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态结构模型论文_蒋成凯,蒋晗,张建伟,康国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晶态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态,结构,单元,模型,金属键,合金,金属。

非晶态结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蒋成凯,蒋晗,张建伟,康国政[1](2015)在《基于凝聚缠结微观结构的非晶态高聚物有限变形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新的内变量描述屈服过程中分子间各向同性流动阻力,对非晶态高聚物的屈服和屈服后的软化现象给出描述.该模型对非晶态高聚物的屈服、软化以及硬化给出描述,且能对因初始热处理条件的不同引起材料变形响应不同的现象给出合理的描述和解释.(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祁祥,孟兆楷,潘春旭[2](2014)在《火焰法制备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结构模型及其电输运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焰法制备的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内部原子排列无序紊乱,依靠常规的表征手段,难以得到其叁维原子构型分布。根据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XRD图谱提供的衍射强度数据,采用逆向蒙特卡罗法,重构了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微观原子构型,并对获得的模型进行充分的误差分析。计算得到了非晶态炭纳米纤维的费米能级及其导电机制,认为其具有半导体特征;实验测量单根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电输运行为发现,其I-V曲线呈现对称和非线性特征,且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进一步证明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原子构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4年06期)

徐培苍,李如璧[3](2012)在《非晶态硅酸盐介观团粒结构模型及其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态硅酸盐是典型的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准稳定态体系,采用分数维理论与X射线小角散射(SAXS)、拉曼光谱(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技术相结合,对高温熔融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的CaO-Al2O3-SiO2及Na2O-Al2O3-SiO2系列低维非晶硅酸盐试样进行了网络分数维、微粒微孔分数维、网络自相似比、回旋半径、微孔体积百分率、团粒尺度和微孔尺度等介观参数群的定量测定及研究,获得了低温硅酸盐凝胶、高温硅酸盐熔体(仿岩浆熔体)之淬火玻璃相均具有纳米级(几个nm至几十nm)统计性自相似团粒结构的结论,进而建立了介观团粒结构模型,揭示了该结构模型内各介观参数与其宏观参量的相关性,从而为非晶硅酸盐提供了一整套介观定量结构参数,确定了岩浆熔体是准稳定的、可演变的分数维体系,对探索自然界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低维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左晨曦[4](2006)在《非晶态金属结构的无规密堆模型MC模拟及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晶态金属与合金由于具有各种优良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非晶态金属的结构也成为材料和凝聚态物理等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已提出的各种非晶态结构模型当中,硬球无规密堆模型是最为基础的模型,它提供了非晶态金属结构较为满意的解释,并可使用蒙特卡罗(MC)方法简单地实现其计算机模拟。但是由于硬球的不可重迭性,使用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不能完全符合实际非晶态结构,因而人们提出了各种软化或松驰方法对无规密堆硬球系统的模拟加以改进。目前在MC方法中所采用的松弛手段大都是与分子动力学一样借助经验势函数来达到的,模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势函数,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的对硬球无规密堆模型的优化模拟方法中,使用简单的分布函数来约束原子间距离的分布,实现原子排列的拓扑关系,而不需要势函数的建立与选取等工作,模拟中也不必进行力的计算,即可简单直接地生成满足原子间一定相互位置关系的构型,并有可能较方便地扩展应用到多元体系。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使用前人提出的硬球无规密堆模型的MC模拟方法,自行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得到了二维和叁维条件下具有无规密堆结构的数百个非晶态原子排列构型,计算并分析其双体分布曲线等结构信息,对硬球无规密堆MC模拟所生成的构型的几何特征进行了讨论。 2.首先考虑非晶态结构中近邻原子间距离为满足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而不是一个给定的硬球直径,对硬球无规密堆系统的模拟进行了优化,生成了经过软化的无规密堆系统结构,并分析了模拟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而又采用更为符合原子间拓扑关系的正态分布进行模拟,同样成功地生成了非晶态结构构型。 3.采用以上优化的密堆MC方法模拟生成Ni,Cu及Al等金属的非晶态结构,分别计算其PCF曲线,并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结果加以对比。研究表明:用密堆MC方法成功模拟面心立方金属非晶态结构的特征参数:扰动比率s为0.1,方差g为0.15。 4.通过分析PCF数据及采用键对分析方法来描述所模拟得到的非晶态金属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的密堆MC方法所生成的非晶态系统的局域微结构与MD方法的结果非常相似,本方法可以和MD方法一样用于非晶态金属的原子尺度微结构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张东明,傅正义,张守国[5](2000)在《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理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在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与其它几种非晶模型的比较 ;利用菱面体模型建立的非晶合金结构 -成分 -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 ;非晶合金储氢量的计算等(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0年02期)

张东明,章桥新,张守国[6](1997)在《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与形成能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进一步发展了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的概念,认为不仅存在(2∶1)菱面体单元结构,而且存在(1∶1)菱面体单元结构和(4∶1)菱面体单元结构。通过计算上述几种结构的金属类金属键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发现其变化趋势和实验得到的非晶态合金形成能力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曲线一致,因而所提出的几种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得到实验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钱存富,张守国,张东明[7](1994)在《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模拟和计算的方法,确认了构成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RUS),并根据叁条原则(类金属原子首先位于大八面体中心;除大八面体中心和其棱中心处的类金属原子之间可以存在一个类金属-类金属键外,其它位置处的原子之间不允许存在类金属-类金属键;同一成分,具有多种类金属原于排列方式时,取金属-类金属键最多的情况),找出了各种RUS中类金属原子的可能分布位置、所对应的金属-类金属键数和类金属成分。建立了各种分布情况下,每个类金属原子平均所占金属-类金属键数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图。结果表明,菱面体单元结构只有8种形式,即(1:1),(2:1)…(8:1)RUS,其成分范围(at%)分别为15.09~30.19,12.50~30.00,10.67~32.00,9.30~29.77,8.25~32.13,7.41~31.05,6.72~30.17和6.15~29.44。平均键数最大值所对应的类金属含量(at%)分别为27.17,25.00,23.17,22.33,21.44,20.74,20.17和19.69。(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1994年04期)

金日光,舒文艺,励杭泉[8](1992)在《PVC/PP共混体系的PP结晶行为及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晶相、非晶相相互作用出发,首次分析归纳山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8种相态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VC/PP共混物随着PP浓度的增加,PP的结晶度逐渐增大,结晶度随组成单调变化,而PVC/PP/CPE共混物的PP结晶度随组成变化曲线在PVC/PP/CPE=60/40/3处出现极大值,超过纯PP的结晶度,这与CPE诱导PP结晶有关。成核剂苯甲酸使共混物PP结晶度提高,晶区尺寸变小。(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2年03期)

王德和[9](1992)在《非晶态硅(锗)中的原子相关性和结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存在于晶态和非晶态硅(锗)中的原子相关性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给出原子相关性的定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造一个包含400个原子的非晶硅(锗)的结构模型,其主要参数均与实验符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1992年05期)

杨书廷,赵林治,张明春,丁立,陈立泉[10](1990)在《关于非晶态离子导体Ag_5I_2PO_4的研究 (Ⅱ)晶化过程中内部结构变化模型与导电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导了Ag_5I_2PO_4样品从非晶态向晶态转化时的内部结构变化模型;描述了部分晶化过程中离子传输的微观机制;根据弥散系(超微不均匀系)的特点,给出了相界面处高导电层存在的必然性与普遍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0年04期)

非晶态结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火焰法制备的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内部原子排列无序紊乱,依靠常规的表征手段,难以得到其叁维原子构型分布。根据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XRD图谱提供的衍射强度数据,采用逆向蒙特卡罗法,重构了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微观原子构型,并对获得的模型进行充分的误差分析。计算得到了非晶态炭纳米纤维的费米能级及其导电机制,认为其具有半导体特征;实验测量单根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电输运行为发现,其I-V曲线呈现对称和非线性特征,且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进一步证明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原子构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晶态结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蒋成凯,蒋晗,张建伟,康国政.基于凝聚缠结微观结构的非晶态高聚物有限变形本构模型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2].祁祥,孟兆楷,潘春旭.火焰法制备非晶态“实心”炭纳米纤维的结构模型及其电输运行为[J].新型炭材料.2014

[3].徐培苍,李如璧.非晶态硅酸盐介观团粒结构模型及其参数[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

[4].左晨曦.非晶态金属结构的无规密堆模型MC模拟及其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5].张东明,傅正义,张守国.非晶态合金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理论及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0

[6].张东明,章桥新,张守国.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菱面体单元结构模型与形成能力的关系[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

[7].钱存富,张守国,张东明.金属-类金属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4

[8].金日光,舒文艺,励杭泉.PVC/PP共混体系的PP结晶行为及晶态-非晶态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模型[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9].王德和.非晶态硅(锗)中的原子相关性和结构模型[J].物理学报.1992

[10].杨书廷,赵林治,张明春,丁立,陈立泉.关于非晶态离子导体Ag_5I_2PO_4的研究(Ⅱ)晶化过程中内部结构变化模型与导电机理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论文知识图

非晶态结构模型示意图图1把整个...非晶态结构模型,红色大...构建的木质纳米纤维素非晶态结构的分子...拉伸仿真前后的分子结构一2无序结构模型示意图非晶态无序结构模型(a)微晶模型,(b)...

标签:;  ;  ;  ;  ;  ;  ;  

非晶态结构模型论文_蒋成凯,蒋晗,张建伟,康国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