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德相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德治,法治,法文,依法治国,中国传统,之策,以德。
法德相济论文文献综述
钟晋[1](2017)在《法德相济,知行合一——以“十九大”精神引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法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现代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尺,是中(本文来源于《检察调研与指导》期刊2017年06期)
钟晋[2](2017)在《法德相济 知行合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过重要论述。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叁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本文来源于《湘潭日报》期刊2017-11-14)
卞民德[3](2015)在《法德相济,赢来“和为贵”》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之用,和为贵。”2000多年前孔子的这句话,如今依然被他的故乡山东曲阜承续。只不过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后人所尊崇的“礼”,不仅仅是传统,更融有现代理念。 遍布城乡的“和为贵”调解室,标注的是曲阜近年来的不懈探索,其目的是建立法德相容的现(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5-05-13)
周兴芳[4](2011)在《法德相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郑培民精神为线索,从道德建设、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叁个方面论述如何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文章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共同准则,共产党人的道德,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全体人民的表率;其次,除了继续完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外,必须搞好制度建设,通过可靠的机制限制束规范人的行为;再次,就是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林国强[5](2008)在《法德相济:法制道德教育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培育当代大学生独立且健全的人格意义重大,两者的有效整合,将有助于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来源于《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胡姝[6](2005)在《论“法德相济”的治国之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写入了现行党章,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的治国之策,更加重视对全民道德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同样重要,二者的结合是兴国之举、利民之策、强国之举、安邦之策。只有德法并举,才能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范文舟[7](2004)在《论法德相济与增强国家的科技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德相济就是在法治的框架内,实行德治,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要有效增强国家的科技力,不能没有法治,但也不能只有法治,还必须辅之以德治。(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李良义[8](2004)在《“法”“德”相济国方兴》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实行“以德治国”,这是在总结历史和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伦理传统的社会里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实行依法治国时代 ,不仅不能因为强调法律的地位而忽视道德的地位 ,而且还要善于通过法与道德的互补功能来完成法律向人们的自觉行动的转化。(本文来源于《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胡姝,王丽慧[9](2003)在《论“法德相济”的治国之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写入了现行党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的治国之策更加重视对全民道德的培养,注重以人为本,从人治向法治的彻底转变。我认为,“法德相济”的治国之策,将有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进而实现治国利民,兴国安邦的宏伟目标。 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兴国之策 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一个国家是否发展富强,关键在于统治者有没有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符合历史条件的兴国之策。江泽民同志早在2001年1月10日,就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理念。他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03年S1期)
范文舟[10](2002)在《论法德相济与增强综合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的目的,是正确系统地阐述为何及如何使法德相济以增强综合国力。本文认为要增强综合国力,就必然使法德相济;这是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对法治、人治进行比较,对德治本质进行透视,以及对综合国力及其要素的特点进行剖析,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法德相济不是让法治和德治平行实施,而是在法治的框架内,使德治补充促进法治,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基于此,本文试图搭起由法治政治框架、法治经济框架、法治科技框架,这叁个子框架所组成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法治框架,各子框架又包含着各自的内容,这些也是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进而提出了探索法德相济的具体途径,使德治贯穿于法治框架之中。本文还进一步简略阐述了增强综合国力的法治框架中的其他内容,如法治军事、法治教育,以及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德治在法治框架中的地位。 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和史实、事实剖析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法德相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过重要论述。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叁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德相济论文参考文献
[1].钟晋.法德相济,知行合一——以“十九大”精神引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检察调研与指导.2017
[2].钟晋.法德相济知行合一[N].湘潭日报.2017
[3].卞民德.法德相济,赢来“和为贵”[N].人民日报.2015
[4].周兴芳.法德相济,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
[5].林国强.法德相济:法制道德教育整合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胡姝.论“法德相济”的治国之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
[7].范文舟.论法德相济与增强国家的科技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
[8].李良义.“法”“德”相济国方兴[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
[9].胡姝,王丽慧.论“法德相济”的治国之策[J].求实.2003
[10].范文舟.论法德相济与增强综合国力[D].福建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