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解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线性化,系统,磁轴,建模,多变,观测器,特性。
非线性解耦论文文献综述
戴茵茵,金福江,周丽春,林志阳[1](2019)在《单一组分超临界CO_2压缩气体模型和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临界CO_2染色生产过程中,压力及温度之间强烈的非线性耦合严重影响工艺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得染色过程织物上染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压力和温度间的精确控制是确保染色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对工艺参数精准控制、及超临界染色CO_2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热力学原理入手,建立以流体进、出入量作为操纵变量,工艺参数压力、温度作为被控变量时的多变量染色工艺参数多变量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静态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并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蒋兰,张亚军,柴天佑[2](2019)在《一类带信号补偿驱动的非线性解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回路控制算法难以有效解决工业过程中一类非线性、强耦合以及常规解耦控制算法需要估计系统未建模动态的问题,本文根据工业过程往往运行在工作点附近的特点,采用低阶线性模型和未建模动态来描述复杂工业过程,并将未建模动态采用前一时刻的可测数据及其变化率来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针对低阶线性部分设计解耦控制器,并针对非线性部分分别设计消除前一时刻高阶非线性项的补偿信号和消除其变化率的补偿信号,提出了带有信号补偿驱动的的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补偿信号对消了系统未建模动态的影响,不再需要对其进行估计,也不需要复杂的切换控制,简化了控制算法。最后,通过双容水箱系统的仿真实验以及物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李正,郝全睿,王淑颖,管敏渊[3](2019)在《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MMC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直流输电中,传统闭环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l,PI)控制策略基于两电平电压源型换流器模型进行设计,对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并未考虑其桥臂环流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动态特性的影响,以致MMC的有功、无功和环流间并未实现真正的完全解耦控制,且难以兼顾暂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平衡。鉴于以上不足,该文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理论,提出一种MMC非线性解耦控制策略,给出其非线性状态反馈律的设计方法和完整控制框图,对其进行零动态稳定性分析并给出PI控制器参数的具体整定方法。该文以两端MMC-HVDC为例对分别应用传统闭环PI控制和非线性解耦控制的MMC暂态性能和抗扰动性能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闭环PI控制,非线性解耦控制实现有功和无功间完全解耦控制,且暂态响应迅速,控制参数易于整定,具有更强的抗交直流电压扰动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胡金芳,高东阳,朱冬东[4](2019)在《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及解耦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激励幅值和频率对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模态的影响,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液室刚度的幅变特性,推出了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表达式,并提出了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和解耦度计算方法。接着,采用这一方法对不同幅值下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和解耦度的实例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模态类型的判据和垂向解耦度的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对系统的垂向模态、扭转模态和侧倾模态影响较大,其他模态基本不变,优化后的刚度满足隔振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杨旭红,吴斌[5](2019)在《基于非线性PI和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时提高锁相环锁相的速度和精度,分析了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DDSRF-PLL)原理,对解耦的q轴电流比例积分(PI)环节加入变参数的非线性控制方式。此外,为了消除负序电流引起的2次谐波,在解耦消除2次谐波的基础上,加入特定频率点陷波器进行陷波。通过Matlab/Simulink对传统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和非线性控制锁相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白宇[6](2018)在《火电机组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电机组把能量的转换和转换过程中每个环节能量流之间的供需平衡作为控制的目标。能量转换是复杂的并且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变化进程,同时输入与输出之间具有相互关联并且存在较强的耦合。因为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有多个相互关联且耦合严重的回路,同时回路之间还存在强非线性特性,所以经过对火电机组的控制,不但明显提高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显着减少实际生产中的资源损耗,又可以降低设备的损坏率,故对火电机组的控制将变为电厂综合自动化技术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就现在而言,火电机组控制系统里的控制方法一般都采取常规PID控制以及前馈补偿方法。但是,火电机组控制对象表现出的复杂性导致多个领域、多个变量等因素影响设备及工作原理,使其具有强非线性、大滞后动态特性。因此,系统控制品质的提高被这种固定不变模型的单回路控制方法所限制,所以,先进控制策略对于火电机组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剖析了火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火电机组的复杂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之后阐明了汽包式火电机组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简单结构,并分析其工作运行原理。然后根据汽包式火电机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详细阐述火电机组的动态特性,并进行平衡点的计算和给出FFPU系统的可运行的工作点的集合。又描述了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介绍反馈线性化的原理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而且分析和比较了解耦控制策略中的两种不同的线性化方法。最后通过在常规的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全局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方法。本文通过对其动态特性的深入分析,采用基于全局的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策略实现了对其有效控制,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强非线性对其系统的影响,而且消除了回路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仿真实验也说明了该方法较常规的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解耦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控制品质,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此方法不只在先进控制策略工程应用中起推动作用,还能够改善控制系统对非线性过程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9)
万军,赵不贿[7](2018)在《基于Petri网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自控网系统是一类弧权值受库所控制的高级Petri网,能够简单有效地建模PID控制规律.借鉴单神经元PID控制原理,在广义自控网系统的基础上加入神经元网络的学习规则,设计基于广义自控网系统的PID控制器,并用于非线性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所提方法充分利用了自控网系统的特点,所设计的控制器模型能实现系统控制与参数学习的统一.结合双容水箱控制系统实例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8年09期)
朱熀秋,赵泽龙[8](2018)在《叁自由度六极混合磁轴承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叁自由度六极混合磁轴承高精度非线性解耦控制,提出一种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叁自由度六极混合磁轴承的基本结构,利用等效磁路法推导了悬浮力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线性自抗扰控制和非线性自抗扰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切换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控制器对叁自由度六极混合磁轴承系统进行解耦控制,并提出一种简便的参数整定方法。最后,构建了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韩彬彬[9](2017)在《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非线性解耦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器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卓有建树,是国内外认可的最具前景的高新技术优势产业。传感器技术具有测力丰富、精度高等特点,在机器人技术、飞机起落冲力检测、火箭发动机瞬态推力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具备动态特性突出、精度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能够满足固有频率要求高的应用场合,并且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压电式的六维力传感器一般采用多点支撑组合式测量方式,由于组装、制造、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对传感器的多维输出造成耦合。因此,开展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面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5165)的资助下,开展对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阐述了四点支撑结构的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力敏元器件布局及测量原理,并建立了测量模型,进行了标定加载实验,由标定加载实验的数据得出耦合误差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传感器耦合的评价指标。第二,在传感器的测量系统模型为线性的假设条件下,对传感器采用了均值标定矩阵和最小二乘法的静态线性解耦算法,构建了两种基于线性算法的解耦模型。同时采用加载实验的样本数据对模型求解,得到标定矩阵。进而选用非求解样本数据,针对这两种线性算法的解耦效果,分别展开了讨论和验证。第叁,由于传感器的测量系统具备非线性映射特点,而采用线性静态解耦算法拥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在线性解耦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BP前向反馈神经网络和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两种非线性解耦算法的研究。对两种神经网络的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建立了两种非线性解耦算法的模型。选择训练样本数据训练网络模型,选择非训练样本数据对训练好的模型实行了解耦效果验证与对比分析。第四,对传感器采用单一算法进行解耦时,会受到其自身的缺陷限制。而采用多种算法相互融合,能够抑制各自的缺陷,提升解耦性能。在此理论前提上,开展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SSVR)和GA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GABP)的两种融合算法的传感器解耦研究。并建立了这两种算法的解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解耦效果验证。解耦效果表明,在采用融合解耦算法后,对传感器测量性能有了显着提高。结果表明,采用多种算法相互融合的传感器解耦算法的可行性研究,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戴永彬[10](2016)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预测解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预测控制中,系统建模和目标函数求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预测控制策略(PSO-NPC)。首先,将时间因素引入到即时学习算法中,提高了基于即时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非线性系统的建模精度。其次,针对单目标优化的常规PSO-NPC算法不足之处,将系统的第一步预测和最后一步预测输出作为主要优化目标,提出了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预测算法。最后,将目标函数中的误差权重作为粒子群优化的目标,根据系统耦合程度自适应调整误差权重,消除了系统回路之间耦合。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非线性解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多回路控制算法难以有效解决工业过程中一类非线性、强耦合以及常规解耦控制算法需要估计系统未建模动态的问题,本文根据工业过程往往运行在工作点附近的特点,采用低阶线性模型和未建模动态来描述复杂工业过程,并将未建模动态采用前一时刻的可测数据及其变化率来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针对低阶线性部分设计解耦控制器,并针对非线性部分分别设计消除前一时刻高阶非线性项的补偿信号和消除其变化率的补偿信号,提出了带有信号补偿驱动的的非线性解耦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补偿信号对消了系统未建模动态的影响,不再需要对其进行估计,也不需要复杂的切换控制,简化了控制算法。最后,通过双容水箱系统的仿真实验以及物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解耦论文参考文献
[1].戴茵茵,金福江,周丽春,林志阳.单一组分超临界CO_2压缩气体模型和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2].蒋兰,张亚军,柴天佑.一类带信号补偿驱动的非线性解耦控制方法[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3].李正,郝全睿,王淑颖,管敏渊.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MMC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胡金芳,高东阳,朱冬东.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及解耦度计算方法研究[J].汽车工程.2019
[5].杨旭红,吴斌.基于非线性PI和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的研究[J].电气传动.2019
[6].白宇.火电机组非线性解耦控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7].万军,赵不贿.基于Petri网的非线性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8
[8].朱熀秋,赵泽龙.叁自由度六极混合磁轴承线性/非线性自抗扰切换解耦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9].韩彬彬.压电式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非线性解耦算法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7
[10].戴永彬.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的非线性预测解耦策略[J].控制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