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再灌注论文_施少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存再灌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氧化碳,淋巴瘤,高压,干燥,肝移植,离体。

保存再灌注论文文献综述

施少军[1](2017)在《富氢器官保存液在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出现原发性移植肝失功和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的常见原因,其主要损伤机制为氧化还原失衡以及继发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氢气(H_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能,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然而,氢气在肝移植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仍十分匮乏,其有效性和作用机制仍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构建改良大鼠离体肝灌注(MIPRL)模型以评估供肝病理变化;探索氢气对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各阶段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比较氢气对老龄供肝和成年供肝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并为富氢器官保存液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别使用成年和老龄SD大鼠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和MIPRL模型研究各阶段损伤特征;再使用氢气发生剂制备高浓度富氢Celsior?保存液和Krebs-Henseleit灌注液,在冷保存-再灌注各个阶段联合或者单独使用保存液或者灌注液以明确氢气最佳作用阶段;随后,将氢气应用于老龄供肝冷保存-再灌注全程,以明确保护作用及其与成年供肝的区别。以上均使用MIPRL模型对供肝进行评估,实时测定灌注液中转氨酶、门脉压指数、胆汁生成量以及肝组织过氧化氢(HPO)水平;灌注结束后,测定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检测病理损伤,评估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与缺血阶段相比,复流4小时血清ALT,AST和MDA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同时,在MIPRL模型中,供肝冷保存-再灌注后的ALT,AST,HPO,MDA和门脉压指数明显升高,SOD明显下降,病理损伤加重。在将富氢保存液和灌注液同时应用于供肝后,其ALT,AST,MDA,胆汁生成量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保存液或灌注液组,SOD和GSH/GSSG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TNF-α显著降低,细胞水肿、凋亡和结构破坏明显减少。结果还显示,老龄供肝SOD水平明显低于成年供肝;且与未使用氢气组相比,使用氢气处理过的老龄供肝ALT,AST,HPO和GSSG均明显降低,SOD和GSH/GSSG升高,细胞水肿、凋亡和结构破坏减少。结论:冷保存-再灌注两阶段均使用富氢溶液能够有效缓解大鼠成年和老龄供肝冷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4-19)

魏琳匀,陈敏亮,梁黎明[2](2017)在《自由基清除剂保存离断肢体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清除剂包括L-精氨酸、阿魏酸(钠)、酶性自由基清除剂、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褪黑素、中药及其提取物、依达拉奉等,不同的灌注液能在不同程度上对离断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否有更佳的灌注液联用方案,与持续性封闭负压吸引等物理保存法联合是否能达到更好的保存效果,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黄帅,赵明一,富旗,黄成锋,庄建[3](2016)在《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氧气及一氧化碳混合高压气体干燥保存方法对小鼠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供体鼠48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12):空白对照组(A组)、即刻移植组(B组)、组氨酸一色氨酸一酮戊二酸盐液保存组(c组)及高压干燥保存组(D组)。6-8周龄小鼠36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刻移植受体组、HTK受体组及高压干燥受体组(n=12)。供心处理如下:A组仅取供体心,不做移植:B组供心不经保存取下后即刻移植;C组供心浸泡于HTK液中;D组供心悬挂并置于高压气体罐中(P02:3.2x101.3 k Pa+PCO:0.8x101.3 k Pa=4x101.3k Pa)。C、D两组供心均于4℃冰箱中保存24 h后,分别移植于受体组小鼠颈部。移植后2 h,对比观察B、C、D叁组复跳情况及供心功能。移植后24 h,检测受体鼠血清心功酶变化;取各组供心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Tunnel染色及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对比观察供心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10只供心复跳,C组2只供心复跳,D组9只供心复跳,3组间复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10/12)vs.16.7%(2/12)vs.75.0%(9/12),P=0.0015];其中D组复跳率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移植2 h后B、C、D组间供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VS.0VS.3,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血清肌钙蛋白I(Tn 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高于A、B两组,但低于c组(P<0.001)。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D组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变化情况较A、B两组明显,但较c组轻。Tunnel染色结果显示D组心肌细胞凋亡较A、B两组明显,但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D组bcl一2的表达上调.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干燥保存可减轻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供心活力,有效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11-04)

江晓欢[4](2016)在《TOLL样受体4在不同供肺保存方法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供肺保存方法下猪肺移植术后24h移植肺中TOLL样受体4 (TLR4)的表达,探讨TLR4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并比较氧合血体外持续灌注法保存供肺是否优于传统低温静态保存方法。方法选用广西巴马小型猪12对,随机分为对照组(4℃低温静态保存供肺8h后行左肺移植,n=6)和实验组(氧合血体外灌注保存供肺8h后行左肺移植,n=6)。1.分别于移植术后0.5h和术后每两小时记录受体猪股动脉和左下肺静脉的P02/FiO2。2.分别于供肺保存前,供肺保存8h,受体麻醉后,移植术后3h、6h、12h、24h: (1)测定受体猪的肺通气阻力(LR);(2)采集肺组织标本,测定肺含水量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3)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移植肺组织中TLR4、TLR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股动脉和左下肺静脉的P02/Fi02的变化:肺移植术后12h内两组均逐渐下降,之后至术后24h对照组继续降低,而实验组显着增加(P<0.05);实验组在肺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2.肺通气阻力(LR)和肺含水量的变化:术后12h前两组逐渐升高,之后至术后24h对照组继续增加,而实验组显着下降(P<0.05);实验组在术后各时点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透射电镜:两组都在供肺保存8h开始出现细胞凋亡,术后3h、6h均可见各时期的凋亡形态;术后12h时对照组仍可见早期凋亡,而实验组未观察到早期凋亡;在术后24h,两组都以晚期凋亡为主。4.TLR4、TLR4mRNA的变化:与供肺保存前比较,两组在供肺保存8h的TLR4、TLR4mRNA均显着增高,实验组增高更显着(P<0.05);与供肺保存8h比较,两组在术后3h的TLR4、TLR4mRNA表达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6h的TLR4、TLR4mRNA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调;对照组在术后12h和术后6h间的TLR4、TLR4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显着低于术后12h(P<0.05);实验组在肺移植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两组在供肺保存8h时即出现肺损伤,低温静态保存法术后24h肺功能持续损害而常温氧合血灌注法在术后12h逐渐好转;2.常温氧合血灌注保存法在肺移植术后24h内TLR4表达始终低于低温静态保存法,与肺损伤的趋势一致,因此常温氧合血灌注保存法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肺保存技术。(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李培磊[5](2016)在《甲烷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DCD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移植是多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随着肝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移植等待名单上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同时供体肝脏的数量短缺,供受体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国的法律法规下,心脏死亡供体(DCD)成为供体肝脏主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DCD供体肝脏在移植过程中经历了热缺血、冷保存和再灌注叁个阶段。DCD供肝较传统途径获取的供体肝脏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类供体肝脏经历较长时间的热缺血过程,且热缺血时间难以控制,术后供体肝脏功能恢复缓慢甚至移植肝失功的发生率大大增加。随后的冷保存和再灌注过程人为可控,同时也是损伤的关键,对器官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冷保存阶段细胞功能衰竭、能量供给障碍都会降低器官功能,并对下一步的再灌注产生极大的影响。再灌注阶段的损伤机制复杂,主要有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中性粒细胞集聚损伤、炎性因子、线粒体失功等,各种损伤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在亚细胞层面上对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细胞器线粒体在损伤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产生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失功能够对冷保存和再灌注阶段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冷保存阶段的线粒体功能损害会引起肝脏细胞能量合成障碍,加重细胞水肿和凋亡;而再灌注时失功的线粒体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加重,损害严重的线粒体再灌注后功能将难以恢复,另外,损伤线粒体可在再灌注初期产生少量ROS并进一步引发灌注后期ROS的爆发产生。器官保存液的发明对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其发挥作用的阶段主要在冷保存阶段,通过保护冷保存阶段细胞的功能,减少细胞肿胀坏死和能量耗竭等,并进一步减轻再灌注过程中的损伤因素,最终减轻移植器官失功。UW液一直是器官保存的“金标准”,随着对器官保存机制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入,人们通过改变UW液的成分来达到进一步提高保存效率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器官保存液中有效成分进一步改进,从而使之对供体器官起到更有效的保护作用,成为近年来器官移植研究领域一大热点问题。甲烷(Methane)是一种无色、无味、可燃性气体。是一种单纯性的窒息性气体,但是本身并没有毒性。甲烷在大气中含量丰富,由于其具有可燃性,常常被用作燃料。随着对甲烷理化性质研究的深入,人们慢慢认识到它在医疗领域的价值。研究发现,甲烷能够加强小肠蠕动幅度,增加小肠收缩能力。Boros证实甲烷能够减轻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这一作用是通过其具有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实现的。在另外一项研究中,通过富含甲烷的生理盐水注射到大鼠体内以减轻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甲烷本身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在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中,甲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证实,在乏氧的情况下,线粒体能够产生甲烷对抗过剩的过氧化物以减轻过氧化物对线粒体的损伤。同时有明确的研究显示吸入甲烷能够减轻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损伤,这表明甲烷对线粒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我们假想,能否在冷保存阶段加入甲烷,减轻冷保存阶段的线粒体损伤,并进一步减轻再灌注损伤。本课题采用SD大鼠肝脏移植模型,研究在冷保存和再灌注两个过程中,甲烷对供体肝脏损伤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揭示甲烷在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及结果第一部分甲烷对冷保存阶段DCD供体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1、冷保存阶段甲烷对肝脏HE染色结果的影响;我们通过人为模拟的DCD供体肝脏模型,将DCD供体肝脏冷保存4小时后,进行HE染色,观察DCD供体肝脏形态学变化。可以明显观察到添加了甲烷的UW液保存后的DCD供体肝脏细胞损伤和形态学改变均较普通UW保存的肝脏明显减轻。2、冷保存阶段甲烷对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线粒体磷氧比(ADP/O)的影响;我们将经历了冷保存的DCD肝脏通过差速离心的方法提纯肝脏细胞内线粒体,并使用Clark氧化电极检测经保存后的线粒体RCR及相应的ADP/O,发现经富含甲烷的UW液保存处理后线粒体的功能相对于普通UW液保存处理的肝脏线粒体显着提高。3、冷保存阶段甲烷对线粒体产生ATP功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冷保存后各组线粒体功能的差别,我们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内的ATP水平。结果显示含甲烷的UW液保存组的肝脏组织ATP含量高于普通UW液组。第二部分甲烷对再灌注阶段DCD供体肝脏线粒体及肝脏损伤的影响1、再灌注阶段甲烷对DCD供体肝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经历过冷保存阶段的肝脏行移植后将立即进入再灌注阶段,为了验证含有甲烷的UW液保存后的DCD肝脏是否能够更好的耐受再灌注损伤,我们通过HE染色首先观察肝脏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差异。可以看出,经过含甲烷的UW液冷保存4小时后的DCD供体肝脏在血流复灌6小时后,肝脏细胞的损伤较移植前显着加重,但是相比较于经过同样处理的普通UW液保存的肝脏细胞损伤却明显减轻。2、再灌注阶段甲烷对DCD供体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通过TUNEL染色的方法检测了移植肝脏再灌注后各组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发现含甲烷的UW液组的DCD供体保存组肝脏凋亡细胞比例较普通UW液保存组显着降低。3、再灌注阶段甲烷对DCD供体肝脏功能指标ALT/AST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组肝脏在复灌再灌注后的损伤情况,我们通过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损伤指标ALT和AST的水平。通过研究发现,经过甲烷保存处理的DCD肝脏损伤指标显着降低。4、再灌注阶段甲烷对DCD供体肝脏纯化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及磷氧比(ADP/O)的影响;我们之前的研究已经简单说明了在冷保存阶段甲烷能够减轻线粒体功能的损伤,为了进一步了解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的情况,我们通过Clark氧化电极法检测了各组DCD肝脏线粒体功能指标RCR和ADP/O。这里我们观察到经过含甲烷的UW液保存处理的DCD肝脏线粒体功能损伤较普通UW液组线粒体功能损伤减轻。5、再灌注阶段甲烷对DCD供体肝脏线粒体产生ATP的影响;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为氧化磷酸化提供场所,同时产生ATP,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组线粒体功能的差别,我们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了再灌注6小时后的供肝肝脏组织ATP水平,结果显示含甲烷的UW液保存的DCD肝脏内ATP水平相比于普通UW液组高。6、再灌注阶段甲烷对DCD供体肝脏氧化应激指标(MDA、SOD、ROS、GSH)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甲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根据我们的假想,甲烷能够发挥抗氧化作用是通过减轻线粒体在冷保存和再灌注过程中的损伤,从而引起氧化应激减轻。我们通过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检测了再灌注后肝脏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MDA、SOD、ROS、GSH)。结果显示,使用含甲烷的UW液保存后的DCD肝脏经历再灌注损伤后,相关的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效减少,这和线粒体功能指标的变化一致。7、甲烷对移植后大鼠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改良UW成分的最终目的是要优化供体肝脏质量。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以观察各组肝脏在体情况下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显示使用了含甲烷的UW液处理的DCD肝脏能够延长移植后大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结论我们的研究通过建立人为模拟的DCD供体肝脏模型和大鼠肝移植模型研究甲烷对DCD供肝在冷保存-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同时进一步证实其保护作用是通过减轻冷保存阶段线粒体功能损伤,减轻再灌注损伤,提高移植大鼠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殷鹏[6](2016)在《DMSO对器官冷保存及其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唯一有效手段,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在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的保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供体器官保存不当或器官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移植后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严重者可直接导致移植物失功。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供体的冷保存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器官保存的效果和延长保存时间,避免或减轻用于运输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的移植失败。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器官冷保存与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天然免疫反应也直接影响同种抗原介导的排斥反应产生的强度,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重视。因此,研究器官的冷缺血保存方法,防治器官移植后再灌注诱发的天然免疫,将有助于更有效控制排斥反应,受到移植学界的重视。自上世纪30年代就有科学家提出体外保存器官的想法,但限于材料学与生理的认知不足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胶体渗透压重要性的逐步认知,1988年UW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虽然UW液可有效保存多种器官,成为了器官保存液的“金标准",但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后续还研制出了HTK、Celsior、Polysol、SCOT以及CZ-1等保存液,这些保存液都以各自的方式解决器官保存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目前,低温保存仍在器官保存中占统治地位,而器官保存液是低温保存技术的核心。器官移植领域的发展目前受到供体短缺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量边缘供体应用于临床,进而对于器官保存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是一种常温无色无臭含硫有机化合物,有高极性、高沸点、热稳定性好、非质子、可与任意比例水混溶的特性。在早期临床应用中即被用作羟自由基清除剂和冷冻保护剂。近年来DMSO还被证实可用于治疗多种固有免疫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如:前列腺炎、克罗恩病与肾小球肾炎等。此外,2010年Kloverpris等报道了长时间暴露于DMSO可导致T细胞免疫功能缺失,2015年Gu-Jiun Lin等报道DMSO可以促进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的增殖。因此,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改进器官保存液的过程中,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小分子化合物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上。鉴于上述DMSO的抗炎以及抗氧化的作用,我们用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DMSO是否可以用于延长移植供体保存时间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DMSO可以显着延长C57BL/6小鼠心脏的冷保存时间。为阐明这种保护作用,我们对DMSO对于心脏冷保存期间心肌变化及移植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为阐述DMSO在器官冷保存及移植再灌注反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实验数据。第一部分:DMSO延长小鼠心脏冷保存时间的体内效果研究目的:建立小鼠颈部心脏同系异体移植模型,体内研究DMSO延长小鼠心脏冷保存时间的效果。方法:1)、选取6周龄的体重、性别相匹配的C57BL/6小鼠作为供体,8周龄的体重、性别相匹配的C57BL/6小鼠作为受体,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心脏保存于不同DMSO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研究小鼠心脏冷缺血保存极限时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移植物存活为判断标准。2)研究最适DMSO浓度下小鼠心脏冷缺血保存时间心肌损伤效果并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经过DMSO处理的供体心脏与盐水保存的对照组相比,冷保存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0.5%DMSO为最适保存浓度,可在安全条件下最显着延长保存时间。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水肿、坏死等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肌凋亡状况在再灌注之前无显着差异,再灌注后随DMSO浓度升高开始出现差异。结论:DMSO可以延长移植物冷保存时间,减轻移植再灌注损伤。第二部分:DMSO对同系心脏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目的:研究DMSO对器官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选择最佳DMSO浓度保存心脏6小时(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同系移植后:移植4小时、12小时后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心肌损伤标志物、MDA、炎症因子;2)RT-PCR检测移植物中细胞因子表达情况;3)Western-blot检测再灌注后NF-κB、JNK-1、ERK1/2、p38MAPK、Bcl-2、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情况;4)体外培养C57BL/6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实验组应用最适浓度DMSO后行体外模拟冷缺血再灌注实验,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细胞NF-κB、JNK-1、ERK1/2、p38MAPK、Bax、Bcl-2、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DMSO处理的小鼠心脏再灌注后,TNF-α和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IL-6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在相同再灌注时间下TNF-α、IL-1β和IL-6水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受体小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谱、MDA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RT-PCR的结果与ELISA结果相同;DMSO处理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磷酸化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p-p65、p-JNK-1、Bax、cleaved caspases-3、cleaved caspases-9表达低于对照组,p-ERK1/2、p-p38无显着差异;体外实验结果与体内实验结果相同。结论:DMSO可通过NF-κB通路减轻移植物冷保存后移植再灌注介导的固有免疫损伤,并减轻线粒体途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张瑞,黄帅,富旗,郑少忆,郭惠明[7](2015)在《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及凋亡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有助于解决供心紧缺的问题,文中旨在通过观察一氧化碳和氧气的高压干燥保存是否能够延长供心保存时间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C57BL/6雄性小鼠共84只,将4~6周龄48只供鼠随机分成4组(n=12):对照组(仅取供体心,不做移植)、即刻移植供体组(供心不经保存取下后即刻移植)、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HTK)保存供体组(供心浸泡于HTK液中24 h)及高压干燥保存供体组[供心悬挂并置于高压气体罐中(氧分压:3200 h Pa,一氧化碳分压:800 h Pa),保存24 h]。将6~8周龄36只受鼠随机分为3组(n=12):即刻移植受体组、HTK保存受体组及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将各供体组的供心分别对应移植于各受体组,移植后2 h,对比观察各受体组复跳情况及供心功能。取对照组及各移植受体组供心组织,HE染色观察供心病理学改变,Tun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及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即刻移植受体组与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复跳率高于HTK保存受体组(P<0.05)。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HTK保存受体组、即刻移植受体组移植后2 h供心功能评分分别为[2.5(2.0~2.9)、0.8(0.5~1.0)、4.5(4.0~4.5)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LC3-Ⅱ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量为(2.06±0.29、0.87±0.18)、即刻移植受体组为(1.24±0.20、2.07±0.32),均高于对照组(0.13±0.03、0.19±0.02)与HTK保存受体组(0.16±0.06、0.2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K保存受体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LC3-Ⅱ蛋白低于即刻移植受体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供心心肌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变化情况较对照组、即刻移植受体组明显,但较HTK保存受体组轻。与对照组、即刻移植受体组凋亡细胞指数[(1.08±0.56)、(2.13±1.71)%]比较,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HTK保存受体组[(5.04±1.77)、(26.72±5.23)%]升高(P<0.01),而高压干燥保存受体组凋亡指数较HTK保存受体组降低(P<0.01)。结论一氧化碳和氧气的高压干燥环境中可减轻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自噬,为细胞提供能量,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黄帅,赵明一,富旗,黄成锋,庄建[8](2015)在《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氧气(oxygen,O2)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混合高压气体干燥保存方法对小鼠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C57BL/6雄性小鼠,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4~6周龄供体鼠48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n=12):空白对照组(A组)、即刻移植组(B组)、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 solution,HTK)液保存组(C组)及高压干燥保存组(D组)。6~8周龄小鼠36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刻移植受体组、HTK受体组及高压干燥受体组(n=12)。供心处理如下:A组仅取供体心,不做移植;B组供心不经保存取下后即刻移植;C组供心浸泡于HTK液中;D组供心悬挂并置于高压气体罐中(PO2:3.2×101.3 k Pa+PCO:0.8×101.3 k Pa=4×101.3 k Pa)。C、D两组供心均于4℃冰箱中保存24 h后,分别移植于受体组小鼠颈部。移植后2 h,对比观察B、C、D叁组复跳情况及供心功能。移植后24 h,检测受体鼠血清心功酶变化;取各组供心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Tunnel染色及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检测,对比观察供心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组10只供心复跳,C组2只供心复跳,D组9只供心复跳,3组间复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10/12)vs.16.7%(2/12)vs.75.0%(9/12),P=0.0015];其中D组复跳率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移植2 h后B、C、D组间供心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vs.0 vs.3,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 I)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高于A、B两组,但低于C组(P<0.001)。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D组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变化情况较A、B两组明显,但较C组轻。Tunnel染色结果显示D组心肌细胞凋亡较A、B两组明显,但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D组bcl-2的表达上调,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干燥保存可减轻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供心活力,有效延长供心保存时间。(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黄帅[9](2015)在《一氧化碳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器官移植手术,如肾脏,心脏,肺脏,肝脏的移植,已成为临床经常使用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确实有效的医治手段之一。外科技巧和免疫抑药物运用逐渐成熟,术后看护的日益进步,使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及预后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供体器官不足的问题却日趋凸显。离体供心无法长期保存已成为限制心脏来源,遏制心脏移植手术开展的重要瓶颈。如何进一步延长供心保存时限,扩大供心来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心脏研究中心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索过的心脏离体保存法包括简单低温保存,低温高压氧保存,持续灌注保存,间歇灌注保存及深低温保存等[1]。上诉各保存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供心保存时间,它们在保存过程中,均需将心脏浸泡保存于心脏停跳液中,利用心脏停跳液作为心脏体外保存的媒介。但在离体供心保存时,由于缺血缺氧环境,ATP生成障碍,导致心肌细胞膜上钠钾泵失活,导致细胞内外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心肌纤维产生水肿及不可逆的损伤,故心脏的离体保存时间尚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通过改良保存液的方式,如往保存液中添加葡萄糖、谷氨酸、抗氧化剂及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能部分减少保存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但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公认的心脏有效保存时间仅为4h-6h[2]。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研究发现C0具有第二信使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表明C0可作为一种新的抗凋亡气体运用于器官移植领域,多个体内外实验将C0运用于大鼠的心,肺,肝,肾,小肠,肾脏等器官,在减轻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针对C0对供体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大都采用化学药物体内诱导的方法,常见的有利用二氯甲烷(Methylene chloride, MC)等诱导剂喂食小鼠,促进小鼠体内内源性的CO气体生成,可将供心保存时间延长至8-10h。若利用CO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改良供心保存方法,建立一种有效心脏长期保存方法,将大大的提高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为广大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课题选用一氧化碳高压干燥保存这一崭新的心脏保存方式来保存小鼠离体心脏,以探讨这一方法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效果,并研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通过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来观察供心移植后改变。供体鼠选用4-6W 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即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即刻移植组,C组:HTK保存组,D组:CO高压干燥保存组;受体鼠选用8-10w 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分别作为即刻移植组、HTK保存组,CO高压干燥保存组的受体。供体小鼠处理:4~6w供体组小鼠,麻醉成功后,剪开腹壁,充分暴露下腔静脉,经下腔静脉注射4℃肝素水1ml (100u/ml)。剪开胸壁及膈肌暴露心脏,经下腔静脉向心脏缓慢注射高钾停搏液,直至心脏停跳。分离并将心肺联合取下。将分离后心肺组织快速放置于盛有4℃冰冻肝素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供心处理:显微镜下修整供心,除肺动脉及主动脉外,余各个心脏血管均予结扎。用弯头显微镊经左右心耳小切口进入左右心房腔,钝性分离房间隔,联通左右心房。经主动脉残端置管,缓慢逆行灌注保存液(根据分组不同,空白对照组、即刻移植组、HTK保存组叁组供心灌注HTK液,CO高压干燥保存组供心灌注改良KH液)灌注压力固定为30cmH2O,灌注时间约为2~3min。空白对照组供心处理完后马上取材行相关检查;即刻移植组供心处理完后马上行异位移植手术移植;HTK保存组供心处理完后置于15ml 4℃HTK液中保存24h;CO高压干燥保存组供心处理完成后,主动脉残端留置一灌注管,使主动脉开口处于开放状态,且冠脉内及主动脉残端留置的灌注管内均充满改良KH液,经此处理后供心悬挂于高压气体罐中保存(PO2:3.2×101.325 kPa+PCO:0.8×101.325 kPa=4× 101.325 kPa),并将高压罐放入4℃冰箱24h,注意留意高压罐的气压改变并及时补充不足的气体。建立同系小鼠心脏颈部异位移植模型:8~10w小鼠作为受体鼠,麻醉满意之后,沿小鼠右锁骨中点至右侧颌下纵行剪开颈部皮肤,充分显露并分离右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于颈动静脉远端结扎,近端予显微血管夹夹闭。采用改良cuff方法,将静脉残端穿入静脉套管后外翻,呈袖套样套于静脉套管壁上,并予10-0丝线固定。肝素生理盐水冲洗静脉腔,将静脉腔内残留组织碎片及血栓祛除。同理处理颈总动脉。受体小鼠准备完毕之后,取出经不同保存条件处理后的供心,将其置于含4℃冰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进行修整。生理盐水冲洗并排出左右心耳、主动脉及肺动脉内气体,结扎左右心耳切口,取出主动脉残端留置的灌注管,修剪主动脉及肺动脉于合适长度。显微镜下,将受体鼠带套管的颈总动脉套于供心主动脉内,颈内静脉套于肺动脉内,并将主动脉壁及肺动脉壁分别结扎固定于套管壁上。手术完毕后,先开放颈静脉的近心端,再开放颈动脉的进心端,开放后观察供心表面及吻合口是否有渗血及梗阻的情况,并予相应处理。开放后观察供心2h,记录心脏的复跳情况、质地改变及颜色变化。根据供心开放后供心搏动情况,记录供心复跳率;根据供心复灌后收缩强度、颜色及心肌硬度行移植物活力评分,最低0分,满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心肌活力越好,术后供心存活时间越长。观察完毕后,缝皮,受体鼠保温、独笼饲养。术后供心取样检测:除空白对照组小鼠供心处理后即刻取样检测外,余叁组供心均于移植后24h取样行相关检测。移植后24h,处死受体小鼠,抽血后分离提取血清,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Troponin I, TnI)浓度变化;取供心心肌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staining, HE)染色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对比四组供心心肌细胞排列、细胞间质水肿程度、冠脉血管周围组织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 TUNEL)检测凋亡染色阳性心肌细胞,并于高倍镜下行凋亡细胞计数,计算凋亡指数,比较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采用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WB)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 2, 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推断细胞凋亡改变的可能原因。结果建模成功2h后,于手术显微镜下可见:即刻移植组供心颜色红润,搏动强,窦性心律,心室壁柔软富有弹性,冠脉通畅,未见明显出血、淤血表现。HTK保存组心脏组织颜色多呈黑红色、弹性差,心室壁僵硬,多为无搏动或局部心房搏动,心律失常多见,冠脉内血流淤滞,冠脉周围可见弥漫性出血灶,供心多于移植后24h内停止搏动。CO高压干燥保存组:心脏颜色红稍偏暗,弹性稍差,心室壁稍显僵硬,搏动多为窦性心律,心肌收缩力较即刻移植组减弱,冠脉内血流通畅,冠脉周围可见少量散在出血点。移植物活力评分结果:各组移植物活力评分分别用中位数、第1四分位数(P25%)及第3四分位数(P75%)表示,即刻移植组、HTK保存组及CO高压干燥保存组活力评分分数为5(5-5)、0(0-1)、3(2.2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整检验水平α’=α/3=0.0167,行两两比较后发现,即刻移植组活力评分高于HTK保存组及CO高压干燥保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高压干燥保存组评分高于HTK保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供心复跳率结果为:即刻移植组中有10只、HTK保存组中有2只、CO高压干燥保存组中有9只供心移植后复跳(n=12),复跳率分别为83.3%、16.7%、75.0%。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03,P=0.0015<0.01)。调整检验水准α'=α/3=0.0167后,行多样本两两比较,CO高压干燥保存组的复跳率与即刻移植组的复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167),但明显高于HTK保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HTK组复跳率明显低于即刻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7, P=0.0011<0.01)。四组血清肌钙蛋白I浓度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28±0.02)ng/m1,即刻移植组:(0.37±0.03)ng/ml,HTK保存组:(2.02±0.05)ng/ml,CO高压干燥保存组:(1.59±0.04)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04.74,P<0.01),即刻移植组较空白对照组稍升高(P<0.001);CO高压干燥保存组明显高于即刻移植组(P<0.001),但低于HTK保存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组供心的HE染色对比发现,光学显微镜下,空白对照组供心组心肌细胞染色均一,排列致密,细胞结构完整清晰,间质未见水肿,冠脉壁完整,周围未见明显红细胞渗出;即刻移植组供心心肌组织染色均一,细胞排列有序,细胞结构完成,组织间质稍水肿;HTK保存组供心,可见部分心肌细胞变性,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可见核深染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细胞间质可见红细胞渗出;CO高压干燥保存组:供心心肌细胞排列致密,结构完整,排列基本规整,染色较均匀,心肌细胞较完整,心肌细胞间质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侵润,未见明显红细胞渗出。Tunel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心肌细胞呈均一的淡染,未见异常核。即刻移植组心肌细胞染色均匀,偶见绿色阳性细胞,HTK保存组可见大量绿色阳性凋亡细胞, CO高压干燥保存组可见少量绿色阳性凋亡细胞,但明显少于HTK保存组。空白对照组、即刻移植组、HTK保存组及CO高压干燥保存组凋亡细胞指数分别1.08±0.15、3.96±0.41、15.83±1.33、4.2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3.67,P<0.01)。空白对照组凋亡指数远小于其余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刻移植组凋亡指数小于HTK保存组(P<0.01),但与CO高压干燥保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0.05)。CO高压干燥保存组较HTK保存组的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即刻移植组、HTK保存组、CO高压干燥保存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4±0.01)、(0.18±0.01)、(0.62±0.05)、(0.71±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0.79,P<0.01)。多样本间两两比较后发现,空白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量最低,即刻移植组心肌Bcl-2表达低于HTK保存组(P<0.01)及CO高压干燥保存组(P<0.01),CO高压干燥保存组的心肌细胞Bcl-2蛋白高于HTK保存组(P=0.00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高压干燥保存是一种有效的心脏保存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延长小鼠供心离体保存时间,减少离体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移植后供心复跳率。但是,其在供心保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5-03-31)

苏志良,赵浩亮,曹燕,魏爱英[10](2013)在《丹参对大鼠离体保存再灌注肝脏IL-10mRNA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离体保存后再灌注肝脏IL-10 mRNA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UV液、UV液+丹参保存并再灌注的离体肝脏的IL-10 mRNA表达。结果:丹参保存16、24、32 h再灌注的大鼠离体肝脏IL-10 mRNA表达分别为68.55±5.37、49.73±3.74、32.65±2.39;明显高于对照组(37.62±3.37、23.70±2.35、13.7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能够增加肝脏保存后再灌注IL-10 mRNA表达,对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3年10期)

保存再灌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由基清除剂包括L-精氨酸、阿魏酸(钠)、酶性自由基清除剂、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褪黑素、中药及其提取物、依达拉奉等,不同的灌注液能在不同程度上对离断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否有更佳的灌注液联用方案,与持续性封闭负压吸引等物理保存法联合是否能达到更好的保存效果,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存再灌注论文参考文献

[1].施少军.富氢器官保存液在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魏琳匀,陈敏亮,梁黎明.自由基清除剂保存离断肢体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

[3].黄帅,赵明一,富旗,黄成锋,庄建.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6

[4].江晓欢.TOLL样受体4在不同供肺保存方法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D].广西医科大学.2016

[5].李培磊.甲烷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DCD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

[6].殷鹏.DMSO对器官冷保存及其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

[7].张瑞,黄帅,富旗,郑少忆,郭惠明.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及凋亡作用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

[8].黄帅,赵明一,富旗,黄成锋,庄建.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

[9].黄帅.一氧化碳高压干燥保存对小鼠供心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

[10].苏志良,赵浩亮,曹燕,魏爱英.丹参对大鼠离体保存再灌注肝脏IL-10mRNA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

论文知识图

的基因位置(NevilleMJ,etal,19...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后肝细胞凋...月+脏保存/再灌注损伤供肝组织中NF-B的活性变化冷保存时fasmRNA表达量的时效变化供肝组织中NF-B活性的EM SA测定

标签:;  ;  ;  ;  ;  ;  ;  

保存再灌注论文_施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