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行为论文-康梦兰

信息浏览行为论文-康梦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息浏览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行为,信息偶遇,信息保存,影响因素

信息浏览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康梦兰[1](2019)在《网络浏览中偶遇信息保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数据,并通过扎根理论进行叁级编码,提炼出了4个网络浏览过程中偶遇信息保存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信息因素。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偶遇信息保存,性格内敛含蓄的更喜欢保存网络浏览中偶遇到的信息;当主体对偶遇到的信息表示欣喜或意外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信息进行保存;人们通常在休闲情境下偶遇并保存信息,对于任务情境下偶遇到的信息一般都会保存;利他主义、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会影响人们对偶遇信息的保存行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王琳,郭梦雪[2](2015)在《信息浏览行为是理论导向抑或生物驱动?——基于眼动仪实验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情报学界对信息浏览行为是理论导向还是生物驱动存在学术争论,本文旨在通过眼动仪实验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为解决争论提供实证依据。共43名工商管理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参与实验,被试随机浏览12张本专业信息网页、非本专业信息网页及日常生活信息网页。结果发现被试浏览本专业信息网页、非本专业信息网页时,信息浏览行为具有显着差异,为理论导向说提供了支持;被试浏览日常生活信息网页时,信息浏览行为不具有显着差异,为生物驱动说提供了支持。研究表明,人作为信息活动者会依据信息情境的变化在不同的浏览行为模式间进行转换,即在浏览特定专业领域信息时启用特定专业领域浏览模式,而在浏览日常生活信息时转向普通浏览模式。本研究发现丰富了基于情境的信息行为理论,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田梅[3](2015)在《网络浏览中偶遇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扎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扎根理论方法,针对25份原始访谈记录进行梳理归纳,从理论角度对网络浏览中偶遇信息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阐释了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网络浏览中偶遇信息共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个体、社会环境、技术环境与任务情境四个方面。其中,来自个体方面的因素既是直接变量,同时也是社会环境与技术环境因素的中介变量。(本文来源于《图书与情报》期刊2015年05期)

耿骞,杨倩[4](2015)在《基于叁维模型的网络信息浏览行为及认知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研究Web环境下的用户浏览行为的规律,分析用户在浏览行为中认知、物理和情感3个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为被试设计指定任务,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出声思考,对其口头报告进行转录、分割、编码,进一步使用SPSS对编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随着认知阶段的顺序变化,物理维度的新建与停滞动作逐渐减少、后退与停止动作逐渐增多,情感维度的消极情绪所占比例下降、积极情绪所占比例上升。设定认知维度的评价阶段的投入阈值,帮助用户发现具体搜索目标,有助于提高浏览行为的速度和效果,增加用户的积极情感体验。(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5年15期)

李娜,常文豪,刘世清[5](2015)在《初中生多媒体信息浏览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学、十二中共458名初中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对其多媒体信息浏览行为的基本特征、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从多媒体学习条件、多媒体内容偏好、多媒体信息元素类型偏好等六个方面归纳出初中生进行多媒体学习的共有特征,并探究了初中生多媒体信息浏览行为的差异。最后,从家校联合制度、云课堂理念和个性化设计技术叁方面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唐国萍,陆芹英[6](2011)在《大学生数字化信息浏览行为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读者在电子阅览室的线上阅读行为特征,以获得学生需要的学术信息资讯来源。结果表明:电子阅览室的娱乐行为频度为36.4%、国内外网站的拓展阅读行为频度为35.4%,高于写作(11.5%)与校园网浏览行为(8.19%)。校园网浏览频度低,反映免费校园网浏览系统建设的成效,而多彩的娱乐行为可见IPv6网速优势和教育网资源优势。而且,不同时间段内(休息日与授课日)、娱乐行为与学习行为频度都会发生变化。读者的平均阅读时间在授课日为90分钟左右,休息日会显着增加,不过学生阅读与娱乐行为的持续时间都习惯化于作息时间。总之,大学生在电子阅览室的学习行为略多于娱乐行为,娱乐和学习都是学生的需求,在不同时间营造不同的氛围应成为电子阅览室管理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1年11期)

王庆稳,邓小昭[7](2010)在《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中的心理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观察、访谈、关键事件、有声思维等研究方法,通过研究用户使用网络浏览器的情况、浏览网页的情况、浏览网页时遇到的困难等网络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深入分析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中的心理模式。该研究一方面为提升用户浏览网络信息的能力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系统设计提供很好的依据,从而达到提高网站易用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知识》期刊2010年05期)

谌章俊,李振辉[8](2009)在《信息用户浏览兴趣行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用户浏览行为与用户浏览兴趣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用户浏览页面集的内容信息和浏览行为信息,得到用特征矩阵表示的用户兴趣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本文来源于《情报探索》期刊2009年09期)

王庆稳[9](2009)在《基于寻路理论的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浏览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随着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的介入,浏览这种行为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更加频繁。用户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线性方式对网络信息依次进行浏览;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结点之间的超文本的链接关系,循链进行相关结点的非线性浏览。但是,超文本在方便用户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迷路”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用户在浏览网络信息时,不知道身处何处,如何到达目的地,或者在浏览时因多次跳转而偏离主题。这些迷路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和超文本系统的可用性。针对上述网络迷路问题,目前研究多以技术观点,着重于提供网站导航系统辅助解决迷路的问题,而从用户认知的角度对其浏览行为进行的研究却不多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寻路理论为基础,以戴尔中国网站为研究背景,采用观察、半结构化访谈、绘制地图草图等研究方法,并实际捕捉受试者浏览网站的情形,深入分析受试者认知过程研究其浏览行为。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与实体空间的寻路相似,网络环境下的浏览行为也可以分为叁个阶段:即网络空间认知建立阶段、决策制定阶段、决策执行阶段。因此本文首先对受试者在这叁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浏览行为的认知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有描述性质的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模型;其次,本文分析受试者浏览网络时浏览路径的类型、具体情况及其原因;然后,本文总结受试者浏览网络时所遇到的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困难;最后,基于本文对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的实证研究,对网站设计在网站信息质量、网站外观设计和网站结构设计叁方面提出建议。基于寻路理论对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进行研究,不但能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用户的心理过程及行为发生的机制,而且能够减少用户在网络信息浏览过程中的迷路状况,从而提高网络用户的浏览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16)

王庆稳,邓小昭[10](2009)在《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查寻是网络用户最为重要的信息活动,网络环境中,浏览已经是一种与检索同等重要的信息查寻行为。分析了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动机,介绍了网络用户信息浏览的不同方式,探讨了网络用户信息浏览的心理模式及具体的应用,并对将来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本文来源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期刊2009年02期)

信息浏览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情报学界对信息浏览行为是理论导向还是生物驱动存在学术争论,本文旨在通过眼动仪实验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为解决争论提供实证依据。共43名工商管理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参与实验,被试随机浏览12张本专业信息网页、非本专业信息网页及日常生活信息网页。结果发现被试浏览本专业信息网页、非本专业信息网页时,信息浏览行为具有显着差异,为理论导向说提供了支持;被试浏览日常生活信息网页时,信息浏览行为不具有显着差异,为生物驱动说提供了支持。研究表明,人作为信息活动者会依据信息情境的变化在不同的浏览行为模式间进行转换,即在浏览特定专业领域信息时启用特定专业领域浏览模式,而在浏览日常生活信息时转向普通浏览模式。本研究发现丰富了基于情境的信息行为理论,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息浏览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康梦兰.网络浏览中偶遇信息保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2].王琳,郭梦雪.信息浏览行为是理论导向抑或生物驱动?——基于眼动仪实验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2015

[3].田梅.网络浏览中偶遇信息共享行为影响因素扎根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5

[4].耿骞,杨倩.基于叁维模型的网络信息浏览行为及认知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

[5].李娜,常文豪,刘世清.初中生多媒体信息浏览行为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6].唐国萍,陆芹英.大学生数字化信息浏览行为的特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

[7].王庆稳,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中的心理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

[8].谌章俊,李振辉.信息用户浏览兴趣行为探析[J].情报探索.2009

[9].王庆稳.基于寻路理论的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09

[10].王庆稳,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

标签:;  ;  ;  ;  

信息浏览行为论文-康梦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