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衣原体研究进展

人畜共患衣原体研究进展

一、人畜共患衣原体病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丁繁萍[1](2021)在《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牛衣原体和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衣原体和隐孢子虫都是人畜共患病。衣原体感染人、哺乳动物及禽类后眼部、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等受到损伤,感染反复会造成不孕不育和失明等严重损伤。隐孢子虫是一种可以引起人及动物严重腹泻的重要机会性原虫,被感染的人及动物会出现腹泻及呼吸道病症,造成生产性能急剧下降或者直接死亡。这两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对畜牧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本研究运用血清学ELISA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牛场进行衣原体与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为该地区人畜共患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以“发现疫病或证明无疫”的抽样策略,在新疆南疆部分地区7个牦牛场(A~G)、9个规模化奶牛场(H~P)共采集320份样品,经衣原体、隐孢子虫抗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16个牛场均检测到衣原体、隐孢子虫的血清阳性抗体,群间阳性感染率为100%,证实该地区规模牛场存在衣原体、隐孢子虫的感染。2.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7个牦牛场(A~G)521份血清样品、9个奶牛场(H~P)576份血清样品进行衣原体抗体ELISA检测,牦牛和奶牛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46%和13.71%。3.以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牦牛场的276份衣原体抗体阴性血清作为样本,经衣原体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A、C、E、G四个场存在衣原体感染情况,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13%、7.69%、5.00%和2.50%。4.在新疆南疆部分地区9个奶牛场,以1<年龄≤3有流产史母牛为抽样对象,采集60份阴道拭子,运用Real-Time PCR检测,检测出9份强阳性样本(Ct≤15),经流产衣原体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证实为流产衣原体。5.对新疆南疆部分地区7个牦牛场(A~G)521份血清样品、9个奶牛场(H~P)576血清样品进行隐孢子虫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牦牛和奶牛隐孢子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1.13%和7.12%。

温渊[2](2021)在《流产衣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流产衣原体(Chlamydia abortus,C.abortus)是引起绵羊地方性流产(Enzootic abortion of ewes,EAE)的主要病原体,在世界各地的流行范围极其广泛,主要可引起反刍动物的大规模流产。感染的动物会成为感染源,妊娠期妇女长期与感染源接触,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腹痛、炎症或呼吸系统问题,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流产衣原体病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给全球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研究特异、敏感且快速的诊断方法对该病的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hlamydial protein-like activity factor,CPAF)基因检测流产衣原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了基于流产衣原体重组蛋白CPAF检测CPAF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流产衣原体CPAF编码的基因建立流产衣原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公布的不同衣原体种的CPAF核苷酸序列,设计出一组针对流产衣原体的特异性引物、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p MD19T-CPAF为模板构建了该方法的标准曲线。该方法检测重组质粒的最低下限为26 copies/μL,是普通PCR灵敏性的10倍;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与其它可以引起类似症状的病原体无交叉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通过临床样本检测证明了本研究建立的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临床样本检测且灵敏性高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参考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2.基于流产衣原体重组蛋白CPAF建立检测CPAF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CPAF包被酶标板,优化后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包被条件为0.25μg/孔、4 ℃、16 h,37 ℃封闭30 min,将待检血清1:300稀释,37 ℃孵育60 min,酶标二抗1:30000稀释,37 ℃孵育45 min,37 ℃显色10 min。待检血清样本OD450值≥0.442时判定为阳性;对流产衣原体标准阳性血清的最低检测下限为1:2560;酶标板在4 ℃、﹣20 ℃或﹣70 ℃条件下保存至少3个月;组内组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比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IHA)灵敏度高,并可确定IHA检测结果中属于“可疑”样本的阴阳性,该方法与国外进口试剂盒检出率一致,但成本更低,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更适用于我国流产衣原体血清学的临床大规模检测。综上,本试验建立了检测流产衣原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间接ELISA方法,两种方法都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均可应用于流产衣原体病的临床诊断,并有望开发成相应的检测试剂盒,从而为流产衣原体病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流产衣原体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法。

连漪[3](2020)在《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E.coli耐药基因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牧民最主要的经济动物,这种已驯化的品种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羊毛和皮革,还能被用于运输。牦牛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5000米的高山气候中,在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以及中国等国家中,牦牛已经成为高海拔地区的象征。然而由于牦牛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生产养殖条件和疾病防治水平的限制导致牦牛群体的各类传染病传播,严重影响了牦牛产业的经济生产效益,其中还不乏一些人畜共患病,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与放牧动物的居住环境大多没有严格的区分,对公众健康也存在潜在的威胁,因此牦牛疾病的基础防控尤为重要。本论文对常见的几种牦牛传染病:牦牛衣原体、牦牛副流感和牦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性进行了基础流行病学的调查,其阳性率分别为22.8%、46.11%和43.3%。调查结果显示青藏地区的牦牛衣原体和牦牛副流感总体流行情况有升高的趋势,需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结果还反映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西藏牦牛群中的使用情况,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使用率高并形成了较高的耐药性,而米诺环素则使用较少,因此依然敏感。同时本文针对这几种疾牛病行了全国区域内流行病学的回顾性分析和Meta系统分析,对我国牛群的疾病流行情况做了综合的阐述和讨论,发现我国牛衣原体病和牛副流感病在我国的养殖业中已经普遍存在,并且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情况已经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牛衣原体整体平均的感染率为11.2%,牛副流感整体平均的感染率为69.4%,牛大肠杆菌四环素的耐药率平均为49.8%。这些发现将为今后我国牛类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初步建立了牦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三种四环素耐药基因,为西部地区牦牛大肠杆菌疾病的四环素耐药情况的研究提供了便捷手段。

刘萍[4](2020)在《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衣原体(Chlamydia spp)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专性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双相发育周期、可感染人和动物而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原核微生物。目前已在感染动物中发现流产衣原体、家畜衣原体、猪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鼠衣原体等17个衣原体种类。自上世纪70年代在青海牧场牛羊群中发现有绵羊因感染衣原体而引起流产以来,目前已在国内多个省(区)先后有绵羊、山羊、猪和奶牛因感染衣原体引发流产疫病的报道。但此类报道主要是畜群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病例的个案分析,缺乏区域性或全国范围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从而限制了对动物感染衣原体的预防措施或方法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本研究采集羊群阴道、直肠拭子,流产胎儿等样品、通过PCR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衣原体分离培养等技术手段对我国西北地区绵羊群和陕西关中地区山羊群感染的衣原体病原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了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hlamydial protease like activity factor,CPAF)的全长编码基因,诱导获得其重组蛋白,为进一步建立动物感染流产衣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候选抗原。本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西北地区绵羊群中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其中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两个种类在绵羊群中普遍感染,且感染率接近,分别为64.90%和60.94%,偶有羊只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在绵羊群中,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基因型比较保守,基因型主要为ST150和MLVA 2型;家畜衣原体流行菌株表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主要为3种ompA基因型;在致病性方面,流产衣原体可能是引起绵羊流产的主要病原之一。2.陕西关中地区奶山羊群普遍感染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其中,流产衣原体感染率高于家畜衣原体。奶山羊群中流产衣原体的流行菌株基因型与绵羊群中的流行菌株的基因型基本一致,说明流产衣原体可能是引起奶山羊流产的主要衣原体病原。家畜衣原体流行菌株同样表现出遗传多样性,表现为3种ompA基因型,与绵羊群中的流行菌株ompA基因型存在差异。3.成功克隆了流产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的全长编码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获得了重组CPAF蛋白。该重组蛋白能够与流产衣原体阳性血清中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建立流产衣原体感染的血清学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候选抗原。综上所述,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羊群感染衣原体病原的种类、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性,为该地区动物感染衣原体的快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陈世林[5](2019)在《湖南省猪的三种人畜共患病感染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衣原体、弓形虫和布鲁氏菌是三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多种动物生命健康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猪在这三种病原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这三种病原体的共同易感宿主,对于这三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不同规模的猪场猪衣原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848份猪血清样品中衣原体抗体的总阳性率为26.98%。按区域划分,湘南、湘北、湘中、湘西4个地区的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63%、22.65%、32.78%、18.81%,局部地方以怀化最高,达61.67%;一年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97%、25.40%、42.58%、48.81%,不呈现季节性;仔猪、育肥猪、种公猪、母猪的阳性率分别为10.90%、28.64%、48.39%、33.63%,其中仔猪的阳性率最低,种公猪的阳性率最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猪场普遍存在衣原体感染,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第二部分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湖南省8个市(州)不同规模的猪场猪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259份猪血清样品中猪弓形虫阳性样品为13份,抗体阳性率仅为1.03%,仔猪、育肥猪、种公猪、母猪均发现弓形虫感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20%、0.28%、4.26%、2.43%,以种公猪最高。结果表明,湖南省猪弓形虫感染程度较低。本研究第三部分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湖南省14个市(州)不同规模的猪场进行猪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344份猪血清样品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出59份抗体阳性,进一步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仅检测出1份育肥猪血清为阳性样品,阳性率为0.0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检测出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0.09%,其中1份仍是育肥猪,另1份为母猪。调查表明湖南省猪布鲁氏菌的感染率很低,基本呈零星发生,未造成大面积传播,这与湖南省采取的严厉防控措施有关,即发现1例立即销毁1例。以上研究结果对湖南省猪场三种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阮晓凤[6](2019)在《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猫衣原体(Chlamydia felis,C.felis)是猫衣原体病的病原体。与猫疱疹病毒-I型(Feline Herpeto Virus-1,FHV-1)、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 Virus,FCV)同是引起猫上呼吸道疾病(FURTD)的主要病原。轻者引起猫结膜炎、鼻炎及咽炎,严重者表现为肺炎、关节炎和跛行等。临床病例中,感染猫衣原体的人和动物通过抗菌治疗治愈(如两性霉素),但易复发。由于猫衣原体感染的群体广泛性以及反复性,预防人和动物感染猫衣原体疾病、控制猫衣原体传播的最佳途径是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目前猫衣原体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疫苗、减毒活疫苗或全灭活生物疫苗等方面。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全菌为基础的灭菌疫苗或者减毒活疫苗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全菌疫苗保存的一些特定抗原成分能够导致一定的病理反应,减毒活疫苗则存在反强的可能,对公共卫生存在潜在的威胁。新型疫苗安全、有效,不含有衣原体全菌疫苗中副作用的部分,不存在返祖造成机体持续性感染的危险,而且还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保护机体免受衣原体的感染。然而研制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目前面临的两大难题是保护性抗原和抗原呈递载体的选择。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rane proteins,momp)同时含有T细胞和B细胞表位,可诱导特异性抗猫衣原体免疫反应。在不同的衣原体血清型中序列高度保守。因此,本次实验选择猫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作为保护性抗原。据文献报道重组狂犬病病毒二联疫苗作为免疫原具有安全、高效、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有效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拯救的重组狂犬病病毒因病毒产量高、外源蛋白表达水平高、易于大量制备的优势曾多次作为载体应用于不同蛋白的表达。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近年来备受青睐,以AcMNPV为基础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发展迅速,应用十分普遍。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具有诸多优势: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天然蛋白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外源基因容量大,适合较大的基因克隆和同时多个基因的克隆;生物安全性好,杆状病毒不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在双启动子调控下,重组蛋白具有很高的表达水平。狂犬病病毒表达载体、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抗原呈递载体候选。本研究采用狂犬病病毒SRV9株反向遗传载体、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构建表达momp的重组病毒,通过血清学实验,进行免疫原性评价。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MOMP)的拯救:基于RABV SRV9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在其P与M基因间隔区插入猫衣原体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MOMP),构建含有MOMP结构的重组质粒pUC57-SRV9-MOMP(P/M)。经PCR鉴定、基因测序,正确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感染性全基因组质粒pUC57-SRV9-MOMP(P/M)与其辅助质粒共同转染至BSR-T7细胞拯救重组狂犬病病毒SRV9-MOMP。从基因组和蛋白两个方面鉴定外源基因的插入及表达情况,研究重组毒的生长动力学、遗传稳定性和致病性等特性。免疫荧光观察结果表明重组狂犬病病毒拯救成功;RT-PCR结果显示,MOMP基因已成功插入重组病毒基因组中,并在传代过程中遗传稳定;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猫衣原体momp在SRV9-MOMP中成功表达;生长动力学曲线表明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在BSR-T7细胞上的增值水平无显着差异,SRV9-MOMP病毒滴度可达到1×108.125TCID50/mL;乳鼠颅内攻毒实验表明,与母本病毒相比,重组病毒的致病性降低。此部分实验构建了插入猫衣原体MOMP基因的重组狂犬病病毒感染性全基因组质粒pUC57-SRV9-MOMP(P/M),拯救了SRV9-MOMP重组病毒,病毒滴度高、外源蛋白momp遗传稳定、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疫苗候选用于进一步的免疫研究。重组杆状病毒(Ac-MOMP)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将猫衣原体MOMP基因克隆至pFastBacI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I-MOMP(pF-MOMP)。经PCR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中,经蓝白斑筛选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杆粒Bacmid-MOMP(Bac-MOMP)转染Sf9细胞,拯救表达momp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MOMP(Ac-MOMP)。细胞形态观察、荧光观察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拯救成功;Western Blot分析,momp可在重组杆状病毒Ac-MOMP中稳定遗传。该重组病毒安全性好、易于大量制备,可作为疫苗候选用于进一步的免疫研究。为了探究重组病毒SRV9-MOMP和Ac-MOMP灭活后的免疫保护效力:将重组病毒SRV9-MOMP和Ac-MOMP灭活后按照最高剂量相同体积分别对猫进行免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2次,相隔14 d。首免后2周、4周、6周、8周采集血清。最后,采用猫衣原体进行攻毒试验。采用中和试验检测重组病毒SRV9-MOMP和Ac-MOMP灭活后免疫猫刺激机体产生的抗momp中和抗体水平,评价灭活病毒的免疫保护效力;采用FAVN检测灭活病毒SRV9-MOMP免疫的猫体内抗RABV中和抗体水平。中和试验结果显示经灭活病毒SRV9-MOMP和Ac-MOMP免疫猫的血清中含有高效抗momp中和抗体,能够保护机体免受猫衣原体的感染。FAVN试验表明,灭活病毒SRV9-MOMP免疫的猫血清含有高滴度的抗RABV中和抗体。本实验结果表明,灭活病毒SRV9-MOMP与Ac-MOMP均可诱导猫产生针对于猫衣原体momp中和抗体;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显着增高。与灭活重组杆状病毒相比,SRV9-MOMP诱导猫产生抗momp中和抗体滴度更高,并产生高滴度的抗RABV中和抗体,基于灭活SRV9-MOMP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滴度高、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可大量制备等优点,为研制新型“低成本-高效”猫衣原体疫苗提供新思路。

关颖[7](2019)在《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认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是附红细胞体附在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热、贫血以及黄疸。猪附红细胞体病往往不会单独发病,一般与其他猪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等混合感染,危害严重,但是在防治上较为困难,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兽医临床中主要以镜检法作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式,包括鲜血直接压片法和血涂片染色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准确识别病原体,使得镜检容易出现误差。因此急需建立一种准确高效且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生产。本实验主要包括三个实验部分:1、阳性标准质粒的构建。2、猪附红细胞体病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3、猪附红细胞体病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根据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粘附基因MSG1,在其保守区域内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DNA体外扩增,胶回收后测序,测序结果为193bp左右与预期结果一致,与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附红细胞体MSG1同源性一致。将提取的DNA用于质粒构建,构建的质粒用于下一实验的敏感性和标准曲线制作。利用构建的阳性质粒成功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目的基因扩增曲线呈S型,且每一浓度梯度之间相差的Ct值较均匀;熔解曲线正常,存在单一的熔解峰,且无引物二聚体产生,Tm值为83.5℃;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为Y=﹣2.6342X+39.855,标准曲线的斜率为﹣2.6342,截距为39.855,反应的相关系数R2为0.9977;特异性良好,与健康猪血DN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衣原体、弓形虫、猪圆环病毒Ⅱ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组内重复性实验的变异系数在0.84%2.98%之间,小于5%;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在0.65%4.08%之间,小于5%,说明建立的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检测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浓度为8.27×101拷贝/μL,比普通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1000倍,说明该方法敏感性较好。以上结果说明所建立的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有良好的反应性。对同样30份血样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为63.3%,普通PCR检测阳性率为50%,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高13.3%。对来自岳阳、衡阳、耒阳、攸县四个县市的204份血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四个县市均有猪附红细胞体感染:不同种群感染情况为母猪>公猪>仔猪。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病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检测结果更客观、直接,能够更准确的判定阴性、阳性以及可疑样本。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检测发现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普遍存在。

尹志伟[8](2019)在《吉林省家禽四种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刚地弓形虫(Toxoplasmosis gondii)是一种寄生于多种动物体内的单细胞原虫,它有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等非常广泛的中间宿主。值得注意的是,带有弓形虫卵囊的食物和水源是人们感染弓形虫的重要途径,而雌性动物则是死亡数较多的群体。衣原体(Chlamydia spp.)是革兰氏阴性菌,寄生在细胞内,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人畜共患衣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患该病的动物会导致肺炎、结膜炎、脑炎等症状。戊型肝炎(hepatitis E)常见于资源短缺的国家,主要是经口传播,感染该病毒时的临床表现有:黄疸、肝炎、肝功能衰竭等,同样也表现一些非肝脏症状。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禽类等多种动物都会被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主要的表现。本研究第一部分采集了吉林省不同地区的鸡、鸭、鹅共1024份的血液样本,并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样本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风险因素发现:三种家禽血清内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呈现为21.0%,其风险因素考虑为养殖方式和年龄,而不同的物种、性别和地区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着。而在三种家禽血清学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10.6%,风险因素考虑为养殖方式、地区和年龄。本研究的第二部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上文采集的三种家禽样本进行了乙型脑炎和戊型肝炎的检测,随之分析风险因素。结果显示:所有样本血清中含有戊型肝炎抗体的的阳性率为6.5%,分析风险因素得知:只有年龄与阳性率产生相关性,而其他因素,如:性别、物种、不同地区、和养殖方式并没有显着差异。三种家禽ELISA检测乙型脑炎病毒抗体的结果为阳性率3.0%,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养殖差异、年龄、性别、地区和不同品种这些因素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不显着。本研究调查了弓形虫病、衣原体病、戊型肝炎和乙型脑炎在吉林省七个不同地区的三种家禽,鸡、鸭、鹅种群内的流行情况,从而对吉林省家禽弓形虫病、衣原体病、戊型肝炎和乙型脑炎的患病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制定治疗方案、加强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对这些疾病的防控有一定作用,指导了当地的养禽发展。

刘洁[9](2019)在《《全球视野下的新兴人畜共患病》(第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近年来,人畜共患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趋势,一次次涉及人畜共患病的突发公共事件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研究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Emerging Zoonoses:A Worldwide Perspective(《全球视野下的新兴人畜共患病》)正是一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着作,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材料来自于该书的前两章,即总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人畜共患病的历史回顾及此类疾病的传播机制等内容。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案例分析及翻译实践总结五个部分。其中,案例分析部分为重点,通过列举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典型例子,从遵照医学行业语言习惯为出发点,以力求译文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为翻译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处理医学文本中词汇、句法、表格等方面的问题及翻译难点,旨在达到既忠实源本又符合汉语医学文本表达习惯的效果。回顾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译者意识到医学专业知识对于医学翻译实践的关键意义:只有以医学专业知识为支撑,以英汉两种语言的构造规律为抓手,才能深入理解源本,通顺完整地进行语言转换表达,使译文符合医学翻译标准的要求。由此,译文质量得到保证,译者也能提高自身医学翻译的综合素养。

郭伟娜[10](2016)在《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及Chlamydia gallinacea基因组学研究》文中指出衣原体(Chlamydia spp.)为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具有原体和始体两个独特的发育周期,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的衣原体病。衣原体科包含1个衣原体属,下设11个种: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流产衣原体、家畜衣原体、鼠衣原体、猪衣原体、猫衣原体、豚鼠衣原体,以及2014年新确定的Chlamydia avium (C. avium)和Chlamydia gallinacea (C. gallinacea)。衣原体感染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还对动物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人类健康等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产生重要影响。鹦鹉热衣原体长期被认为是禽衣原体病的主要病原,我国禽类衣原体的流行病学资料十分有限,世界范围内对衣原体新种(C. avium和C. gallinacea)的致病性和基因组学的信息知之甚少。本课题系统研究中国禽类(鸡、鸭、鹅和鸽)中的衣原体存在和流行现状,并对C. gallinacea的分离菌株开展致病性和基因组学研究。一、检测11个衣原体种FRET-qPCR方法的建立衣原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分离培养、直接染色镜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test, IHA)、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CFT)、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其中病原分离培养是衣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灵敏度有限;ELISA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但会与其它微生物之间发生交叉反应;IHA和CFT方法对设备要求低,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不高。血清学方法经常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检测,但无法区分免疫接种和自然感染,可能造成假阳性。随着衣原体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检测衣原体新的发展趋势。用于检测衣原体的PCR方法很多,包括普通PCR、多重PCR、巢氏PCR、荧光定量PCR等。荧光定量PCR方法是一种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实时定量检测特定核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衣原体种的检测,如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流产衣原体、家畜衣原体、猫衣原体等。目前已建立的PCR方法一般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衣原体种,但不能同时检测11个衣原体种。因此,本研究主要基于衣原体23S rRNA基因序列,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11个衣原体种的FRET-qPCR方法;根据11个衣原体种产生熔解温度的不同而将其区分为8个组别,并对熔解温度接近的衣原体种进行测序证实。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世界范围首次建立能同时检测并大致区分11个衣原体种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二、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全国24省活禽市场2,300个健康家禽的3,962份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其中鸡、鸭、鹅和鸽的数量分别为1,791、179、115和215;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均采集的家禽有1,662个,仅采集咽拭子的有476个,仅采集泄殖腔拭子的有162个。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衣原体FRET-qPCR方法进行检测,结合熔解曲线和测序分析鉴别衣原体种。研究表明,家禽中的衣原体总阳性率为26.2%(602/2,300),其中鸽的衣原体阳性率最高,达到49.3%(106/215),然后依次为鸡(24.7%,442/1,791)、鸭(24.0%,43/179)、鹅(9.6%,11/115)。不同地区衣原体阳性率差异较大,高于30%的有9个省份,四川省为最高,达到80.0%(56/70);没有检出衣原体的5个省份包括山西、西藏、吉林、辽宁、上海;其它10个省份的衣原体阳性率为1.0%-26.0%。衣原体在咽拭子中的阳性率为22.0%,显着高于泄殖腔拭子中衣原体的阳性率16.1%;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均采集的家禽中衣原体阳性率为27.3%,其中两种拭子均阳性的家禽有162个,包括142个相同衣原体感染和20个双重感染。本研究从中国家禽中检测出5个衣原体种:C. gallinacea、鹦鹉热衣原体、家畜衣原体、猪衣原体和鼠衣原体。其中C. gallinacea和鹦鹉热衣原体为禽类主要的衣原体流行种,均从4种家禽中检出,前者占阳性家禽的61.7%(384/622),且主要来源于鸡,后者占阳性家禽的24.0%(149/622),但多数来源于鸽;家畜衣原体阳性样品仅3个,并且均来源于内蒙古地区鸡的咽拭子;猪衣原体和鼠衣原体分别占阳性家禽的10.5%(65/622)和3.4%(21/622)。本研究在世界范围首次从禽类检测出猪衣原体和鼠衣原体,并报道C. gallinacea为家禽的衣原体流行种,而鹦鹉热衣原体是鸽的衣原体流行种。三、三黄鸡自然感染衣原体的动态监测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研究表明活禽市场的健康家禽可感染多个衣原体种,并且发现江西新干县某山村的三黄鸡携带4个衣原体种:鹦鹉热衣原体、C. gallinacea、猪衣原体和鼠衣原体。本研究对该地区的三黄鸡进行7个月的衣原体动态监测,分为9次采样:第1-3次在江西新干县某山村;随后鸡群转运至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动物房,并进行第4-9次采样。第1-2次检测发现三黄鸡中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74.4%(35/47)和40.9%(36/88);第3次检测后选取31只衣原体阳性的鸡转运至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饲养:猪衣原体的阳性率达90.3%(28/31),其次为鹦鹉热衣原体6.5%(2/31)和C.gallinacea 3.2%(1/31)。第1-3次采样检测共发现4个衣原体种,其中猪衣原体为主要流行种,分别占衣原体阳性鸡的88.6%(31/35)、83.3%(30/36)、90.3%(28/31)。鸡群转运至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动物房后,第4-5次检测表明衣原体的阳性率显着下降;第6-9次检测发现,猪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完全消失,而C. gallinacea逐渐成为主要流行种,并且是唯一能检测到的衣原体种,这种感染状态一直持续到动态监测结束。此外,随机选取5只C. gallinacea阳性的鸡进行剖检,发现血液、咽拭子、泄殖腔拭子,以及7种脏器(气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均可检测到C. gallinacea的存在。本研究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猪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逐步消失,但C. gallinacea阳性率上升并成为主要流行种。据此推测,三黄鸡感染猪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可能只是暂时性的,而C. gallinacea很可能是鸡这种自然宿主的共宿体。四、Chlamydia gallinacea的分离鉴定及omp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本研究利用Hep-2细胞从C. gallinacea阳性的三黄鸡的1份咽拭子和3份泄殖腔拭子成功分离到4株C. gallinacea (JX-1、JX-2、JX-3、JX-4)。分离株的主要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经比对分析一致(GenBank登录号:KT692977),并且与C. gallinacea 08-1274/3株相应序列的相似度为85.7%(GenBank登录号:AWUS01000004).本研究检测为C. gallinacea阳性的拭子样品分别进行ompA基因可变区1-2和可变区3-4的PCR扩增及测序,将测序结果分别与GenBank中ompA基因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 gallinacea的ompA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除GenBank已收录的ompA基因序列外,至少还存在13个新的血清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仅仅从法国成功分离了1株C. gallinacea;本研究从江西新干县的三黄鸡中分离到4株C. gallinacea,新病原的分离鉴定将对深入研究C. gallinacea的致病性、宿主范围、传播机制以及潜在的人畜共患性意义重大。五、Chlamydia gallinacea对鸡胚致病性和肉鸡增重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 gallinacea JX-1株分别接种SPF鸡胚和AA肉鸡,观察其对鸡胚致病性和AA肉鸡增重的影响。鸡胚接种试验分为3个感染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均为5个鸡胚。7日龄时,感染组接种200μl不同浓度的C. gallinacea (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05、104、103基因组/μl),对照组接种200μl的SPG缓冲液,接种途径均为卵黄囊接种。结果在10到18日龄期间感染组鸡胚全部死亡,但死亡时间不规律,其中高剂量组鸡胚的病变较为严重,表现为胚体卷曲呈球形,全身出血,肝脏出血坏死、心外膜出血、肠道出血;经FRET-qPCR检测发现鸡胚卵黄膜、卵黄和尿囊液均有不同程度的C. gallinacea感染,其中卵黄膜含量最高(2x107基因组/mg),然后依次为卵黄(4x103基因组/μl)和尿囊液(2×103基因组/μl),而对照组的5个鸡胚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孵化出壳。将C. gallinacea JX-1株滴鼻方式接种于7日龄AA肉鸡,剂量为20 μl(105基因组/μl)。结果表明,感染组和对照组没有任何临床症状。7日龄AA肉鸡在接种前采集的拭子经FRET-qPCR检测均为阴性,两组之间体重没有显着差异;接种后前两周,感染组和对照组体重仍没有显着差异;而接种后第3到第5周,感染组体重显着低于对照组(883 ± 54 [SEM] vs.962±61 g,1,165±80 vs.1,315±93 g,1,539±120 g vs.1,645±133 g)接种后前两周,感染组每周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9%和5.2%,差异不显着;但接种后第3到第5周感染组每周增重率比对照组显着降低(8.2%,11.4%,6.5%;P<0.0009)。由此可见,C.gallinacea JX-1株对鸡胚有一定致病性,感染肉鸡虽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对肉鸡的增重有显着影响。六、Chlamydia gallinacea JX-1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本研究对新分离的C. gallinacea JX-1株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由此,我们获得了世界范围第2个C. gallinacea全基因组序列。C. gallinacea JX-1株基因组大小为1.05Mbp, GC含量为37.93%;预测有957个基因,占基因组大小的91.21%;ncRNA包括39个tRNA,2个5S rRNA,1个16S rRNA,1个23S rRNA;有24个串联重复序列和37个散在重复序列;有1个10,815 bp的基因岛;没有发现前噬菌体、短回文重复序列以及次级代谢基因簇结构。C. gallinacea JX-1株通过与权威数据库比对分析,获得编码基因及其对应产物的功能注释。GO数据库有625个基因,KEGG数据库有576个基因,COG数据库有644个基因,Swiss-Prot数据库有469个基因。分泌蛋白的预测结果有26个,分泌系统蛋白预测有6个Ⅱ型分泌系统(T2SS)蛋白和39个Ⅲ型分泌系统(TTSS)蛋白,TTSS效应蛋白的预测结果有61个,其中2个效应蛋白编码基因GM000184和GM000192位于基因岛区域内。PHI数据库共筛选到17个表型突变基因,其中12个与毒力降低相关,1个毒力基因GM000417与致病性丢失有关。VFDB数据库中注释的38个毒力因子中有29个属于Ⅲ型分泌系统蛋白,1个属于Ⅱ分泌系统蛋白,其它毒力因子与C. gallinacea参考基因组序列基本一致。与11个衣原体种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C. gallinacea JX-1株99.99%的比对区域与C. gallinacea参考株99.29%的比对区域相似度为99.33%-99.58%,C. gallinacea JX-1株96.85%的比对区域与C. avium 97.97%的比对区域之间相似度为53.06%-88.68%,但其与另外9个衣原体种的比对区域均低于40%,相似度为5.56%-37.24%,差异较大。所以,C. gallinacea JX-1株与C. gallinacea参考株基因组之间的共线性关系最好,亲缘关系最近,但与C. gallinacea参考基因组的结构变异分析发现,C. gallinacea JX-1株有1个126 bp的插入序列和1个大片段复杂的插入缺失区域;另外,更重要的发现是,C. gallinacea JX-1株的有些毒力因子与脆弱拟杆菌相似度极高,甚至完全一致,这说明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共有的毒力因子,在致病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衣原体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感染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宿主范围广泛,但由于临床表现大多数不明显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长期以来鹦鹉热衣原体被认为是禽衣原体病的主要衣原体种,但本研究从家禽中检测出5个衣原体种,完全改变了这种观点,其中C. gallinacea是禽类主要的衣原体流行种,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从禽类检测出猪衣原体和鼠衣原体。我们成功地从三黄鸡的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中分离出4株C. gallinacea (JX-1、JX-2、JX-3、JX-4)。动物试验结果表明,C. gallinaceaJX-1株对鸡胚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显着降低肉鸡增重率高达11.4%。此外,本研究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获得C. gallinacea JX-1株全基因组序列,也是世界范围第2个C. gallinacea全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结构与仅有的1株C. gallinacea基本一致,但SV分析发现1个126 bp的插入序列和1个大片段复杂的插入缺失区域;更重要的发现是C. gallinacea JX-1株有些毒力因子与脆弱拟杆菌相似度极高,甚至完全一致。总之,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及C. gallinacea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更好地研究衣原体流行病学特点、遗传变异、致病机制、人畜共患传播的可能性,以及宿主与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深入了解其功能基因组学差异、逐步开展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二、人畜共患衣原体病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畜共患衣原体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牛衣原体和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衣原体研究概况
        1.1.1 衣原体概述
        1.1.2 临床表现
        1.1.3 生物学分类及特性
        1.1.4 流行情况
        1.1.5 诊断方法
        1.1.6 防控措施
    1.2 隐孢子虫研究概况
        1.2.1 隐孢子虫概述
        1.2.2 临床表现
        1.2.3 生物学分类及特性
        1.2.4 流行情况
        1.2.5 诊断方法
        1.2.6 防控措施
    1.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牛衣原体、隐孢子虫疫病证明无疫或发现疫病的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样品来源及抽样原则
        2.1.2 仪器设备
        2.1.3 试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处理
        2.2.2 衣原体抗体ELISA检测
        2.2.3 隐孢子虫抗体ELISA检测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牛衣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3.1 试验材料
        3.1.1 样品来源
        3.1.2 仪器设备
        3.1.3 试验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牛衣原体抗体ELISA检测
        3.2.2 牛衣原体抗原ELISA检测
    3.3 试验结果
        3.3.1 ELISA抗体检测结果
        3.3.2 ELISA抗原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奶牛衣原体PCR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仪器设备
        4.1.2 试验试剂
        4.1.3 样品来源
    4.2 实时荧光PCR试验方法
        4.2.1 样品处理
        4.2.2 样品DNA的提取
        4.2.3 实时荧光PCR
    4.3 巢式PCR试验方法
        4.3.1 样品处理
        4.3.2 引物
        4.3.3 参考毒株
        4.3.4 巢式PCR
        4.3.5 PCR产物回收及测序
    4.4 实时荧光PCR试验结果
    4.5 巢式PCR试验结果
        4.5.1 PCR扩增结果
        4.5.2 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4.6 讨论
    4.7 小结
第5章 牛隐孢子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5.1 试验材料
        5.1.1 样品来源
        5.1.2 仪器设备
        5.1.3 试验试剂
    5.2 试验方法
        5.2.1 操作步骤
        5.2.2 计算方法
        5.2.3 结果判定
    5.3 试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流产衣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主要符号对照表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衣原体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1 衣原体概述
        1.1.1 衣原体的病原学特征
        1.1.2 流产衣原体
        1.1.3 衣原体侵袭性酶类的研究进展
        1.2 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涂片镜检
        1.2.2 分离鉴定
        1.2.3 血清学诊断方法
        1.2.4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流产衣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
        2.1.1 试验菌株及DNA
        2.1.2 主要材料和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引物探针的设计
        2.2.2 引物探针的筛选
        2.2.3 DNA的提取
        2.2.4 标准质粒的构建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优化
        2.2.6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7 特异性试验
        2.2.8 灵敏性试验
        2.2.9 重复性试验
        2.2.10 临床样本检测
        2.3 结果
        2.3.1 引物探针的设计
        2.3.2 引物探针的筛选
        2.3.3 扩增重组质粒p MD19T-CPAF的鉴定
        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2.3.5 标准曲线的构建
        2.3.6 特异性试验
        2.3.7 灵敏性试验
        2.3.8 重复性试验
        2.3.9 临床样本检测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CPAF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的溶液
        3.2 方法
        3.2.1 重组质粒pET30-CPAF的诱导表达
        3.2.2 表达产物存在形式的鉴定
        3.2.3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ting鉴定
        3.2.4 表达产物的纯化
        3.2.5 间接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
        3.2.6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3.2.7 灵敏性试验
        3.2.8 稳定性试验
        3.2.9 重复性试验
        3.2.10 临床样本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CPAF蛋白表达方式的鉴定
        3.3.2 CPAF蛋白western-blotting鉴定
        3.3.3 CPAF蛋白的纯化
        3.3.4 间接ELISA反应条件的优化
        3.3.5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3.3.6 灵敏性试验
        3.3.7 稳定性试验
        3.3.8 重复性试验
        3.3.9 临床样本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附录 B 流产衣原体CPAF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CPAF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3)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E.coli耐药基因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牦牛
    1.2 牛衣原体
        1.2.1 牛衣原体生物学特性
        1.2.2 牛衣原体研究进展
        1.2.3 牛衣原体流行病学
    1.3 牛副流感
        1.3.1 牛副流感生物学特性
        1.3.2 牛副流感研究进展
        1.3.3 牛副流感流行病学
    1.4 牛大肠杆菌病
        1.4.1 牛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
        1.4.2 牛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1.4.3 牛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
    1.5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耐药性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Meta分析
    2.1 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1.1 样本采集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仪器
        2.1.4 试验方法
        2.1.5 结果与分析
        2.1.6 讨论
    2.2 三种牛病在我国流行情况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2.1 牛衣原体Meta分析方法及流程
        2.2.2 牛副流感Meta分析方法及流程
        2.2.3 牛大肠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性Meta分析方法及流程
        2.2.4 结果与分析
        2.2.5 讨论
3 牦牛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情况调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3.1 大肠杆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调查
        3.1.1 试验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2 大肠杆菌四环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3.2.1 耐药基因的选择和引物设计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4)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衣原体概述
    2.衣原体与人和动物的健康
        2.1 沙眼衣原体
        2.2 鼠衣原体
        2.3 肺炎衣原体
        2.4 流产衣原体
        2.5 家畜衣原体
        2.6 鹦鹉热衣原体
        2.7 猪衣原体
        2.8 猫衣原体
        2.9 豚鼠衣原体
        2.10 其他衣原体
    3.衣原体的检测方法
        3.1 病原学检测
        3.2 血清学检测
        3.3 核酸检测
    4.流产衣原体的分型研究
        4.1 基于ompA基因序列的分型
        4.2 MLVA分型
        4.3 MLST分型
    5.结语和展望
第二章 西北地区绵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菌种载体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1.4 样品采集
        1.5 样品DNA提取
        1.6 各衣原体种检测标准品的制备
        1.7 计算质粒拷贝数
        1.8 建立质粒标准曲线
        1.9 荧光定量PCR检测衣原体的引物和探针
        1.10 PCR扩增引物
        1.11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1.12 核酸电泳
        1.13 目的基因的回收测序
        1.14 系统发育分析
        1.15 MLVA分析
        1.16 MLST分析
        1.17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2 西北地区绵羊样品中衣原体的流行及分布情况
        2.3 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的鉴定
        2.4 基于ompA序列的流产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多样性分析
        2.5 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MLVA和 MLST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陕西关中奶山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株、菌种、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样品采集
        1.4 衣原体菌株的分离
        1.5 衣原体菌株的细胞培养
        1.6 免疫荧光染色
    2.结果
        2.1 奶山羊衣原体检测
        2.2 奶山羊样品中衣原体种的鉴定
        2.3 基于ompA序列的奶山羊衣原体流行株多样性分析
        2.4 奶山羊流产衣原体流行菌株MLVA和 MLST分析
        2.5 奶山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培养
    3.讨论
第四章 流产衣原体CPAF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及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2.2 CPAF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的结构预测
        2.3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2.4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3.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5)湖南省猪的三种人畜共患病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衣原体病
        1.1.1 病原
        1.1.2 流行病学
        1.1.3 临床症状
        1.1.4 病理变化
        1.1.5 诊断
        1.1.6 防制
    1.2 弓形虫病
        1.2.1 病原
        1.2.2 流行病学
        1.2.3 临床症状
        1.2.4 病理变化
        1.2.5 诊断
        1.2.6 防制
    1.3 布鲁氏菌病
        1.3.1 病原
        1.3.2 流行病学
        1.3.3 临床症状
        1.3.4 病理变化
        1.3.5 诊断
        1.3.6 防制
    1.4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湖南省猪衣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湖南省各市(州)猪衣原体感染情况
        2.2.2 不同季节衣原体感染情况
        2.2.3 不同猪群种类衣原体感染情况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湖南省部分地区猪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地区猪弓形虫感染情况
        3.2.2 不同猪群猪弓形虫感染情况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湖南省猪布鲁氏菌感染情况调查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检测结果
        4.2.2 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结果
        4.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检测结果
        4.2.4 不同猪群种类猪布鲁氏菌感染情况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衣原体的研究概况
        1.1 衣原体的概述
        1.2 衣原体的分类
        1.3 衣原体流行特点
        1.4 衣原体疫苗研究进展
        1.5 momp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抗原呈递载体
        2.1 狂犬病病毒载体概述
        2.2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猫衣原体momp蛋白在BEVS中的表达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重组狂犬病毒和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原性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1.1 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研究
        1.1.1 病原的历史来源及分类
        1.1.2 种类
        1.1.3 病原的生物学特征
        1.1.4 增殖方式
        1.1.5 体外人工培养
    1.2 流行病学研究
        1.2.1 分布及流行季节
        1.2.2 传染源
        1.2.3 传播途径
    1.3 附红细胞体致病机理
    1.4 临床症状
    1.5 病理变化
    1.6 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1.6.1 形态学诊断
        1.6.2 免疫学诊断法
        1.6.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阳性质粒标准品的构建
    2.1 试验材料
        2.1.1 样本
        2.1.2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2.1.3 引物的设计与探索
    2.2 方法
        2.2.1 猪附红细胞体DNA的提取
        2.2.2 PCR试验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 荧光定量PCR标准质粒的制备
        2.3.1 电泳鉴定
        2.3.2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2.3.3 连接转化
    2.4 试验结果
        2.4.1 样品普通PCR后电泳检测结果
        2.4.2 样品使用荧光引物扩增结果
        2.4.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4.4 重组质粒的测序分析
        2.4.5 标准品模板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试剂、仪器设备
        3.1.2 菌株、病毒
    3.2 荧光定量PCR扩增
    3.3 荧光定量PCR敏感性试验
    3.4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3.5 荧光定量PCR特异性试验
    3.6 荧光定量PCR重复性试验
    3.7 结果与分析
        3.7.1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敏感性检测结果及标准曲线生成
        3.7.2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3.7.3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重复性检测结果
    3.8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的对比及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本
        4.1.2 主要试剂和试验仪器
        4.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1.4 方法
    4.2 结果
        4.2.1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灵敏度比较
        4.2.2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临床样本检测标准
        4.2.3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
        4.2.4 普通PCR检测结果
        4.2.5 普通PCR检测与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
        4.2.6 样品检测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创新与结论
    5.1 创新
    5.2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吉林省家禽四种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禽类弓形虫病及流行特点
        1.1 弓形虫病
        1.2 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
    第二章 禽类衣原体病及流行特点
        2.1 禽类衣原体病及流行特点
        2.2 衣原体病的病理变化
    第三章 禽戊型肝炎病及流行特点
        3.1 禽类戊型肝炎病
        3.2 戊型肝炎病的流行特点
    第四章 禽类乙型脑炎病及流行特点
        4.1 禽类流行性乙型脑炎
        4.2 乙型脑炎的流行特点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吉林省内部分地区家禽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结果和分析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吉林省家禽衣原体病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吉林省内部分地区家禽戊型肝炎的血清阳性率调查
        3.1 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结果和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部分地区禽类乙型脑炎的血清阳性率调查
        4.1 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和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全球视野下的新兴人畜共患病》(第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Original Materials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Stylistic features of medical text and its translation
        2.1.2 Translation tools
    2.2 Implementation of Translation
        2.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2.2 Translating
        2.2.3 Revising and proofreading
    2.3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3.1.1 Daily vocabulary
        3.1.2 Special terms
    3.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al Level
        3.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3.2.2 Translation of clauses
    3.3 Additional Translation
    3.4 Translation of Tables
        3.4.1 Abiding by GB7713-87
        3.4.2 Rearrangement of tables
Chapter Four Summary
    4.1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s
    4.2 Problems and Shortages
Bibliography
Appendix

(10)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及Chlamydia gallinacea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禽类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综述二 衣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检测11个衣原体种FRET-qPCR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FRET-qPCR方法特异性的判定结果
        2.2 FRET-qPCR方法灵敏度的判定结果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禽类衣原体阳性率的统计结果
        2.2 衣原体在不同拭子中的流行率
        2.3 禽类感染衣原体的多样性分析
        2.4 禽类感染衣原体的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黄鸡自然感染衣原体的动态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三黄鸡自然感染衣原体的动态监测结果
        2.2 自然感染鸡体内C.gallinacea的分布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Chlamydia gallinacea的分离鉴定及omp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C. gallinacea的分离结果
        2.2 C. gallinacea的ompA基因多态性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五章 Chlamydia gallinacea对鸡胚致病性和肉鸡增重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C.gallinacea感染鸡胚试验结果
        2.2 C.gallinacea对肉鸡增重的影响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六章 Chlamydia gallinacea JX-1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2.2 基因功能分析结果
        2.3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 讨论
        3.1 基因组结构分析
        3.2 基因组功能分析
        3.3 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4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目录

四、人畜共患衣原体病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牛衣原体和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D]. 丁繁萍. 塔里木大学, 2021
  • [2]流产衣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D]. 温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3]牦牛三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E.coli耐药基因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连漪.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4]西北地区羊衣原体多样性研究[D]. 刘萍.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5]湖南省猪的三种人畜共患病感染情况调查[D]. 陈世林.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6]表达猫衣原体momp蛋白的重组病毒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D]. 阮晓凤.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7]猪附红细胞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关颖.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吉林省家禽四种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D]. 尹志伟.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全球视野下的新兴人畜共患病》(第一、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 刘洁.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10]中国禽类衣原体多样性及Chlamydia gallinacea基因组学研究[D]. 郭伟娜. 扬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人畜共患衣原体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