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玉(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2-0271-01
【摘要】目的为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以64例化疗病人随机采用PICC置管及普通留置针输入化疗药物,经x2检验。结果PICC置管在预防静脉炎、留置时间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结论化疗病人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价格低廉,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简单易操作,安全;而正确选择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严格无菌操作及正压封管是预防感染和导管阻塞的保证。
近年来我科开展了PICC置管用于静脉化疗,观察发现PICC置管化疗在预防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优于普通留置针置管,且留置时间长于普通留置针置管。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年2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随机采用普通留置针及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其中PICC置管组(观察组)32例,急性白血病17例,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普通留置针(对照组)32例,急性白血病15例,淋巴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8例。两组病人在病情、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别。所有化疗药物均为标准化疗方案。
1.2方法
1.2.1普通留置针组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0G-22G型留置针,常规茂康碘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法,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按压针尖退出针芯,接上肝素帽,用3M敷料覆盖,接上输液装置即可。
1.2.2PICC置管组德国贝朗PICC单腔导管一条(70cm),内有套管针一只、导管导丝一条,另备无菌PICC穿刺包1个(内有小盅2个盛生理盐水用,弯盘2个、纱布数块),无菌治疗巾3块,软尺一条,5CC和20CC注射器各1付,无菌手套2付,0.9%NS250ml,止血带1条,弹性绷带,3M敷料1块。
1.2.3静脉选择一般选择肘部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选择血管时应注意血管的弹性及显露性,以保证穿刺的成功。嘱病人平卧,穿刺手外展90°,用软尺从穿刺点开始量到右侧胸锁骨关节,然后再加上1-2cm,为导管进入长度。病人穿刺侧手稍外展45°,头偏向对侧,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肘关节下垫一治疗巾,常规皮肤消毒,范围大于10cm,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套管针以2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用左手中指压住针尖前的血管,食指和拇指扶住套管针,右手退出针芯,然后将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到所需的长度,退出套管针,纱块按住导管撤开塑料外套管及针翼,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处,右手拔出导丝,抽回血,以脉冲式推入盐水20ml,接上正压接头,再次消毒穿刺点,无菌纱布覆盖针眼,用3M敷料固定,外加弹性绷带加压防出血。经X线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预定位置上腔静脉,连接输液装置,将导管远端绕成环形,用3M敷料固定在前臂即可。
2结果
2.1PICC置管患者共32例,29例穿刺一次成功,其中2例因选择血管不当,此血管曾化疗后已变硬管腔狭窄,送管困难,1例因体位不当导管误入颈内静脉,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为90%以上。无一例发生化疗药物渗漏现象。留置时间最长为91天,最短为16天,拔管原因是化疗疗程结束而拔管。
2.2根据我国判断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标准,两种方法在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及留置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两种方法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留置时间比较
3讨论
3.1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静脉的选择性大,穿刺表浅,止血容易,操作与平时静脉输液无明显差异,导管插入长,不易脱落,不需缝针,不需局部麻醉,故留置时间长。
3.2保护血管是血液肿瘤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PICC置管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
3.3PICC置管导管感染的病死率为3%[1],为了减少导管感染,穿刺前一定要做好穿刺部位皮肤的彻底消毒,减少皮肤污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皮肤用3M敷料覆盖,穿刺当日用热水毛巾湿敷上臂2次,每次30分钟。一般穿刺后24h换敷料1次,以后每周更换2次,如有渗血要随时更换。
PICC置管是一种创伤小、操作风险小、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能减少化疗引起的血管损伤,同时通过规范有效的护理,可延长导管使用的时间,且在带管的过程中不限制病人肢体的活动,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化疗病人带来福音。故PICC导管可在肿瘤化疗病人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在NICU中的应用[J].中心静脉导管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