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论文_喻志超,谭玉阳,翟尚,冯方方,何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地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页岩,裂缝,纵波,渤海,地震波,震源,方差。

微地震论文文献综述

喻志超,谭玉阳,翟尚,冯方方,何川[1](2019)在《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井下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初至误差的存在会使微地震震源定位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进而影响后续的压裂裂缝解释.通常初至拾取过程对所有的微地震事件选择相同的特征函数并采用一致的拾取参数进行统一处理,然而当事件的能量、震源机制、传播路径以及背景噪声等存在明显差异时,所得初至拾取结果差别显着.为了提高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标准一致性,本文提出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互相关函数对每个事件内的各道记录进行时差校正,得到初始初至信息并形成迭加道,再对所有事件的迭加道进行全局互相关得到事件间初至相对校正量,最终初至结果可以通过各个事件的初始初至信息与其相对校正量相加得到.方法将所有微地震事件初至结果作为一个整体处理,从而能够克服常规方法初至拾取标准一致性差的缺陷.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事件初至拾取和定位结果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晗,常旭,吴如悦[2](2019)在《页岩衰减对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微地震的震源机制,获得压裂区域的破裂方向、尺度及地应力状态等信息,在非常规油气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微地震信号的频率较高,且传播时会经过页岩储层,考虑到页岩普遍具有较强衰减特性,信号的振幅、频率成分等都会发生改变。在进行震源机制反演时,如忽略此衰减效应,就可能会给结果带来偏差。本文中,我们首先基于叁种最常用震源模型(纯剪切Double Couple、矩张量Moment Tensor和一般位错General Dislocation),建立了考虑页岩衰减效应(加入Q值)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流程,然后重点针对井中微震采集系统,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衰减Q值对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选用何种震源模型,若反演时使用不含Q值的速度模型,所得结果相较真实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为得到准确可靠的解释结果,在实际进行微震资料的震源机制反演时,须考虑页岩衰减效应。(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石建芬,乐乐,胡碟[3](2019)在《距离3000多米仍能监测到有效信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石建芬 通讯员乐 乐 胡 碟报道:近日,江汉油田物探院在焦页30-S1HF井压裂期间实施井中微地震监测,最大观测距离3259米,仍能监测到有效信号,对后期段长、液量、射孔簇数等压裂参数及投球时机优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据悉,这是国内首(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11-11)

姜涛,李积祥,侯洪涛,宾永锋,滕学伟[4](2019)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桩西压裂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力压裂是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压裂后形成的裂缝方位、缝高、缝长、形态是影响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裂缝监测技术通过压裂过程中地层发生破裂产生的高能量以声波的形式传递到地面,可监测裂缝生成及形态,从而评价压裂效果,为调整压裂设计和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重复压裂裂缝走向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戴城,胡小虎,方思冬,郭艳东[5](2019)在《基于微地震数据和嵌入式离散裂缝的页岩气开发渗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开发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而数值模拟技术则是开发技术政策及方案优化、气井生产动态预测、开采规律研究、气田开发跟踪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传统页岩气开发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等效介质模型,无法刻画压后裂缝网络分布,不能准确预测分层储量动用,无法满足现场需求。因此,提出基于嵌入式离散裂缝(EDFM)模拟涪陵页岩气田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方法。该方法分为四个流程:①建立地质构造模型;②基于微地震数据刻画压裂缝网裂缝特征,并将其嵌入地质模型背景网格中计算传导率;③拟合生产数据,调整裂缝参数;④预测分析多段压裂水平井产能和储层储量动用情况。该方法应用于涪陵页岩气田某叁口分段压裂水平井平台,分析了井间储量的动用情况,为该平台下一步调整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任朝发[6](2019)在《井中微地震监测质量控制与微地震事件筛选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井下微地震监测观测系统设计的准确性与数据采集质量,以松辽盆地一口实际水平井的水力压裂井下微地震监测为例,应用微地震监测数据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检波器旋转、速度模型校正、初至拾取和事件定位等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方法,保证微地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测井数据、叁维地震数据和压裂施工数据对微地震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运用数据信噪比统计图、震级距离图与时间距离图对微地震事件进行筛选,获得了能客观反映压裂造缝的数据集。综合判断认为,H1井压后分段求产产量不理想,进一步证实地质条件下不宜控制同一段两个射孔点的同时起裂和造缝。在相邻的另一口水平井压裂设计优化时,缩短段间距,每一段只射一个孔进行造缝,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该微地震事件筛选工作可在优化压裂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油气井测试》期刊2019年05期)

唐杰,张文征,梁雨薇,谷玉田[7](2019)在《自适应数据驱动的紧框架微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微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很低,严重影响初至拾取的精度及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弱纹理块的噪声估计方法求取含噪微地震数据中的噪声方差,然后采用数据驱动紧框架方法去噪,有效地压制实际微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去除传统方法在低信噪比数据去噪后引入的背景斑块,且去噪后的信噪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显着的优势及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5期)

严皓,李宾,赵海峰,唐何兵[8](2019)在《基于模式搜索的微地震速度反演——以渤海K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井间地震还是水力压裂微地震,都需要知道相对准确的地层速度,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微地震层速度反演方法,即模式搜索算法。首先利用测井资料和地质认识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然后拾取射孔记录的地震初至时间。由于有些地震记录激发时间难以确定,因此可利用各地震道之间的时差建立目标函数,最后利用模式搜索算法寻找目标函数最优解。模型试算结果及实际资料的应用都表明,该方法对于参数较少的层状介质模型有比较好的效果,为渤海水力压裂等技术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5期)

王亚娟,李怀良,庹先国,沈统[9](2019)在《一种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样本熵阈值微地震信号降噪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地震信号的采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混合非平稳随机噪声,传统的线性滤波和频谱分析方法对这种混合信号的去噪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降噪方法。首先对含噪声的微地震信号执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获取一系列不同频率成分的本征模态函数(IMF);为了区分这些IMF分量中的信号和噪声,文中通过计算各个IMF分量的样本熵,根据所设置的样本熵阈值来提取符合微地震信号特征的IMF分量,并对这些IMF分量进行信号重构,由此达到抑制随机噪声的目的。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模拟数据和实测微地震数据,均表明该方法具有理想的降噪效果。(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5期)

张敏,王凯,李振春,赵子越,孙晨曦[10](2019)在《基于四阶互累积量的fast ICA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较于常规地震资料,微地震资料中不同道之间有效信号通常存在时间差,使得采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 ICA)算法分离微地震有效信号时受不同道之间有效信号时间差干扰,导致部分有效信号被当作噪声而分离。引入四阶互累积量算法消除时间差后,再将fast ICA算法应用于微地震资料进行有效信号与噪声的盲源分离,从而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分别介绍了四阶互累积量算法和fast ICA算法,并利用微地震仿真数据测试了四阶互累积量算法的时差估计准确性,再根据时差估计结果对有效信号进行时差偏移,最后对偏移后的微地震数据进行fast ICA盲源分离,从而达到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有效信号并提高信噪比的目的。微地震仿真实验以及实际微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四阶互累积量的fast ICA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5期)

微地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微地震的震源机制,获得压裂区域的破裂方向、尺度及地应力状态等信息,在非常规油气开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微地震信号的频率较高,且传播时会经过页岩储层,考虑到页岩普遍具有较强衰减特性,信号的振幅、频率成分等都会发生改变。在进行震源机制反演时,如忽略此衰减效应,就可能会给结果带来偏差。本文中,我们首先基于叁种最常用震源模型(纯剪切Double Couple、矩张量Moment Tensor和一般位错General Dislocation),建立了考虑页岩衰减效应(加入Q值)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流程,然后重点针对井中微震采集系统,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衰减Q值对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选用何种震源模型,若反演时使用不含Q值的速度模型,所得结果相较真实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为得到准确可靠的解释结果,在实际进行微震资料的震源机制反演时,须考虑页岩衰减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1].喻志超,谭玉阳,翟尚,冯方方,何川.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李晗,常旭,吴如悦.页岩衰减对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研究[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石建芬,乐乐,胡碟.距离3000多米仍能监测到有效信号[N].中国石化报.2019

[4].姜涛,李积祥,侯洪涛,宾永锋,滕学伟.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桩西压裂井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5].戴城,胡小虎,方思冬,郭艳东.基于微地震数据和嵌入式离散裂缝的页岩气开发渗流数值模拟[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6].任朝发.井中微地震监测质量控制与微地震事件筛选方法[J].油气井测试.2019

[7].唐杰,张文征,梁雨薇,谷玉田.自适应数据驱动的紧框架微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8].严皓,李宾,赵海峰,唐何兵.基于模式搜索的微地震速度反演——以渤海K油田为例[J].物探与化探.2019

[9].王亚娟,李怀良,庹先国,沈统.一种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的样本熵阈值微地震信号降噪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9

[10].张敏,王凯,李振春,赵子越,孙晨曦.基于四阶互累积量的fastICA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9

论文知识图

震幅迭加示意图美国microseismic公司进行地面监测时...国内地面监测技术原理图震源点P1能量聚焦结果方法图2.1井下监测原理示意图2.3.2地面监测示意图

标签:;  ;  ;  ;  ;  ;  ;  

微地震论文_喻志超,谭玉阳,翟尚,冯方方,何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