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江西诗派诗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话,江西,诗风,鲁直,岁寒,诗学,纵向。
反江西诗派诗话论文文献综述
阮怡[1](2012)在《论诗愿下涪翁拜 亦作江西社里人——由《老学庵笔记》之诗话论陆游与江西诗派》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游晚年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保存了大量论诗的材料,体现了陆游晚年的诗学见解及其与江西诗派在诗学理论上的关系。从中可知,陆游从未脱离江西诗派,一生高度赞同江西诗派的换骨论、法度论、悟入论,并对江西诗派理论既有继承亦有批判改进,江西诗风对陆游的影响贯穿一生。(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吴昌林,陆海银[2](2011)在《从江西诗派被指斥论诗话评价标准之二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自江西诗派之诗风盛行以来,就遭到后代诗论家的各种批判,贬斥远大于褒扬。反观后代对于江西诗派评判之标准与原则,未免片面、极端。这就要求诗论者将诗歌放入纵向历史维度中加以考察,时代不同,诗歌的特质和价值也不同。此外,要认清诗话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横向微观化标准与纵向历史化标准相结合,以达到辩证、科学、全面的诗论标准之二度建构这一深层目的。在诗论体系中,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合乎历史与合乎规律的标准。(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徐丹丽[3](2005)在《论早期诗话与诗派的关系——以宋代诗话和江西诗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邓国军[4](2003)在《宋诗话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宋诗话考》与《宋诗话论》。上编分为两章:《宋诗话杂考》与《单篇诗话考证举例》;下编分为叁章:《江西诗派诗话论》、《反江西诗派诗话论》、《比较研究》。 上编第一章主要考索宋诗话基础研究中的一些文献学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诗话作者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诗话文字以及其它相关内容。该章主要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对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中一些缺漏或错舛的内容进行考证。该章考证出以下成果: 《中山诗话》的作者刘攽生卒年分别为1023、1089年。《西清诗话》的作者蔡绦生于1097年、卒于1156年稍后;《彦周诗话》的作者许顗的生年为1091年;唐庚生年为1071年、卒年为1121年、籍贯为眉州丹棱(今四川省丹棱县);朱弁卒年为1144年;曾慥乃吴开之婿,而非秦桧之婿,《优古堂诗话》非吴开之作;周紫芝生于1082年,卒于1155年左右;胡仔生年为1110年;曾季狸生年为1118年;范温卒年为1125年;《古今诗话》的作者李颀非画家李颀;吴子良生年为1197年,卒年为1256年左右;郭思生年为1061年,卒年为1134年;辑出了《瑶溪集》佚文多条;对《唐宋名贤诗话》有关问题作了辨别;王明清生年为1127年;作了《柳溪诗话》、《刘宽夫诗话》的补遗。 上编第二章对《蒲氏漫斋录》作了考证。考证出其与《漫斋语录》、《漫斋诗话》等同书而异名,其作者是蒲大受,写作时间至迟在绍兴末。且考证了蒲大受的事迹,卒年,着述佚存等。此外,对《蒲氏漫斋录》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并对其作者蒲大受的诗学理想与归属进行了论述。 下编第一章论述了江西诗派诗话,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部诗话着作进行研究。该章对《后山诗话》“以杜诗为法度、论诗宗山谷”及倡“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进行了分析、辨别;对《王直方诗话》称许苏、黄进行了剖析,认为山谷也强调现实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山谷与东坡对陶渊明和杜甫之非常推重揭示了创作的规律、王直方对待诗歌创作中修改润饰的作用有较完满的认识;对《潜溪诗眼》之“识”、“炼字”、“命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黄庭坚与严羽关于“识”、“悟”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山谷之“点铁成金”,同时联系范温与张表臣等人的主张进行分析,指出:《潜溪诗眼》在“识”、“炼字”方面具有较高的诗学价值。范温论“识”对严羽论“识”具有导夫先路的功绩。范氏关于言意关系的精妙论述既是宋代“新变”时风的反映,又为言、意关系之美学内涵增添了新鲜血液。 该章对《藏海诗话》尚“奇”与“炼字”的倾向进行了论述,认为吴可有尊崇杜甫与苏、黄的明显倾向;对《冷斋夜话》倡“自然无斧凿痕、平淡中见奇异”的诗学主张进行分析,认为它反映了宋代诗歌美学趣尚。此外,分析了其中关于“艺术构思”的内容,并辨析了“夺胎换骨;对于《彦周诗话》,我们认为它扩大了诗话的内涵,表现出宗苏、黄的倾向,以及提倡委曲婉转的诗歌风格;对《童蒙诗训》,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是其尚“隐曲”、倡“悟入”与“活法”的倾向,二是其赞苏、黄的内容,叁是其不迷信古人的求新态度。我们认为吕本中的“悟入”、“活法”理论是既继承前人又有创新的诗歌主张,对纠正江西末流入而不出的弊端非常有益。此外,我们分析了《竹坡诗话》褒扬东坡、山谷的内容,认为其推重苏、黄并非贵今贱古,对其倡“隐”的主张加以肯定。 下编第二章研究了反江西诗派诗话的一些特点。《石林诗话》倡“自然清新、不假绳削”的美学主张,反对用事牵强、以诗为文字游戏的态度,在南、北宋之交江西诗派活跃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救弊补偏的作用。其以禅喻诗,蕴涵了从诗歌创作到欣赏的几个阶段的特点:《白石道人诗说》是一部纯粹的诗歌创作论,广泛涉及诗歌的艺术构思、表现方法、风格流派、诗人修养以及艺术意境等问题。姜夔从江西诗派入而能从江西诗派出,其重法度而不限于法度、倡“自悟”,显示了相当程度的理论自觉。姜氏之倡 “自悟”,是他对江西末流重“法度”太过而丧失创造性有清醒认识的反映,其“自悟”鲜明地突现了审美主体在体味意境的过程中主动观照的审美思维特征。姜氏之“自悟”不仅具有纠正江西末流之弊的作用而且揭示了中国古代美学之本质问题。 《岁寒堂诗话》是一部重要的反江西诗派的诗话。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张戒对“言志”说的继承与发展;二、对“思无邪”说的贡献;对苏、黄及江西诗派的批判。对“言志”说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他的主张一一“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上。这一主张一方面表现出他把“志”置于主宰地位: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情志一也”的含混笼统,给予了“咏物”(抒情)一定的位置。张戒折衷了“言志”说与“缘情”说,但仍然固守儒家诗论的总纲领—“发乎情,止乎礼义”。他在“思无邪”说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把“思无邪”的内涵从思想内容扩展到语言形式,从而接触到了诗歌审美层面,而(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3-18)
刘德重[5](1996)在《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刘德重诗话产生于宋代。它一经产生,便迅速地发展、兴盛起来。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考,宋代诗话着作“现尚流传者”有四十二种,“部分流传,或本无其书而由他人纂辑成之者”有四十六种,“有其名而无其书,或知其目而佚其文,又或有佚文而未及辑者...(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6年06期)
尚定[6](1987)在《《岁寒堂诗话》试论——兼议张戒评“江西诗派”》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抵宋宋人诗话,自六一创始以来,率多取资闲谈,其态度本不甚严正。迨其后由述事而转为辩论,已在南宋之际,张戒、姜夔始发其绪,至沧浪而臻于完成,几于以学诗为主矣。(《宋诗话考》) 宋人诗话,就其体例而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六一诗话》为代表,属于“资闲谈”(《六一诗话》)之类,具有“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彦用诗话》)的特征;一是以《泡浪诗话》为代表,属于“讲说文学之理论者”(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概说》第161页)。显然,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来说,后一类诗话的价值似乎更(本文来源于《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7年01期)
反江西诗派诗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宋代自江西诗派之诗风盛行以来,就遭到后代诗论家的各种批判,贬斥远大于褒扬。反观后代对于江西诗派评判之标准与原则,未免片面、极端。这就要求诗论者将诗歌放入纵向历史维度中加以考察,时代不同,诗歌的特质和价值也不同。此外,要认清诗话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横向微观化标准与纵向历史化标准相结合,以达到辩证、科学、全面的诗论标准之二度建构这一深层目的。在诗论体系中,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合乎历史与合乎规律的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江西诗派诗话论文参考文献
[1].阮怡.论诗愿下涪翁拜亦作江西社里人——由《老学庵笔记》之诗话论陆游与江西诗派[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吴昌林,陆海银.从江西诗派被指斥论诗话评价标准之二度建构[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
[3].徐丹丽.论早期诗话与诗派的关系——以宋代诗话和江西诗派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
[4].邓国军.宋诗话考论[D].四川大学.2003
[5].刘德重.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6].尚定.《岁寒堂诗话》试论——兼议张戒评“江西诗派”[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