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汽油、柴油等轻质油的需求持续增加,这种情况使得我国重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等二次加工工艺及加工能力得到相当快速地发展,在炼油工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加氢裂化装置中能耗大约在30kgEO/t到60kgEO/t之间,高于国外先进水平,因此对其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和节能优化显得非常必要。本论文针对某炼厂年产1 50万吨的蜡油加氢裂化工艺装置(能耗为51kgEO/t),利用Aspen Plus进行准确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能分析方法对主要设备能效进行计算,并利用夹点技术优化现有换热网络。从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能量集成,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利用Aspen Plus实现了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准确模拟。采用单段串联+冷高分+常压塔+减压塔+轻烃吸收塔工艺流程,基于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基本生产数据,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装置反应部分和分离部分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建立了严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使得模拟结果与标定数据达到很好的吻合,工艺流程中的各个流股的摩尔流率相对误差低于10%,说明模拟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生产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单元设备的有效能分析和系统用能情况的夹点分析诊断系统的用能瓶颈和潜力。以有效能分析作为指导,对装置中所涉及的主要单元设备如机泵、加热炉、反应器、精馏塔、换热器以及空冷器等进行了能量平衡和(?)分析计算,得到(?)损率的分布情况,找出(?)损失比较严重的单元设备;与此同时,利用夹点分析理论方法对现有的换热网络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最小传热温差为12℃的条件下,确定所需要的冷公用工程最小用量为26558kW,热公用工程的最小用量为20968kW。利用夹点技术和能量集成原则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改造方案和能量集成方案。在不改变装置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将夹点技术作为理论依据对蜡油加氢裂化的换热网络进行了节能方案研究,提出了两个节能方案,和原工艺流程相比,节能方案一,所需热公用工程用量节约了42.2%,冷公用工程用量节约了38.5%;节能方案二,热公用工程用量节约了51.5%,需要的冷公用工程用量节约了44.9%。此外,还将脱乙烷塔T1007以及石脑油分馏塔T1009分别与蜡油加氢裂化工艺过程进行能量集成探讨,集成后的总公用工程比背景过程的公用工程用量节约了0.46kgEO/t,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纪明山,张健,封瑞江,贾韧刃[7](2014)在《催化重整装置换热网络分析与优化》文中认为利用夹点技术,通过Aspen energy analyzer,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催化重整装置中预加氢段和预分馏段的换热网络进行了能量分析,找出了用能瓶颈,并优化设计换热网络。优化后,预加氢和预分馏段的公用工程降低3 757kW,节能23.5%,达到了降低公用工程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杨雪娇[8](2014)在《夹点技术在热电厂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应用》文中认为本文利用夹点技术对热电厂换热网络进行了研究和计算。夹点技术避免了数学规划法在应用时模型进行假设,数学规划法假设的因素越多,偏离实际情况越大,结果与实际网络节能效果相差较大的缺点。在夹点技术优化过程中介绍了换热网络优化规则。在夹点处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定律:夹点处不能有热量传递;夹点以上禁止设置冷却公用工程,夹点以下禁止设置加热公共工程。为了避免在夹点处发生能量传递在进行夹点技术改造时必须遵守热容流率准则及物流数目准则:即夹点以下的总冷流数目N C应小于或者等于总热流数目N H,冷物流的热熔流率PCpc应小于或者等于热物流的热熔流率PCph;同理夹点以上每股热物流被匹配夹点之上的热物流数N H应小于或等于冷物流数目N C,热物流的热熔流率PCph小于或者等于冷物流的热熔流率PCpc。不符合之处需要进行分流处理。还要遵循最大换热负荷准则,即为保证最小换热单元数目,每次匹配需要换完两股物流中的一股。通过介绍夹点技术设计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原有换热网络,得到换热网络的夹点,找到穿越夹点的换热设备及公用工程,并进行优化改造。通过对热电厂实例计算,最终减少了换热总面积及公用工程的费用。
朱建宁[9](2012)在《夹点技术在甲醇生产节能优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在以水煤浆气化生产合成气,继而通过变换、净化后合成甲醇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换热网络设计,存在热回收不充分、循环水消耗量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夹点技术对某煤化工企业现有甲醇合成气生产系统的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实施后取得了预期节能效果。
李广播,冯霄[10](2012)在《甲苯氧化装置的换热网络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厂甲苯氧化装置现行的换热网络,利用夹点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优化,求得夹点处物流平均温度为270℃,最小加热公用工程5 555 kW,而现行换热网络加热公用工程总计9 108.7 kW。由此可得该装置的节能潜力为3 553.7 kW,约占现行加热公用工程量的39%。针对换热网络不合理的匹配并充分考虑现行换热网络已有的结构,提出改造优化方案。改造方案可以节省加热公用工程2 890.4 kW,年节省费用334.3万元,投资回收期仅5个月,具有显着的节能和经济效果。
二、夹点节能及其换热网络综合应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夹点节能及其换热网络综合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夹点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夹点分析 |
1.1 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数据提取 |
1.2 换热网络操作型夹点分析 |
2 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夹点优化 |
2.1 换热网络夹点温差提取 |
2.2 换热网络具体改造方案 |
3 结束语 |
(2)天然气净化系统能耗分析及其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净化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 |
2.1 净化装置能耗分析 |
2.2 净化装置工艺流程 |
2.3 净化装置流程模拟 |
2.3.0 模拟流程的热力学选择 |
2.3.1 脱硫单元模拟流程的建立与验证 |
2.3.2 脱水单元流程模拟的建立与验证 |
2.4 节能优化措施及效果 |
2.4.1 脱硫单元节能优化措施及效果 |
2.4.2 脱水单元节能优化措施及效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甲醇回收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 |
3.1 甲醇回收装置能耗分析 |
3.2 甲醇回收装置工艺流程 |
3.3 甲醇回收装置流程模拟 |
3.3.1 模拟流程的热力学选择 |
3.3.2 模拟流程的建立与验证 |
3.4 节能优化措施及效果 |
3.4.1 节能优化措施 |
3.4.2 节能优化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硫磺回收装置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研究 |
4.1 硫磺回收装置能耗分析 |
4.2 硫磺回收装置工艺流程 |
4.3 硫磺回收装置流程模拟 |
4.3.1 模拟流程的热力学选择 |
4.3.2 模拟流程的建立与验证 |
4.4 硫磺回收装置节能优化 |
4.5 跨装置换热网络优化 |
4.5.1 硫磺回收装置与净化装置换热网络优化 |
4.5.2 硫磺回收装置与甲醇回收装置换热网络优化 |
4.5.3 节能优化效果 |
4.6 天然气净化厂节能优化方案现场应用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节能优化软件开发 |
5.1 概述 |
5.2 软件结构 |
5.3 软件主界面 |
5.4 能耗分析界面 |
5.5 夹点分析界面 |
5.6 参数优化界面 |
5.7 关于软件界面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的流程模拟及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PDH工艺Aspen Puls流程模拟 |
2 利用夹点技术通过Aspen Energy Analyzer进行用能分析 |
2.1 工艺物流信息 |
2.2 夹点分析 |
3 换热网络的用能分析 |
4 结论 |
(4)蒸汽节能技术在宝钢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我国能源结构和利用现状 |
1.1.2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
1.2 化工行业能源利用现状 |
1.3 国内外蒸汽节能技术概况 |
1.3.1 源头设计 |
1.3.2 过程优化 |
1.3.3 末端回收 |
1.3.4 常用蒸汽节能技术发展概况 |
1.4 宝钢化工蒸汽系统概况 |
1.4.1 中压蒸汽使用概况 |
1.4.2 低压蒸汽使用概况 |
1.4.3 宝钢化工蒸汽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章 蒸汽余压回收利用研究 |
2.1 蒸汽余压利用技术概况 |
2.2 螺杆膨胀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2.3 装置现场改造方案 |
2.3.1 试点装置的选择 |
2.3.2 改造方案的选择 |
2.4 螺杆膨胀发电方案设计 |
2.4.1 螺杆膨胀发电机组 |
2.4.2 配套电气仪表控制系统 |
2.5 改造后评价分析 |
2.6 运行成本和效益计算 |
2.6.1 项目能耗成本 |
2.6.2 节约能耗效益 |
2.6.3 项目节能效益计算 |
2.6.4 项目投资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研究 |
3.1 蒸汽冷凝水利用技术 |
3.1.1 冷凝水回收方法 |
3.1.2 冷凝水回收设备 |
3.2 冷凝水回收系统的确定 |
3.2.1 宝钢化工蒸汽冷凝水现状 |
3.2.2 回收系统的选择 |
3.3 低压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方案 |
3.3.1 化产一二期区域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 |
3.3.2 煤精一二期脱硫装置冷凝水回收利用 |
3.4 中压蒸汽冷凝水回收方案 |
3.4.1 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现状 |
3.4.2 两套苯加氢的汽液平衡情况 |
3.4.3 主要改造方案 |
3.4.4 主要设备型号清单 |
3.4.5 改造后分析和评价 |
3.4.6 效益计算 |
3.4.7 项目投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换热网络优化研究 |
4.1 夹点技术的概述 |
4.2 焦油装置夹点技术的应用 |
4.2.1 焦油装置的工艺概况 |
4.2.2 焦油装置换热物料的特性 |
4.2.3 确定夹点位置 |
4.2.4 设计优化换热网络 |
4.2.5 节能实施与效益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胜利污水余热资源分析 |
1.2.1 污水余热资源现状 |
1.2.2 油田开发生产、集输系统工业用热需求 |
1.2.3 采暖和原油加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利用技术与模式 |
2.1 污水余热利用技术 |
2.1.1 污水余热利用原则 |
2.1.2 高温热泵技术 |
2.1.3 高效换热技术 |
2.2 油田污水余热驱动热泵选型原则 |
2.3 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利用模式 |
2.3.1 直接换热模式 |
2.3.2 吸收式热泵模式 |
2.3.3 蒸气压缩式热泵模式 |
第三章 污水余热利用系统热力模拟与分析 |
3.1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热力计算 |
3.1.1 物理模型 |
3.1.2 换热设备的热负荷 |
3.1.3 计算示例与分析 |
3.2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热力计算 |
3.2.1 物理模型 |
3.2.2 换热设备热负荷 |
3.2.3 计算示例与分析 |
3.3 高温蒸气压缩式热泵热力计算 |
3.3.1 物理模型 |
3.3.2 高温蒸气压缩式热泵热力计算 |
3.4 热泵系统(火用)分析 |
3.4.1 蒸气压缩式热泵的(火用)分析 |
3.4.2 吸收式热泵的(火用)分析 |
第四章 污水余热回收系统不同层面夹点分析 |
4.1 联合站污水余热利用方案比选 |
4.1.1 污水余热资源分布 |
4.1.2 改造方案 |
4.2 吸收式热泵换热温差优化分析 |
4.2.1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夹点分析优化 |
4.2.2 污水余热驱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夹点分析优化 |
4.2.3 换热温差对污水余热驱动热泵夹点温度的影响分析 |
第五章 现场试验与节能效果分析 |
5.1 集油站污水余热综合利用工程 |
5.1.1 污水余热资源潜力 |
5.1.2 改造流程 |
5.1.3 运行效果 |
5.1.4 经济效益分析 |
5.2 污水余热利用供暖项目 |
5.2.1 资源潜力 |
5.2.2 改造流程 |
5.2.3 运行效果 |
5.2.4 经济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有效能分析及能量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加氢裂化工艺 |
1.2.1 加氢裂化工艺装置流程 |
1.2.2 加氢裂化技术现状及进展 |
1.3 化工过程模拟技术 |
1.3.1 化工过程模拟概述 |
1.3.2 化工过程模拟软件 |
1.4 过程能量分析优化方法 |
1.4.1 夹点分析法 |
1.4.2 有效能分析法 |
1.4.3 数学规划法 |
1.4.4 人工智能法 |
1.4.5 分离单元与装置过程能量集成 |
1.5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2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流程模拟 |
2.1 加氢裂化装置流程简述 |
2.1.1 反应部分 |
2.1.2 分馏及轻烃吸收部分 |
2.2 加氢裂化装置的流程模拟 |
2.2.1 基于Aspen Plus建立工艺模拟流程 |
2.2.2 物性方法及单元模块的选择 |
2.2.3 断裂流股及收敛方法的选择 |
2.2.4 精馏塔塔板效率的确定 |
2.3 模拟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3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有效能分析及换热网络夹点分析 |
3.1 加氢裂化装置的有效能分析 |
3.1.1 单元设备的有效能分析步骤 |
3.1.2 机泵的有效能分析 |
3.1.3 加热炉的有效能分析 |
3.1.4 反应器的有效能分析 |
3.1.5 塔设备的有效能分析 |
3.1.6 冷热换热设备的有效能分析 |
3.2 加氢裂化装置换热网络的夹点分析 |
3.2.1 物流基础数据的提取 |
3.2.2 最小传热温差的确定 |
3.2.3 换热网络能量目标的确定 |
3.2.4 现有换热网络节能潜力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节能优化 |
4.1 基于夹点技术优化换热网络的基础 |
4.1.1 基于夹点技术优化换热网络的基本步骤 |
4.1.2 基于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基本规则 |
4.2 现有换热网络节能改造 |
4.2.1 现有换热网络改造方案的确定 |
4.2.2 改造方案流程模拟结果分析 |
4.3 基于现有物流的最大热回收换热网络的设计 |
4.3.1 夹点之上的物流匹配设计 |
4.3.2 夹点之下的物流匹配设计 |
4.3.3 最大热回收换热网络的完整设计及结果分析 |
4.4 加氢裂化装置能量集成 |
4.4.1 背景过程总组合曲线的确定 |
4.4.2 精馏单元设备与工艺过程的能量集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催化重整装置换热网络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预加氢和预分馏段工艺说明 |
2 原换热网络的模拟与用能分析诊断 |
3 换热网络的优化 |
3.1 物流数据表的绘制 |
3.2 问题表格的绘制 |
3.3 组合曲线 |
3.4 对整个换热网络进行调优 |
4 结论 |
(8)夹点技术在热电厂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状态 |
1.2.2 国内研究状态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2.热电厂简介 |
2.1 我国电厂工业简介 |
2.2 热力发电厂的类型 |
2.3 热力发电厂的流程 |
2.3.1 锅炉系统 |
2.3.2 汽轮机系统 |
2.3.3 热力系统简介 |
2.3.4 吸收式制冷 |
2.4 本章小结 |
3.换热网络优化和模型的研究 |
3.1 换热网络的优化方法 |
3.1.1 数学规划法 |
3.1.2 人工智能设计法 |
3.1.3 夹点技术 |
3.2 换热网络的优化规则 |
3.2.1 换热网络优化的基本原则 |
3.2.2 最小总传热面积原则 |
3.2.3 最小能量原则 |
3.2.4 最少换热单元数原则 |
3.3 换热网络设计模型的研究 |
3.3.1 换热网络的超结构 |
3.3.2 换热网络的优化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夹点技术原理和方法的研究 |
4.1 夹点的概念 |
4.1.1 夹点的定义 |
4.2 夹点的确定 |
4.2.1 作图法 |
4.2.2 问题表格法 |
4.3 夹点分析的物流匹配原则 |
4.4 最优夹点温差ΔTmin和换热单元数 |
4.5 夹点问题中存在的特殊情况 |
4.5.1 阈值问题 |
4.5.2 多夹点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热电厂换热网络中的夹点技术应用 |
5.1 热电厂生产流程说明 |
5.2 原换热网络数据的提取 |
5.3 公用工程成本 |
5.4 原换热网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换热网络改造及经济分析 |
6.1 换热网络的改造 |
6.2 经济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夹点技术在甲醇生产节能优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气生产流程简述 |
2 夹点技术概述 |
3 原有换热网络的夹点分析 |
4 节能优化改造技术方案 |
5 技术应用效果 |
5 结束语 |
(10)甲苯氧化装置的换热网络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基础物流数据的提取 |
2 现行换热网络的分析 |
3 优化方案 |
4 结论 |
四、夹点节能及其换热网络综合应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甲苯装置换热网络夹点分析与优化[J]. 蔡宝祥. 石化技术, 2021(03)
- [2]天然气净化系统能耗分析及其节能优化研究[D]. 井晓燕. 西安石油大学, 2019(09)
- [3]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的流程模拟及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J]. 罗祖云,钟梦君,李炎,连俊鹏,李远. 安徽化工, 2017(03)
- [4]蒸汽节能技术在宝钢化工中的应用研究[D]. 陈峰. 华东理工大学, 2017(11)
- [5]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D]. 周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6]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有效能分析及能量集成[D]. 李中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7]催化重整装置换热网络分析与优化[J]. 纪明山,张健,封瑞江,贾韧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4(03)
- [8]夹点技术在热电厂换热网络中的优化应用[D]. 杨雪娇.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9]夹点技术在甲醇生产节能优化中的应用[J]. 朱建宁.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2(05)
- [10]甲苯氧化装置的换热网络分析及优化[J]. 李广播,冯霄. 石油石化节能,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