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芳[1]2003年在《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炎和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前言: 前列腺炎是泌尿系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大约有二分之一的男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受前列腺炎疾病症状。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是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前列腺尿道或引起膀胱尿道口梗阻,出现尿频、排尿困难,甚者尿液无法排出。50岁左右发病率为30%—50%,60—70岁发病率可达到75%。近年来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理复杂,目前尚未阐明,且无好的治愈药物和方法。因此寻找抗前列腺炎和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酚酸、蒽醌、多糖、香豆素类内酯、特种氨基酸、芳香成分和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竹叶黄酮提取物(BLFE)是从刚竹属淡竹叶(Phyllostachys)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0%,主要成分是碳苷黄酮,以荭草苷(Orientin)、异荭草苷(Homoorientin)、牡荆苷(Vitexin)和异牡荆苷(Isoviextin)为主。药理研究已经证明,竹叶黄酮提取物具有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防护DNA氧化损伤的作用,能显着降低血清甘油叁酯含量,提高高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LC)的水平。中医古籍中记载竹叶可治疗诸淋症、淋痛、雇闭等症,现代中医临床也将竹叶用作为利水渗湿之药,用于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但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未见有竹叶黄酮提取物对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方面的报道。目的: 本研究中我们选用体外抑菌和大鼠、小鼠多种炎症模型,观察竹叶黄酮提取物对常见泌尿系统致病菌的抗菌活力,以及对多种炎症的抑制作用:另选用丙酸絮丸素致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观察竹叶黄酮提取物对外源性激素引起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并在幼年小鼠前列腺及性腺和副性腺的生长试验中,初步观察竹叶黄酮提取物对前列腺直接作用的同时,是否影响正常性腺的生长。本实验的目的是为竹叶有效成分进一步提取纯化和有效利用提供实验基础,最后寻找一种有效的抗前列腺疾病药物。探讨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炎和抗前列腺增生作用。方法:l 体外抑菌试验(MIC测定)①化脓性链球菌:在灭菌 M-H肉汤中加入 10%量灭活小牛血清,再加人药物制成250mg/Inl浓度后,过滤除菌。以培养液按 2倍递次稀释,加入幼龄化脓链球菌液0.05ml总含菌量 10‘of…置 35℃温箱培养 20-24小时后,以观察其 MIC值。②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以药物对倍稀释法进行。将 M-H琼脂高压灭菌溶化后,冷却至 55 oC左右,各分别加入不同量之药物,使成为 250lug/Inl,125mg/ffil,625mg/ml,3125mg/thl,156mg/ml刀78rug/ml,039mg/ml,在各皿中滴加上述 6种幼龄菌液 005m兀总含菌量1dCf一以接种环涂成小园斑,使干后,复皿放35℃温箱培养16毛0小时后,以观 2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察其MIC值。2 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竹叶黄酮提取物剂量分别为 400lug/kg、200lug/kg、100mg/kg,灌胃给药,每天 1次,连续 7天,阳性药pl@美辛为 10lug/k,仅实验前灌胃给药 1次,对照组灌胃等体积水。末次药后1小时,小鼠右耳涂2%巴豆油002nilj只致炎,4小时后处死,沿耳廓剪下左右耳,以gTnm环钻冲下左右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率。3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小鼠给药及分组同实验2。末次药后30分钟,小鼠右耳涂二甲苯005ml致炎,15分钟后处死,沿耳廓剪下左右耳,以glnln环钻冲下左右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率。4 角叉菜胶致大鼠前列腺炎试验 竹叶黄酮提取物剂量同实验 2,阳性药蚓跺美辛为 12mghg,仅实验前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水。末次药后05小时,开始手术。大鼠乙醚麻醉,腹部消毒后,腹部正中切开约15cm,暴露前列腺腹叶,用45号针头向前列腺腹叶注射1%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002nd只,立即将前列腺回纳腹腔,即刻双层缝合腹腔。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4小时,处死大鼠,解剖分离前列腺各叶,称取湿重。大鼠前列腺腹叶,以 10o/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镜检。5 小鼠前列腺及附性器官生长试验 幼年小鼠,竹叶黄酮提取物剂量同实验2,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以雌H醇为阳性对照,皮下注射雌H醇 05mg/kg,每 3天 1次,共 5次,同时雌h醇组和对照组,每天灌胃等体积水。于第15天,处死小鼠,解剖分离前列腺腹、侧。背各叶及储精囊、擎丸、提肛肌,并称取湿重。 3 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6丙酸睾丸素致小鼠前列腺增生试验 竹叶黄酮提取物剂量同实验2,每大灌胃1次,连续14大。以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皮下注射雌H醇 05mg/kg,每 3天
刘利艳, 张季林[2]2009年在《竹叶黄酮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对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类概述,特别对竹叶黄酮类成分的心血管系统药理活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竹叶黄酮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陆柏益[3]2007年在《竹笋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笋(Bamboo shoot),即竹子膨大的芽或幼嫩的茎,是我国大宗的农副产品,但长期以来我国笋加工产品单一,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导致鲜笋销售困难,而且传统的笋加工过程伴随着大量废弃物的产生,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论文以开发利用水煮笋加工的大宗废弃物(笋壳、笋头和笋液)为出发点,瞄准竹笋中的次生代谢产物,从中挖掘出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天然素材,重点对甾醇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工艺学和功能性研究,对竹笋资源深度转化进行了探索,以期为我国传统竹笋加工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朝着“效益最大化、环境友善型和资源零剩余”的目标迈进。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1.竹笋是一种富含植物甾醇的健康食品,其次生代谢产物以甾醇含量为最高(251.4~279.5mg/100g),其次是多糖(231.7~253.2 mg/100g);竹笋甾醇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β-谷甾醇,其他包括芸苔甾醇、豆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和谷甾烷醇等;竹笋品种、部位和收获季节的差异以及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均会影响其甾醇含量,水煮笋加工过程中废弃的笋头和笋壳具有相对高的总甾醇含量,尤以毛竹春笋的笋壳最具开发价值。2.对Liebermann—Burchard比色法测定竹笋及其提取物中总甾醇含量的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检测波长调整为665nm,显色反应时间调整为12mins,适用于工厂的快速在线检测。首次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APCI-MS)分析甾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具体步骤为:试样经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甾醇,经皂化、固相萃取纯化后,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以纯甲醇~1%乙腈水溶液(v/v)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最后经APCI+质谱分析测定。方法学论证显示,此法结果可靠、准确、灵敏,非常适合于研究型的分析检测。3.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竹笋甾醇的工艺研究表明,无论在萃取率还是制剂精度上均优于传统溶剂(正己烷)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正交旋转试验,优化了超临界萃取竹笋甾醇的工艺参数,即原料粒度控制在40~60目,不使用夹带剂,萃取压力为26.2MPa,萃取温度为43.4℃,CO_2流量为25.4L/h,萃取时间为2.5h,此时理论最大的甾醇萃取率为98.4%,验证试验证明实际值与理论值接近;同时,此优化的工艺条件在不同规模的超临界萃取过程(萃取釜容积从5L到300L逐级放大)中均具良好的适用性。采用上述工艺得到的竹笋甾醇制剂(PBS_(25)),总甾醇含量大于25%。4.以PBS_(25)为起始物料,采用短程分子蒸馏技术进行精制,获得总甾醇含量在50%以上的精制品(PBS_(50))。利用二次正交旋转试验考察真空度、蒸馏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目标组分(重组分)得率和制剂精度的影响,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为:蒸馏温度为220℃MPa,真空度为0.005mbar,此时最大理论制剂精度为72.6%;经实际试验验证,实际值与估算值相近。成分分析表明,分子蒸馏中去除的主要是PBS_(25)中的烷烃和脂肪酸类。5.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竹笋甾醇(PBS_(25)和PBS_(50))能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TC、TG、LDL-c含量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而对HDL-c含量没有影响;竹笋甾醇能有效降低大鼠肝脏TC、TG水平,减轻脂肪肝和降低肝指数,对肝脏的色泽、质地、体积有显着改善作用。调脂试验表明,PBS_(25)的综合调脂效果和制剂的性价比显着优于PBS_(50)和β-谷甾醇,可以认为竹笋甾醇的超临界萃取物(PBS_(25))是竹笋降脂、调脂的“最佳有效活性部位”。竹笋甾醇的降脂活性成分是甾醇和不饱和脂肪酸,降脂作用机理有:(1)抑制脂质的吸收和促进脂质排泄,(2)是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及甘油叁酯的生成或促进代谢。6.竹笋甾醇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其能降低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和蛋清所致大鼠足跖的肿胀程度,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亢进。消痔灵致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研究,发现竹笋甾醇具有消除前列腺炎症和水肿、维持前列腺上皮细胞结构的稳定性、改善上皮分泌酸性磷酸酶的功能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理可能是:(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2)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3)调节炎症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因子及受体的分泌。
尹利端, 王立志, 黄静[4]2013年在《竹叶黄酮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竹叶黄酮的结构,分离、纯化等工业制备技术,以及检测方法;重点探讨了竹叶黄酮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抑菌、增强免疫力、阻断亚硝化反应、改善记忆等生物学功能。对竹叶黄酮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尹利端, 王桐, 石丽花, 刘志河[5]2012年在《竹叶提取物的工业制备与功效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竹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活性多糖、特种氨基酸、微量元素、挥发油和其他成分;论述了竹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等工业制备技术;重点探讨了竹叶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抑菌、增强免疫力、阻断亚硝化反应、改善记忆等生物学功能。对竹叶提取物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姚曦[6]2014年在《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竹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本研究以牡竹属(Dendrocalamus)的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竹秆为研究对象,对竹秆中黄酮、酚酸等次生代谢组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析了竹秆多糖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利用红外、核磁和热重等手段对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经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得到的梁山慈竹竹秆和竹中各挥发性成分组成,并比较二者抑菌活性;分别研究了包括木质素、综纤维素、多戊糖、各种抽提物、灰分、无机元素等一般性化学组成;建立了竹秆中以异荭草苷为代表的黄酮类化合物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工艺;评价了包括梁山慈竹和其他3属共16种竹秆提取物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旨在为梁山慈竹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梁山慈竹竹秆,用95%乙醇浸提,大孔树脂柱层析。分别用水、30%、60%和80%乙醇依次洗脱。经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及重结晶等步骤,从该植物中得到10种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异荭草苷、(2)对羟基苯甲醛、(3)苜蓿素、(4)苜蓿素-7-O-葡萄糖苷)、(5)阿魏酸、(6)对香豆酸、(7)对羟基苯甲酸、(8)异牡荆苷、(9)2,6-二甲氧基-1,4-对苯醌、(10)β-谷甾醇。2.对梁山慈竹竹秆水溶性多糖(BCP)进行了研究。利用高效离子色谱法(HPIC)分析了水解后的BCP的单糖组成,分别是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五种,相对含量分别为40.57%、21.88%、19.89%、17.5%和0.15%。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测定出纯化后的BCP的重均相对分子量Mw为16900Da,多分散性系数D(Mw/Mn)为1.33。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BCP具有多糖特有的吸收峰。核磁波谱分析结果也同样表明BCP符合吡喃型酸性多糖的特征。热稳定性(TGA)分析结果显示,梁山慈竹BCP在240℃时开始分解,到340℃时其质量损失大约为65%;当温度达到500℃时,BCP的质量缓慢地损失达73%;此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样品最终成了碳化结构。3.经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梁山慈竹竹秆及其竹叶中挥发性成分,检测出梁山慈竹竹秆挥发发性组分40种,占色谱总流出物相对含量的92.77%,主要为脂、酸、醇、醛、酮、酚、呋喃以及烯烃等类物质;从竹叶挥发性成分中初步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物相对含量的70.91%,主要为脂、酮、醛、醇、烷烃、呋喃以及萘类等。竹秆和竹叶中共同检出的化合物有10种,分别为:正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醛、大马士酮、β-紫罗兰酮、月桂酸乙酯、法尼基丙酮、棕榈酸乙酯、叶绿醇。这些共有成分在日化、食品香精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为梁山慈竹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将提取的梁山慈竹秆和叶的挥发油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对4种测试菌种进行抗菌效果测定,处理24h后,高浓度(25mg mL-1)竹秆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中度抑制作用,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抑制效果一般;高浓度(25mg mL-1)竹叶挥发油对除白色假丝酵母菌外的其余3种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竹叶挥发性成分的抑菌活性优于竹秆挥发油成分,这和其中所含醇、醛、酚、酸类等物质含量有关。4.梁山慈竹竹秆基本化学组成的结果如下:灰分含量为1.24%,苯醇抽出物含量为3.27%,冷、热水抽提物分别为9.16%和11.58%;1%NaOH抽出物为30.71%,多戊糖含量为19.44%,木质素含量为22.18%,综纤维素含量为72.70%。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了梁山慈竹竹秆中18种无机元素含量,其中较高元素含量的趋势为:Ca(587.13mg·kg-1)>Mg(448.75mg·kg-1)>Al(76.51mg·kg-1)>Fe(66.38mg·kg-1)>Na(51.4mg·kg-1)>Zn(16.47mg·kg-1)> Mn(15.52mg·kg-1)> Cr(5.26mg·kg-1),其中Ca和Mg的含量非常丰富, Ca元素的含量达到587.13mg·kg-1,Mg含量也在448mg·kg-1;含量最低的为Hg元素,仅0.07mg·kg-1。其余元素含量在0.09mg·kg-1~3.54mg·kg-1之间。5.以黄酮类物质为目标化合物,结合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建立了以[bmim][BF4]离子液体为提取溶剂的,梁山慈竹竹秆中异荭草苷的提取方法。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探索适合提取竹秆中异荭草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5mol/L [bmim][BF4]的为溶剂,0.5g竹秆样品,提取温度60.2℃,提取时间12.36min,液固比16.74:1(mL/g),此参数条件下异荭草苷提取得率为1.693mg/g。经与热回流、超声波提取,以及传统溶剂微波萃取等常规方法比较显示出优越性,其提取率高出其他3种方法12.46~22.7%,提取时间上也由2h大大缩短至12min。6.评价了梁山慈竹、硬头黄竹和9种刚竹属(Phyllostachys)、5种大明竹属(Pleioblastus)共16种竹秆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包括以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 Oryzae)、番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rueu)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靶标的抗细菌活性,以及稻瘟菌(Magnaporthegrisea)、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苹果腐烂菌(Valsa mali Miyabe etYamada)、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等为靶标的抗真菌活性,以及抗氧化活性。抑菌圈的结果表明,斑苦竹提取物对水稻白叶枯菌抑制效果最明显,24小时抑菌圈直径达18.33mm;长叶苦竹提取物对番茄青枯菌抑制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9.33mm;硬头黄竹和红壳竹的竹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突出的作用,抑菌圈直径均超过18mm。生长速率法的结果显示,在0.04g(竹粉)L的浓度下,水竹提取物对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强,48小时的抑制率为56.84%;毛金竹对苹果腐烂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80.94%;水竹提取物对稻瘟菌以及毛金竹对苹果炭疽菌的各自抑制率均超过了40%。用DPPH法评价了竹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供试竹秆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强度排序为:TBHQ>毛竹>梁山慈竹>毛金竹>硬头黄竹>BHT>实心苦竹>杭州苦竹>雷竹>早竹>刚竹>斑苦竹>红壳竹>水竹>紫竹>长叶苦竹>丽水苦竹>白哺鸡竹。16种竹秆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其中毛竹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IC50值为136.5mg/L。梁山慈竹提取物次之,也达到了141.5mg/L,二者效果都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抗氧化效果。活性最差的为白哺鸡竹提取物,1g TBHQ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相当于11.76g白哺鸡竹提取物。
于冯[7]2016年在《竹叶黄酮对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竹叶黄酮(AOB)是一类竹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效能,可因剂量差异对动物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产生不同影响。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低下的生殖力使大熊猫的种群正在走向灭亡。竹子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大熊猫的低生殖能力是否会受到竹叶黄酮在体内累积的影响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MEF)细胞和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形成的拟胚体(mEB)为模型,探索AOB对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的毒理以及内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竹叶黄酮是否对大熊猫生殖力具有影响奠定基础。本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AOB对MEF细胞的毒理性作用及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形态观察、MTT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不同浓度AOB对MEF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AOB (0-10 μg/ml)对MEF生长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AOB(≥100μ/ml)对MEF细胞增殖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且能显着增强MEF凋亡率。形态学观察发现,AOB可使贴壁的MEF细胞皱缩,不能维持其梭型状态。实验确定了AOB对MEF细胞的半致死浓度为400μg/ml。根据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筛选出差异基因792个,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上调2倍以上的基因有478个,下调的基因有314个。分析发现,许多差异基因与小鼠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等功能密切相关,筛选出与精卵结合、精子发生、精子活力、胚胎发育及生殖细胞发育等生殖功能相关的GO terms 94个。同时KEGG分析发现,许多差异基因参与调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Wnt、MAPK、 P53、Hippo等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相关的通路。然后,采用qRT-PCR方法,验证从中筛选的参与细胞凋亡(负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酮酸代谢过程、代谢过程以及有机酸代谢过程等)功能和生殖调节(精子发生、精卵结合、胚胎发育等)等功能相关GO类和通路中的基因20个(Cxxc4、Fzd1、Sfrp1、Ntrk2、Fgf10、 Kn2、Cpz、Dhrs9、Pla2g4e、Mapk12、Smc3、Lrp6、Cabyr、Pcsk4、Myl2、Pla2g4b、 B23120H23Rik、Rap1a、Pdgfb、Pdgfra)进行了表达检测,qRT-PCR结果表明,各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AOB影响MEF细胞中ERK和Wnt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OB处理前后MEF细胞中ERK通路及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发现,磷酸化的ERK和(3-catenin表达量显着上调,说明AOB对两条信号通路具有显着的激活效应。此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AOB处理后,生殖相关的蛋白(CABYR, SOX17, P450scc)表达量显着上调。而加入ERK通路和Wnt通路抑制剂后,叁种蛋白表达量显着下调,因而推测,AOB通过调控这两条经典通路的激活,影响生殖发育等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3、AOB影响mESC分化和mEB的基因表达通过采用ALP染色和Oct4的免疫荧光化学方法鉴定mESC的状态,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mEB中叁胚层标志基因和mES干性标志基因的表达,研究AOB对mEB发育的影响以及预测AOB对胚胎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50 μg/ml和100μg/ml AOB处理后,其mES干性标志基因Oct4和Nanog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增高,推断AOB显着抑制了mESC的分化过程。50μg/ml AOB处理后,mEB原始外胚层基因Gata6表达量显着下调、而Sox7和Pdgfrb表达量则显着上调;外胚层标志基因Nestin和Fgf5表达量显着下调;中胚层标志基因Brachyuary表达量显着下调,而Flk1则显着上调;内胚层标记基因Afp和Sox17表达量显着下调。100 μg/ml的AOB处理后,mEB原始外胚层基因Gata6、Sox7、Pdgfrb表达量显着上调;外胚层标志基因Nestin和Fgf5表达量显着下调;中胚层标志基因Brachyuary表达量显着下调,而Flk1则显着上调;内胚层标记基因Afp和Sox17表达量显着上调。说明AOB显着影响了mESCh和mEB的基因,推测AOB可能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50μg/ml AOB处理后,mEB差异表达基因数明显少于100μg/ml处理组,说明AOB浓度越高,对小鼠生殖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越大。根据差异基因GO和KEGG分析的数据,筛选出与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相关的差异基因,并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认为AOB影响小鼠生殖能力及胚胎发育是复杂的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与小鼠生殖及胚胎后期发育、孕酮合成关键酶等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而实现的。此外,AOB可显着影响生殖发育功能相关的Wnt及MAPK等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基因差异表达,影响通路信号传导,从而影响小鼠的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与对照相比,两种浓度AOB处理后的mEB中miRNA-294/295/372/373的靶基因Fgf10, miRNA-449abc/34ab的靶基因Pdgfra表达均显着上调。推测AOB对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的影响作用也可能与miRNA调控相关。4、AOB影响mEB细胞中ERK和Wnt信号通路的活化程度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OB处理前后mEB细胞中ERK通路及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发现,磷酸化的ERK和P-catenin表达量显着上调,说明AOB对两条信号通路具有显着的激活效应。此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100μg/ml AOB处理后,生殖相关的蛋白(CABYR, SOX17, P450scc)表达量显着上调。而加入ERK通路和Wnt通路抑制剂后,叁种蛋白表达量显着下调,进一步证明,AOB通过调控这两条经典通路的活化,影响生殖发育等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5、AOB影响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效应为了进一步探索AOB对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影响作用机制,生物信息学预测芯片试验中与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相关差异基因在调节信号传导网络中的作用,以及连接这些信号的上下游调控基因节点,进一步探索AOB影响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的机制。通过IPA分析差异基因所导致的下游生物学效应,即疾病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AOB作用后产生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多种肿瘤、神经系统症状、骨骼肌病等相关疾病中富集。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MAPK、Wnt、p53和PI3K/AKT等信号途径中富集。总之,通过MEF和mEB细胞模型研究,发现特定浓度的AOB对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胎生殖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也为进一步探索大熊猫生殖力降低的原因和机理提供一种思路。
魏琦[8]2013年在《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叶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典籍中记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从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的角度,重点研究了苦竹叶化学成分,并对部分化学成分进行抑菌及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分析比较了苦竹属10种常见竹种竹叶黄酮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化学成分,为推进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促进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苦竹(P. amarus (Keng) Keng f.)竹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中共分离得到了16种化合物,包括3种酚酸类化合物、1种萜类化合物、1种香豆素类化合物、1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及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4-羟甲基-苯甲醛(1)、对羟基苯甲醛(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7-羟基-香豆素(4)、反式香豆酸(5)、对羟基苯甲酸(6)、苜蓿素(7)、7-甲氧基-苜蓿素(8)、Demethyltorosaflavone(9)、6-反式-(2’’-O-α-鼠李糖基)乙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10)、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11)、苜蓿素-7-O-葡萄糖苷(12)、芹菜素-6-C-阿拉伯糖苷(13)、苜蓿素-4’-O-葡萄糖苷(14)、牡荆苷(15)和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16)。分离得到的16种化合物中,除化合物4,7及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竹叶中分离得到。通过HPLC与标准品对照,确定了7种化合物,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7)、木犀草素(18)、异牡荆苷(19)、荭草苷(20)、异荭草苷(21)、异牡荆苷-2’’-O-鼠李糖苷(22)及木犀草素-6-C-阿拉伯糖苷(23)。2.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苦竹叶乙醇提取物的各组分及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并对未见活性报道的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进行了体内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24h后25mg mL-1浓度下,反式香豆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23mm及18.35mm,乙酸乙酯相Fr.3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21.05mm。乙酸乙酯相的离体抑菌作用整体强于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抑菌作用不明显。Fr.3的离体抑菌作用在乙酸乙酯相8个组分中最强。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肝癌HepG2细胞及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592mg/L、2058mg/L和1712mg/L。5mg/kg和10mg/kg中低剂量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对H22荷瘤鼠肝肿瘤有体内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和20.0%。3.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13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其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性良好,各黄酮标准品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竹种苦竹(P. amarus (Keng)Keng f.)、川竹(P. simonii (Carr.) Nakai)、斑苦竹(P. maculatus (McClure) C. D. Chu et C.S. Chao)、高舌苦竹(P. altiligulatus S. L. Chen et S.Y. Chen)、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 S. L.Chen et S. Y. Chen)、垂枝苦竹(P. amarus (Keng) Keng f. var. pendulifolius S. Y. Chen)、实心苦竹(P. solidus S. Y. Chen)、衢县苦竹(P. juxianensis Wen, C. Y. Yao et S. Y. Chen)、丽水苦竹(P. maculosoides Wen)及杭州苦竹(P. amarus (Keng) Keng f. var. hangzhouensis S.L. Chen et S. Y. Chen)竹叶中1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苦竹属10种竹叶中共检测出12种黄酮类化合物,10种竹叶中均含有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苜蓿素-7-O-葡萄糖苷、苜蓿素、7-甲氧基-苜蓿素,其中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及苜蓿素-7-O-葡萄糖苷含量普遍较高,丽水苦竹异牡荆苷含量突出,斑苦竹苜蓿素-7-O-葡萄糖苷含量突出,均在1300mg/kg以上。4.对10种苦竹属竹种竹叶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及挥发油进行了分析测定。(1)共检测出6种香豆素类化合物,斑苦竹叶茵芋苷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为40.66mg/kg。川竹叶东莨菪内酯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为82.20mg/kg和39.68mg/kg。伞形酮在杭州苦竹中含量最高,为3.01mg/kg。高舌苦竹叶香豆素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为15.75mg/kg。垂枝苦竹叶茴芹内酯含量最高,为4.46mg/kg。(2)从10种竹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95种,其化合物类型基本一致,但含量在竹种间有一定差异,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10种苦竹属竹叶挥发油共有成分有15种,分别为苯甲醛、2-正戊基呋喃、反式-2,4-庚二烯醛、壬醛、2,3-二氢-2,2,6-叁甲基苯甲醛、β-环柠檬醛、2,6,6-叁甲基-1-环己烯基乙醛、对乙烯基愈疮木酚、1,1,6-Trimethyl-1,2-dihydronaphthalene、香叶基丙酮、4-[2,2,6-叁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十五烷、植酮、异植物醇和叶绿醇。5.对10种苦竹属竹种竹叶多糖、蛋白质、叶绿素及矿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1)10种竹种竹叶多糖含量均在600mg/kg以上,苦竹竹叶多糖含量最高,为843.29mg/kg。(2)10种竹种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27547.50~182244.02mg/kg之间。苦竹竹叶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82244.02mg/kg。(3)10种竹种竹叶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叶绿素b的含量。川竹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且与其它竹种差异显着(P<0.05),分别为3339.24mg/kg和2390.97mg/kg。实心苦竹竹叶叶绿素b含量最高,为949.54mg/kg。(4)检测的19种矿质元素中含量较高元素的总体趋势为:K>Ca>Mg>Mn>Fe>Al>Na>Zn。K元素含量在8143~12695mg/kg之间,Ca元素含量在5671~16080mg/kg之间,Mg、Mn元素含量均在1000mg/kg以上,Fe元素含量在300mg/kg左右,Al元素含量在160mg/kg以上。对于重金属元素,Ag元素在10种竹种竹叶中均未检测出,Cd元素只在少数竹叶中检出且含量很少,在0.01~0.14mg/kg之间。竹叶中As、Hg、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
参考文献:
[1]. 竹叶黄酮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炎和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D]. 蔡华芳. 浙江大学. 2003
[2]. 竹叶黄酮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J]. 刘利艳, 张季林.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3]. 竹笋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D]. 陆柏益. 浙江大学. 2007
[4]. 竹叶黄酮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J]. 尹利端, 王立志, 黄静.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3
[5]. 竹叶提取物的工业制备与功效研究进展[J]. 尹利端, 王桐, 石丽花, 刘志河.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6]. 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竹秆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姚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7]. 竹叶黄酮对小鼠生殖及胚胎发育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于冯. 浙江大学. 2016
[8]. 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魏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