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牙形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群,地层,陆棚,化石,兴义,嘉陵江,南川。
牙形石论文文献综述
谢韬,刘石磊,楼雄英,胡智丹,周长勇[1](2019)在《贵州兴义地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碳同位素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子地台嘉陵江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贵州兴义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根据岩性、岩相,嘉陵江组划分为四段,以开阔-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特点,牙形石生物地层可划分出Parachirognathus-Pachycladina和Neospathodus homeri-N. triangularis牙形石组合带,时代归属于早叁迭世奥伦尼克期。该区坝佑和龙广2条典型嘉陵江组剖面上采集的25件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碳同位素测试表明,δ~(13)C值介于-1.7‰~5.9‰,包括2个完整的下降-上升旋回,其高频率的震荡变化是二迭纪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复苏延迟的直观体现,表现为海洋环境的不稳定性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阎春波,张保民,杨博[2](2019)在《滇西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尹家一,寇晓虎,郭俊刚,宋博文,艾承志[3](2019)在《广西全州地区晚泥盆世牙形石和腕足类生物地层》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和孟公坳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及室内分析,共获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类化石。经鉴定,牙形石共21属19种,腕足类化石共6属9种。根据化石种属在东山剖面上的分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8个牙形石带:Icriodus brecis带,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 cristatus带,Schmidtognatus wittekindtii带,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带,Icriodus cornutus带和Palmatolepis gracilis manca-Rhodalepis polylophodontiformis带,指示研究区内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孟公坳组分别对应国际年代地层单位的弗拉斯阶上部、法门阶下部和法门阶中上部,并通过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的首现确立了该地区弗拉斯阶和法门阶(F-F)的界线;在东山剖面共划分出2个腕足类组合带:弓石燕(Cyrtospirifer)组合带和云南贝(Yunnanella)-帐幕石燕(Tenticosififer)组合带,它们分别与东山剖面中牙形石Palmatolepis falsiovalis-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Palmatolepis marginifera带对应。(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雪莹,樊茹,卢远征,罗忠,邓胜徽[4](2019)在《重庆南川地区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牙形石序列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重庆南川地区叁泉镇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的露头剖面进行连续的牙形石采样分析,确定了29属55种牙形石,建立了8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Baltoniodus norrlandicus带、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Lenodus variabilis带、Pygodus serra带、Yangtze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和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其发育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奥陶世凯迪期。其中,可能缺失2期牙形石带及相应的地层,包括牯牛潭组顶部缺失与湖北宜昌地区黄花场剖面相对应的Yangtzeplacognathus protoramosus带,大田坝组与宝塔组之间缺失与黄花场剖面大致相当的Baltoniodus alobatus带。从中扬子的湖北宜昌地区向西至重庆石柱地区,再到上扬子的重庆南川—贵州习水地区,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由发育完整转变为在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中—上部缺失1期牙形石带及相应地层,在达瑞尔威尔阶的中—上部和桑比阶内部缺失2期牙形石带及相应地层。地层特征表明,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上扬子地区曾存在古陆,而中扬子地区则一直保持了海洋的古地理格局。(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韬,刘石磊,黄金元,文芠,楼雄英[5](2019)在《贵州兴义烂滩剖面中—上叁迭统之交鱼类微体化石和牙形石生物地层》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兴义烂滩剖面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在该剖面第6层中发现3类辐鳍鱼牙齿化石,其伴生有介形类Cavellina jangyouensis,在12层中发现软骨鱼类鱼鳞化石和2类辐鳍鱼牙齿化石,在第14发现大量的粗菊石Trachyceras sp.。在该剖面上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Para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和Paragondolella tadpole带。根据牙形石特征,把中晚叁迭世拉丁和卡尼期的界线定于12层底部。该剖面为该区中上叁迭统之交的地层提供了较好的生物地层格架,对地层时代划分及区域对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9年03期)
罗华,何仁亮,孟峥,刘力,潘龙克[6](2019)在《鄂西南宣恩地区牯牛潭组和宝塔组时代讨论:来自牙形石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鄂西南宣恩地区牯牛潭组瘤状灰岩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为整合接触,相变缺失了庙坡组。通过对牯牛潭组和宝塔组界线附近牙形石样品的采集和鉴定,发现代表庙坡组开始沉积的Pygodus serrus牙形石带的Eo.Foliaceaus亚带初现于牯牛潭组顶部瘤状灰岩中,而消失于宝塔组龟裂纹灰岩,说明牯牛潭组为中奥陶世地层(O_2),宝塔组为中-晚奥陶世地层(O_(2-3))。(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金元[7](2019)在《40余名地层古生物学家论道罗平生物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近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召开古生物群—云南罗平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牙形类2019会议。来自全国各地40余名地层古生物专家以罗平生物群和牙形类研究为主要议题,就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04-09)
谢韬,刘石磊,楼雄英,胡智丹,周长勇[8](2019)在《贵州安龙坡脚剖面中叁迭世安尼期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安龙坡脚剖面新苑组位于扬子地台和右江盆地交汇处,为中叁迭世台缘斜坡相沉积,在该组中上部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建立了4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分别为: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lella bifurcata、Negondolella constricta、Neogondolella constricta cornuta(未见顶界)带。时代为中叁迭世安尼中晚期,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对系统研究与对比罗平生物群、盘县动物群的古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格架建立,探讨该时期盆地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9年02期)
王小端,杜怡星,时志强,陈彬[9](2019)在《云南保山上叁迭统诺利阶南梳坝组和大水塘组的牙形石及沉积环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保山地块晚叁迭世诺利期(Norian)海相沉积发育。通过野外观察、实测保山大堡子剖面,对剖面南梳坝组中部以及大水塘组顶部灰岩进行了牙形石分析,经鉴定有1属3种,分别为Mockina bidentata,Mockina englandi和Mockina aff.englandi,时代为晚诺利期Sevatian1亚期。岩石显微薄片分析显示,南梳坝组中部灰岩和大水塘组顶部灰岩中含大量被方解石完全或部分交代的放射虫,陆源碎屑岩中见磨圆程度不同的碎屑。结合滑塌沉积构造,推测南梳坝组沉积时期大堡子地区为混积陆棚环境,发育了与岛弧(微板块)有关的特殊陆棚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白国典,王坤,陈泳霖,李伟,谢朝永[10](2018)在《青海卡巴纽尔多地区上叁迭统巴颜喀拉山群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北部卡巴纽尔多湖—错坎巴昂日东湖一带上叁迭统巴颜喀拉山群中首次发现牙形石Epigondolella sp.、Metapolygnathus communisti、Metapolygnathus spp.、Metapolygnathus primitius及有孔虫Gaudryina sp.、Jacullella sp.、Verneulinoides maurtii (Terquem)、Gaudryina triassica Trifonova、Ammodiscus sp.等。其中,Epigondolella与Metapolygnathus均为晚叁迭世诺利期典型牙形石和常见类型,有孔虫亦显示为晚叁迭世常见分子,从而为厘定该套地层时代提供了重要生物依据,对于该地区巴颜喀拉山群形成于早叁迭世和中叁迭世早期的观点有待于重新审视。(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牙形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形石论文参考文献
[1].谢韬,刘石磊,楼雄英,胡智丹,周长勇.贵州兴义地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碳同位素记录[J].地层学杂志.2019
[2].阎春波,张保民,杨博.滇西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9
[3].尹家一,寇晓虎,郭俊刚,宋博文,艾承志.广西全州地区晚泥盆世牙形石和腕足类生物地层[J].地质通报.2019
[4].马雪莹,樊茹,卢远征,罗忠,邓胜徽.重庆南川地区中奥陶统—上奥陶统牙形石序列及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2019
[5].谢韬,刘石磊,黄金元,文芠,楼雄英.贵州兴义烂滩剖面中—上叁迭统之交鱼类微体化石和牙形石生物地层[J].地质论评.2019
[6].罗华,何仁亮,孟峥,刘力,潘龙克.鄂西南宣恩地区牯牛潭组和宝塔组时代讨论:来自牙形石的证据[J].地质科技情报.2019
[7].黄金元.40余名地层古生物学家论道罗平生物群[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8].谢韬,刘石磊,楼雄英,胡智丹,周长勇.贵州安龙坡脚剖面中叁迭世安尼期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2019
[9].王小端,杜怡星,时志强,陈彬.云南保山上叁迭统诺利阶南梳坝组和大水塘组的牙形石及沉积环境特征[J].古生物学报.2019
[10].白国典,王坤,陈泳霖,李伟,谢朝永.青海卡巴纽尔多地区上叁迭统巴颜喀拉山群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西北地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