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双扩散论文_李敬扬,蔡细英,罗筱雯,涂玉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双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抗体,印迹,夜蛾,核型,病毒,琼脂。

免疫双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李敬扬,蔡细英,罗筱雯,涂玉雪[1](2006)在《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要的血清学依据,用两种检测方法即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ID),对抗ENA抗体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用酶免斑点法及ID法同时检测11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ENA抗体。结果30例健康者,两法均为阴性;110例SLE患者,两法检测Sm、RNP、SSB抗体免酶阳性检测率较ID法高,二者有统计学差异,对SSA抗体两法无差异。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抗核糖核蛋的抗原(RNP)、Sm、SSB抗体时,酶免斑点法阳性检测率较ID法高,二者有显着差异,两法检测SSA抗体时虽然酶免斑点法阳性检测率较ID法高,但不能替代ID法。(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李敬扬,蔡细英,罗筱雯,董李湘[2](2006)在《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要的血清学依据,用两种检测方法即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ID),对抗ENA抗体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方法:用酶免斑点法及ID法同时检测11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ENA抗体。结果:30例健康者, 两法均为阴性;110例SLE患者,抗Sm、RNP、SSB抗体的检出率酶免法与ID法分别为43.64%与19.(本文来源于《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5-01)

金凤,方光远,张长青,侯建文[3](2005)在《多角体病毒琼脂免疫双扩散和ELISA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提纯的SpltNPV、AcNPV病毒粒子分别为免疫抗原获得抗血清,以此抗血清为抗体,提纯的SpltNPV、AcNPV多角体裂解所得粗提纯病毒粒子为检测抗原,初步建立两种病毒的琼脂免疫双扩散法和ELISA间接检测方法。琼脂免疫双扩散结果表明:所得抗血清能识别粗提抗原,但不能与细胞培养的病毒粒子反应。两种病毒I-ELISA检测灵敏度分别达11.23、11.67 ng。(本文来源于《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智慧,崔淑艳[4](2005)在《两种免疫双扩散法鉴别血液制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血制品的鉴别试验之一为免疫双扩散法,此法可以进行人血源与其它动物血源的区分,从而达到鉴别药品真伪的目的。免疫双扩散法现有新旧2种检验方法,现将2种方法比较报告如下:1免疫双扩散法新旧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同点试验原理相同、试验材料相同、试验样品的稀释方法相同(本文来源于《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张渝文,李鑫[5](2004)在《山蚂蝗植物的免疫双扩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豆科山蚂蝗类(传统的山蚂蝗属)植物中的长柄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植物尖叶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oxyphyllum)和长柄山蚂蝗(P.podocarpum);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种波叶山蚂蝗(Desmodiumsinuatum)和大叶拿身草(D.laxiflorum)等4种植物的种子为材料,提取分离其球蛋白组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相应的抗血清。在免疫实验中,反应抗原增加了山蚂蝗属的总状山蚂蝗(D.spicatum)、圆锥山蚂蝗(D.esquirdii)和小槐花(D.caudatum)3种,通过免疫双扩散,研究了山蚂蝗植物7个种的部分血清学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为尖叶长柄山蚂蝗和长柄山蚂蝗具有相似的血清学特性,支持了形态学将广义的山蚂蝗属分成山蚂蝗属和长柄山蚂蝗属的分类学结论。(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王燕,赵兵[6](2000)在《免疫双扩散与免疫印迹检测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免疫双扩散 (ID)与免疫印迹 (IBT)法检测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抗Sm抗体阳性的 2 2 8份病例分为 3组 :①ID法阳性组 ;②IBT法阳性组 ;③ 2种方法均阳性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它们与SLE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①ID法检测阳性 131例 ,111例 (85 % )为SLE ,2 0例 (15 % )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②IBT法检测阳性 15 0例 ,5 3例 (35 % )为SLE ,6 6例 (4 4% )为其他结缔组织病 (CTDs) ;31例 (2 1% )为非结缔组织病。③ID和IBT检测结果均阳性 5 3例 ,诊断全部是SLE ,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 2 3.2 %。④ID法检测抗Sm抗体阳性组与IBT法出现Mr 为 2 80 0 0 ,2 90 0 0 ,13 5 0 0蛋白条带组 ,两组间比较SLE所占百分率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0 1)。结论 :ID法较IBT法检测抗Sm抗体更具特异性 ,2法结合检测抗Sm抗体较为可靠(本文来源于《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卜桦,张洪清,林书祥,张梅[7](2000)在《免疫双扩散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可溶性核抗原 (ENA)抗体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重要的血清学依据 ,我们应用免疫双扩散法和免疫印迹法进行常规检测 ,现将 80例患者血清学和 3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患者组血清来自本院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0年10期)

李建兰,乔巨[8](2000)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抗 ENA抗体是多种结缔组织病诊断的标记 ,用两种检测方法即免疫印迹法 (IBT)及免疫双扩散法(ID) ,对抗 ENA抗体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抗 sm抗体、抗 RNP抗体的检测 ,IBT法的敏感性优于 ID法 (P<0 .0 5 ) ;抗SSA抗体的检测 IBT法存在假阳性 ,ID法特异性强 ,稳定性好 ,敏感度高 ;抗 SSB抗体的检测两种方法无显着性差异。两种方法互相补充 ,建议同时使用(本文来源于《山西临床医药》期刊2000年03期)

吴齐雁,吴雁雁,许际田,宋力平[9](1998)在《免疫双扩散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ENA 抗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免疫双扩散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 ENA抗体的价值,我们用同一血清标本,同时用上述两法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待测血清获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3例,其病种分布见表1。1.2 标准血清的选择由本实验室自行采集,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实验室提供的标准血清完全(本文来源于《沈阳部队医药》期刊1998年06期)

李皓虹,马骥良,杨丽华[10](1997)在《免疫印迹及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印迹及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①北京公安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06作者简介:李皓虹,女,42岁,主管技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实验研究;马骥良,男,57岁,主任医师,副教授,《风湿病学杂志》编委李皓虹马骥良杨丽华①(北京友谊医院风湿内科,...(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1997年05期)

免疫双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重要的血清学依据,用两种检测方法即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ID),对抗ENA抗体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方法:用酶免斑点法及ID法同时检测11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ENA抗体。结果:30例健康者, 两法均为阴性;110例SLE患者,抗Sm、RNP、SSB抗体的检出率酶免法与ID法分别为43.64%与1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双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敬扬,蔡细英,罗筱雯,涂玉雪.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

[2].李敬扬,蔡细英,罗筱雯,董李湘.酶免斑点法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抗ENA抗体[C].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3].金凤,方光远,张长青,侯建文.多角体病毒琼脂免疫双扩散和ELISA检测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

[4].张智慧,崔淑艳.两种免疫双扩散法鉴别血液制品的比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

[5].张渝文,李鑫.山蚂蝗植物的免疫双扩散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6].王燕,赵兵.免疫双扩散与免疫印迹检测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

[7].卜桦,张洪清,林书祥,张梅.免疫双扩散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J].河北医药.2000

[8].李建兰,乔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J].山西临床医药.2000

[9].吴齐雁,吴雁雁,许际田,宋力平.免疫双扩散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J].沈阳部队医药.1998

[10].李皓虹,马骥良,杨丽华.免疫印迹及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抗ENA抗体的比较[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

论文知识图

一7双向琼脂扩散法测定PCB37抗体的效价...两种去除蛋白方法制备的14型肺炎链球菌...几种山蚂蝗免疫双扩散图琼脂免疫双扩散测定PAP抗血清的...免疫双扩散验证图兔抗GsT一T^p63了多克隆抗体的免疫

标签:;  ;  ;  ;  ;  ;  ;  

免疫双扩散论文_李敬扬,蔡细英,罗筱雯,涂玉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