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病害论文_张俊有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后病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害,酵母,柑橘,抗病性,葡萄,酸腐,生物防治。

采后病害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有[1](2019)在《杀菌剂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害生物测定试验方法的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杀菌剂的生物测定实验主要包括病原菌的采集、分离与提纯、离体培养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生长速率法、抑菌圈法、孢子萌发法等均是常用的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本文概述了我国部分重要的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测定方法,并对未来果蔬采后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张绿萍,袁启凤,解璞,王宇,王彬[2](2019)在《贵州火龙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植物精油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贵州火龙果采后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及采后病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对采摘于贵州罗甸、关岭、镇宁的火龙果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选择7种植物精油(肉桂精油、生姜精油、桔子精油、丁香叶精油、丁蕾精油、罗勒精油和香根精油)对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火龙果采后主要致病菌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 (Petrak)Alcorn〕、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7种植物精油中,肉桂精油对各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添加量为4μL时对链格孢和尖镰刀菌的抑制率为100%,添加6μL时对仙人掌平脐蠕孢和层生镰刀菌的抑制率为100%,对桃吉尔霉的抑制率为96.71%;肉桂精油熏蒸处理能有效降低无伤接种火龙果的腐烂率,减缓有伤接种病斑的扩大速度。(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江华,崔雪婧,程家森,林杨,谢甲涛[3](2019)在《我国主要产区柑橘采后病害发生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14个主要产区9个不同种类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和病害鉴定,结果发现:采后病害种类主要为青绿霉病、酸腐病、蒂腐病、炭疽病和黑腐病,尤其以青绿霉病为主;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病害类型不同,青绿霉病在宽皮类柑橘中发生频率较高,而酸腐病为脐橙的主要病害;贮藏2个月的病害发生率与采前1周雨日密切相关,因此认为晴天采收有利于降低采后病害的发生。同时,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柑橘品种依据其主要病害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采后处理措施。(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建波,欧阳秋飞,黄战威[4](2019)在《杧果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及其抗病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热带水果。蒂腐病和炭疽病是引起杧果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但不同杧果品种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杧果主要采后真菌病害及其病原真菌、抗病性的品种差异及抗病种质筛选、杧果的抗病响应与表达调控机制等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杧果采后病害病程相关分子基础及抗性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情况,进一步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李国林,孟繁博,王辉,陈曦,黄道梅[5](2019)在《β-氨基丁酸处理对火龙果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紫红龙红肉火龙果为试材,采用50、10、2 mmol/Lβ-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BABA)室温(25℃)浸泡15 min,测定果实自然发病率,失重率,硬度,细胞膜完整性,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的变化,研究3种浓度BABA对火龙果果实采后病害的控制及对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浓度BABA处理效果各异,在贮藏末期,10 mmol/L BABA浸泡处理果实自然发病率为46.67%,较对照组降低30.00%,显着降低了(p<0.05)自然发病率,有效抑制了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失重率低于对照组10.76%;保持了细胞膜完整性,比对照组果实高35.56%;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比对照组果实高15.15%,但处理对果实硬度和花青素含量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8期)

彭光华,赵安娜,涂贻轩,严守雷,李洁[6](2019)在《不同温度、保湿时间对西兰花主要采后病害发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西兰花采后病害发生的影响因素,选取温度和湿度2个重要的环境因子,探究在不同温度和保湿时间条件下,病原菌对西兰花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在低温5℃和10℃条件下,保湿0~72 h内,西兰花接种致病菌株后均未发病。建议在西兰花贮藏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并采取保湿措施,能起到显着的保鲜效果,并抑制病害发生。(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9年14期)

刘椰[7](2019)在《拮抗酵母新种鉴定及其对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霉病和青霉病是采后柑橘果实最常见的侵染性病害,分别由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侵染所致,在生产中常使用化学杀菌剂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会危害人类健康、污染环境并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生物防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式,但已知能防控柑橘采后病害的拮抗酵母菌种类较少且效果不佳。通常,不同种属的拮抗酵母菌生防机理差异较大,因而寻找新的优良拮抗酵母菌种并明确其生防机理对促进高效生防菌制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活菌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遭受的逆境条件往往致使细胞内大量积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进而诱导产生氧化胁迫,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生活力、生防效力的下降。防控病害的效果不稳定已成为拮抗酵母菌在商业化应用中的主要障碍,因而通过增强拮抗酵母菌的氧化胁迫耐受性来提高其生防效力也是必要的。故本研究将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系统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分离得到的拮抗酵母新种菌株FL01和FL02进行分类学鉴定,同时通过测定其细胞和胞外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及其与果实的互作,探究新种菌株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机理,并与其他不同表型的优良拮抗酵母菌株进行对比。此外,采用脯氨酸处理提高新种菌株的抗氧化胁迫耐受性和生防效力,并对其可能涉及的机理进行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菌株FL01和FL02的基因组DNA进行DNA-DNA杂交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相似性为82.2%,表明它们是同种的不同菌株。细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不形成假菌丝,能产生栗色色素(pulcherrimin)。该种菌株产生的厚垣孢子样“pulcherrima”细胞能分化形成子囊,破裂后释放出光滑的球状子囊孢子,孢子随即相互融合。采用26S rDNA的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菌株FL01和FL02与其相似菌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该种菌株与亲缘关系最接近的Metschnikowia koreensis存在1.5%的碱基差异率,且在ITS区存在>100个碱基差异。此外,该种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也与M.koreensis存在明显差异,包括发酵半乳糖,同化棉子糖、蜜二糖、L-鼠李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在37℃和无维生素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以及水解尿素的能力。因此,菌株FL01和FL02是归属于Metschnikowia的新种菌株,命名为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citriensis sp.nov.),并且将与相似种距离更小的菌株FL01~T指定为该新种的模式菌株。(2)在离体条件下对拮抗酵母新种菌株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的致病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相对安全。通过不同表型的优良拮抗酵母菌株的比较研究发现,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机理与Candida oleophila FL14和Pseudozyma antarctica FL17差异较大。M.citriensis sp.nov.(FL01~T和FL02)的关键生防机制是对病原菌菌丝的附着并形成生物被膜,以及通过栗色色素的形成消耗病原菌生长所需铁离子。(3)脯氨酸可作为M.citriensis sp.nov.的细胞保护剂和生物被膜诱导剂。向M.citriensis sp.nov.(FL01~T)的培养基中添加1 mM脯氨酸能诱导菌株FL01~T形成更多栗色色素,该色素能直接减少胞内铁离子含量并间接降低胞内ROS水平,脯氨酸还能调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有效地抑制ROS和铁离子积累引起的细胞凋亡。此外,栗色色素的产生能促进菌株FL01~T生物被膜的形成。脯氨酸通过清除ROS并抑制细胞凋亡,增加色素产生以及促进生物被膜形成,使M.citriensis sp.nov.的氧化胁迫耐受性和生防效力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0)

王美艳[8](2019)在《解脂亚罗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诱导葡萄抗性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葡萄生产大国。葡萄颜色诱人,果肉柔嫩,老少皆宜,然而其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导致损失严重。青霉菌作为常见的病原菌,可以分泌有毒次级代谢产物—赭曲霉毒素A(OTA)。目前,葡萄保鲜主要以化学杀菌剂为主,基于长期使用杀菌剂可以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从而降低其控制病害的效果、其在水果上的残留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等缺点,急需开发一种新的控制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使用拮抗酵母已经逐渐成为取代化学法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方法。解脂亚罗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课题组前期从葡萄果皮中分离出来的酵母菌,Penicillium rubens是从腐烂的葡萄中分离出来的霉菌。本论文主要探讨Y.lipolytica对葡萄采后由P.rubens引起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及诱导葡萄抗性的生理机制及分子调控机制。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Y.lipolytica能够显着控制葡萄采后由P.rubens引起的青霉病,而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Y.lipolytica浓度越高,对伤口处的腐烂率、腐烂直径控制效果越好;Y.lipolytica显着降低由P.rubens产生的OTA的含量,当葡萄存放17天后,无菌水处理的葡萄由P.rubens产生OTA的含量高达74.61 ng/wound,经Y.lipolytica处理后的葡萄由P.rubens产生OTA的含量降低为0.33 ng/wound;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Y.lipolytica浓度越高,Y.lipolytica对P.rubens的生长抑制就越明显。(2)无论在20°C还是4°C贮藏条件下,Y.lipolytica均能够定殖在葡萄表皮处并保持较高酵母数量;Y.lipolytica能够增强葡萄体内抗性相关酶(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并且能显着提高编码相应酶的基因表达水平。(3)蛋白质组学分析Y.lipolytica诱导葡萄果实蛋白表达的结果表明,共33个差异蛋白(ratio>1.5)被鉴定出来,其中包括25个上调蛋白和8个下调蛋白。抗性蛋白分别与响应胁迫(heat shock protein 70等),病程相关(PR4 type protein等),能量产生与信号转导(ATPase catalytic subunit A等),氧化还原(superoxide dismutase等)有关,而且这些蛋白的表达均上调。(4)转录组学分析Y.lipolytica诱导葡萄果实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共鉴定616个差异表达基因(∣log_2(Fold Change)∣≥3且FDR<0.5),其中上调基因384个,下调232个。结合两个组学结果分析共挑选9个抗性差异基因进行验证,部分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相一致,如病程相关基因PR4,PR5和PR10与相应病程蛋白;还有与编码超敏蛋白,植保素相关的基因,WRKY转录因子等。(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奇儒[9](2019)在《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控制梨果采后病害及其诱导梨果抗性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梨果在世界水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脆爽多汁,使其在采摘、贮藏、运输、货架期很容易受到损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梨果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有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传统上,人们往往使用化学杀菌剂来防治梨果采后病害,但化学杀菌剂的残留会给食用者带来危害。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研究高效、安全的拮抗微生物制剂替代化学杀菌剂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研究从镇江江心洲梨果果园里分离筛选并鉴定了一株对梨果采后青霉病具有良好控制效果的拮抗酵母菌,探讨了其控制梨果病害的机制,重点研究了其诱导梨果抗性相关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梨果果园分离到拮抗酵母菌株4株,YA,YB,YC和YD。通过使用1×10~8 cells/mL的上述酵母菌悬液测试对梨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发现控制效果最好的菌株为YD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相比于对照组(99%),W.anomalus处理组的腐烂率仅为17.6%。由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W.anomalus安全无毒,并测定了其生长曲线,由此确定了其培养时间。(2)W.anomalus对梨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效果受酵母菌浓度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酵母菌浓度越高,控制效果越好。W.anomalus可以有效降低梨果采后自然腐烂率,并对其储藏品质没有不良影响。(3)无论在20℃和4℃贮藏条件下,W.anomalus都可以在梨果伤口快速定殖。在体外试验中,W.anomalus可以有效控制P.expansum的孢子萌发率,控制效果同样受酵母菌浓度影响。W.anomalus可以提高梨果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几丁质酶(CHI)的活性,且相应的基因表达水平亦有所提高。(4)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经W.anomalus诱导的梨果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有113个蛋白上调,82个蛋白下调,选取其中差异显着的29个蛋白点(average fold change>1.5,p<0.05)进行鉴定。这些差异蛋白在梨果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中分别起作用。其中PR家族蛋白,细胞溶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等与抗性相关的蛋白表达上调,表明W.anomalus可以提高梨果抗性,有利于抵抗病原菌的侵染。(5)应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了经W.anomalus诱导的梨果差异表达基因,共鉴定出1076个差异基因,其中显着性上调的有556个,显着性下调的有520个。对差异基因进行了GO分类和KEGG分析。GO分类中,细胞膜部分、电子载体活动、对刺激的反应,信号转导及免疫系统过程富集显着且参与植物抗性。在KEGG分析中,经W.anomalus诱导的梨果差异基因通过调节茉莉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碳代谢途径从而诱导提高梨果抗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文能,雷霁卿,李江阔,杨灿,王瑞[10](2019)在《蓝莓采后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麻江蓝莓采后贮藏病果为试材,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对比的方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进行鉴定,并通过离体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蓝莓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以期为麻江蓝莓采后病害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菌株种类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香灰菌(Xylaria sp.)、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粪壳菌纲藻(Sordariomycetes sp.),其中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霉(Penicillium)、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occuli)为主要致病菌。通过对青霉(Penicillium)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0余种杀菌剂中以咪鲜胺对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菌主要致病菌蓝莓采后腐烂病原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0.007 9μg·mL~(-1),推荐作为蓝莓田间防控的有效药剂。(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7期)

采后病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贵州火龙果采后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及采后病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对采摘于贵州罗甸、关岭、镇宁的火龙果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及致病性检测,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选择7种植物精油(肉桂精油、生姜精油、桔子精油、丁香叶精油、丁蕾精油、罗勒精油和香根精油)对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火龙果采后主要致病菌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 (Petrak)Alcorn〕、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桃吉尔霉(Gilbertella persicari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尖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7种植物精油中,肉桂精油对各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添加量为4μL时对链格孢和尖镰刀菌的抑制率为100%,添加6μL时对仙人掌平脐蠕孢和层生镰刀菌的抑制率为100%,对桃吉尔霉的抑制率为96.71%;肉桂精油熏蒸处理能有效降低无伤接种火龙果的腐烂率,减缓有伤接种病斑的扩大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后病害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有.杀菌剂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害生物测定试验方法的综述[J].农业与技术.2019

[2].张绿萍,袁启凤,解璞,王宇,王彬.贵州火龙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植物精油筛选[J].贵州农业科学.2019

[3].陈江华,崔雪婧,程家森,林杨,谢甲涛.我国主要产区柑橘采后病害发生动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4].杨建波,欧阳秋飞,黄战威.杧果采后主要真菌病害及其抗病机理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9

[5].李国林,孟繁博,王辉,陈曦,黄道梅.β-氨基丁酸处理对火龙果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6].彭光华,赵安娜,涂贻轩,严守雷,李洁.不同温度、保湿时间对西兰花主要采后病害发生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9

[7].刘椰.拮抗酵母新种鉴定及其对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王美艳.解脂亚罗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其诱导葡萄抗性相关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9

[9].张奇儒.异常威克汉姆酵母控制梨果采后病害及其诱导梨果抗性相关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9

[10].吴文能,雷霁卿,李江阔,杨灿,王瑞.蓝莓采后病害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J].北方园艺.2019

论文知识图

部分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芒果采后病害诱变菌株对苹果采后病害(毛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氯对果实采后病害1 肉桂精油对东陵枣采后病害的防...7 茶树油熏蒸对草莓采后病害和品...特克多对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抑...

标签:;  ;  ;  ;  ;  ;  ;  

采后病害论文_张俊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