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高瑞筠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内江6412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提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于院外行CPR急诊抢救的126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抢救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32例(25.40%)和失败组94例(74.60%)。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急诊抢救指标,分析影响CPR成功率的因素。结果:CPR成功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失败组(P<0.05),患者急诊急救120反应时间<10min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患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现场电除颤时间<8min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患者急救使用纳洛酮、胺碘酮的比例均高于失败组(P<0.05),有心脏骤停先兆者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结论:年龄、120反应时间、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现场电除颤时间、纳洛酮和胺碘酮使用与否及有无心脏骤停先兆者均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而于CPR急诊抢救实践中,缩短120反应时间、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现场电除颤时间,配合使用纳洛酮、胺碘酮心肺复苏药物及掌握心脏骤停先兆是提高CPR成功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抢救;原因

【中图分类号】R605.9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36-02

Analysisofthecausesofemergency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successrateincrease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zethecausesofemergency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successrateincrease.Method:CPRemergencyrescueof126casesofpatientswithcardiacarrestistakenastheresearchobjectintheoutofhospital,accordingtothetreatmentresults,thepatientswerepidedintothethesuccessfulgroup32cases(25.40%)andthefailedgroup94cases(74.60%).Throughtherelevantemergencyrescueindexoftwogroupswascompared,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thesuccessrateofCPR.Results:theaverageageofCPRpatientswaslessthansuccessfulgroupfailuregroup(P<0.05),patientswithemergencyreactiontime120<10minwashigherthantheproportionoffailuregroup(P<0.05),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inpatientswithstarttimewas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thefieldofelectricaldefibrillationtime<8minratiowashigherinthefailuregroup(P<0.05),patientsusedwithnaloxone,amiodaronewerehigherthantheproportionofthefailuregroup(P<0.05),Cardiacarrestaurawerehigherthantheproportionoffailuregroup(P<0.05).Conclusion:age,reactiontime,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120time,theelectricdefibrillation,naloxoneandamiodaroneuseornotandthepresenceofcardiacarrestprecursorsaretheimportantfactorsthataffectthesuccessrateofCPR,inCPRemergencyrescuepractice,shortenthereactiontime,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120electricalshockafterthistime,starttime,thescenematchingusingnaloxone,amiodarone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precursordrugsandmasteringcardiacarrestisaimportantreasontoimprovesuccessrateofCPR.

【Keywords】cardiacarrest;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Emergencyrescue;why

因电击、溺水、过敏、药物中毒等各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为急诊科的常见急症,而心肺复苏(CPR)作为一种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促进自主搏动恢复的急救措施,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且其抢救成功率是反映医院急诊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报道显示,发生于院内的心脏骤停患者行CPR抢救的成功率约为12%~24%,而院外则低至4%[1]。究其原因,CPR的开展受多条件制约,尤其是院外CPR的实施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过程,临床抢救过程中如何有效规避影响CPR高效实施的各种不利因素,为CPR的开展创造最佳的条件以保证急诊抢救的及时性、有效性、规范性是提高CPR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鉴于此,本文以我院于院外行CPR急诊抢救的126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影响CPR成功率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其成功率的原因,以期为CPR的高效实施提高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院外行CPR急诊抢救的126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王吉耀主编的《内科学》中关于心脏聚停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平均(57.4±6.2)岁;心脏骤停原因:心源性猝死45例,严重创伤25例,急性呼吸衰竭23例,急性中毒16例,脑血管疾病12例,电击伤5例;病例排除标准:(1)病历资料及抢救过程记录信息不详者;(2)家属拒绝行CPR抢救治疗者;(3)呼吸骤停至CPR时间>30min者。

1.2方法

1.2.1CPR急诊急救措施

CPR的开展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指南》。首先,予以患者人工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次/min,并予以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成功后立即行人工机械通气;然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阿托品、肾上腺素、激素、碳酸氢钠等药物,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电除颤等治疗;最后,根据患者心脏骤停病原,予以原发病对症治疗[3]。

1.2.2影响CPR急诊急救成功率的因素

CPR急诊急救成功判断标准: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停止后患者恢复规则的自主呼吸、自主心律;有吞咽反射、睫毛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血压≥90/60mmHg或平均动脉压≥60mmHg;意识恢复正常水平;维持时间超过30min[4]。根据患者CPR急救结果将本组126例患者分为成功组32例(25.40%)和失败组94例(74.60%)。归纳影响CPR急诊急救成功率的因素:(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3)120反应时间(即从出车至到达现场所用的时间);(4)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即从心脏骤停至CPR开始实施时间);(5)现场电除颤时间(即从心脏骤停至电除颤时间);(6)肾上腺素使用量;(7)使用纳洛酮;(8)使用胺碘酮;(9)有心脏骤停先兆者(先兆症状以患者家属描述的为主);(10)心脏骤停原因。对比分析CPR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上述各因素指标的水平或分布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CPR成功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失败组(P<0.05),患者急诊急救120反应时间<10min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患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现场电除颤时间<8min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患者急救使用纳洛酮、胺碘酮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有心脏骤停先兆者的比例高于失败组(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120反应时间、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现场电除颤时间、纳洛酮和胺碘酮使用与否及有无心脏骤停先兆者均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年龄因素对CPR成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CPR成功率越低。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各机能减退越多,各脏器对心脏骤停后缺氧的耐受力越差,即心肺复苏效果越差;然而,也有研究报道显示,年龄因素并不对CPR的成功率造成影响。(2)120反应时间及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对CPR成功率的影响。心脏骤停发生后的每一分每一秒,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在发生进行性变化,即心脏骤停后10s患者意识丧失;30s出现阿斯综合征;60s自主呼吸将逐渐停止;3min后开始出现脑水肿;6min后脑细胞开始死亡,8~10min则脑死亡。每延误1min,患者CPR的抢救成功率将降低10%[5]。因此,心脏骤停后在有效的时间窗内予以及时的CPR抢救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临床大量实践研究强调,心脏骤停后的5min内是CPR抢救的黄金治疗窗,5min开始复苏者其存活率高达50%,超过5~6min后其存活率约为10%,而超过10min后其存活率几乎为0[6]。目前,从患者心脏骤停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过长是CPR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120反应时间越长,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就越长,患者所耽误的CPR有效治疗时间窗就越长,抢救成功率就越低。(3)现场电除颤时间对CPR成功率的影响。《美国心肺复苏指南2005》指出,电击除颤是心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复苏手段之一,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尽早予以电除颤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举措[7]。本研究结果显示,CPR成功组患者现场电除颤时间<8min的比例高于失败组,且有研究报道强调,于心脏骤停后电除颤每延长1min,CPR成功率降低7%~10%。心脏骤停后1min内给予电除颤,患者存活率高达90%,4~6min内为50%[8]。因此,尽早除颤是CPR成功率提高的重要原因。(4)纳洛酮和胺碘酮使用对CPR成功率的影响。纳洛酮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机体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的作用;而胺碘酮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能够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且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CPR成功组患者急救使用纳洛酮、胺碘酮的比例高于失败组,即在CPR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辅助应用纳洛酮、胺碘酮心肺复苏药物可有效促进CPR成功率的提高。(5)心脏骤停先兆对CPR成功率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CPR成功组心脏骤停先兆者的比例高于失败组。临床研究报道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心脏骤停均是突然发生的,临床上有50%的患者可能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前就会出现气促、心痛、头晕等前驱症状,而于CPR救治中急救医师能够从患者家属处获得患者更多的心脏骤停先兆症状信息,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决策CPR抢救方案,以提高抢救成功率[9]。

因此,通过对CPR成功率影响因素的归纳分析,于CPR急诊抢救实践中,建立完善的院前急诊急救体系,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缩短120反应时间、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尽早予以患者电击除颤,缩短现场电除颤时间;尽早能实施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配合使用纳洛酮、胺碘酮心肺复苏药物;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询问,掌握心脏骤停先兆是提高CPR成功率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钟坚,何景招,李少洪,等.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6):878-882.

[2]袁庆密,李夫民,史先启.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2):1961-1962.

[3]曹建国,刘同刚,黄清丽,等.影响东莞市120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75-77.

[4]赵宣军.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7):83.

[5]廖正寿,唐云,唐诚江,等.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3):279-280.

[6]王道铨,林贻隆.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武警医学,2014,25(06):609-610.

[7]黄凯,郭予洁,伍伟锋.心肺复苏新趋势:对复苏质量的控制[J].广西医学,2014,23(10):1428-1431.

[8]鲁玉芬.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研究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2):82-83.

[9]崔飞.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组合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3):99-100.

作者简介:

高瑞筠,出生年月1965年2月1日,女,汉族,籍贯:资中,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医学。

标签:;  ;  ;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