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

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论文文献综述)

China Medicinal Biotech Association;[1](2022)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最为经典和成熟的干细胞临床应用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至今已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是治疗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不受供者限制、年龄限制少、移植后恢复较快、合并症少、移植后生活质量高等诸多优势。因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仅可以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还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的治疗。目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共计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23 000余例,其中14 000余例(约60%)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而我国2019年共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12 323例,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2723例(22%)。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比例整体偏低,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总体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硬件设施要求相对较低等特点,从而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容易普及开展。尤其在一些医疗水平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需求更为迫切。目前制约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开展的瓶颈之一是缺乏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治疗方案及适应证的选择不够明确,导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影响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更优质、更广泛地推广。因此,制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是推动我国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福祉的需求。我国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始于198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严文伟教授成功实施了中国第一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中国最早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于1991年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一届自体骨髓移植学习班,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中国规范性开展奠定了基础。此后,韩明哲、邱录贵教授等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诊疗体系;韩忠朝教授等首创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新技术;程涛教授通过牵头开展"造血干细胞维持、衰老与再生的调控机制研究"等多个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发现了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的研究成果并已经应用于临床移植。经过几代人持续努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引领地位,其创立的"自体造血干细胞临床率先应用与技术体系推广"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建院60周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迄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已为近2000例血液病患者成功实施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发展,针对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冻存、复苏、回输、移植前准备、患者评估、检查计划、预处理方案、质量控制、护理等多个关键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团队自2020年11月着手起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并于2021年1月29日中国首届血液学科发展大会移植专题中邀请国内着名移植专家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2021年3月,向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提交征求意见稿。按照协会建议,进一步邀请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大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及同济医院、北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多家单位的临床、护理及技术专家,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我们相信,通过制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为全国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疗单位及医疗团队提供管理及技术标准的参考,将进一步规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适应证、标准化操作和管理流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本规范将填补我国在干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空白,有利于更广泛地推动我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其他种类自体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曹佳欣,庞爱明,姜尔烈[2](2022)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历史传承、体系建设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缓解后治疗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首次完全缓解(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的低危、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CR2)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ALL)的患者而言,ASCT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微小残留疾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维持治疗等因素与ASCT后的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实施了中国第一例ASCT,并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了ASCT治疗AL的诊疗体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维持与再生的机制和调控因素等ASCT基础理论、ASCT治疗AL适应症及疗效等方面对ASCT治疗AL的历史传承及诊疗体系的建设与优化进行综述,以期促进ASCT治疗AL的诊疗策略完善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改善AL患者的预后。

施圆圆,张桂新,何祎,韩明哲,冯四洲,张荣莉,姜尔烈[3](2021)在《预处理方案含克拉屈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急性白血病31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完全缓解(CR)后的巩固治疗方案包括常规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高危组成人AL首选allo-HSCT, 对于低/中危组AL的巩固治疗方案选择目前尚有争议。auto-HSCT并发症少、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较高, 与常规化疗相比, 可降低AL患者复发率、改善总生存(OS)率[1,2,3], 故对于

王筱淇[4](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苏龙[5](2021)在《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复发难治患者需要接受更强烈的治疗方案,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然而,复发仍旧是急性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后骨髓残留白血病细胞是复发的根源所在。与髓外复发相比,骨髓复发患者治疗困难,长期预后差。因此,如何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对于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整体预后,甚至实现治愈白血病的最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与免疫细胞发育、迁移及功能维持中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参与了造血细胞发育、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向骨髓归巢及其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定居。此外,CXCL12/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向骨髓迁移及其在骨髓中的定居亦发挥关键性作用。骨髓微环境通过多种机制,如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维持免疫抑制状态,保护HSC免受损伤从而维持正常造血及机体必要时的应急造血。骨髓微环境同样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使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同时可抵抗免疫治疗。阻断CXCR4可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从而可增强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的杀伤效果。然而,阻断CXCR4联合化疗对临床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有限,考虑与化疗不能有效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有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手段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的前期研究已发现,CXCR4拮抗剂可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allogeneic lymphocyte infusin,ALI)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然而,该研究采用的是人造白血病(人CD34+细胞转染MLL-AF9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细胞特异性。采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小鼠无完整免疫系统,因此,无法评估在完整免疫系统存在情况下,阻断CXCR4是否能够增强GVL效应。此外,CXCR4阻断对allo-H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与供体细胞植入是否有影响,仍有待研究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CXCR4阻断是否可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是否对GVHD及供体造血细胞植入有影响,从而为开展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直接证据与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患者标本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transplants,PDX)模型,待外周血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后,给予ALI。免疫细胞活化后给予CXCR4拮抗剂AMD3100治疗,治疗后检测外周血和/或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水平。采用多种小鼠allo-HCT模型,以小鼠原代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移植后给予AMD3100对GVL效应的影响。建立小鼠急性(BALB/c小鼠→C57BL/6小鼠)与慢性(BALB/c小鼠→CB6F1小鼠)GVHD模型,研究CXCR4阻断对GVHD病程的影响。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研究CXCR4拮抗剂对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临床患者B细胞ALL(B-cell ALL,B-ALL)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发现,白血病细胞表面均高表达CXCR4。采用患者标本构建PDX模型发现,CXCR4拮抗剂AMD3100可动员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峰值为给药后3小时。2.采用3例患者标本建立PDX模型,给予1次或2次ALI联合AMD3100治疗。结果发现,PDX小鼠骨髓中的B-ALL细胞对ALI抵抗,而AMD3100可明显促进ALI对患者B-ALL细胞的杀伤,且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3.在PDX模型中,当外周血白血病负荷较高时,可先行化疗预处理,降低白血病负荷,然后再给予ALI联合CXCR4拮抗剂治疗,同样可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包括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4.小鼠T-ALL与AML细胞亦高表达CXCR4,AMD3100可明显动员上述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动员的峰值时间为给药后3小时。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明显增强GVL效应,尤其在低白血病细胞情况下,该治疗方案可取得非常高的无病缓解率,使约85%的受体小鼠长期存活。5.采用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证明,移植后短时间给予AMD3100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率、GVHD临床评分及靶器官病理表现均无明显影响。6.采用小鼠非清髓性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促进供体造血干祖细胞在受体小鼠骨髓中的植入。结论临床患者与小鼠白血病细胞均高表达CXCR4,阻断CXCR4可显着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CXCR4阻断可明显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并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使受体小鼠获得高的无病缓解率。移植后短时间给予CXCR4拮抗剂对急性与慢性GVHD均无明显影响,且可促进供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的植入。

王晶[6](2021)在《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收集初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指标(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突变基因等临床因素,探讨初诊成人AL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学及活检等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患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与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的关系,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成人ALL的相关因素。结果:1,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75例,中位年龄41(18-78)岁;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位数为29.13(0.27-489)*109/L,WBC计数<30*109/L者78例(51.3%),WBC计数(30-100)*109/L者37例(24.3%),WBC计数>100*109/L者37例(24.3%)。血红蛋白中位数为81(30-153)g/L,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35(1-310)*109/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112例(73.7%),中位LDH值者482.5(55-22544)u/L。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4(31-98)%,其中≥90%者有21例(13.8%),<90%者131例(86.2%)。骨髓纤维化(-/+)组66例(43.4%),骨髓纤维化(++)组40例(26.3%),骨髓纤维化(+++)组46例(30.3%)。2,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B-ALL患者124例,T-ALL患者28例。B-ALL中主要表达CD22(116/124,93.5%)、CY79α(118/124,95.2%)、CD19(120/124,96.8%)、CD10(105/124,84.7%)。T-ALL中主要表达CYCD3(27/28,96.4%)、CD2(17/28,60.7%)、CD5(23/28,82.1%)、CD7(28/28,100%),符合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ETP-ALL)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3例,相较于non-ETP-ALL患者,ETP-ALL患者具有低WBC计数、高血小板计数、低LDH水平(P<0.05)。经过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ETP-ALL组缓解率达23.08%,non-ETP-ALL组缓解率达66.67%(P=0.03),提示ETP-ALL预后差。3,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共检测出BCR-ABL(52/152,34.2%),HOX11(10/152,6.6%),MLL-AF4(5/152,3.3%),E2A-PBX1(3/152,2.0%),SIL-TAL1(1/152,0.7%),HOX11L2(1/152,0.7%)6种融合基因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出PAX5突变9例(9/152,5.9%),IKZF1突变5例(5/152,3.3%),NOTCH1突变7例(7/152,4.6%),IL-7R突变6例(6/152,3.9%),PHF6突变4例(4/152,2.6%),TP53突变2例(2/152,1.3%),FBXW7突变2例(2/152,1.3%),JAK1突变1例(1/152,0.7%),JAK3突变1例(1/152,0.7%),PTEN突变1例(1/152,0.7%),FLT3突变1例(2/152,1.3%),CREBBP突变1例(1/152,0.7%),CRLF2突变1例(1/152,0.7%),SH2B3突变6例(6/152,3.9%)14种突变基因阳性。BCR-ABL阳性组患者常伴有高龄、高白、高乳酸脱氢酶等临床特征,且诱导缓解治疗效果较阴性组差。NOTCH1阳性组患者无明显临床特征,诱导缓解治疗效果较阴性组差。4,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分析性别、发病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值、免疫分型(B型或T型)、初诊时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骨髓活检网状纤维化等因素与患者诱导治疗4周后缓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WBC计数高组CR率低于WBC计数低组(P=0.025);LDH高组CR率高于LDH低组(P=0.017);B-ALL组CR率高于T-ALL组(P=0.001);其中初诊白细胞计数为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CR率的独立影响因素。5,8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初诊成人ALL患者中,中位生存时间为15.0(2~66)个月,其中复发患者36例,复发率为40.91%,复发中位时间为5.5(1~50)个月,4年OS率为33.8%。采用C0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是否缓解、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成人AL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TP-ALL具有低白、高血小板、低乳酸脱氢酶等独特的临床特点,且诱导治疗效果不佳;Ph+ALL患者具有高龄、高WBC计数、高LDH等临床特点;成人ALL患者中检测出BCR-ABL、NOTCH1等基因存在可能提示诱导治疗效果不佳,具体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乳酸脱氢酶高、免疫分型为B-ALL的患者首次诱导治疗4周缓解率较高,其中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成人ALL患者CR率的独立因素;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是否缓解、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成人AL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积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着改善成人ALL的生存预后。

王玉洁[7](2020)在《CAR-T治疗复发/难治的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非盲、无对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造血与淋巴组织,按细胞类别可进一步分为髓系、淋系及组织细胞/树突状细胞来源。淋系肿瘤绝大部分起源于B细胞,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是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传统化疗长期生存较差,随着抗CD19/CD3双特异性抗体及抗CD22单克隆抗体等免疫新药的问世,患者的反应率和生存期有所提高,但是疗效仍不能让人满意,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7.7个月。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R-CHOP方案化疗后,长期缓解率仅有60-70%。虽然伊布替尼、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来那度胺等新药的联合使用对部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或有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化疗不敏感或者在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风险,因此如何通过新疗法、新策略,改善B细胞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预后,是临床工作中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疗法(CAR-T)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着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靶向CD19的CAR-T治疗B-ALL和DLBCL,其缓解率分别可达到70%-90%和54%-80%。CAR-T治疗为难治/复发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选择,但是,CAR-T治疗获得缓解的患者面临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CAR-T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能否降低CAR-T治疗缓解后复发率,为CAR-T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B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提供借鉴。【方法】本课题统计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在我院血液内科治疗的55例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B-ALL患者38例,DLBCL患者17例。55例患者中25例患者接受CAR-T治疗,30例患者接受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研究分为两部分:(1)对于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B-ALL患者,本研究采用CAR修饰的供体淋巴细胞输注(CAR-DLI),通过与传统DLI治疗比较,探究CAR-T治疗异基因移植后复发B-ALL的疗效和安全性。(2)对于难治/复发的DLBCL患者,本研究采用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分析患者反应和毒副作用,探究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计8例allo-HSCT后复发的B-ALL患者接受CAR-DLI治疗,7例(87.5%)获得CR,30例接受DLI治疗,其中16例(53.3%)获得CR。CAR-DLI的体内存活和扩增情况检测显示,CAR-T细胞在回输后20天内有显着扩增,2名患者在CAR-T回输后第50天仍能检测到CAR-T细胞。CAR-DLI组的中位PFS明显长于DLI组(P=0.046),分别为16个月和3.3月。并且,CAR-DLI组OS显着长于传统DLI治疗组(P=0.0099)。此外CAR-DLI组未出现a GVHD,而DLI组分别有2名(7%)出现I-II度a GVHD,4名(13.3%)出现III-IV度a GVHD。CAR-DLI输注后,患者均出现CRS,但是症状可控。共计17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接受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ART体内存活和扩增情况检测显示,CAR-T细胞在回输后15天内有扩增。1名患者在CAR-T回输后第35天仍能检测到CAR-T细胞。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客观反应率达到88.2%。其中,10(58.8%)名患者获得CR,5(29.4%)名患者获得PR。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接受CAR-T治疗的DLBCL患者平均PFS为24.1个月。接受CAR-T治疗患者平均OS为24.7个月。13例(76.5%)患者出现CRS,对症治疗后即好转。【结论】CART治疗显着提高了B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率,且引起的CRS等副作用相对可控,与DLI相比,可能是治疗复发B-ALL的更有效方案,而CAR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达到了88.2%的客观缓解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提示CART与干细胞移植结合是治疗复发难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秦洋[8](2020)在《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可以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且唯一手段。对于缺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同胞相合供者(matched-sibling donor,MSD)、非血缘相合供者(matched-unrelated donor,MUD)的患者来说,脐带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可作为重要的替代供者来源。近年来,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完善,脐带血也逐渐成为可替代亲缘及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供者干细胞来源,在儿童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大力支持,储存脐带血对未来脐血移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目的分析比较单份同胞UCBT与单份非血缘UCB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同胞UCBT及非血缘UCBT治疗的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份脐血移植。根据供者来源分为同胞UCBT组(SUCBT组)和非血缘UCBT组(UUCBT组)。2.两组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MAC)方案,SUCBT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单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UUCBT组GVHD的预防采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方案。3.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造血重建情况、GVHD发生率、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率、复发率、5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4.统计学描述及分析:所有患者的疾病特征及移植疗效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生存率的计算及生存曲线的描绘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并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组间生存比较。结果1.42例UCBT患者中,37例患者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植入率为88.1%。SUCBT组与UUCBT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6天(11~43天)vs 20天(12~45天),P=0.350],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20天(15~50天)vs 28天(18~56天),P=0.805]。两组患者在造血植入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SUCBT组与UUCBT组患者100d内发生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3.3%(5/15)vs 40.9%(9/22)(P=0.738)。两组患者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4.3%(2/14)vs 33.3%(6/18)(P=0.412)。两组患者 aGVHD 与 cGVHD 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的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TRM)率分别为29.4%(5/17)vs 44.0%(11/25)(P=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SUCBT组患者中有4例复发,UUCBT组患者中有8例复发。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3.5%(4/17)vs 32.0%(8/25)(P=0.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SUCBT组与UUCBT组之间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12.3%)vs(27.2%±9.9%)(P=0.047),两组之间5年D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47.1%±12.1%)vs(23.5%±9.2%)(P=0.045)。且 SUCBT 组的长期生存率高于 UUCBT 组。结论1.脐血移植(UCBT)是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重要移植方式之一,对于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来说,脐血是关键的替代供者干细胞来源。2.本研究显示,同胞UCBT患者较非血缘UCBT患者在长期生存方面可获益,因此,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大背景下,储存脐带血为同胞脐血移植保驾护航,显得尤为重要并值得逐渐在临床推广。

孙若楠[9](2020)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文中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儿童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及实体瘤的有效根治手段,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移植失败制约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本文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1)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2)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第一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目的:分析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原因及引起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移植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资料,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68例,湿疹血小板减少症伴免疫缺陷(WAS)33例,其他恶性疾病36例,其他非恶性疾病29例,共计397例。通过比较不同疾病间患儿总体生存率(OS)、复发相关死亡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M)及死亡原因构成比,寻找影响移植失败的因素及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总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79.9±2.1)%、(5.1±1.3)%及(15.8±1.9)%。AML 组 OS、复发死亡率及 TRM 分别为(80.0±3.9)%、(5.2±2.3)%及(15.2±4.6)%。死亡病人数共计21例,其中复发死亡占23.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6.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病人中,移植物抗宿主病50%,感染37.6%,血栓性微血管病6.2%,心脏毒性6.2%。ALL组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72.7±4.7)%、(6.2±2.5)%及(21.8±4.4)%,与A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人数共计27例,其中复发死亡占22.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7.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33.3%,感染52.4%,肝小静脉闭塞病4.8%,渗漏综合9.5%。AA患儿OS为(91.9±3.5)%,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5)%,死亡病人数共计5例,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60%,感染20%,渗漏综合征20%。WAS组患儿OS为(87.9±5.7)%,移植相关病死率为(12.1±5.7)%,死亡4例,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占75%,肾衰占25%。其他恶性疾病组的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68.8±7.4)%、(13.2±6.5)%及(20.4±6.1)%,死亡13例,复发死亡占30.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69.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66.7%,感染22.2%,渗漏综合征11.1%。其他非恶性疾病组的OS、TRM分别为(86.2±6.4)%、(10.7±5.8)%,死亡4例,复发死亡占25%,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5%,其中移植物抗宿主病33.3%,感染33.3%,渗漏综合征33.3%。单因素显示疾病类型、疾病性质、干细胞来源、供体来源、HLA配型、CMV感染、急性GVHD及慢性GVHD与生存有关,经Logtstic多因素分析后示疾病性质、供体来源、急性GVHD及慢性GVHD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其他疾病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移植后死亡率最低。因复发所致的死亡主要发生在急性白血病中。不论何种疾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和移植物抗宿病为主要死因。疾病性质、供体来源、急性GVHD及慢性GVHD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移植后晚期的主要并发症,cGVHD中最严重的晚期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资料来探究BOS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目的:研究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资料,研究对象的入组标准为:1.非自体移植;2.行HSCT后生存时间大于100天。BOS的诊断依据2014年美国NIH修订标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患儿总体生存率和BOS发生率,探讨BOS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及影响BOS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至随访时间,共29例(8.26%)患儿发生BOS,男11例,女18例,中位年龄92个月(67~132个月)。发生BOS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8.5~20个月)。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1.3)%、(10.0±1.8)%、(10.7±2.0)%。29例BOS患者中,28例BOS发病前合并其他部位cGVHD。在cGVHD患儿中,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8±2.9)%、(23.0±4.0)%、(24.4±4.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受者、发生BOS前合并其他部位cGVHD、移植后100内发生肺部感染是BOS的独立危险因素。21例患儿肺功能示FEV1占预计值为(51.0±22.3)%,FEV1/FVC 为(77.4±22.1)%。BOS 组和非 BOS 组 OS分别为(72.5±9.9)%和(87.2±2.2)%。移植后复发24例,均为急性白血病,BOS组和非BOS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9±4.7)%、(8.5±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BOS是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诊断BOS时患者肺功能多数已达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差,影响生存率。女性受者、合并其他部位慢性GVHD、移植后100内发生肺部感染是B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姚剑峰,张桂新,杨栋林,何祎,魏嘉璘,翟卫华,姜尔烈,张荣莉,冯四洲,韩明哲[10](2020)在《自体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成人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CR1)成人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比较并探讨两种移植方式的差异及适应人群。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uto-HSCT及URD-HSCT的成人原发性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47例患者,其中auto-HSCT组87例,URD-HSCT组60例,两组病例基线特征基本一致。auto-HSCT组、URD-HSCT组+30 d粒细胞植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95%CI 86.9%~98.3%)对98.3%(95%CI 95.0%~100.0%),P=0.270],auto-HSCT组+60 d血小板累积植活率低于URD-HSCT组[83.6%(95%CI 75.8%~91.4%)对93.3%(95%CI 87.0%~99.6%),P<0.001]。URD-HSCT组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56.7%(95%CI 43.0%~68.2%),Ⅱ~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16.7%(95%CI 8.5%~27.2%),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33.3%(95%CI 21.7%~45.4%),广泛型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15.0%(95%CI 7.3%~25.2%)。中位随访53.8(0.8~127.8)个月,auto-HSCT组、URD-HSCT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7%(95%CI 61.7%~81.7%)、67.8%(95%CI 55.8%~79.8%)(P=0.556),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64.6%(95%CI 54.4%~74.8%)、68.1%(95%CI 56.3%~79.9%)(P=0.642)。auto-HSCT组5年累积复发率高于URD-HSCT组[31.9%(95%CI 22.2%~42.1%)对15.1%(95%CI 7.4%~25.6%),P=0.015],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低于URD-HSCT组[3.4%(95%CI 0.9%~8.9%)对16.7%(95%CI 8.5%~27.2%),P=0.006]。HLA相合及不全相合的无关供者移植在造血重建、GVHD、OS、LFS、复发及TRM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遗传学低、中危患者auto-HSCT、URD-HSCT组移植后OS率、L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危患者auto-HSCT后累积复发率高于URD-HSCT,LFS率低于URD-HSCT。结论对于成人原发性AML-CR1患者,auto-HSCT与URD-HSCT具有相似的OS率和LFS率,auto-HSCT组复发率较高而TRM较低。缺乏同胞供者的遗传学高危组患者应选择URD-HSCT以减少移植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论文提纲范文)

(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历史传承、体系建设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ASCT的基础理论
    1.1 HSCs自我更新能力
    1.2 移植后供体HSCs的生物学行为
2 ASCT治疗AL的适应症
    2.1 AML
    2.2 ALL
3 ASCT疗效的影响因素
    3.1 移植前MRD水平
    3.2 预处理方案
    3.3 ASCT后的维持治疗
    3.4 干细胞动员
4 总结

(4)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1.3 CD19 靶点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入组情况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3.7 亚组分析
    3.8 CAR-T细胞动力学
    3.9 炎症因子变化
第四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1.2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
        1.2.1 CXCL12/CXCR4概述
        1.2.2 CXCL12/CXCR4在生理过程与病理状态中的作用
    1.3 CXCR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3.1 CXCR4在AML细胞向骨髓归巢及定居中的作用
        1.3.2 AM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3.3 CXCR4表达与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3.4 CXCR4作为AM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4 CXCR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4.1 CXCR4在ALL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1.4.2 AL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4.3 CXCR4与ALL细胞髓外浸润
        1.4.4 CXCR4在ALL中的预后意义
        1.4.5 CXCR4作为AL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5 CXCL12/CXCR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1.5.1 阻断CXCR4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1.5.1.1 阻断CXCR4与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2 阻断 CXCR4 与 allo-HCT 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3 其他阻断 CXCR4 的动员剂
        1.5.2 阻断CXCR4在allo-HCT预处理中的应用
        1.5.3 阻断CXCR4在allo-HCT后的应用
    1.6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患者白血病样本与异基因淋巴细胞样本采集
        2.2.2 实验动物
        2.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2.2.4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临床患者白血病细胞分离
        2.3.2 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构建
        2.3.3 异基因淋巴细胞分离与回输
        2.3.4 AMD3100皮下注射
        2.3.5 小鼠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
        2.3.6 牺牲小鼠检测各脏器白血病细胞
        2.3.7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本研究3例B-ALL患者临床特征
        2.4.2 患者B-ALL细胞CXCR4表达及其体内动员反应
        2.4.3 ALI来源的正常B细胞在PDX小鼠体内快速消失
        2.4.4 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PDX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4.5 化疗预处理桥接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高白血病负荷PDX模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5 讨论
第3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3.2.4 主要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原代白血病小鼠的构建
        3.3.2 小鼠allo-HCT
        3.3.3 AMD3100皮下注射
        3.3.4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3.3.5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3.3.6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Notch1-T-ALL与MLL-AF9-AML细胞CXCR4表达与体内动员反应
        3.4.2 AMD3100增强allo-HCT后GVL效应
        3.4.3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T细胞扩增有关
        3.4.4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CD8+记忆T细胞扩增有关
    3.5 讨论
第4章 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与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4.2.4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原代T-ALL种子小鼠的构建
        4.3.2 流式染色检测调节性T细胞
        4.3.3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3.4 AMD3100皮下注射
        4.3.5 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的评估
        4.3.6 小鼠活体骨髓穿刺
        4.3.7 组织病理检测
        4.3.8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4.3.9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4.3.10 统计学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小鼠骨髓免疫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对AMD3100的动员反应
        4.4.2 AMD3100对allo-HCT后急性GVHD的影响
        4.4.3 AMD3100对allo-HCT后慢性GVHD的影响
        4.4.4 AMD3100对allo-HCT后供体细胞植入的影响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学术业绩
致谢

(6)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价方式
    2.4 实验室检查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临床特征
    3.2 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3.3 治疗效果分析
    3.4 生存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7)CAR-T治疗复发/难治的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非盲、无对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入组及排除标准
    三、CAR-T细胞制备与输注、CAR-T及 DLI治疗的预处理方案及患者临床指标统计
    四、治疗疗效及不良事件评估标准
结果
    一、移植后复发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
    二、CAR-T 治疗复发/难治 DLBCL 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三、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治疗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8)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病例资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一、BOS的发病机制
    二、BOS的诊断标准
    三、BOS的危险因素
    四、BOS的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规范[J]. China Medicinal Biotech Association;.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01)
  • [2]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历史传承、体系建设与优化[J]. 曹佳欣,庞爱明,姜尔烈.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2(01)
  • [3]预处理方案含克拉屈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急性白血病31例临床观察[J]. 施圆圆,张桂新,何祎,韩明哲,冯四洲,张荣莉,姜尔烈.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9)
  • [4]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5]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D]. 苏龙. 吉林大学, 2021(01)
  • [6]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D]. 王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CAR-T治疗复发/难治的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非盲、无对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D]. 王玉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8]非血缘与同胞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比研究[D]. 秦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9]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D]. 孙若楠. 苏州大学, 2020(02)
  • [10]自体与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成人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J]. 姚剑峰,张桂新,杨栋林,何祎,魏嘉璘,翟卫华,姜尔烈,张荣莉,冯四洲,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05)

标签:;  ;  ;  ;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