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氢枞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松香,表面活性剂,硝基,衍生物,活性,粘弹性,基团。
脱氢枞酸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李玉明,申利群,吴爱群[1](2019)在《脱氢枞酸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脱氢枞酸磺酰脲类化合物。方法:运用药物设计的拼合原理,以脱氢枞酸为原料,经氯磺化、氨化反应得到12-脱氢枞酸磺酰胺3,取代苯胺与叁光气反应等3步反应得到取代苯基异氰酸酯5a~5k;以5-氟脲嘧啶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进行初步的体外抗HCT-116细胞活性筛选。结果:共设计合成了11个未见报道的脱氢枞酸磺酰脲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NMR和HRMS确证,化合物6a,6c,6e,6i对HCT-116细胞活性高于5-氟脲嘧啶。结论:化合物6a IC50为(1. 18±0. 52)μmol·L~(-1),优于5-氟脲嘧啶,有显着的抗肿瘤增殖活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李聪聪[2](2019)在《以脱氢枞酸衍生物为单体的S-扁桃酸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氢枞酸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手性拆分剂,其分子结构中的羧基、苯环能与对映体分子形成氢键、偶极-偶极、π-π等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手性识别的目的。本论文将以脱氢枞酸或脱氢枞胺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结构修饰合成一系列可聚合手性功能单体,用来制备S-扁桃酸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聚合物的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考察,主要研究内容有:(1)以脱氢枞胺及12,14-二硝基脱氢枞胺为原料,与丙烯酰氯反应得到N-脱氢枞基丙烯酰胺(DA-FM-1)及N-12,14-二硝基脱氢枞基丙烯酰胺(DA-FM-2),并采用HPLC、FTIR、NMR等手段对产物的纯度及结构进行表征。以脱氢揪酸为原料,分别与1,2-二溴乙烷或1,4-二溴丁烷反应,得脱氢枞酸-1-溴乙酯及脱氢枞酸-1-溴丁酯。再分别与1-乙烯基咪唑反应得溴化-1-乙烯基-3-脱氢枞酸乙酯基咪唑(DA-FM-3)及溴化-1-乙烯基-3-脱氢枞酸丁酯基咪唑(DA-FM-4),并采用TLC、NMR对产物的纯度及结构进行表征。(2)以S-扁桃酸为模板分子,DA-FM-2为手性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双键修饰的四氧化叁铁为载体,甲苯为致孔剂,制备了 S-扁桃酸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SMIP)及磁性非印迹聚合物(MSNIP)。通过FTIR、XRD、TGA、VSM、SEM对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热稳定性能、磁性能、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印迹聚合层成功接枝到载体表面,MSMIP具有超顺磁性,磁饱和强度为16.17emu.g-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MSMIP及MSNIP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MIP对S-扁桃酸的吸附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过程更符合多层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Scatchard方程推断MSMIP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MSMIP能用于扁桃酸的拆分,同时MSMIP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罗云龙,沈明贵,蔡照胜,商士斌,宋湛谦[3](2019)在《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病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氢枞酸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脱氢枞酸酰氯,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备脱氢枞基氨基硫脲,脱氢枞基氨基硫脲再与芳香醛和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0个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分别为:4-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a)、4-(4-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b)、4-(2-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c)、4-(4-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d)、4-(4-溴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e)、4-(4-对叁氟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f)、4-(4-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g)、4-(2,6-二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h)、4-(2-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i)、4-(3-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j)。通过FT-IR、MS、~1H NMR和~(13)C NMR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选取猴胚胎肾细胞MA-104作为受试细胞,测试了化合物3a~3j的细胞毒性;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数据显示,该系列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较小,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比,化合物3a、3b、3d、3e、3h、3i和3j体现出更小的细胞毒性;化合物3j具有较好的抑制HSV-1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0.465 g/L,选择指数(SI)12.18,达到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近的抑制活性(IC_(50)为0.156 g/L,SI为12.6),其余样品具有较弱的抑制HSV-1活性。(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檀贯妮,高亚楠,高宏,商士斌,宋湛谦[4](2019)在《含双萘的脱氢枞酸叁芳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歧化松香为原料先制得脱氢枞酸,然后通过对脱氢枞酸进行酯化、溴代、硝化、加氢还原、C—N偶联等方法合成了一种含双萘的脱氢枞酸叁芳胺化合物——13-[N,N-双(α-萘)]胺基-脱异丙基脱氢枞酸甲酯,并用IR、~1H NMR、~(13)C NMR和M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化合物在甲醇、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和环己烷5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特征,以及化合物的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结果显示:化合物有3个紫外吸收峰,在甲醇、二氧六环和环己烷中,第一个吸收峰在218 nm处,而在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中吸收峰有较大红移,且吸光度有较大不同;在265、342 nm处的两个吸收峰,不同溶剂中的吸收波长一致,且吸光度相差不大;在这5种溶剂中,化合物在甲醇中发射波长最大(448 nm),荧光强度最小,在环己烷中发射波长最小(405 nm),而荧光强度最大,在二氧六环、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溶液中,随着溶剂极性减小,发射波长依次增大;化合物有明显的溶致变色效应。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寿命为3.72 ns,量子产率为8.32%。(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罗云龙,沈明贵,王丹,商士斌,宋湛谦[5](2018)在《脱氢枞酸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氢枞酸是一种从松香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叁环二萜结构的树脂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工业、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本文综述了脱氢枞酸衍生物在抑菌、抗病毒、K离子通道开启、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脱氢枞酸衍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2期)
冯林,陈景晶,宋冰蕾[6](2017)在《含有脱氢枞酸单元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Gemini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1],且自组织过程中有着更多的构象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新颖的聚集形貌。其聚集体的形态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疏水链和中间链的不同和添加剂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大多数的表面活性剂都是以柔性链充当疏水链的作用。但是,柔性链更容易在水中通过扭曲发生构象的变化来达到最小的自由能。因此,用刚性基团代替柔性基团可能会带来非常新颖的性质[2]。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以具有刚性结构的天然产物松香的衍生物脱氢枞酸为原料,合成一系列中间链含有EO基团的松香基Gemini表面活性剂R-EOn-E-R(n=1, 2, 3),并研究其在水溶液的聚集行为。实验发现这类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排列紧密;还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和稳泡性能;R-EO-E-R与R-EO2-E-R在水溶液中还可以形成蠕虫胶束。综上可知,脱氢枞酸刚性基团的存在,对于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行为有着显着的影响。对这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更多关于刚性结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独特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齐永辉[7](2017)在《脱氢枞酸衍生物制备及其对几种手性药物的拆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氢枞酸是由歧化松香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光学纯手性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手性拆分试剂。本实验通过非对映体结晶法,分别选用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脱氢枞胺、12,14-二硝基脱氢枞胺为手性拆分剂,探索和研究其对几种典型的手性药物拆分效果。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重结晶分离提纯脱氢枞酸,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鉴定,验证其结构。对脱氢枞酸进行改性研究,硝化法制备得到手性拆分剂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并采用TLC、NMR、HR-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表征。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混酸液固比对产率的影响,优化了 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的合成工艺。采用对甲苯磺酸成盐法对脱氢枞胺进行分离提纯,并以脱氢枞胺为原料成功制备12,14-二硝基脱氢枞胺手性拆分剂,分别对其结构表征鉴定。(2)以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为手性拆分剂,采用非对映体结晶法探索研究拆分手性药物普萘洛尔、布比卡因和伏立康唑对映体,结果发现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对伏立康唑对映体没有拆分效果,可以用来拆分普萘洛尔和布比卡因对映体。以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为手性拆分剂,进一步分析研究了普萘洛尔对映体拆分过程中溶剂种类、摩尔比、反应温度、液固比和结晶温度,对拆分后右旋普萘洛尔纯度和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丙醇为溶剂,摩尔比1.00,拆分反应温度60℃,结晶温度5℃,液固比25mL·g~(-1)。在该条件下普萘洛尔对映体拆分效果最好,右旋普萘洛尔纯度为83.3%,收率为64.1%。在此条件下进行重复性验证实验,拆分后右旋普萘洛尔纯度为82.7%,收率为 63.0%。(3)以12,14-二硝基脱氢枞酸为手性拆分剂,采用非对映体结晶法拆分研究布比卡因对映体,通过响应面优化法设计四因素叁水平实验优化拆分工艺,考察摩尔比、反应温度、液固比和结晶温度对拆分效果的影响。由模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摩尔比1.37、液固比18.12 mL·g~(-1)、反应温度63.36℃和结晶温度3.67℃,在此条件下进行平行实验叁次,左旋布比卡因的纯度平均值70.6%,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3%;收率平均值为64.4%,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4.7%,说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布比卡因对映体的拆分实验结果。(4)建立了缬沙坦甲酯及其对映体和缬沙坦及其对映体HPLC分析条件,该条件下缬沙坦及其对映体基线分离,缬沙坦甲酯及其对映体基线分离。以脱氢枞胺为手性拆分剂,采用非对映体结晶法,分别研究拆分缬沙坦甲酯和缬沙坦对映体;以12,14-二硝基脱氢枞胺为拆分剂,采用非对映体结晶法,研究拆分缬沙坦对映体。研究发现常规条件下,脱氢枞胺对缬沙坦甲酯和缬沙坦对映体没有拆分效果,12,14-二硝基脱氢枞胺对缬沙坦对映体没有拆分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文明,潘雪莹,刘明亮,林海霞,杨财广[8](2016)在《脱氢枞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金葡球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多药耐药菌尤其是具有甲氧西林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因而临床上迫切需要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对耐药菌有效的新型抗菌药物。天然产物脱氢枞酸又名脱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DHAA)是从歧化松香中分离出的叁环二萜类化合物,其衍生物被报道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溃疡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五册)》期刊2016-09-25)
廖圣良,沈明贵,宋杰,商士斌,饶小平[9](2016)在《新型含取代吡啶环的脱氢枞酸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病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脱氢枞酸为原料,依次通过酯化反应、乙酰化反应和四组分串联反应合成了11个新型含吡啶环的脱氢枞酸衍生物(化合物4a~4k)。利用FT-IR、1HNMR和ESI-MS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比色法)测试了上述化合物对人体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该系列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对HSV-1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在10~25μmol/m L之间,化合物4g的抗病毒活性最强,其EC50为12.1μmol/m L。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将吡啶环结构引入到脱氢枞酸骨架中可以提高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徐志刚,蔡照胜,薛茹君[10](2016)在《脱氢枞酸缩水甘油酯壳低聚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降解后的壳低聚糖和脱氢枞酸缩水甘油酯为原料,经加成反应制备(2-羟基-3-脱氢枞酰氧基)丙基壳低聚糖,通过FT-IR及~1H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乳化性及泡沫性进行测定。(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6年08期)
脱氢枞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脱氢枞酸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手性拆分剂,其分子结构中的羧基、苯环能与对映体分子形成氢键、偶极-偶极、π-π等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手性识别的目的。本论文将以脱氢枞酸或脱氢枞胺为原材料,通过简单的结构修饰合成一系列可聚合手性功能单体,用来制备S-扁桃酸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聚合物的结构及吸附性能进行考察,主要研究内容有:(1)以脱氢枞胺及12,14-二硝基脱氢枞胺为原料,与丙烯酰氯反应得到N-脱氢枞基丙烯酰胺(DA-FM-1)及N-12,14-二硝基脱氢枞基丙烯酰胺(DA-FM-2),并采用HPLC、FTIR、NMR等手段对产物的纯度及结构进行表征。以脱氢揪酸为原料,分别与1,2-二溴乙烷或1,4-二溴丁烷反应,得脱氢枞酸-1-溴乙酯及脱氢枞酸-1-溴丁酯。再分别与1-乙烯基咪唑反应得溴化-1-乙烯基-3-脱氢枞酸乙酯基咪唑(DA-FM-3)及溴化-1-乙烯基-3-脱氢枞酸丁酯基咪唑(DA-FM-4),并采用TLC、NMR对产物的纯度及结构进行表征。(2)以S-扁桃酸为模板分子,DA-FM-2为手性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双键修饰的四氧化叁铁为载体,甲苯为致孔剂,制备了 S-扁桃酸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SMIP)及磁性非印迹聚合物(MSNIP)。通过FTIR、XRD、TGA、VSM、SEM对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热稳定性能、磁性能、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印迹聚合层成功接枝到载体表面,MSMIP具有超顺磁性,磁饱和强度为16.17emu.g-1。(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MSMIP及MSNIP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MIP对S-扁桃酸的吸附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过程更符合多层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Scatchard方程推断MSMIP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MSMIP能用于扁桃酸的拆分,同时MSMIP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氢枞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李玉明,申利群,吴爱群.脱氢枞酸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中国新药杂志.2019
[2].李聪聪.以脱氢枞酸衍生物为单体的S-扁桃酸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罗云龙,沈明贵,蔡照胜,商士斌,宋湛谦.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与抗病毒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4].檀贯妮,高亚楠,高宏,商士斌,宋湛谦.含双萘的脱氢枞酸叁芳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5].罗云龙,沈明贵,王丹,商士斌,宋湛谦.脱氢枞酸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8
[6].冯林,陈景晶,宋冰蕾.含有脱氢枞酸单元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7].齐永辉.脱氢枞酸衍生物制备及其对几种手性药物的拆分研究[D].广西大学.2017
[8].张文明,潘雪莹,刘明亮,林海霞,杨财广.脱氢枞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金葡球菌活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五册).2016
[9].廖圣良,沈明贵,宋杰,商士斌,饶小平.新型含取代吡啶环的脱氢枞酸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病毒活性研究[J].现代化工.2016
[10].徐志刚,蔡照胜,薛茹君.脱氢枞酸缩水甘油酯壳低聚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J].化学试剂.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