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论文_张海威,王晓旭,周玉成,乔连江,周曼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血性,遗传学,细菌,噬菌体,水貂,性肺炎。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威,王晓旭,周玉成,乔连江,周曼莉[1](2019)在《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鉴定引起水貂发生出血性肺炎的病原体,试验采用病原分离鉴定、分离株16S rRNA扩增与序列分析、分离株对小鼠致病力试验、分离株血清分型鉴定、大肠杆菌H基因型鉴定、分离株药敏试验和分离株动物感染试验对来自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的28份具有典型出血性肺炎症状死亡水貂的病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混合感染12例,单一病原菌感染16例,镜检可见短小的阴性杆菌和两端钝圆的阴性长杆菌; 16S rRNA扩增与序列分析共分离出22株绿脓杆菌和18株大肠杆菌,其中有4株对小鼠致死率达到50%以上,9株对小鼠致死率在10%~40%;从22株绿脓杆菌中共分离出8株G型、7株E型和7株D型,未检测出大肠杆菌血清型,大肠杆菌H基因型为H11;绿脓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10种药物均耐药;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分离株均可导致水貂死亡并造成肺泡壁毛细血管瘀血、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肺脏上皮细胞坏死、红髓内巨噬细胞数量增多等明显病理变化。说明目前引起水貂出血性肺炎的病原体已由传统的绿脓杆菌单一感染逐渐转变为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1期)

赵传芳,赵志刚,赵旭,刘方圆,贺实伟[2](2019)在《狐大肠杆菌引起出血性肺炎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狐大肠杆菌病是危害狐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对引起出血性肺炎的发病仔狐进行确诊;通过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为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特种经济动植物》期刊2019年06期)

赵燕娟,王刚,索朗斯珠[3](2019)在《7味中药对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石榴皮、诃子、炒白术、黄连、败酱草、红藤、薏苡仁等7味中药对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对近年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4株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黄连敏感;对石榴皮、诃子、败酱草中度敏感;对炒白术、红藤、薏苡仁均耐药;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红霉素表现为耐药,对呋喃妥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诺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唑啉等10种抗生素均敏感。提示7味中药中石榴皮、诃子、黄连、败酱草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赵燕娟,王刚,索朗斯珠[4](2019)在《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查西藏地区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利用PCR检测和生物进化分析方法,对西藏林芝、拉萨不同地、市149株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6对毒力基因中,只检出ehxA基因,检出率为9.40%;对检测到的14株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行克隆测序,经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株内同源性达到99.9%左右,与GenBank中所录其他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因此,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基因确实存在,其毒力基因主要为ehxA基因;西藏林芝、阿里、日喀则、昌都均有分布,拉萨、山南和那曲地区未检出,应引起重视。西藏地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需要加强监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建立流行毒株预警机制并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利厂,周艳,张莉莉,庞茂达,何涛[5](2018)在《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养殖场采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到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V_EcoM_C1,并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及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V_EcoM_C1呈现出典型裂解性噬菌体特征,空斑透亮,无晕环,空斑边缘整齐清晰;噬菌体V_EcoM_C1噬菌斑直径为1.0~1.5 mm;噬菌体V_EcoM_C1头部椭圆形,长径约86 nm,横径约54 nm;噬菌体V_EcoM_C1具有可收缩性尾,尾长约76 nm,直径约10 nm,头部与尾部被颈圈隔开;噬菌体V_EcoM_C1可裂解5种不同血清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且噬菌斑透亮,具有较宽噬菌谱;噬菌体V_EcoM_C1在30℃~50℃保持高活性;噬菌体V_EcoM_C1在pH5~10稳定;噬菌体V_EcoM_C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10 min,爆发持续时间约60 min,平均爆发量为26,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噬菌体V_EcoM_C1可以控制养殖环境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证明该噬菌体可以有效杀灭养殖环境(奶牛料槽表面)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综上所述,V_EcoM_C1为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可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的研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卞如新[6](2018)在《一起输入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聚集性疫情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起涉外船舶船员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stx1)感染性腹泻调查处置情况,为处置类似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疫情事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3月10-25日,16名船员中5例患者出现腹泻、腹疼症状,经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对16份肛拭纸标本和10份粪便样进行检测,显示1份肛拭纸标本和2份粪便样品EHEC-stx1阳性。结论该输入性疫情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应加强信息统一管理,妥善处置涉外传染性疫情。(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潘素华,欧阳小明,苏伟霞,陶爱林[7](2018)在《EMA和qPCR结合检测食品中活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迭氮溴化乙锭(EMA)与双重荧光PCR技术结合,建立EMA荧光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中活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在已建立大肠杆菌O157:H7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基础上,优化EMA作用浓度、时间;观察EMA对活菌扩增的影响;利用模拟样品和现行检测方法做比较。结果 30μg/ml的EMA与细菌作用、曝光各15 min,可抑制4×10~6CFU/ml O157:H7死菌DNA的扩增;O157:H7活菌浓度>4×10~5CFU/ml时,EMA对活菌扩增有一定影响,离心可以降低其影响;活菌数/死菌数≥20%时,可以检出活菌;当活菌数量足够大时,死菌的存在不影响活菌的检出;EMA荧光PCR方法检测模拟样品,结果与现行的细菌分离培养金标准SN/T 0973-2010始终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EMA荧光PCR方法可准确鉴定活态大肠杆菌0157:H7,避免死菌DNA造成的假阳性,在食品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15期)

钟玉葵,邓丽丝,邓秋连,钟华敏,骆明勇[8](2018)在《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方法建立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编码大肠杆菌志贺毒素由位于STEC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携带的stx基因和O_(157)抗原编码基因rfbe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一种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反应技术检测法。方法通过优化LAMP反应的各影响因素,确定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利用已优化的LAMP体系进行相关检测。结果确定LAMP反应体系为:内引物(FIP、BIP)与外引物(F3、B3)的比例为8:1,Mg~(2+)浓度10 mmol/L,dNTPs浓度1. 2 mmol/L,甜菜碱浓度0. 4 mol/L,Bst DNA聚合酶的添加量为1μl。LAMP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60。以PCR法作为对照,LAMP检测的敏感度为5×10~1 CFU/mL,PCR的敏感度为5×10~4 CFU/mL。同时,研究应用所建立的LAMP快速检测法对部分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102株O_(157)大肠杆菌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特异度达100%,O_(157)大肠杆菌rfbe检出率为100%(102/102),stx1检出率为95. 2%(59/62),stx2检出率为92. 9%(52/56)。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可应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敏感、特异的LAMP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汤初美,朱龙佼,郭顺堂,苗敬,许文涛[9](2018)在《食源性致病菌安全事故处置与警示——以“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当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安全事故以其广泛性、频发性和强致病性成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概述了食源性致病菌的特点,以及历史上几例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简介食源性致病菌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接着,以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为示例,详细展开介绍食源性致病菌的致病特点、检测技术及溯源方法,并总结防控措施、政府应对及消费者应对指南;最后,在案例基础上探讨了食源性致病菌安全案例同时实现教学与科普任务的可能性。通过对案例的多角度分析,旨在为食源性致病菌安全事故处置与警示起到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杨永武,张昕杨,张雪寒,何孔旺,蔡文通[10](2018)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强定殖株中新的双组份系统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7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定殖能力,采用灌胃感染的方式,将7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分别感染小鼠。对粪便中的细菌以及盲肠内定殖的细菌进行分离、计数,发现牛源菌株C1的定殖能力最强,且定殖维持时间最长。对C1菌株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到1对功能未知的双组份调节系统(TCS),N5512/N5520。PCR检测显示N5512/N5520存在于绝大多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临床分离株(98.5%),而在其他致病型的大肠杆菌中没有检测到。本研究为大肠杆菌O157∶H7的定殖和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06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狐大肠杆菌病是危害狐的重要传染病之一,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对引起出血性肺炎的发病仔狐进行确诊;通过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为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提供一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威,王晓旭,周玉成,乔连江,周曼莉.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赵传芳,赵志刚,赵旭,刘方圆,贺实伟.狐大肠杆菌引起出血性肺炎的诊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

[3].赵燕娟,王刚,索朗斯珠.7味中药对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

[4].赵燕娟,王刚,索朗斯珠.西藏牦牛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进化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孙利厂,周艳,张莉莉,庞茂达,何涛.1株宽噬菌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8

[6].卞如新.一起输入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聚集性疫情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8

[7].潘素华,欧阳小明,苏伟霞,陶爱林.EMA和qPCR结合检测食品中活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方法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8

[8].钟玉葵,邓丽丝,邓秋连,钟华敏,骆明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方法建立和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18

[9].汤初美,朱龙佼,郭顺堂,苗敬,许文涛.食源性致病菌安全事故处置与警示——以“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为例[J].生物技术通报.2018

[10].杨永武,张昕杨,张雪寒,何孔旺,蔡文通.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强定殖株中新的双组份系统的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MB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不同光照时间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浓度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菌...不同浓度MB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不同光照时间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孵育时间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标签:;  ;  ;  ;  ;  ;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论文_张海威,王晓旭,周玉成,乔连江,周曼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