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靠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靠,网络,数据链,传输协议,数据,报文,信道。
可靠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张德干,崔玉亚,陈露,葛辉[1](2019)在《一种基于冗余策略的多路径可靠传输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较为密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冲突问题,冲突会造成传输数据的丢失和传输时延的增大。多路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造成的数据丢失和传输时延较大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冗余策略的并发编织多路径可靠传输方法。该方法采用冗余策略,先对WSN进行层次分簇,然后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送至簇头节点,最后簇头节点将数据包分组并拷贝后通过编织多路径动态路径方式转发至汇聚节点。该方法建立在层次分簇完成后的网络拓扑结构上。大量的与现有多路径传输方法的对比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数据丢包率,减少传输时延,增加网络生命周期等,这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的可靠传输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S2期)
魏龙飞[2](2019)在《Link16数据链系统中消息可靠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Link16数据链系统消息传输可靠性,将前向纠错码和自动重传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混合自动重传技术的可靠传输方案,该方案在Link16系统中引入自动重传技术,并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帧保存,与新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等增益合并,利用数据帧的时间分集增益提高消息传输可靠性。经过仿真验证,该方案提高了消息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减少了自动重传的次数。(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贾茹昭[3](2019)在《边缘计算网络中QoS感知的可靠传输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缘计算网络深入融合移动接入网与互联网业务,已成为一个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新兴研究方向。海量物联网终端产生的海量数据及其QoS需求,与受限的系统资源间的矛盾,使得面向边缘计算网络的QoS感知传输方法研究势在必行。边缘计算网络中多元化设备共存,多元化设备对应的多种协议共存于同一空间,且工作在2.4G公共频段,加上无线网络固有的隐藏终端与暴露终端难题,导致干扰、冲突频发,数据传输成功率低下。因此,深度感知数据流的优先级与信道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数据流的优先级,并保障低优先级的数据流不被“饿死”,为之分配系统资源,可实现数据的协同传输;基于信道质量,提供分级数据传输策略,可实现尽力而为的数据传输。本文以边缘计算网络为研究背景,对边缘计算网络的可靠传输机制展开了研究,主要的工作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先级和公平性联合优化的协同传输机制。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不同数据流的QoS需求,首先将终端区分为两类,一类能够与边缘服务器直接通信,另一类需借助于中转节点,才能与边缘服务器通信;然后根据自身位置、可用存储空间、能量等信息,为第二类终端选择最佳中转节点;基于时效性要求,计算数据流的优先级,为低优先级数据流提供最小吞吐量保障,最终为不同QoS需求的异质数据提供优先级与公平性兼顾的协同传输算法。2)基于信道质量的分级传输算法。探索数据传输成功率与信道质量间的潜在关系,首次提出用弱子载波数量表征信道质量;基于测得的弱子载波数量,将信道质量区分为叁种类型;设计对应的叁种数据预处理策略,实现基于信道质量的分级数据传输。3)经大量的实测数据与仿真实验证实,与经典算法相比,本文所提传输算法在传输成功率、吞吐量、平均时延以及误码率等方面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张宇[4](2019)在《基于FPGA的光电转换式高速长距离可靠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测控设备间的远距离高速数据获取对信号的可靠传输提出了严峻考验。硬件方面,高速信号由板级传输到设备间传输会存在反射、地弹噪声、串扰、传输线损耗、EMI噪声等诸多信号完整性问题。要解决以上硬件问题,PCB良好的布线绘制、硬件电路的合理搭建以及传输介质的优良选型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充分关注。嵌入式软件方面,高速数据长距离传输引起信号的丢数与误码问题也刻不容缓,需要通过在编码方式以及纠错机制方面逐一考虑。基于以上高速信号长距离传输存在的多方面问题,本文在介绍了长距离传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后,首先,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与技术指标,搭建了地面由数据源、数据传输介质、数据接收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的闭环测试系统;其次,以高速长距离传输中高速信号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硬件、软件方面存在的诸多信号完整性问题分别提出了抑制或优化方案并在续文中加以实现。再次,重点对嵌入式逻辑中涉及到的长距离传输编码与自动重传机制两项关键技术作出了详细的设计与说明。最后,结合前文提到的闭环测试系统,分别对高速长距离传输中的硬件传输衰减、信号接收终端的均衡能力以及传输链路误码率叁个主要技术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测试,证明本次对于高速长距离传输技术的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通过对传输系统的分析与大量测试证明,该带有通用型光电转换设备的混合链路能够胜任240Mbps速率下在94米屏蔽双绞电缆、10k米光缆中实现可靠传输,满足设计功能要求与技术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王开锋[5](2019)在《基于无线通信的紧急处置信息可靠传输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铁路的运输秩序和运行安全具有重大威胁,特别是对高速铁路而言,列车运行速度快、运行密度高,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更为突出。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刻,基于无线通信方式快速、可靠地发布紧急处置信息,联动触发列车应急处置措施,是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对列车运行安全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震等自然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短等特点,紧急处置信息传送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的效果。车地之间的无线通信具有开放信道、移动终端高速运动、易受外界干扰等特点,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从紧急处置信息发布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适用于我国铁路的紧急处置信息可靠传输理论与方法,解决列车实时定位、紧急处置信息传送等关键问题,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和贡献如下。(1)针对现有铁路无线数据通信传输时延大、带宽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软件定义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架构。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实现跨运营商异构网络协同工作,并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用户的逻辑隔离,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结合铁路应用业务的特点和需求提出链路优选、链路聚合和链路冗余3种服务模式;建立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智能水滴路由算法。(2)提出一种基于铁路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指纹定位方法。首先,使用高速列车采集铁路沿线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平、定时提前量及公里标等信息,利用路径损耗模型将定时提前量映射为无线电波传播损耗,进而生成无线指纹并建立其数据库;其次,根据列车运行轨迹特征动态划分信号空间,限定无线指纹搜索范围,建立统一量纲的无线指纹相似度计算模型;然后,使用加权k-近邻算法在无线指纹数据库中搜索与待定位列车相匹配的无线指纹,计算列车的位置;最后,由于较短时间内列车运行可以看作是匀速运动,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进一步优化列车定位结果。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安装测试设备,计算列车无线指纹定位得出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差值,结果表明列车平均定位误差为77 m,可满足紧急处置信息发布的需求。(3)研究GSM-R分组交换数据和小区广播短消息两种方式下紧急处置信息传输的优化方法。采用分组交换数据时,使用排队模型对无线链路控制层时延建模,提出无线链路控制、小区重选、无线资源管理等GPRS网络操作模式,提出超时和重传、保活定时器、延迟发送等传输层协议操作模式及算法,分析不同操作模式对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采用小区广播短消息时,从理论上分析传输时延产生的机理和分布特征,通过优化移动终端信令接收方式来降低传输时延;建立仿真系统,分别测试分组交换数据和小区广播短消息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指标。(4)为了使铁路移动通信网络在承载能力、服务质量、容灾能力等方面为紧急处置信息传送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研究无线接入网络架构、无线覆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提出集中化的铁路无线接入网络部署方案,以及基于移动中继节点的车载移动终端无线访问方案。(5)针对软件定义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中链路资源分配问题,提出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网络资源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基础设施网络状态及用户需求等因素,以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优化目标,搜索最优的链路分配决策,实现用户需求与网络资源动态适配。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链路资源分配策略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弹性定制,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6)针对紧急处置信息传送对无线数据传输时延、成功率等指标要求严苛的问题,提出一种铁路无线通信网络并行冗余协议。该协议经由不同路径传送同一数据包的多个副本,通过在传统的协议模型中引入冗余适配层,实现多链路数据并行冗余传输并对网络层及以上各层透明。同时,针对接收实体对冗余数据消除的需求,提出改进的布隆过滤器。该方法通过扩充位数组并采用倒计时机制,使得数据集合元素能够根据时间动态插入、删除及查找,实现高效的数据冗余判别。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提升紧急处置信息无线传送性能,且具有部署简单、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4-01)
王汝言,高毅爽,陈霄[6](2019)在《带有区分保护的虚拟化FiWi网络可靠传输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用户对网络服务的差异化可靠性需求,提出一种带有区分保护的虚拟化光无线融合网络可靠传输机制。以用户需求的保护质量及所能够支付的费用作为条件,通过恢复概率进行多等级保护质量的量化,灵活地分配备份保护资源;利用等级服务区分算法筛选满足业务保护质量等级的保护路径,降低业务阻塞以及不受保护的业务数量,提高业务保护质量。结果表明所提机制在平均收益开销比和底层网络资源开销等指标上具有较高优势,在满足用户可靠性需求的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虚拟网络数据传输。(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吕文贵,宋克柱,杨俊峰[7](2018)在《大型地震勘探仪器中可靠传输协议和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和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逐渐向更深地层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传感器节点数和数据量也变得更加庞大,同时数据分析端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却更高,这要求海量节点上的数据要快速准确地上传到数据储存服务器,其中实现实验数据的高速可靠传输成为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难点.针对地球物理勘探和油气勘探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规模地震勘探仪器数据传输系统的高可靠传输协议,既能提高整个数据获取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又能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该协议通过对数据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采取充分的检测和处理算法,使得传输错误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有效数据能正确地上传,并结合DAQ(Data Acquisition,数据获取系统)实现数据存储的容错机制,有效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物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极大提升了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金鑫,易晓梅[8](2018)在《一种可靠传输的WSNs能耗均衡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部署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丢包率高和某些节点过早死亡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传输的能耗均衡路由协议。通过节点间信号广播为每个节点建立路由表;节点根据传输代价函数从路由表中选择最合适的下一跳转发节点。由于协议综合考虑了节点剩余能耗、信号强度、跳数和链路质量等因素,使得信号传输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同时网络中节点能量消耗均衡,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仿真实验从网络生存时间、网络剩余能量均值和节点能量方差进行分析,验证了提出的协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10期)
张志峰,李中学,阮博[9](2018)在《基于混合纠错技术的北斗长报文可靠传输机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传输容量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并且无回执信息,属于不可靠的通信方式;为了提高长数据报文的传输可靠性,通过对传输协议的改进,提出了一套基于混合纠错技术的长报文可靠传输机制;通过前向纠错技术和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结合,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出错情况进行自纠正,并对超出自纠能力的传输出错进行反馈重传,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9期)
杨勇,崇昊旻,袁东,仲亚琴,何燕[10](2018)在《音视频编码数据在1.8G频段LTE车地无线网络中的可靠传输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一个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用于在1.8G频段LTE车地无线网络中可靠地传输音视频编码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8年15期)
可靠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Link16数据链系统消息传输可靠性,将前向纠错码和自动重传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混合自动重传技术的可靠传输方案,该方案在Link16系统中引入自动重传技术,并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帧保存,与新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等增益合并,利用数据帧的时间分集增益提高消息传输可靠性。经过仿真验证,该方案提高了消息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减少了自动重传的次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靠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张德干,崔玉亚,陈露,葛辉.一种基于冗余策略的多路径可靠传输新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9
[2].魏龙飞.Link16数据链系统中消息可靠传输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9
[3].贾茹昭.边缘计算网络中QoS感知的可靠传输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张宇.基于FPGA的光电转换式高速长距离可靠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中北大学.2019
[5].王开锋.基于无线通信的紧急处置信息可靠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
[6].王汝言,高毅爽,陈霄.带有区分保护的虚拟化FiWi网络可靠传输机制[J].通信学报.2019
[7].吕文贵,宋克柱,杨俊峰.大型地震勘探仪器中可靠传输协议和算法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
[8].金鑫,易晓梅.一种可靠传输的WSNs能耗均衡路由协议[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9].张志峰,李中学,阮博.基于混合纠错技术的北斗长报文可靠传输机制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10].杨勇,崇昊旻,袁东,仲亚琴,何燕.音视频编码数据在1.8G频段LTE车地无线网络中的可靠传输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