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国家主义论文-王培利,崔逸豪

超国家主义论文-王培利,崔逸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国家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国家形态,超越国家主义

超国家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培利,崔逸豪[1](2017)在《历史视角下的超国家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形态的复杂多变,不但令人捉摸不定,而且导致其变化的主客观因素又难以准确判断,无法预知。当国家产生之时的环境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是否会出现可以完全取代国家的共同体?下一个主导的国家形态又是什么?西方国家在经历一战和二战的摧残之后,西方的思想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他们自己独到的思考,形成了战后的超国家主义思潮。(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郭丽双,付畅一[2](2016)在《消解与重塑:超国家主义、文化共同体、民族身份认同对国家身份认同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超国家主义、文化共同体、民族身份认同叁方面,揭示了当代国家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源:全球化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产生区域性或世界性的超国家主义意识,消解了国家的功能和权威;文化共同体的分化与重塑,以防卫性认同的意义重构上升为政治共同体,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反思性自我意识,挑战国家身份认同的合法性;在民族身份认同的政治性与文化性分裂的背景下,民族身份认同直接消解着国家身份认同,并以规划性认同和抗拒性认同挑战国家身份认同的合法性。本文认为,应该以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消除"认异"心态,以尊重各种文化的独特性来正视文明冲突,以尊重民族特性的方式使民族身份认同的政治性与文化性相统一,超越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唯我独尊"的狭隘偏见,避免因国家身份认同危机而引发冲突。(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张卫娣[3](2015)在《梁启超国家主义转向的日本因素——以加藤弘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加藤弘之所引介的伯伦知理国家主义学说是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中央集权性和权威主义倾向是促使梁启超转向国家主义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如此,梁启超还从伯伦知理的学说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中找到了共性,这一共性就是伯伦知理的有机体理论(有机体由内部向外部自然发展的力量)与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进化力量的契合。梁启超的国家主义转向,是其通过对明治思想进行深入考量和对近代日本政治运营态势准确判断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和合理调适,深化了他对国家发展和未来建设的长远思考,是在更高维度上的探索,蕴含着其对国家现实和未来的深邃思考和缜密洞察。(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若愚[4](2014)在《试论“大正民主”背后的经济动因——以北一辉的超国家主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仅か15年にわたる大正时代は、近代以来天皇の治世の中最も短かったが、日本近代歴史上の重要な时期であるとされている。后世に「大正デモクラシー」と呼ばれたのはまさにこの时期に起こったのだ。それが日本歴史に二回しかない民主运动の一つである。こういう背景の中、様式や风格を异にする思想は自由奔放に発展してきていたが、先駆的な思想としてのマルクス主义はもちろん、日后日本ファシズムの発端と言われた「超国家主义」も诞生した。生产力の発展段阶に対応する生产関系の総体が社会の土台であり、この土台を踏まえて法律的·政治的上部构造が立ち、しかもその土台は上部构造を制约していると、マルクスの言ったように、なぜ大正时代にこのような异なった思想が生まれたのか、われわれは社会の経済背景から考えてみればわかるだろう。(本文来源于《日本学研究》期刊2014年00期)

于尔根·布尔迈,徐苗[5](2014)在《欧盟及其成员国:金融危机下的德国和超国家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民主是宪政主义的核心原则之一。但欧债危机背景下,超国家组织的危机处理和大量国际金融决策对国家民主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宪法法院关于德国参与危机控制的叁个判决,探究国家民主原则在欧盟背景下的作用与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大量决策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也均具有外部效应,但仍应保障国家议会在重大问题上的民主决策权,坚持国家民主作为德国宪政主义的身份支柱。(本文来源于《中德法学论坛》期刊2014年00期)

李军科[6](2012)在《梁启超国家主义的双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的国家主义其实具有双重维度:对内与对外。不同维度下对梁启超国家主义的理解,会产生出内涵不同的国家—国民关系。如果仅仅从对内的维度去看,国家和国民处于对抗和紧张的关系中,国家是一个消极的制裁者;而如果从对外的维度去看,将其理解为一种对危机的反映,则会发现国家和国民具有相互支持的关系,国家是一个积极的保育者。只有结合两种维度的理解,才能切实理解梁启超的国家主义,并用一种既对抗又依存的辩证观把握其中的国家—国民关系。(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杨娜[7](2010)在《欧盟理事会权力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理事会是成员国在欧盟层面的利益代表,成员国在理事会中按照特定的决策程序、投票机制对欧盟委员会的提案进行表决。欧盟理事会属于设置在欧盟层面的政府间机构,是成员国讨价还价利益妥协的场所;理事会表决通过的决策成为欧盟法律,理事会与委员会共同监督决策在成员国的执行情况。在制度层面,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就是以欧盟理事会为代表的政府间机构与以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议会)为代表的超国家机构之间竞争与合作的产物。欧盟理事会的权力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条约改革与机制调整增减不定,本文将欧盟理事会的权力变化分为四个阶段,理事会在每个阶段权力的增加或减少表现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政治动力、经济动因以及制度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动力激励成员国为加强欧盟理事会的决策权而努力,因为成员国希望主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动因复杂多变,却是欧洲超国家力量增强的巨大推动力;制度为成员国创建但逐渐独立发挥作用,往往导致一体化发展产生“不能预料的后果”。本文选取共同农业政策作为贯穿每个阶段的关键案例,欧盟理事会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决策机构,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也逐渐参与进来,这一政策体现了理事会权力变化的过程以及叁个机构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文还选取了与共同农业政策相似或相反的案例加以佐证。国际关系理论在欧洲研究领域分为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理论两个阵营,根本分歧是关于成员国政府抑或超国家机构是推动欧洲一体化前进的主要行为体的争论。从最初的现实主义与新功能主义之争,到后来的自由政府间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的论战,两大阵营对一体化主要行为体、对待超国家制度的看法以及一体化的推动力等方面都有各自主张。政府间主义理论强调成员国政府在推动一体化前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欧盟理事会是主要决策机构,决定欧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速度;超国家主义理论推崇超国家机构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独立影响,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议会等超国家机构发挥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0-05-01)

刘岳兵[8](2009)在《近代日本的“超国家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日本法西斯主义同义地使用的"超国家主义"这个概念,缘起于《投降后美国的初期对日方针》(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二日),英文为ultranationalism,日语就翻译为"超国家主义"。把这个概念放到日本现代思想史中来分析,始作俑者是丸山真男。这个概念出现半年后,他发表(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09年06期)

简军波[9](2008)在《东扩与欧盟合法性: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和2007年的两次东扩已对欧盟合法性带来深刻影响,在规范性与经验性两个层面威胁到欧盟合法性的发展程度。具体而言,东扩加剧了欧盟民主赤字、投票权分布不均、欧洲认同困境、欧盟机构运作的低效,以及提供给欧洲公民的公共物品的稀缺等。但是,合法性更多是一种观念,因此从政府间视角与从超国家视角看待东扩后的欧盟合法性将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欧盟合法性问题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对合法性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来源于对欧盟性质和未来前景的认知差异。(本文来源于《欧洲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何川[10](2007)在《论让·莫内的超国家主义理念的形成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被誉为“欧洲第一公民”,“欧洲之父”——让·莫内的超国家主义理念。莫内的理念属于欧洲一体化运动的一部分,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莫内的想法既区别于以往的欧洲联合思想,又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本文试从莫内想法的不同之处,形成和演变叁个方面来进行讨论。二战结束后的特殊背景,给莫内实践其超国家主义理念提供了机会。欧洲一体化运动经过初期的探索和中期的磨合后,并没有完全按照莫内的设想去发展,但是莫内具有开创性的实践对欧洲一体化运动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15)

超国家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超国家主义、文化共同体、民族身份认同叁方面,揭示了当代国家身份认同危机的根源:全球化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产生区域性或世界性的超国家主义意识,消解了国家的功能和权威;文化共同体的分化与重塑,以防卫性认同的意义重构上升为政治共同体,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反思性自我意识,挑战国家身份认同的合法性;在民族身份认同的政治性与文化性分裂的背景下,民族身份认同直接消解着国家身份认同,并以规划性认同和抗拒性认同挑战国家身份认同的合法性。本文认为,应该以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消除"认异"心态,以尊重各种文化的独特性来正视文明冲突,以尊重民族特性的方式使民族身份认同的政治性与文化性相统一,超越国家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唯我独尊"的狭隘偏见,避免因国家身份认同危机而引发冲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国家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王培利,崔逸豪.历史视角下的超国家主义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郭丽双,付畅一.消解与重塑:超国家主义、文化共同体、民族身份认同对国家身份认同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2016

[3].张卫娣.梁启超国家主义转向的日本因素——以加藤弘之为中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

[4].李若愚.试论“大正民主”背后的经济动因——以北一辉的超国家主义为例[J].日本学研究.2014

[5].于尔根·布尔迈,徐苗.欧盟及其成员国:金融危机下的德国和超国家主义[J].中德法学论坛.2014

[6].李军科.梁启超国家主义的双重维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7].杨娜.欧盟理事会权力的嬗变[D].南开大学.2010

[8].刘岳兵.近代日本的“超国家主义”[J].读书.2009

[9].简军波.东扩与欧盟合法性: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视角[J].欧洲研究.2008

[10].何川.论让·莫内的超国家主义理念的形成与演变[D].吉林大学.2007

标签:;  ;  ;  

超国家主义论文-王培利,崔逸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