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工作流技术在机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谢勇[1](2021)在《基于微服务与工作流技术的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在面向广电用户的推荐系统中,涉及到了较多的业务范围,例如电影、电视、新闻,由于不同的业务范围和用户特点,产生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不同的内容下需要针对用户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推荐策略,因此需要将这些业务多层级多模块的划分和配置。其次的是若实现了上述的多种业务场景,系统的业务流程逻辑将较为复杂,普通的实现方法是硬编码,这导致管理人员难以清晰的查看业务流程动态。而第三个问题则是由于广电节目推荐系统的计算资源需求波动较大,导致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推荐效果受影响。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围绕广播电视内容推荐系统的业务范围划分、业务流管理以及在有限资源下的推荐计算量提升问题,使用推荐技术、微服务、工作流以及容器部署技术对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实现。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业务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在管理系统中手动添加业务模块与策略算法,并可将业务模块与策略算法通过灵活的配置结合起来,组成多种推荐场景。在推荐场景的实现是基于推荐系统的三层架构,包括离线、在线和近线三层,通过选择适当的组合,实现相关推荐、个性化推荐和热点推荐等场景。其次本文使用了工作流引擎对业务的流程进行管理,工作流引擎应用了业务流程建模符号标准来描述工作流,使业务流程更加的清晰且可控制业务的动态更改。传统的工作流是通过单体应用实现,本文使用微服务作为工作流引擎的单个任务实现,从而实现业务变更对系统部署的控制。最后,作为补充,为了在有限资源下提升推荐计算量,从而提升整体推荐效果,本文采用了部署层的动态热更新设计,即在推荐系统运行期间,根据系统负载变化对近线层和在线层的部署状态进行动态的更新。业务的灵活配置使得系统对于不同推荐需求的适配性更高,使系统可以基于固定推荐计算架构实现多种应用场景。通过工作流可将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与标准化的管理,使得推荐业务流程的静态组成和动态变化更加清晰直观。工作流与微服务的结合方便了推荐计算任务的部署和扩展,从而使得系统底层部署具有动态变更特性,使推荐计算量总是维持在高水平,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推荐效果。
庞博[2](2020)在《基于JAVA的国网某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工业生产效率。同时,电力工程项目数量、规模亦日益增长,一个现实问题是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越来越多且更加复杂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需求。为了解决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数据共享性。国网公司将采用信息化软件开发技术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得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和实时性。针对目前国网某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本文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对该系统进行设计开发过程中,利用最新的信息理论,引入软件工程相关技术,使得该系统能够全面覆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部流程,比如项目的立项、质量监控和进度安排等。本文首先完成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的分析,对国内外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主流的管理方式和软件开发技术。然后,以国网公司工程项目现实管理中存在的各项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对系统的实际需求展开分析,由此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项目立项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项目执行管理、项目监理管理、项目决算管理和系统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及其子模块。利用J2EE软件开发技术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和开发,对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采用MVC模块化的设计模式,降低系统功能模块实现的耦合性。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后台数据库,使系统的数据得以共享,数据利用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最后,本设计尝试采用功能测试用例和JMeter工具分别进行功能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在实用性、高效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提高了国网某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降低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力成本。通过该系统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国网公司某供电公司各部门分别运行信息管理系统的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在信息的流转方面获得提升,进而有利于电力工程的信息化水平建设。
张贝贝[3](2020)在《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管理流程也逐渐多维化、复杂化。由于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起步较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式(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图纸为主要数据载体的施工管理工作平台,存在图纸数据与施工现场情况关联度低、误差大的问题,造成施工各部门、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换困难、协同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为核心的信息管理技术,结合动态工作流的协同设计模式,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趋势。但是,现有BIM技术工作平台存在施工进度信息不统一、施工现场数据同步性低、协同调度策略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实现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多方的高效协同工作,导致BIM技术和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不易落地应用,阻碍了建筑工程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入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首先,针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的分解与存储问题,提出了基于施工信息分解的扩展型BIM元数据存储结构,该存储结构将BIM模型和施工进度信息、派工单信息紧密结合,在BIM模型中包含了施工现场信息,为施工进度管理和协同调度建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层面支持。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表示,通过对施工进度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基于扩展型BIM元数据的Petri Nets工作流架构,以适应施工进度管理当中施工工序和施工流程的动态变化,为施工进度协同调度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为了解决施工管理当中的协同调度问题,通过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两个方面的协同分析和重新建模,提出一种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协同调度管理工作流程,以及解决协同调度冲突的两种消解策略。通过协同调度设计,确保了动态工作流网络的正确运转,保证了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顺畅,以及各类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最后,利用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表示、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流,以及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协同调度等技术的基础上,以轨道交通工程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轨道交通施工管理协同工作平台,解决了粗放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流程复杂、各专业协同难度大、信息孤岛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的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不仅解决了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的BIM模型与施工现场情况脱节、数据关联度低的问题,同时也为该类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罗珍[4](2020)在《科研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信息技术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众多行业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数字化管理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考勤审批、项目管理等众多领域中,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赋能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单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因笔者实习所在单位日常办公中不仅需要完成请假、加班、外出等常规审批流程,还需要参与科研单位的项目立项、项目研发以及项目验收等项目管理方面的科研工作。成功的项目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调查发现,在实际项目运行中,项目负责人需要花费全部工作时间的75%在沟通上,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鉴于目前没有一款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契合笔者所在科研单位的所有需求,因此笔者所在单位建议研发一款能满足科研单位实际业务需求的科研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分析笔者所在科研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满足登录、汇报、考勤审批、项目管理等功能需求之外,还应满足在性能、安全性等非功能性方面的需求。其次,本系统设计了系统总体框架,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本文所开发的系统需求进行技术选型。考虑到后期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用BS架构,结合使用Spring、Free Marker、My SQL、Activiti5工作流引擎、Boot Strap等前后端技术开发本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页面登录系统,前后端通过Ajax技术进行数据交互,后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返回给前端进行页面渲染。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本文将工作流技术应用到系统的审批、项目管理等功能中。使用Activiti工作流引擎控制任务开始、状态的转换、路由选择和任务结束,向用户提供访问接口和可视化管理界面。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业务流程,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本系统根据项目中不同角色给予的权限设置,使系统中项目开发功能更加安全可靠。最后对系统整体进行测试,并进行缺陷追踪,直到Bug归零,测试通过才可上线使用。本系统结合工作流技术,实现了汇报、审批、报表导出、项目流程管理等主要功能,更好地契合了科研单位的实际业务需求。目前本系统已经稳定运行数月时间,处于不断迭代版本阶段。科研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的实现,在企业办公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将线下纸质化办公转移到线上无纸化来操作,将繁琐的线下办公流程变得简单,员工只需关注自己职责以内的事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助力企业发展!
张宇[5](2020)在《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建设成果显着,以大型酒店、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兼具服务性和休闲性功能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运维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建筑及设施设备需要更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针对目前大型复杂建筑运维管理所面临的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挑战,本文以兼具餐饮、住宿、商务、会展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酒店为切入点,从运维管理方的角度出发,借助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运维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如何建立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以期提升酒店运维管理水平,并为其它大型复杂建筑的运维管理提供解决思路。首先,本文通过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明晰了研究对象的内容范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具体介绍BIM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各自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了运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酒店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大型酒店建筑特征及其运维管理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型酒店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空间构造复杂、人流量大、运维管理品质要求高、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征,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酒店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利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酒店运维管理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文提出并构建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再次,本文借助信息流理论,研究运维信息流转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通过在酒店运维管理中合理利用BIM与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流转效率,进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逻辑框架。以信息流模型为基础、借鉴物联网DCM通用架构、合理嵌入BIM技术的方式,提出了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信息获取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应用层、信息复用层各层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将前文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A项目,结合此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架构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际操作。主要包括:构建了A项目的BIM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信息完善和轻量化处理;针对A项目酒店公共区运部位进行了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部署及ZigBee无线网络设计;利用BIM模型数据构建了初始运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信息与物联网实时采集的动态信息相关联的研究;对该项目酒店运维管理平台进行了部分界面与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该论文共有图5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48篇。
郭攀[6](2019)在《基于BIM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应运而生,为整个工程建设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并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的技术应用趋势。目前,桥梁行业BIM技术的应用存在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缺乏贯穿全寿命周期的技术整合,因此对BIM信息化协同统一平台进行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BIM理念为核心,围绕多专业、多方参与、多阶段协同工作,开发基于Web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并深入研究了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旨在实现桥梁建设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协同管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国内外BIM应用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BIM商用软件的优劣及适用性,并选择Bently MicroStation作为桥梁BIM应用的基础平台。以下牢溪大桥为工程实例建立了桥梁参数化模型,同时,为满足BIM模型在Web中轻量化显示的需求,笔者对以BIMFACE为技术支撑的BIM模型轻量化实现流程进行了研究探索。2、基于IFC标准拓展定义桥梁BIM数据结构,并通过二次开发MicroStation非几何属性拓展功能,为桥梁构件模型绑定IFC属性,进而完善BIM模型的信息表达。为满足Web系统开发的BIM数据结构化需求,提出了基于桥梁空间结构分解的EBS编码体系,解决了以BIM模型为核心的平台功能应用问题。3、介绍了ASP.NET MVC、工作流和数据库等Web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和理论应用,通过解析系统架构进行逐层详细分析,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进而实现平台的系统框架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4、提出了信息化协同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和实现原则,测试了平台的权限管理、图档管理、编码管理、BIM模型管理等功能,并基于平台实现了以质量、安全、进度和造价为核心的施工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最后对构建桥梁BIM应用标准化体系仍需完善的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实现桥梁信息化建设目标,促进桥梁智能建设的发展。
陈鹏[7](2015)在《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铁路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深度应用,要求机务站段不断加强检修工序改革及智能化作业。以往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存在对检修生产数据的采集手段落后、对检修生产数据的利用率不高和系统本身的灵活性较低等问题,从而无法全面监控整个机车检修作业过程,造成了机车漏检漏修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上层管理和车间生产之间产生“信息断层”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机车检修生产过程中引入新一代物联网信息技术,利用感知层设备获取车间实时生产数据和生产对象的属性信息,并集成检修生产数据到机车检修信息系统中,提高检修信息系统对检修生产数据的有效利用,从而给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中各个应用服务提供全面决策、分析和监控的作用。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设计集成性的面向物联网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和总体架构。根据总体设计,采用二维码识别、智能检测设备、手持作业终端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实现对车间检修生产作业中部分数据的有效采集。(2)针对机车检修物联网中各个感知设备难以实现接入面向物联网的检修信息系统的问题,分析检修车间感知设备产生的检修数据特点和现有数据集成方法,设计了基于XML和Web Service的检修生产数据集成方法,使得机车检修物联网中感知设备的采集数据实时接入检修信息系统,为上层应用服务提供决策依据。(3)本文旨在建立动态机车检修业务流程引擎,采用事件检测模式获取流程活动节点的物联网数据,从而驱动检修流程的自动化运行。系统中的检修流程贯穿于机车检修全过程,包括机车检修、配件检修等,实现了各个模块的有机衔接和面向物联网的检修作业过程管理系统的可视化,解决了管理层和车间生产的“断层”问题。(4)按照实际需要对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进行了开发。
汪洋[8](2014)在《基于工作流的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电信业务的迅速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日益增加,工程项目种类日益繁多,施工条件日益复杂。同时,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基于人工管理模式,导致项目管理效率低下,管理部门和人员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信企业工程管理业务的需求。为此,急需研究新型的管理模式,应用信息化手段,研发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为工程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工程管理协同工作平台,管控工程的总体工期和生命周期,分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管控效率、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本文主要工作在于:(1)基于工作流的理念,对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的管控流程进行研究,实现优化和重组,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2)针对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业务流程复杂、多变的特点,设计、开发面向文档流转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实现流程管控系统中的业务流程,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3)根据petri网工作流模型的结构特性,设计了通过模型简化的方法,检验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的正确性。(4)针对电信工程管控的特点,设计了基于petri网调度算法的工作流引擎,将工作流技术和Petri网过程建模工具引入到电信工程项目管理中,构建工程项目流程管控工作流模型,让项目的任务按照工作流的定义和规则去执行。(5)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实现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经在某电信分公司投入运行。
张鹏[9](2014)在《基于Web的可配置工作流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以及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依靠传统定制的应用系统很难及时满足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另外,在电力企业中,电力工程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综合、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高效地管控日益庞大、复杂的工程成为当前电力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工作流技术、Web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充分考虑电力工程管理的需求,设计实现了基于Web的可配置工作流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到电力工程的管理中。通过流程、表单的建模,工作流引擎的管理,使电力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定义的规则准确的在各部门、各岗位有序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灵活、方便、高效、易扩展的特性,与业务无关、可配置的设计模式能够适应企业管理不断变化的现实和持续完善的要求。
张长东[10](2012)在《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工作流技术在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代表了当前项目管理的一个研究和发展方向。它通过对工作流的流程定义和运行期控制来解决项目管理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业务流程的多样化需求和管理流程的不确定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申请、审批、采购、工程实施、验收交维等很多流程,这些流程所包含的大量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处于流动状态,并且工作流程会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变化,所以项目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随时改变工作流程。方便的改变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否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一个关键问题,工作流技术实现了业务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分离,在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或管理流程改变时,系统程序改动量小,影响范围小,降低了维护的成本和时间以及周期。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工作流发展方向及应用状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工作流技术以及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设计与应用,有效地开发了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该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将实际的业务过程转化成某种计算机化的形式表示,并有效地协调工作流中的各个环节,使之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较好的解决了业务流程的多样化需求和管理流程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结合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讨论了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特点,设计了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并以一个项目应用的实例来说明该设计的可行性,最后对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每一个具体工作流程在具体的业务流程中的流动和执行,实践表明,本文研究与设计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可以较好的满足项目管理中所涉及的需求特性。
二、基于Web的工作流技术在机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工作流技术在机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服务与工作流技术的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本文的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和技术介绍 |
2.1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2.1.1 微服务与工作流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推荐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2.2 应用框架Spring与 Spring Boot |
2.3 微服务框架Spring Cloud Alibaba |
2.4 容器技术Docker |
2.5 面向微服务的工作流管理工具Zeebe |
2.6 容器集群编排工具kubernetes |
2.7 分布式大数据平台Hadoop |
2.8 消息队列工具kafka |
2.9 内存化数据库Redis |
2.10 前端Java Script框架Vue |
2.11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3.2 拟解决问题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微服务与工作流技术的推荐系统软件设计 |
4.1 推荐系统的架构设计 |
4.2 推荐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 |
4.3 数据接口与数据库设计 |
4.3.1 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2 物料数据接口 |
4.3.3 行为数据接口 |
4.3.4 近线层推荐列表Redis |
4.3.5 近线层消息队列Kafka |
4.3.6 离线层数据存储Hbase |
4.3.7 在线层数据存储与查询Elastic Search |
4.4 管理系统设计 |
4.5 推荐计算框架详细设计 |
4.5.1 数据聚合与模型建立模块 |
4.5.2 离线计算模块 |
4.5.3 在线计算模块 |
4.5.4 近线计算模块 |
4.6 推荐业务场景与工作流详细设计 |
4.6.1 工作流基本设计 |
4.6.2 相关推荐工作流 |
4.6.3 个性化推荐工作流 |
4.6.4 热点推荐工作流 |
4.7 微服务与容器编排详细设计 |
4.7.1 微服务划分 |
4.7.2 Kubernetes容器编排设计 |
4.7.3 微服务组件及其Kubernetes部署设计 |
4.8 高可用集群与监控详细设计 |
4.8.1 高可用集群设计 |
4.8.2 集群监控与反馈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微服务与工作流的推荐系统实现 |
5.1 管理系统实现 |
5.1.1 前端实现 |
5.1.2 后端实现 |
5.2 推荐计算流程实现 |
5.2.1 数据聚合模块与模型建立的实现 |
5.2.2 相关推荐场景实现 |
5.2.3 个性化推荐场景实现 |
5.2.4 热点推荐场景实现 |
5.3 工作流实现 |
5.4 微服务业务管理 |
5.5 初始部署与热更新部署 |
5.5.1 准备工作 |
5.5.2 服务编排文件 |
5.5.3 在Kubernetes中部署Nacos集群 |
5.5.4 部署推荐计算业务程序 |
5.5.5 Kubernetes容器动态更替 |
5.6 监控与反馈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和评估 |
6.1 测试环境 |
6.2 系统功能测试 |
6.3 系统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基于JAVA的国网某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J2EE概述 |
2.2 MVC模式 |
2.3 ORACLE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总体流程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项目立项管理 |
3.2.2 项目计划管理 |
3.2.3 项目执行管理 |
3.2.4 项目监理管理 |
3.2.5 项目决算管理 |
3.2.6 系统后台管理 |
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性能指标 |
3.3.3 开发平台和语言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软件架构 |
4.2 网络拓扑 |
4.3 系统功能结构 |
4.4 系统功能类设计 |
4.4.1 项目立项管理 |
4.4.2 项目计划管理 |
4.4.3 项目执行管理 |
4.4.4 项目监控管理 |
4.4.5 项目决算管理 |
4.4.6 系统后台管理 |
4.5 后台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的E-R图 |
4.5.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登录界面 |
5.3 系统功能实现 |
5.3.1 项目立项管理 |
5.3.2 项目计划管理 |
5.3.3 项目执行管理 |
5.3.4 项目监控管理 |
5.3.5 项目决算管理 |
5.3.6 系统后台管理 |
5.4 系统测试 |
5.4.1 系统功能测试 |
5.4.2 测试结果分析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5.1 性能测试过程 |
5.5.2 测试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2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信息表示 |
2.1 BIM模型信息表示 |
2.2 基于派工单的施工信息分解 |
2.3 扩展型BIM元数据存储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流设计 |
3.1 工作流建模模型分析 |
3.2 基于扩展型BIM元数据的工作流建模 |
3.2.1 施工进度管理流程再造 |
3.2.2 基于扩展型BIM元数据的Petri Nets工作流架构 |
3.3 工作流的动态性设计 |
3.3.1 基于描述文件的变化自适应 |
3.3.2 基于微服务的动态自适应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协同调度设计 |
4.1 协同调度分析 |
4.1.1 施工人员之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
4.1.2 施工过程之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
4.2 协同调度管理下的流程设计 |
4.3 协同调度中的冲突消解策略 |
4.3.1 工期代价约束的串行调度优化规则 |
4.3.2 可达树约束的并行调度优化规则 |
4.4 本章小结 |
5 施工管理协同工作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
5.1 工程应用案例 |
5.2 平台技术架构 |
5.3 BIM模型管理 |
5.3.1 基于WebGL的 BIM三维可视化 |
5.3.2 BIM模型管理 |
5.3.3 BIM模型快速查询及定位功能设计与实现 |
5.3.4 BIM模型安全质量管理 |
5.4 基于BIM的施工资料管理 |
5.4.1 工程项目概要管理 |
5.4.2 施工资料录入 |
5.4.3 施工资料查看 |
5.4.4 施工资料与BIM模型关联 |
5.5 基于BIM的施工协同管理 |
5.5.1 基于工作流的施工计划管理 |
5.5.2 基于工作流的派工单管理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奖项 |
(4)科研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技术概述 |
1.3.1 WEB相关技术 |
1.3.2 数据库技术 |
1.3.3 工作流管理技术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2.1.2 操作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功能需求 |
2.2.1 登录模块 |
2.2.2 汇报管理 |
2.2.3 考勤审批 |
2.2.4 项目管理 |
2.2.5 系统管理 |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分层设计 |
3.2 系统总体架构 |
3.3 技术选型 |
3.3.1 前端框架选择 |
3.3.2 后端框架选择 |
3.3.3 数据库选择 |
3.3.4 工作流引擎选择 |
3.4 核心功能设计 |
3.4.1 系统功能架构 |
3.4.2 登录模块设计 |
3.4.3 汇报模块设计 |
3.4.4 考勤审批模块设计 |
3.4.5 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
3.4.6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3.5 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关系模型设计 |
3.5.2 数据库表设计 |
3.5.3 数据库备份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
4.2 工作流开发 |
4.2.1 Activiti5工作流配置 |
4.2.2 工作流建模 |
4.2.3 工作流引擎开发 |
4.3 部分模块实现和展示 |
4.3.1 登录模块 |
4.3.2 汇报管理 |
4.3.3 考勤审批 |
4.3.4 项目管理 |
4.3.5 系统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法 |
5.3 功能测试 |
5.3.1 登录模块 |
5.3.2 汇报模块 |
5.3.3 考勤审批 |
5.3.4 项目管理 |
5.3.5 测试结果分析 |
5.4 非功能测试 |
5.4.1 性能测试 |
5.4.2 界面测试 |
5.4.3 安全性测试 |
5.4.4 兼容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2.1 大型酒店相关内容 |
2.2 运维管理相关理论 |
2.3 BIM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4 物联网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5 本章小结 |
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
3.1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
3.2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现存的问题 |
3.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内容及功能需求 |
3.4 基于扎根理论的运维管理信息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 |
4.2 相关技术与标准研究 |
4.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构建思路与目标 |
4.4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整体架构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与物联网的运维管理系统构建 |
5.1 信息获取层 |
5.2 网络传输层 |
5.3 信息存储与应用层 |
5.4 信息复用层 |
5.5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况 |
6.2 BIM模型构建和处理 |
6.3 物联网设备部署及组网 |
6.4 运维数据库的构建 |
6.5 平台功能开发与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BIM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BIM应用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逻辑结构 |
2 桥梁BIM三维模型建立及轻量化 |
2.1 桥梁BIM建模软件选择 |
2.2 桥梁BIM参数化建模 |
2.3 桥梁BIM模型轻量化的实现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IFC标准的桥梁信息模型编码体系研究 |
3.1 IFC标准 |
3.2 基于IFC的桥梁工程信息存储标准 |
3.3 工程系统分解结构(EBS) |
3.4 EBS在桥梁BIM模型中的编码体系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4 平台开发技术应用及系统设计 |
4.1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4.2 技术应用研究 |
4.3 平台系统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Web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构建 |
5.1 信息化协同平台的实现原则和总体结构设计 |
5.2 平台功能实现 |
5.3 桥梁工程信息化协同管理智能建设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7)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联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机车检修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现有检修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相关支撑技术 |
2.1 物联网技术 |
2.1.1 物联网概述 |
2.1.2 物联网相关技术 |
2.2 Web服务技术 |
2.2.1 Web服务体系架构 |
2.2.2 Web服务协议 |
2.3 工作流技术 |
2.3.1 工作流概念 |
2.3.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3 工作流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3 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检修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
3.1.1 检修信息系统设计目标 |
3.1.2 检修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
3.2 检修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总体功能设计 |
3.2.1 检修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2.2 检修信息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3.3 检修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3.3.1 感知层 |
3.3.2 网络层 |
3.3.3 应用支撑层 |
3.3.4 应用层 |
3.4 检修信息系统的感知层实现 |
3.4.1 配件的识别 |
3.4.2 检修数据采集 |
3.4.3 网络支撑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4 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 |
4.1 检修信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分析 |
4.2 检修生产数据集成 |
4.2.1 检修生产数据特点 |
4.2.2 常用数据集成方法 |
4.2.3 基于XML和Web Service的检修生产数据集成 |
4.3 检修流程服务 |
4.3.1 检修流程定义与发布 |
4.3.2 检修数据事件监测 |
4.3.3 检修流程的引擎 |
4.4 本章小结 |
5 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 |
5.1 检修信息系统开发环境 |
5.2 检修信息系统的部署 |
5.3 检修信息系统的主要界面演示 |
5.3.1 系统登录界面 |
5.3.2 系统基础管理模块 |
5.3.3 设备管理模块 |
5.3.4 业务流程管理模块 |
5.3.5 配件检修管理模块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基于工作流的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础知识 |
2.1 WorkFlow 简介 |
2.1.1 工作流的概念与发展 |
2.1.2 工作流技术领域的相关概念 |
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1.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 |
2.1.5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施策略 |
2.1.6 基于 Web 工作流的优点 |
2.2 Petri 网 |
2.2.1 Petri 网的基本定义 |
2.2.2 Petri 网简介 |
2.2.3 Petri 网的路由结构 |
2.2.4 Petri 网的发散与汇聚 |
2.3 WorkFlow 建模技术 |
2.3.1 工作流建模技术的分类 |
2.3.2 基于 Petri 网的工作流模型的优点 |
第3章 工作流模型结构正确性检验算法的优化 |
3.1 工作流模型的错误结构 |
3.2 模型简化法则 |
3.3 模型简化算法 |
第4章 工作流引擎的设计 |
4.1 数据库设计 |
4.2 过程模型转换器 |
4.3 工作流引擎分析 |
4.3.1 引擎内核需要处理的问题 |
4.3.2 调度机制与算法 |
4.4 工作流引擎的设计 |
4.4.1 数据库访问模块设计 |
4.4.2 业务处理组件设计 |
4.4.3 核心引擎组件设计 |
4.4.4 工作流 Web 服务设计 |
4.4.5 工作流引擎的实现方法 |
4.5 性能测试 |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概述 |
5.1.1 项目背景 |
5.1.2 主要需求 |
5.1.3 系统设计目标 |
5.2 系统架构 |
5.2.1 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架构 |
5.2.2 系统模块结构 |
5.2.3 系统环境 |
5.3 数据库设计 |
5.4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1 工程管理模块 |
5.4.2 流程设计管理 |
5.4.3 考核模块 |
5.5 工作流应用案例—无线网工程管控 |
5.5.1 无线网流程设计 |
5.5.2 无线网流程实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基于Web的可配置工作流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力工程管理的现状 |
1.3 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2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2 工作流技术 |
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2 工作流技术的特点 |
2.3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4 工作流执行服务和引擎 |
2.5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5.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2.5.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 |
2.5.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2.6 本章小结 |
3 Web技术 |
3.1 B/S与C/S体系架构 |
3.2 Web服务 |
3.3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
3.4 Web服务相关技术和标准 |
3.5 Web服务的优点及应用范围 |
3.6 Web服务技术与工作流技术的结合 |
3.7 其它相关技术 |
3.7.1 .Net技术 |
3.7.2 Silverlight技术 |
3.7.3 Ajax技术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Web的可配置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开发模式技术架构 |
4.3 系统设计原则 |
4.4 系统的体系结构 |
4.5 数据库设计与数据库访问策略 |
4.5.1 数据库设计 |
4.5.2 数据库访问策略 |
4.6 工作流引擎设计与实现 |
4.6.1 工作流引擎的主要功能 |
4.6.2 工作流引擎数据库设计 |
4.6.3 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4.7 建模工具的实现 |
4.7.1 流程设计建模工具 |
4.7.2 表单设计工具 |
4.8 应用接口 |
4.9 本章小结 |
5 基于Web的可配置工作流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5.1 基础数据的准备 |
5.2 流程建模 |
5.2.1 流程定义 |
5.2.2 表单设计 |
5.3 系统运行情况 |
5.3.1 身份认证 |
5.3.2 综合平台主界面 |
5.3.3 流程发起 |
5.3.4 处理任务 |
5.3.5 工程项目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6 绪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文中不足之处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1.2.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2 本文的研究主要工作 |
1.2.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
2.1 工作流技术 |
2.1.1 工作流技术概况 |
2.1.2 工作流技术的相关模型 |
2.2 XML技术 |
2.3 Web技术 |
2.4 协同技术 |
第三章 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
3.1 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功能 |
3.1.2 系统使用对象 |
3.2 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
3.2.1 系统配置管理功能 |
3.3 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3.3.1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3.3.2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3.3.3 站点台帐管理模块设计 |
第四章 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测试 |
4.2 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在移动公司某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Web的工作流技术在机务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服务与工作流技术的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D]. 谢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JAVA的国网某供电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庞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3]面向BIM施工管理的动态工作流协同架构研究与设计[D]. 张贝贝.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科研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D]. 张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BIM的桥梁信息化协同平台技术研究[D]. 郭攀.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7]面向物联网的机车检修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鹏.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8]基于工作流的电信工程项目流程管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 汪洋. 南昌大学, 2014(01)
- [9]基于Web的可配置工作流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D]. 张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2)
- [10]基于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工程建设节点动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长东.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