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肿论文_李蕾洋,高君梅,王平,刘海啸,郭为

导读:本文包含了脑血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出血,血肿,高血压,注射液,尼莫地平,达拉,自发性。

脑血肿论文文献综述

李蕾洋,高君梅,王平,刘海啸,郭为[1](2019)在《3D-Slicer软件与多田公式在脑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测量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3D-Slicer软件与传统的多田公式在测量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Perihematomal edema, PHE)体积中的结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4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结果,调取DICOM原始数据后,分别运用3D-Slicer软件和多田公式对PHE进行叁维结构重建,并计算其体积。对两种方法所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估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结果:使用3D-Slicer软件测量的PHE平均体积为57.5±10.3ml;多田公式计算的PHE平均体积为65.2±13.9ml,两者间的偏差率为13.4±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血肿规则组和不规则组。在血肿规则组中,3D-Slicer软件测量与多田公式的测量结果相比,两者的偏差率为7.0±2.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肿不规则组中,两者的偏差率为22.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licer软件可以对脑内PHE进行叁维结构重建并准确统计其体积,可能为脑出血患者的治疗策略及预后预测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和[2](2019)在《微创清除脑血肿的得与失》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出血一般指脑小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形成"外军入侵"的占位性效应。严重时脑组织受压,脑室闭塞,中线结构移位。脑出血造成的原发性脑损伤、占位效应加上血液毒性",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原发和继发性脑损伤造成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和高颅压,而脑水肿和高颅压是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历史上大概从认识到脑出血这种病理状态,人们就开始探讨如何清除血肿,降低占位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侯晓辉,贾晓静,王立江,冯进,贾叶娜[3](2019)在《甲氯芬酯联合无创颅内压监测用于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肿量、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氯芬酯联合无创颅内压监测用于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肿量、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传统颅内压监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和无创颅内压监测,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脑血肿量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10%(5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TNF-α、hs-CRP及I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甲氯芬酯联合无创颅内压监测可显着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7期)

高志国,张京芬[4](2019)在《高血压、高血糖水平、凝血功能叁种可干预因素对脑血肿扩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重症,1/3左右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内出现血肿扩大[1],而脑出血后出现的脑血肿扩大明显影响着患者预后,包括生存率、致残率及死亡率[2-3],相关研究表明积极控制脑血肿扩大相关的高危因素能显着改善预后。已知影响脑血肿扩大主要高危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血压情况(包括入院时、脑(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雷丹,刘诸敏,卢武,刘超轶,杨国平[5](2019)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以及脑血肿周围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ICH)大鼠神经功能以及脑血肿周围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大鼠制备ICH模型,术后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静脉注入醒脑静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静脉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脑组织内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及血红素加氧酶-1(HO-1) mRNA相对表达量及HO-1、Nrf2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rf2、NQO1及HO-1 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和模型组相比,醒脑静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Nrf2、NQO1及HO-1 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醒脑静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Nrf2、NQO1及HO-1 mRNA相对表达量略微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ICH大鼠神经功能,调节Nrf2-ARE通路及下游基因表达来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陈凯,李涛,吴涛,王志强[6](2019)在《黑洞征、混合征及斑点征对早期脑血肿扩张预测价值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黑洞征、混合征、斑点征对预测早期脑血肿扩张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入院时均行头部CT血管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入院后复查头颅CT,按血肿体积是否扩大超过33%,将纳入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张组(17例)和血肿稳定组(51例)。分别计算黑洞征、混合征、斑点征对预测早期血肿扩张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比叁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早期血肿扩张组的黑洞征、混合征、斑点征的发生率高于血肿稳定组(P<0.05)。黑洞征、混合征、斑点征对预测早期脑血肿扩张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47.1%/41.2%/64.7%,96.0%/84.3%/92.2%,85.3%/73.5%/85.3%,斑点征预测早期脑血肿扩张的AUC为0.784,高于黑洞征与混合征。结论黑洞征、混合征、斑点征对早期脑血肿扩张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斑点征的预测价值最佳。(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海波[7](2018)在《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A组作为观察组在患者发病6~7h内即给予治疗,B组作为对照组则在患者发病7~72h以后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以后,A组患者格拉斯预后评分(GOS)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半年以后,A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康复。(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鲍永娜[8](2018)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症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症状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1月15日~2017年1月15日至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06例,其中对常规组采取奥拉西坦治疗,对试验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体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肿体积变化与常规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 <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68%与73.5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8年10期)

杨勇,黄云,韦迪岱,李玻[9](2018)在《3D-slicer辅助内镜定位在高血压脑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3D-slicer辅助定位在神经内镜下行高血压脑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2例在3D-slicer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脑血肿清除术患者纳入研究组,35例开颅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82. 94±11. 60) min,(66. 83±14. 27) 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0. 37±40. 92) min,(191. 04±50. 15) ml](P=0. 0000)。血肿清除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0. 30±4. 88)%vs (83. 16±7. 00)%,P=0. 0000]。研究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15. 62%vs 37. 14%,P=0. 0472)。在术后第7天GCS评分研究组为(11. 76±1. 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 35±1. 90)分(P=0. 0012)。术后6个月,GOS评分研究组为(4. 19±0. 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 72±0. 95)分(P=0. 0371)。结论 3D-slicer辅助下神经内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治疗价值,且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徐猛,赵莘瑜[10](2018)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肿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bid)+尼莫地平缓释片(30 mg,tid)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脑血肿体积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分值低于对照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尼莫地平缓释片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着,可有效缩小脑血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8年09期)

脑血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脑出血一般指脑小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形成"外军入侵"的占位性效应。严重时脑组织受压,脑室闭塞,中线结构移位。脑出血造成的原发性脑损伤、占位效应加上血液毒性",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原发和继发性脑损伤造成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和高颅压,而脑水肿和高颅压是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历史上大概从认识到脑出血这种病理状态,人们就开始探讨如何清除血肿,降低占位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血肿论文参考文献

[1].李蕾洋,高君梅,王平,刘海啸,郭为.3D-Slicer软件与多田公式在脑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测量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2].张和.微创清除脑血肿的得与失[J].中国卒中杂志.2019

[3].侯晓辉,贾晓静,王立江,冯进,贾叶娜.甲氯芬酯联合无创颅内压监测用于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肿量、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4].高志国,张京芬.高血压、高血糖水平、凝血功能叁种可干预因素对脑血肿扩大影响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

[5].雷丹,刘诸敏,卢武,刘超轶,杨国平.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以及脑血肿周围组织中内源性抗氧化系统Nrf2通路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6].陈凯,李涛,吴涛,王志强.黑洞征、混合征及斑点征对早期脑血肿扩张预测价值的对比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7].黄海波.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

[8].鲍永娜.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症状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8

[9].杨勇,黄云,韦迪岱,李玻.3D-slicer辅助内镜定位在高血压脑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8

[10].徐猛,赵莘瑜.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肿体积及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

论文知识图

(b).颅内压信号的叁种波动状态的频谱...常见适合脑血肿手术的患者影像学...前纵裂池偏密征并迟发性脑血肿首...脑血肿与血管示意图脑血肿微创清除术示意图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的脑血肿体积的...

标签:;  ;  ;  ;  ;  ;  ;  

脑血肿论文_李蕾洋,高君梅,王平,刘海啸,郭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