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丽香(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三区>5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并总结其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5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例并发DVT患者在经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后,14例好转痊愈出院,1例因栓子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予转院治疗。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早期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术中仔细操作,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妇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22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手术患者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1]。妇科手术部位多为盆腔、操作较大对髂部静脉损伤大导致下肢血液循环缓慢且创伤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若患者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则更容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须尽快给予抗炎、抗凝、溶栓等治疗,治疗不及时血栓可脱落导致肺栓塞[2]。为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2月-2012年12月15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我院妇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类型:广泛子宫切除术6例,肿瘤细胞减灭术5例,全子宫切除术4例。疾病种类:宫颈癌4例,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3例,良性肿瘤5例。血栓发生部位:右下肢静脉血栓9例,左下肢静脉血栓6例。手术时间1.5-4.7h,平均(3.8±0.5)h.本组血栓形成时间为术后3.5-8.6d。纳入标准: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血栓存在。
1.2方法15例并发DVT患者均嘱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给予硫酸镁湿敷;无禁忌情况下运用抗凝剂,并监测国际凝血酶时间,一般为超过3.0s,控制在2.0-2.5s之间,必要时溶栓治疗。
2结果
15例并发DVT患者在早期干预及有效的护理之后,14例好转痊愈出院,1例因栓子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予转院治疗。
3体会
3.1预防措施①入院评估: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进行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对形成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包括:体重超标、高血压、高龄(>40岁)、高血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手术创伤较大。对于存在多种风险因素者,需及早预防。②术前宣教:护理人员术前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预防性功能锻炼,主要进行下肢活动功能训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此外,需要加强患者肺功能的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咳嗽、深呼吸。③预防血液高凝状态:术前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避免血液浓缩诱发血栓[3]。
3.2术中护理:患者进行妇科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工作者需正确的进行体位护理,尽量避免患者体位过于压迫血管。手术操作尽量轻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创伤,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内膜,减少术中压迫止血时间,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
3.3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①卧床休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制动,但避免膝下垫枕以促进静脉回流,严禁热敷及按摩患肢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卧床休息期间,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同时注意健侧肢体的训练,避免新的血栓形成。②康复护理:在患肢可利用机械外力加快静脉血液流速,促进静脉回流。例如足底静脉泵、加压弹力袜。③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的颜色、温度、注意四肢保暖,观察肢体肿胀情况,定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健侧对比,以及时了解病情。此外,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及时发现肺栓塞,以便治疗。④饮食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饮食上宜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等水分较多的食物以稀释血液。禁食辛辣,以防便秘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4]。
参考文献
[1]张国凤,陈月芳,戴亚萍.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7,14(4):71-72.
[2]季红薇,王向云,徐庆娜.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489-1490.
[3]冯德斐,任妮娜,杨晓.妇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663-5664.
[4]王波.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09,7(9):1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