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纳米微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粒,无机,纳米,土壤,有机酸,土壤学,环境学。
无机纳米微粒论文文献综述
白根川,夏建国,贺文林,任培洋[1](2017)在《有机酸作用下黄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吸附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有机酸对镉在纳米粒级土壤上的有效性及其形态的影响,基于超声—离心—冻融法,应用到四川省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中,获得纳米微粒(≤100 nm),分别研究不同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富里酸、EDTA)及其组合(柠檬酸+EDTA、柠檬酸+富里酸、富里酸+EDTA)对土壤纳米微粒吸附Cd~(2+)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动力学吸附量大小关系表现为:柠檬酸+EDTA>富里酸>柠檬酸+富里酸>柠檬酸>富里酸+EDTA>EDTA。总的来看,EDTA的抑制作用最强,最能降低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广龙,潘卉,刘瑞琪,王晓冬,丁涛[2](2017)在《无机纳米微粒在制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几种不同无机纳米微粒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无机纳米微粒在改善成品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阻燃性、抗菌性、自清洁性和消光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展望了新型纳米材料在制革工业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皮革与化工》期刊2017年01期)
贺文林[3](2015)在《有机酸对名山河流域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d~(2+)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和动物来说是一种累积性剧毒元素。镉不但能影响空气和水的质量,还能进入土壤进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研究镉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尤为重要。对本文通过超声-离心-冻融的方法,提取名山河流域黄壤中的纳米微粒(≤100nm),以原土及提取的纳米微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及NaNO3、HCl解吸剂解吸法进行室内吸附-解吸模拟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富里酸、EDTA)及其组合(柠檬酸+EDTA、柠檬酸+富里酸、富里酸+EDTA)对土壤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d2+特性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原土及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等温吸附量均随Cd2+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低浓度阶段吸附量的增加速率高于高浓度阶段。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非专性吸附解吸率随外添加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专性吸附解吸率随之升高而下降。比较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解吸率,发现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以专性吸附为主,非专性吸附为辅。纳米微粒对Cd2+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吸附量均大于原土,表明纳米微粒对Cd2+等重金属有较强的固持能力。原土及无机纳米微粒Cd2+的等温吸附过程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动力学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及慢速两个反应阶段,拟合方程则以双常数方程更为理想。(2)在单一有机酸作用下,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量总体大小关系表现为富里酸>柠檬酸>EDTA。在低浓度情况下,有机酸对Cd2+的吸附起促进作用,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则起抑制作用,但每种酸的浓度范围并不一致。非专性吸附解吸率在Cd2+初始浓度较低(≤10 mg/L)时,富里酸大于柠檬酸及EDTA;在浓度较高(>10 mg/L)时则以柠檬酸较高。等温方程拟合以Freundlich方程效果最佳,说明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为多层吸附。动力学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吸附反应前60mmin)和之后的慢速反应阶段。动力学试验中各供试有机酸均能抑制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其大小关系表现为富里酸>柠檬酸>EDTA,表明EDTA最能降低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拟合方程仍以双常数方程为最优,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3)叁种组合有机酸的等温吸附量均随Cd2+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吸附量大小关系与吸附率大小关系一致。等温吸附率大小关系表现为:柠檬酸+EDTA>柠檬酸+富里酸>富里酸+EDTA。在叁种组合有机酸影响下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易解吸率大小关系表现为:柠檬酸+富里酸>柠檬酸+EDTA>富里酸+EDTA。叁种有机酸组合作用下,Cd2+的等温吸附过程均以Freundlich方程为最佳,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在叁种有机酸组合影响下,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动力学吸附在反应开始的60min内,吸附量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速度变缓,最终趋于平衡。吸附量研究表明柠檬酸+富里酸及富里酸+EDTA组合均能明显降低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而柠檬酸+EDTA组合则起促进作用。动力学吸附过程拟合仍以双常数方程为最优,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拟合效果最差的模型为一级动力学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仅达到显着水平(p<0.05)。(4)不同有机酸及其组合作用下,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等温吸附量均随Cd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所有有机酸在浓度较低(0.1~0.5mmol/L)时均起促进作用,浓度较高(1~10mmol/L)时起抑制作用,然而1 mmol/L的柠檬酸+EDTA组合对土壤纳米微粒吸附Cd2+具有促进作用。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动力学吸附量大小关系表现为:柠檬酸+EDTA>富里酸>柠檬酸+富里酸>柠檬酸>富里酸+EDTA>EDTA。总的来看,柠檬酸+EDTA组合最能促进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而EDTA则表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贺文林,夏建国,江承香,张瑜,晏蔚楠[4](2015)在《柠檬酸对黄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d~(2+)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超声-离心-冻融的方法,提取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中的纳米微粒(≤100nm),以原土及提取的纳米微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及NaNO3、HCl解吸剂解吸法进行室内吸附-解吸模拟试验,研究柠檬酸对黄壤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d2+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率(94.58%~97.29%)远大于原土对Cd2+的吸附率(45.02%~69.00%),这说明纳米微粒对Cd2+有较强的固持能力;原土及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量随初始Cd2+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且低浓度阶段(0.1~1mmol/L)吸附量的增加速率高于高浓度阶段,说明低浓度柠檬酸能促进无机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而较高浓度的柠檬酸则会抑制Cd2+的吸附;Freundlich、Temkin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Langmuir方程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说明土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吸附为多层吸附。通过NaNO3、HCl溶液解吸法可以看出,黄壤无机纳米颗粒对Cd2+的吸附主要以专性吸附为主,非专性吸附质量分数随着Cd2+吸附量增加而增大,而专性吸附质量分数随着Cd2+吸附量增加而减少,原土的专性及非专性吸附解吸率均大于纳米微粒,进一步表明黄壤纳米微粒对Cd2+的固持能力强,有较强的环境缓冲能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贺文林,夏建国,王政[5](2015)在《名山河流域黄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解吸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名山河流域老冲积黄壤无机纳米微粒为对象,从纳米尺度分析钙的吸附解吸机制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并采用等温吸附法和静态解吸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钙的吸附解吸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解吸量均随钙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在低质量浓度范围内吸附量增加较快,在高质量浓度范围内增加趋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钙的吸附能力从高到低为水田(2 580.69 mg/kg)、茶园(2 452.30 mg/kg)、旱地(1 935.10 mg/kg)、林地(1 867.36 mg/kg)、果园(1 520.65 mg/kg),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解吸率从大到小为果园、林地、旱地、茶园、水田,且解吸率随外加钙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2)去除土壤组分(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量及解吸量均有所增加,5种土地利用方式吸附增加量从大到小为水田、旱地、茶园、林地、果园;3)去除土壤组分前后,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等温吸附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相关系数在0.954 5~0.989 0,达到极显着水平,Langmuir方程与Temkin方程拟合效果不佳。研究表明,钙离子以非专性吸附为主,专性吸附为辅,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的存在会阻碍土壤对钙的吸附及解吸。(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曹庆良[6](2014)在《低分子有机酸对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a~(2+)特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在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a2+中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超声-离心-冻融方法,提取土壤中无机纳米颗粒(≤100nm),并运用动力学、热力学方法和NaN为O3、HCl溶液解吸法,分别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等叁种低分子有机酸及其混合酸组合对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a2+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土壤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动力学吸附和解吸过程都可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两个过程。对于土壤无机纳米对Ca2+的吸附过程而言,在120min时吸附反应达到平衡,但解吸过程反应变化较为缓慢,到720min时解吸反应才达到平衡。通过比较最大解吸量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除了静电吸附以外还有专性吸附。运用5种不同动力学方程对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动力学吸附解吸过程拟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均最佳。(2)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热力学吸附过程中吸附量随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对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发现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说明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等温吸附是多层吸附。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解吸率(非专性吸附)随外加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解吸率(专性吸附)随外加Ca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比较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解吸率,发现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以专性吸附为主。(3)在单一低分子有机酸作用下,柠檬酸和苹果酸促进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动力学吸附,且促进能力: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却抑制了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动力学吸附。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单一低分子有机酸作用下,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效果最佳。柠檬酸和苹果酸能够促进土壤无机纳米微粒非专性吸附Ca2+的解吸,且促进能力:柠檬酸>苹果酸;而草酸却抑制了土壤无机纳米微粒非专性吸附Ca2+的解吸。(4)在低分子有机酸组合的作用下,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柠檬酸+苹果酸组合作用下,相同时间梯度范围内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均大于未加酸(CK)条件下Ca2+的吸附量。比较各个时间段吸附量可以看出,不同低分子有机酸组合作用下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整个吸附过程速率大小变化不同,具体大小关系表现为:柠檬酸+苹果酸组合>草酸+柠檬酸组合>苹果酸+草酸组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对不同低分子有机酸组合作用下,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效果最佳。(5)低浓度(0.1-1 mmol/L)的柠檬酸、苹果酸能够促进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而草酸和高浓度(>1 mmol/L)的柠檬酸、苹果酸会抑制其对Ca2+的吸附。相同低分子有机酸浓度条件下,各低分子有机酸促进Ca2+吸附的能力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抑制Ca2+吸附的能力顺序:草酸>苹果酸>柠檬酸。运用热力学方法,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对土壤无机纳米颗粒吸附Ca2+影响的特性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6)不同混合酸组合对蒙山茶园无机纳米微粒吸附Ca2+的作用不同,主要表现在:在低浓度(0.1-1 mmol/L)柠檬酸+苹果酸组合作用下,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大于未加酸条件下Ca2+的吸附量,而高浓度下(1.10mmol/L)小于未加酸条件下Ca2+的吸附量;而0.1 mmol/L苹果酸+草酸组合及草酸+柠檬酸组合作用下,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大于未加酸条件下Ca2+的吸附量,而当混合酸浓度高于0.1 mmol/L下均小于未加酸条件下Ca2+的吸附量。不同浓度混合酸组合作用下的蒙山茶园土壤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同样是多层吸附,且均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王政[7](2013)在《名山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解吸特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名山河流域黄壤、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各选取五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茶园、旱地和园地),用离心机方法提取土壤无机纳米微粒(≤100nm),分析了不同上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的分布,运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热力学方程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上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吸附解吸的热力学特征以及分析土壤组分对吸附解吸产生的影响,描述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过程及吸附能力,并比较了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以及10的解吸率,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的吸附解吸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黄壤不同上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的分布趋势为:旱地>果园>茶园>林地>水田;紫色土不同上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的分布趋势为:果园>茶园>林地>旱地>水田。上壤中有机质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CEC在黄壤和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中的分布具有相同的趋势,即在黄壤水田、紫色上茶园中含量最高,在黄壤果园、紫色土果园中含量最低。(2)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黄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上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均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依次以下顺序递减:水田>茶园>旱地>林地>果园;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上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吸附量均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依次以下顺序递减:茶园>水田>林地>旱地>果园。黄壤、紫色土五种土地利用方式均为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K值大小与黄壤、紫色土不同上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中有机质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和CEC分布趋势一致,与最高初始质量浓度时最大吸附量的大小规律一致。(3)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黄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解吸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与吸附量增加趋势基本一致,解吸量大小顺序为:水田>茶园>旱地>林地>果园,与吸附量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紫色土不同上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解吸量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与吸附量增加趋势基本一致,解吸量大小顺序为:茶园>水田>林地>旱地>果园,与吸附量大小顺序基本一致。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黄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上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总解吸率大小顺序为:果园>林地>旱地>茶园>水田,与解吸量大小顺序刚好相反;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上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a2+的总解吸率大小顺序为:果园>旱地>林地>水田>茶园,与解吸量大小顺序刚好相反。(4)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前后黄壤、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K+的吸附解吸规律与其对Ca2+的吸附解吸规律一致,但是,在同一初始K+、Ca2+质量浓度(mg·L-1)、同一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K+、Ca2+的解吸率大小相差很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杨广彬,张晟卯,张平余[8](2012)在《Ag纳米微粒无机/有机复合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表面修饰的Si基底上引入Ag纳米微粒,然后在纳米微粒的表面自组装硫醇,形成了具有"叁明治"结构的薄膜。在这种结构中,内层的偶联剂既起到连接基底的作用,又对引入的纳米微粒起到"床"的固定作用;中间层的Ag纳米微粒在膜中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和加强作用;暴露在外面的有机层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在往复滑动中起到"分子刷"的作用,降低了摩擦表面的剪切强度,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10-28)
万忠梅,吴景贵[9](2012)在《黑土无机纳米微粒对玉米秸秆腐解水溶性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秸秆腐解试验研究黑土无机纳米粒子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水溶性化合物含量和C、N元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腐解初期,纳米粒子处理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WOM)、水溶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WLOM)和水溶性胡敏酸(WHA)的含量分别高出对照21.9%,2.8%,18.3%,随着腐解进行,黑土无机纳米粒子显着抑制了叁者含量;在腐解的前期,黑土无机纳米粒子对水溶性有机化合物(WOM)总C量无显着影响,降低了WHA的C含量,提高了WLOM的C含量。在腐解中后期,黑土无机纳米粒子降低了水溶性产物(WOM、WHA、WLOM)的C含量。在整个腐解时期,黑土纳米粒子降低了WOM和WHA中的N含量,而对WLOM含N量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汪阳,邵帅,孙聪,孟皓,张霞[10](2012)在《无机纳米功能微粒杂化聚偏氟乙烯膜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功能化无机纳米颗粒对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改性,将提高PVDF膜对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性能,扩展膜分离技术在重金属离子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本文首先考察了不同铸膜液条件对于PVDF膜形貌的影响,将锐钛矿TiO2纳米颗粒共混于铸膜液中,利用溶致相转换分离法制备了纳米TiO2改性PVDF膜。应用金相显微镜,SEM和FT-IR光谱对于复合膜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LiCl的质量百分浓度为2wt%,PEG600为2wt%,PVDF为20wt%,TiO2为5~8wt%时,杂化膜孔径大小均匀,TiO2颗粒负载于PVDF膜的骨架中。与PVDF膜比较,复合膜的亲水性提高,对蛋白质的吸附降低,膜的抗污染能力增强。此复合膜对于Cu(Ⅱ)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脱附性能,150min.内对Cu(II)的吸附率为82.19%。(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无机纳米微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总结了几种不同无机纳米微粒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无机纳米微粒在改善成品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阻燃性、抗菌性、自清洁性和消光性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展望了新型纳米材料在制革工业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纳米微粒论文参考文献
[1].白根川,夏建国,贺文林,任培洋.有机酸作用下黄壤无机纳米微粒对Cd~(2+)吸附动力学特性[J].土壤通报.2017
[2].李广龙,潘卉,刘瑞琪,王晓冬,丁涛.无机纳米微粒在制革中的应用[J].皮革与化工.2017
[3].贺文林.有机酸对名山河流域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d~(2+)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4].贺文林,夏建国,江承香,张瑜,晏蔚楠.柠檬酸对黄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d~(2+)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
[5].贺文林,夏建国,王政.名山河流域黄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解吸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6].曹庆良.低分子有机酸对蒙山茶园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吸附—解吸Ca~(2+)特征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
[7].王政.名山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钙的吸附解吸特征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
[8].杨广彬,张晟卯,张平余.Ag纳米微粒无机/有机复合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C].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2012
[9].万忠梅,吴景贵.黑土无机纳米微粒对玉米秸秆腐解水溶性产物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2
[10].汪阳,邵帅,孙聪,孟皓,张霞.无机纳米功能微粒杂化聚偏氟乙烯膜的结构设计与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