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递进范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范畴,语法,复句,篇章,认知,标记,手段。
递进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袁冬梅[1](2011)在《差比范畴及递进性差比义构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对递进性差比义构式各变式之间的承继关系、形成动因及机理作出合理的解释。对于“遍指性非差比义构式”的研究,以往学界认为是由“递进性差比义构式”演变出来的,而我们认为典型的“一M比一M+VP”构式(包括本文归纳的A、B、C叁式)都表达“递进性差比义”,而遍指性非差比义构式(D式)发生了质变,它的构式义无法从“一M比一M”中直接推导出来,是非典型的句式,却又是更典型的构式。全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陈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第二章:本章介绍了构式语法理论渊源、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和陆俭明“构式—语块”理论。我们认为比较范畴是一个连续的、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量级作为人类认知中的一个基本意象图式,是形成比较句的基础。第叁章:借鉴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对递进性差比义构式进行定性。分析递进性差比义构式叁种典型变式,并对这叁种变式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该构式的成因进行认知范畴的探索,给出合理的解释。第四章:我们认为,非典型的构式(D式)发生了“质变”,表达“遍指性非差比义”,而这个构式义无法从“一M比一M”中推导出来,因而是更典型的构式。本章指出遍指性非差比义其质变的根源在于“量级序列”的缺失。第五章:本章分析了递进性差比义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及句法结构的规约意义和蕴含意义,辨析了“递进性差比义构式”与“越来越”句和“都”字句在句法和表达上的差异。第六章:概括全文,提出观点,指出非典型构式比典型构式更具典型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1-08-01)
周静[2](2004)在《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研究回眸与范畴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递进复句的研究入手 ,将百余年来有关汉语递进复句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 ,把递进复句研究分为草创、探索、描写、开拓四个时期 ,总结出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范畴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汉语 ,把汉语的构词、短语结构、小句、句群甚至篇章等都纳入了递进范畴 ,从而更好地对递进范畴内部进行全面的观察、描写、分析和解释。另外在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从整体上习得把握汉语“一层进一层”的表述与理解 ,提高语言习得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4年06期)
周静[3](2003)在《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人类的认知密不可分,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工具。递进是人们从客观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类推归纳出来的一种重要的范畴,也是我们运用语言切割与还原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阶梯。本文拟以“语义为纲,以句式为目”,采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汉语的递进范畴,因为人们不仅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而且也通过语言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所以探讨现实规律也要从语言世界中来寻求。 本文拟在全面描写汉语递进范畴的定义、特征等基础上,探讨其语义系统、形式系统。与此同时,本文还从篇章的角度对递进范畴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最后对递进范畴的语义类型、形式类型以及相关的语用条件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递进的形式系统、语义系统以及语用条件系统。本文还从研究递进范畴的需要出发,对一些递进表达形式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与此同时,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形式和语义衔接现象进行了语法化的考察和分析。 全文共分十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旨、范围、切入点、原则和方法,语料来源等。 第二章,是递进范畴的研究综述,全面梳理从《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递进范畴问题研究的脉络,将汉语递进范畴研究分叁大块:复句研究、层递研究和句群研究。本章总结了各个部分的研究特点和成果,并从递进范畴的角度进行全面评述。 第叁章,对递进的定义和特征做了引证说明和分析。指出了递进范畴表达形式上和语义上的各种特征。 第四章,对递进范畴的语义系统进行了立体的分析。分递进的逻辑语义基础系统,递进的主观和客观,递进的意义系统,递进的程度等几个层面。 第五章,对递进的有标记和无标记表达形式进行了探讨。尽可能地穷尽汉语中表达递进的各种关联手段和表达手段。 第六章,从篇章的角度讨论递进范畴。本章分析句内递进、句际递进和句段递进的不同的表达形式和特点,求在宏观上准确地把握递进范畴与递进表述。 第七章,对递进的典型句式“不但…而且…”进行了探讨,在占有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它是递进范畴特征的典型代表。 第八章,对递进范畴的叁种特殊句式:“‘不但’递进句”、反递句式、“尚且…何况…”及其相关格式”等进行分析研究。 第九章,对递进范畴的叁种特殊句式:“‘连…》二’递进句式”、“递进的排除句式”、“‘甚至’句式”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尽可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递进范畴表达形式的历时演变和所起的不同作用。在必要的地方还从语法化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第十章,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文末附有参考文献和附录。(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3-04-01)
递进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递进复句的研究入手 ,将百余年来有关汉语递进复句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 ,把递进复句研究分为草创、探索、描写、开拓四个时期 ,总结出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范畴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汉语 ,把汉语的构词、短语结构、小句、句群甚至篇章等都纳入了递进范畴 ,从而更好地对递进范畴内部进行全面的观察、描写、分析和解释。另外在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从整体上习得把握汉语“一层进一层”的表述与理解 ,提高语言习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递进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1].袁冬梅.差比范畴及递进性差比义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周静.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研究回眸与范畴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3].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