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逆变论文_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串联逆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逆变器,变换器,谐振,滤波器,电网,无源,系统。

串联逆变论文文献综述

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1](2019)在《串联谐振式高频链逆变器及电流型解结耦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单相高频链矩阵式逆变器在换流时变压器副边后级电路功率器件上存在的电压过冲问题,通过在变压器原边的前级H桥逆变电路中引入LC串联谐振槽的方式,提出一种串联谐振式高频链矩阵逆变器结构,并对此提出一种电流型解结耦单极性调制方法。在所提方案中,高频链变压器前级逆变电路采用脉宽脉位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and position modulation,SPWPM)以输出高频谐振电流,后级矩阵变换器应用电流型解结耦调制策略,通过与前级电路保持同步工作,构造前级输出电流的无中断的流通路径,以避免对变压器副边漏感电流的强制打断,可实现矩阵变换器的谐振软开关安全换流。在重点阐述串联谐振式高频链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电流型解结耦单极性调制策略的具体工作模态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电路及其调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丁颖杰[2](2019)在《过调制对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中,当采用载波变幅移相调制策略进行功率平衡控制时,极易使各微源逆变器进入过调制状态。过调制会导致系统输出电压与调制度不再成线性关系,谐波含量增加,稳定性降低甚至失稳。故本文研究过调制对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结构及其采用的调制策略,分析了系统输出电压和功率的特性。阐述了在进行功率平衡控制时产生过调制的机理,为研究过调制对系统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载波变幅移相调制策略,采用双边傅里叶分析方法,得到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在过调制状态下输出电压的数学表示。具体分析了超调程度对系统输出电压中基波幅值和谐波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调程度增大,系统输出电压基波幅值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电压波动小于28%,基波倍数的谐波幅值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载波倍数的谐波幅值趋于零,系统输出电压的谐波含有率升高。然后,在正常调制状态下和过调制状态下分别建立了系统输出电压的微偏线性化模型,得到两种状态下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了使系统输出电压快速准确地跟随给定值且保持稳定,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策略,并设计了PI调节器进行校正。在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两种状态下校正前后系统传递函数所对应的特征根、阶跃响应曲线和频率特性,得出过调制会降低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结论。最后,对所搭建的五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得到过调制状态下系统输出电压幅值和谐波含量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所采用控制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8)

刘陵顺,郭晔,闫红广[3](2019)在《单逆变器供电对称六相与叁相PMSM串联系统谐波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称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和叁相PMSM串联系统中,电机空间谐波对解耦运行存在耦合问题,文章以短矩集中绕组的串联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绕组函数分析了各台串联电机包含的各次谐波的耦合影响规律,构建了对称六相PMSM中含有2、4次空间谐波时的串联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电磁转矩的耦合表达式,通过变速运行的仿真,分别进行了耦合运行及其解耦运行的验证。(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保兴,郭兴众,葛愿[4](2019)在《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串联逆变器改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串并联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理论和创新模型做出实物的基础上得到启发,在UPQC和MMC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构造出新的拓扑结构。新的拓扑结构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利用理论推导证明新拓扑结构理论上的可行性。并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试验数据结果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拓扑结构MMC-UPQC中的串联部分是由两个并联的串联逆变器组成,并联逆变器与负载相连。因为无源滤波性特有的谐振特性,并联与负载之间连接无源滤波器,利用其谐振特性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显示的波形图表明新MMC-UPQC对电压暂降有很好的补偿能力,并提高公共直流侧Udc的电压,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方天治,张先云,黄淳,何玮,沈乐[5](2019)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目标多重化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逆变器组合系统适用于高直流电压输入、大功率交流输出的应用场合。如果将ISOP逆变器的拓扑应用在并网场合,那么一个大容量的并网逆变器就可以由多个小容量的标准化逆变器模块组成,这将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且有利于系统的设计。本文基于ISOPLCL型并网逆变器组合系统,给出其优化拓扑以降低系统的体积和质量,并据此筛选控制变量,进而提出一种分布式控制策略以实现并网系统的多重控制目标,其包含模块间的功率均衡、谐振尖峰的抑制和进网电流的高功率因数。然后,论文在所提分布式控制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冗余运行方案,保证ISOP逆变器并网系统中故障模块的平滑退出和备份模块的顺利投入。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兴贵,李巍,朱奇先[6](2019)在《多逆变器串联发电系统中的死区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逆变器串联发电系统在载波移相SPWM调制方式下的死区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推导了该发电系统在理想条件下的输出电压,利用等面积近似理论与傅里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发电系统中的死区进行了建模;其次,将该发电系统死区电压与理想输出电压相迭加,分析了调制度、载波比变化时死区效应对该发电系统输出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比变化时的死区补偿法;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死区效应分析方法有效,且所提死区补偿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死区对多逆变器串联发电系统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7](2018)在《基于DSP的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解决在串联谐振逆变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应用领域中其负载特性容易发生突变的问题,利用DSPTMS320F2812单片机进行负载电压电流实时性采集,缩短采样周期,并进行频率跟踪并锁相。在此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频率跟踪锁相,对中高频率感应加热电源负载突变这一现象实现了响应时间极短,提高了性能的稳定性保证了逆变器开关器件的正常工作并使得系统能够始终在稳定的功率因素下工作,提高了逆变器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给定系统额定功率,用单片机处理,实现了系统自动移相,从而改变输出功率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移相控制,也大大缩短了其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9期)

刘博文,张文元[8](2018)在《一种用于串联补偿的可控移相逆变电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传统配电网中出现的电压跌落与骤升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低成本高精度补偿,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进行无级无功补偿的可控移相逆变电源装置。该可控移相电压源装置由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后级逆变电路组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用Boost电路将其输入的功率因数校正接近1,有效减小其对电网的电流谐波污染;逆变电路产生相位与幅值可调整的交流电压。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输入功率因数为0.98,输出谐波较低,输出电压能够通过调节相位与幅值来改变输电线路上的压降实现电压补偿。(本文来源于《电气开关》期刊2018年03期)

张建华[9](2018)在《微源自动解列与投入对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中风、光等微源由于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微源自身出力受限或者故障时需要进行解列操作,出力恢复或者故障排除后又需要进行投入工作。微电网由于惯性小,容易受到扰动而产生振荡,因此微源的解列与投入势必会给微电网系统的响应造成影响。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微源自动解列与投入对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孤岛模式下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小信号模型,包括含控制系统的串联逆变环节小信号模型和负荷小信号模型。通过计算所建模型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分析了微源解列与投入时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变化情况,以及微源投切造成的参数变化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以串联逆变环节小信号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源投切数目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其次,建立了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主要包括:串联逆变环节模型、功率控制器模型、锁相环模型、功率外环、电流内环模型、负荷和网络模型。根据所建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分析了微源投切对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用特征值灵敏度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特征值的影响程度,以及微源投切数目变化时,串联逆变环节小信号模型特征值变化情况。最后,针对以上理论研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四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所建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在孤岛及并网模式下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在分析系统输出特性的基础上,验证了微源解列与投入时小信号稳定性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3)

蒋晓剑[10](2018)在《模块化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单个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压和电流应力过大,这给系统开发带来困难。采用多变换器串并联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变换器模块的电气应力,进而降低系统的开发难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冗余性。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Series Output-Parallel,ISOP)逆变器系统适用于高电压输入大电流输出场合。保证ISOP逆变器系统输入均压与输出均流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了提高ISOP逆变器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以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两种完全模块化的控制策略。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针对现有ISOP逆变器系统控制方案模块化程度不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输出电压幅值上翘特性的一种完全模块化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不仅实现了系统的输入均压与输出均流,还避免了模块间互联,真正实现组合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具有很高的系统可靠性。分析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和稳定性机理,给出了仿真验证。2、在不失模块化的前提下,提出了ISOP逆变器系统有功功率上翘控制策略。其不需要采样各个模块的输入电压,去除了输入电压传感器,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并降低了成本。阐述了有功功率上翘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控制系统,分析了该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最后给出了仿真验证。3、设计并制作了由两个模块组成的ISOP逆变器系统样机平台,并分别对所提出输出电压幅值上翘和有功功率上翘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串联逆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中,当采用载波变幅移相调制策略进行功率平衡控制时,极易使各微源逆变器进入过调制状态。过调制会导致系统输出电压与调制度不再成线性关系,谐波含量增加,稳定性降低甚至失稳。故本文研究过调制对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结构及其采用的调制策略,分析了系统输出电压和功率的特性。阐述了在进行功率平衡控制时产生过调制的机理,为研究过调制对系统的影响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载波变幅移相调制策略,采用双边傅里叶分析方法,得到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在过调制状态下输出电压的数学表示。具体分析了超调程度对系统输出电压中基波幅值和谐波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超调程度增大,系统输出电压基波幅值增长速度逐渐变缓,但电压波动小于28%,基波倍数的谐波幅值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载波倍数的谐波幅值趋于零,系统输出电压的谐波含有率升高。然后,在正常调制状态下和过调制状态下分别建立了系统输出电压的微偏线性化模型,得到两种状态下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了使系统输出电压快速准确地跟随给定值且保持稳定,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策略,并设计了PI调节器进行校正。在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两种状态下校正前后系统传递函数所对应的特征根、阶跃响应曲线和频率特性,得出过调制会降低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结论。最后,对所搭建的五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得到过调制状态下系统输出电压幅值和谐波含量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所采用控制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串联逆变论文参考文献

[1].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串联谐振式高频链逆变器及电流型解结耦调制[J].太阳能学报.2019

[2].丁颖杰.过调制对微源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3].刘陵顺,郭晔,闫红广.单逆变器供电对称六相与叁相PMSM串联系统谐波耦合分析[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9

[4].王保兴,郭兴众,葛愿.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串联逆变器改进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方天治,张先云,黄淳,何玮,沈乐.输入串联输出并联LCL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目标多重化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9

[6].王兴贵,李巍,朱奇先.多逆变器串联发电系统中的死区效应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9

[7].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基于DSP的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8].刘博文,张文元.一种用于串联补偿的可控移相逆变电源设计[J].电气开关.2018

[9].张建华.微源自动解列与投入对逆变器串联微电网系统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8

[10].蒋晓剑.模块化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5.3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逆变电路-图3.5-2...5.3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逆变电路-图3.5-3...加限流电感的半桥串联逆变主回...一6串联逆变电路设计电压反馈型串联逆变串联逆变主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波形

标签:;  ;  ;  ;  ;  ;  ;  

串联逆变论文_闫朝阳,秦海宁,杨丽君,庞建霞,孙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