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军[1]2004年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人工草地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羊草人工草地喷施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及其复配制剂提高羊草产量,改善羊草品质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在羊草的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叁个不同生育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然后测定其株高、地上部分干重以评价对产量的影响,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以评价对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与对照组相比,其羊草产量和品质均有所提高,以0.01mmol·L-1浓度处理效果最佳,为最适浓度。其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5.17%和3.85%,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94%、6.15%、16.14%。外施脱落酸,亦即诱抗剂(ABA)可通过提高羊草的抗逆性来提高羊草产量,改善羊草品质。在羊草的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各试验组羊草的产量和品质均比对照有所提高,以2×10-4 mmol·L-1处理效果最佳,为最佳作用浓度。其羊草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23%和4.6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2%、9.76%、32.75%,外施BR可促进羊草生长,在羊草生长的拔节期到孕穗期作用最为明显,可作为喷施BR的最佳时期。外施生长促进剂BR可增加羊草产量,改善羊草品质。在羊草的不同生育期喷施ABA+BR不同浓度的复配制剂,各试验组羊草的产量和品质均比对照大大提高,以0.1mmol·L-1ABA+0. 2×10-4mmol·L-1 BR复配浓度处理效果最佳,为最佳复配浓度,其羊草
宋吉轩[2]2017年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一种多年生根茎类植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及我国的内蒙古东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是草原重要的建种牧草之一;近年羊草的分布范围有向南扩展的趋势。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特别是干旱及盐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严重的干旱会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本文通过野外试验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干旱胁迫下羊草生长、生理生化等反应进行研究,同时借助转录组技术,探讨羊草适应不良环境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为在生产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调控植株生长,恢复草原羊草生产力的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牧草作物的栽培育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外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用十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羊草,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试剂,连续两年在锡林郭勒野外自然环境下,采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6-苄氨基腺嘌呤(6-BA)、油菜素内酯(BR)、赤霉素(GA_3)和5-氨基乙酰丙酸(AL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围栏的天然草原退化恢复样地进行叶面处理,以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CK),探讨其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1)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有促进羊草的生长、改善生理状况的作用,其中以BR和ALA效应最显着。(2)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羊草植株的株高、鲜重和干重等生长指标与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株高、鲜重和干重以喷施ALA(50.0 mg/L)时达到最大值;五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对羊草的光合色素的含量产生了影响,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光合色素的含量,以喷施ALA(50.0 mg/L)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光合色素达到最大值,并与CK相比差异显着;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羊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均有增加,变化趋势跟形态指标一致,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以喷施ALA(50.0 mg/L)时达到最大值,而可溶性蛋白达到最大值则为喷施BR(0.20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的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变化趋势与形态指标相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羊草喷施ALA(50.0 mg/L)时活性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达到最大值则为喷施BR(0.20 mg/L)。(3)综合分析,ALA(50.0 mg/L)和BR(0.20 mg/L)两个处理浓度对羊草的作用效果最好,建议在野外干旱环境下可用适当浓度的BR和ALA调节羊草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并以此作为室内模拟干旱胁迫试验的依据,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2.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羊草生长的影响在盆栽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BR、ALA以及BR或ALA与叶面营养配合分别处理羊草,探讨其对羊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单施或混施,适当浓度的处理均可促进羊草的生长,增加其株高、鲜重、干重和根系活力等指标;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配合处理的效果更显着。(1)单独用BR(0.10 mg/L)或ALA(50.0 mg/L)处理时,各个指标均达到最大值。比较两种调节剂的增加幅度,株高和根系活力以喷施BR(0.10 mg/L)时效果最好,而鲜重和干重以喷施ALA(50.0 mg/L)效果最好。(2)当BR或ALA与叶面营养混施时,对羊草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其中以尿素(1%)+磷酸二氢钾(1%)+BR(0.10 mg/L)或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时各个指标达到最大值。比较两种处理的增加幅度,株高以喷施尿素(1%)+磷酸二氢钾(1%)+BR(0.10 mg/L)时效果最好,而鲜重、干重和根系活力以喷施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效果最好。3.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羊草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羊草抗旱性与其保护光合机构、维持光合效率密切相关。(1)在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BR、ALA以及BR或ALA与叶面营养处理羊草,试验结果表明:羊草的光合色素在适当的处理后均得到增加。单独喷施BR(0.10 mg/L)或ALA(50.0 mg/L)时各个指标达到最大值,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增加幅度以喷施BR(0.10 mg/L)最大。在干旱胁迫下,BR或ALA与叶面营养配合时,以尿素(1%)+磷酸二氢钾(1%)+BR(0.10 mg/L)或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的处理各个指标达到最大值;比较两种处理的增加幅度,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均以喷施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效果最好。(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羊草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瞬时羧化效率(CUE)和光能利用率(SUE)值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先增加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Ci)一直增加,采用BR(0.10 mg/L)或ALA(50.0mg/L)处理后,Pn、Gs、蒸腾速率(Tr)、CUE、SUE、WUE和气孔限制值(Ls)增加,而Ci降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羊草植株初始荧光(Fo)先降低后增加,最大荧光(Fm)、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额(φPSⅡ)一直降低,采用BR(0.10 mg/L)或ALA(50.0mg/L)处理后,Fo、Fm、Fv/Fm、Fv/Fo和φPSⅡ基本都有所增加。4.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羊草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BR、ALA、BR或ALA与叶面营养配合处理羊草,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羊草抗旱性的作用与其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改善细胞渗透调节能力相关联。(1)干旱胁迫下羊草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与细胞电导率升高,而通过BR或ALA处理后其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与干旱胁迫CK2相比均降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加。当喷施BR(0.10 mg/L)或ALA(50.0 mg/L)时,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下降最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加达到最大值,比较BR与ALA的喷施效果,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下降最多和脯氨酸增加最多的为BR(0.10 mg/L),而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加最多为ALA(50.0 mg/L)。(2)当喷施尿素(1%)+磷酸二氢钾(1%)+BR(0.10 mg/L)或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时,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下降最低,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加达到最大值,比较BR、ALA与叶面营养的喷施效果,丙二醛和叶片电导率下降最多的为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mg/L),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加最多为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5.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羊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羊草抗旱性的机理之一是增强了细胞膜保护酶的活性而提升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促进生长、增加NPK的效应还与营养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有关。(1)在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BR、ALA、BR或ALA与叶面营养配合处理羊草,探讨其对羊草酶活性及NPK的影响。CK2使羊草POD、SOD、CAT、GR和APX都有所增加。而用不同浓度的BR、ALA、BR和叶面营养及ALA和叶面营养配合处理后,POD、SOD、CAT、GR和APX相对于CK2来说随喷施BR、ALA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单独喷施BR(0.10 mg/L)或ALA(50.0 mg/L),POD、SOD、CAT、GR和APX均达到最大。通过对比BR和ALA的作用效果,POD、SOD和CAT酶活性以喷施BR(0.10 mg/L)最好,GR和APX以ALA(50.0mg/L)效果最好。混施时尿素(1%)+磷酸二氢钾(1%)+BR(0.10 mg/L)或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时,POD、SOD、CAT、GR和APX均达到最大。通过对比BR和ALA的作用效果,只有CAT酶活性以喷施尿素(1%)+磷酸二氢钾(1%)+ALA(50.0 mg/L)最好,其他酶活性以尿素(1%)+磷酸二氢钾(1%)+BR(0.10 mg/L)效果最好。(2)CK2使羊草营养代谢相关酶硝酸还原酶和苹果酸脱氢酶降低,酸性磷酸酶有所增加。采用不同浓度的BR、ALA及叶面营养处理后,不管正常情况(CK1)或CK2下,硝酸还原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均为先降低后增加,酸性磷酸酶均为先增加后降低。(3)CK2降低了羊草N、P和K含量。采用不同浓度的BR、ALA及叶面营养处理后,不管正常情况(CK1)或CK2下,NPK含量均为先降低后增加。同时还发现N和K含量分别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呈正比,而P含量跟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反比。6.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对羊草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处理对羊草内源激素及其比值有很大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营养调控羊草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可能与诱导植物内源激素的改变、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相联系。(1)在干旱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BR及ALA与叶面营养处理羊草,探讨其对羊草激素的影响。经CK2处理后的羊草脱落酸(ABA)和吲哚乙酸(IAA)升高,赤霉素(GA_3)和玉米素(ZR)降低。不管在正常(CK1)或干旱(CK2)条件下,采用BR与叶面营养处理后,AB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IAA、GA_3和ZR均一直增加;ALA与叶面营养处理后,ABA和IA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GA_3和ZR含量一直增加。(2)不同处理还引起内源激素比值改变,经干旱胁迫采用BR或叶面营养处理后,IAA/ABA比值增加,ZR/ABA和GA_3/ABA比值减小。在正常情况(CK1)或干旱胁迫下(CK2),经BR、ALA与叶面营养不同处理后,IAA/ABA的比值均为先减小后增加趋势;ZR/ABA和GA_3/ABA比值在正常情况下先减小后增加。经干旱胁迫采用ALA或叶面营养处理后,IAA/ABA比值增加,其他处理减少。7.干旱胁迫下羊草转录组分析选取正常(对照)、干旱胁迫和干旱胁迫+ALA处理的羊草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羊草在干旱胁迫下所发生的众多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ALA提高羊草抗旱性的效应与其转录组水平的基因表达改变有极大的关联。(1)以正常样品为对照,羊草在干旱胁迫下有1373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733个基因表达下调,640个基因表达上调。通过对干旱胁迫(G1)材料中表达的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代谢通路显着富集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羊草在重度干旱条件下反映代谢过程、催化活性、氧化还原反应等代谢途径表达显着下调,这是植株生长和生理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这些显着下调的基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碳水化合物和呼吸作用代谢相关基因:如干旱胁迫下淀粉和蔗糖代谢、糖类代谢、葡萄糖分解代谢、己糖代谢、单糖分解、碳水化合物分解多个相关代谢过程基因表达显着下调。有氧呼吸代谢途径中的多个重要酶的表达显着下调,同时呼吸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中重要成分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I)、F0F1-type ATP synthase(复合体Ⅴ)、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Ⅲ)的表达也显着下调。这些基因表达的下调将大大降低细胞产生ATP和还原力的能力,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导致不能满足植物体内各个生理过程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2)光合机构与光合能力形成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代谢途径很多都显着下调。如反映光合机构特征的光合系统、叶绿体、叶绿体成分、叶绿体被膜、光合膜、质体、质体成分、质体被膜、类囊体、类囊体膜等相关基因表达的显着下调,这会影响到光合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而与光合能力形成有关的光系统I、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复合体、光合系统II CP47反应中心蛋白、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等相关基因表达的显着下调,将直接影响植株的光合效率,包括光合过程中的光化学反应以及CO_2同化能力,导致生产力下降,生长受阻。3)膜保护系统与清除自由基的酶相关基因:如干旱胁迫下重要的抗氧化酶APX、POD基因表达显着下调,可能导致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平衡被打破、造成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积累,降低对逆境的适应能力。4)次生代谢物质形成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下众多次生代谢物质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代谢途径很多都显着下调。如四吡咯结合代谢通路显着下调,这将会影响叶绿素、血红素、原血红素、光敏色素多种重要生理物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相关生理作用。α-亚麻酸代谢、亚麻酸代谢途径基因表达显着下调,可能改变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影响膜的流动性。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途径显着下调,将对植物组织中类黄酮等保护性物质积累不利,减弱其对于逆境的耐受性。(2)以干旱胁迫为对照,羊草在干旱胁迫+ALA处理后有1315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639个基因表达下调,676个基因表达上调。对干旱胁迫下ALA处理材料中表达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KEGG代谢通路显着富集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羊草在干旱条件下代谢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等显着下调的代谢途径,喷施了ALA后表达都显着上调了,这与外源ALA的处理可以大大缓解干旱胁迫对其生理过程的伤害的效应相一致。这些显着上调的基因主要包括如下几类。1)碳水化合物和呼吸作用代谢相关基因:如在干旱胁迫下用ALA处理的样品与对照相比,其有氧呼吸代谢途径中的2,3二磷酸变位酶活性显着上调,同时呼吸电子传递链以及氧化磷酸化中重要成分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I)、F0F1-type ATP synthase(复合体Ⅴ)、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Ⅲ)的表达也显着上调。这些基因的表达上调可保证细胞正常产生ATP和还原力,维持相对正常的呼吸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提升植物体内各个生理过程对物质与能量代谢的需求水平。2)光合机构与光合能力形成相关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羊草光合相关基因下调的现象因ALA的处理得到改善,样品中光合代谢以及光合天线蛋白代谢途径的表达显着上调。如提高了羊草叶绿体psbA基因的表达,可加速D1蛋白的合成,有助于逆境伤害关键部位PSII功能的修复。这对于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碳源,促进植株生长非常有利。3)膜保护系统与清除自由基的酶相关基因:ALA处理的样品在干旱条件下抗氧化活性代谢通路表达显着上升,其中包含了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重要的抗氧化酶,可清除由干旱胁迫形成的大量ROS,进而抑制膜脂过氧化反应,使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增强了植株的抗旱能力。4)次生代谢物质形成相关基因:干旱胁迫下一些次生代谢物质形成相关基因下调的趋势因ALA处理而扭转。如在干旱胁迫下亚麻酸代谢的表达显着下调,而施用了ALA后亚麻酸代谢基因表达显着上调,同时脂肪酸合成途径以及鞘糖脂生物合成也显着上调了。这些基因表达的显着上调可以促进相应物质的合成,增加膜的流动性,缓解干旱对于细胞膜的伤害,有利于膜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和抗性的增强。(3)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经ALA处理促使油菜素内酯(BR)合成途径显着上调,而作为六大类激素之一的BR本身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与信号转导中作用突出,推断ALA的作用机理其中包括通过诱导BR合成途径基因表达的上调,增加细胞内源BR含量,进而调控其他生理过程,提高羊草的抗旱性,促进植株生长。
胡勇军[3]2014年在《外源复合激素调控下人工草地羊草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羊草(Leymus chinensis)又名碱草,禾本科赖草属植物,是一种生态幅度宽广的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具有发达的根状茎。它是欧亚大陆草原区的东部草甸草原以及干旱草原上的重要建群种之一,我国东北部松嫩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是其分布中心,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等多种特性,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同时,羊草草地春季返青期较早,秋季枯黄期较晚,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青饲料。因此,羊草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试验研究以松嫩人工羊草草地为研究目标,以叁年生羊草(L. chinensis)为试验材料。于春季羊草返青期在羊草人工草地上喷洒不同浓度配比的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在羊草的不同生长季节,分别测定了羊草在生长及品质、光合生理特性、内源植物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学方面的变化。在羊草的生长及品质方面,通过测定羊草种群密度、高度、鲜重、叶数、叶长、叶宽等生长参数衡量其生长特性;通过测定羊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以及粗蛋白质(CP)含量来判断羊草品质变化。在羊草的光合生理特性方面,测定了羊草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等参数来衡量其光合特性变化。在羊草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方面,测定了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以及脱落酸等含量变化。在羊草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方面,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含量变化。本文通过以上参数的测定,探讨了外施植物激素对羊草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内源激素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外施植物激素对羊草生长特性及种群建成的影响,揭示了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生长及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且为在羊草人工草地上大面积施用植物激素来改善羊草生理生态学特性、提高羊草品质以及羊草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在羊草人工草地上喷洒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激素,0.01mmol·L-1ABA和2.00×10-4mmol·L-1BR分别处理,总体表现为ABA处理略微抑制了植株的某些光合生理参数,却增加了其抵御逆境的能力;BR处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光合速率。ABA和BR以不同浓度比例混合处理的效果要好于ABA和BR分别处理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BA和BR分别处理的生理效应,0.01mmol·L-1ABA+2.00×10-4mmol·L-1BR处理的效果最佳,显着提高了羊草种群植株的密度、高度和生物量,同时也增加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复合激素处理也使羊草的光合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显着提高了羊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饱和光强下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RUBP羧化效率、最大电子传递、最大磷酸丙糖利用效率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降低了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并且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显示出复合激素处理降低了光抑制效应,加强了羊草抵御不利环境的能力,总之,复合激素处理增加了羊草的光合能力和CO2同化效率。外施植物激素也使植物内源激素的水平以及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更好的调节羊草的生理代谢过程。伴随着植物激素的使用,羊草的抗逆性增强,表现为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以及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本试验研究,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在羊草人工草地上,把激素调节(化控技术)和常规牧业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羊草人工草地的产量,改善其品质,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人工草地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揭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人工草地羊草上的作用的生理学机理及规律,为羊草人工草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生理生态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一套最佳复合激素比例的配方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完善了恢复生态学和草地生理生态学的理论,对于实现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胡勇军, 韩德复, 郭继勋[4]2007年在《油菜素内酯对羊草人工草地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对羊草人工草地上的羊草,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对羊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以2×10-4mmol.L-1处理效果最佳。羊草株高、地上部分干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23%和4.6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52%、9.76%、32.75%。外施BR可增加羊草产量,改善羊草品质。
韩德复[5]2015年在《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属于多年生根茎型禾本科植物,具有抗逆性强和生态幅度广等特点,在我国北方的多种土壤或植被类型中均有分布。羊草是我国东北松嫩草地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优良的牧草。由于长期适应松嫩草地的盐碱化环境,羊草自身许多生理生化过程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植物内源激素与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揭示羊草生理生态学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可为盐碱化草地恢复、维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研究样地设置在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牧场东北师范大学松嫩草地生态研究站,以松嫩草地主要优势植物羊草为实验材料。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羊草群落发生退化演替,羊草种群生物量、密度逐渐降低。因此,沿着草地盐碱化逐渐增强的空间梯度顺序,从土壤无盐碱化到极度盐碱化共设置了5个样地,依次命名为1~5号样地,取样点间隔至少100 cm。在不同盐碱化程度的样地,分别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羊草的生理生态学参数。其中,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参数包括Na+含量、K+含量、pH和电导率等指标;羊草光合生理参数包括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参数;羊草叶片激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3种内源激素;羊草种群数量特征方面的测定包括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生物量等参数;抗逆能力方面的参数包括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活性)、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等。通过分析羊草内源激素含量与羊草种群数量特征、羊草叶片光合同化功能以及羊草抗逆性关系,揭示植物激素在盐碱化草地羊草种群建成及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沿着草地盐碱化梯度,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脱落酸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这表明盐碱胁迫对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合成起着抑制作用,对脱落酸的合成起着促进作用。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土壤中Na+含量呈升高趋势,K+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pH和电导率则逐渐升高。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土壤中Na+含量、pH及电导率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土壤中K+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羊草叶片中脱落酸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土壤中Na+含量、pH及电导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而与K+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果说明,羊草通过调节内源激素水平来抗御盐碱胁迫是羊草对盐碱环境的一种内部适应机制。在轻度盐碱草地,羊草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CO2浓度差、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增加趋势。在轻度的盐碱胁迫下,羊草具有气体交换补偿能力,提高光合同化能力而适应盐碱的胁迫。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显着降低。由于叶片气孔采取主动调节,降低气孔导度,从而抑制了羊草的光合速率。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这些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羊草抵抗盐碱胁迫。对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羊草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分析表明,羊草叶片气体交换能力的降低及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的降低,与导致光合色素下降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草地盐碱化程度的加重,羊草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酒石酸、苹果酸、草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期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脱落酸作为植物的抗逆激素,不仅可以直接增强植物抗盐碱胁迫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多项逆境生理指标的增强,从而增加植物抗盐碱胁迫的能力。羊草叶片激素含量与无机离子含量的相关关系表明,植物遭受盐碱胁迫伤害条件下,Na+与K+可能是脱落酸合成的诱导信号,可以促进羊草脱落酸的合成并在叶片中积累,进一步提高羊草对草地土壤盐碱化胁迫的耐受性。反映羊草种群建成数量特征的4个指标,即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加重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羊草叶片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脱落酸含量生长季平均值与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影响着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种群生物量,内源激素对植物种群的建成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使羊草在适应盐碱化环境的过程中,数量特征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王建光[6]2012年在《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推动农牧交错区发展苜蓿型奶业,历时3年(2009~2011)在内蒙古土默川地区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Leys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和直穗鹅观草(Roegneria turczaninovii (Drob.) Nevski)的混播模式及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建立短期高产刈割利用型混播草地适宜模式为苜蓿和老芒麦按行比3:1或2:2间条播的播量比3:1或1:1混播组合,建立长期放牧刈割兼用型混播草地适宜模式为苜蓿和无芒雀麦按行比2:2间条播的播量比1:1混播组合,建立旱作长期刈割利用型混播草地适宜模式为苜蓿和直穗鹅观草按行比1:1或2:2间条播的播量比1:1混播组合。(2)混播对土壤杂草种子库容量没有造成显着影响,证实人工草地土壤杂草种子库数量和结构特征不会因混播草地组分及其比例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杂草季节性入库量,由草种引起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混播组合或比例引起的变幅,禾草普遍高于苜蓿,无芒雀麦最易使杂草入侵。因此,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应特别注意每年6月和8月杂草入库高峰期之前的杂草防控。(3)混播总产量主要由灌溉、施肥及其水肥耦合效应叁者起作用,其中灌溉和施肥的增产效应达极显着,而水肥耦合效应不显着。苜蓿对灌溉敏感,老芒麦对施肥敏感,合理施肥可适当缓减水分不足引起的减产幅度。苜蓿—禾草混播草地土壤含水量至少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65%以上,此时每次施肥量(㎏/hm2)氮磷钾施用比为3.5:1.2:0.7或3.5:3.5:2.0时可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同时对混播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也有显着作用。(4)苜蓿和禾草混播群落种间竞争走向受控于苜蓿种群,生长第一年因各种群未成型而种间竞争不大,第二年各种群因强夺群落优势生态位致使种间竞争激烈,第叁年各种群因各自生态位就位使得种间竞争趋于平稳。苜蓿与各禾草混播,群落种间竞争最终趋于平稳的豆禾密度比分别是,苜蓿和老芒麦混播群落为33.4:66.6,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群落为63.3~50.0:36.7~50.0,苜蓿和直穗鹅观草混播群落为43.7~46.4:56.3~53.6。(5)以近红外光(760nm)和绿光(600nm)光谱变量组合提出了绿色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GOSAVI),以此为自变量构建了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群落鲜草总产量最优二次方程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6)苜蓿—禾草混播明显提高了混播草地干草叶量且比单播禾草增产提质,但与单播苜蓿相比是否增产提质尚不能定论,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可基本稳产且可维持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苜蓿和老芒麦混播有增产可能且基本维持营养价值但饲用价值明显下降,苜蓿和直穗鹅观草混播仅可维持饲用价值但产量和营养价值下降很大。
王玲[7]2017年在《油菜素内酯对盐和高温胁迫下羊草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羊草(Lemymus chinensis(Trin.))是一种禾本科多年生的重要牧草,不仅具有草质可口、蛋白含量高、草量多等特点,还对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的作用。而各种胁迫因素的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羊草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威胁。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缓解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本文通过外源喷BR,研究其对羊草生长的影响,以及缓解羊草在盐胁迫和高温胁迫下的伤害,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调控羊草的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羊草生长发育的作用通过外源喷施不同浓度(0.01mg/L、0.1mg/L、1mg/L)的BR处理盐胁迫(NaCl浓度为150 nmol/L)的羊草幼苗,探寻其对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适当浓度的BR有助于缓解盐胁迫对羊草生长造成的伤害,其中0.1mg/L的BR处理增加羊草株高、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干鲜重效果最好以及MDA的含量最低,叶面积与干鲜重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而0.01mg/L的BR浓度增加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根系活力和脯氨酸的含量最多,效果最好。就五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来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最高的处理是BR浓度为0.01mg/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的处理是BR浓度为1mg/L,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的处理在BR浓度为0.1mg/L。综合分析可知,在本试验中的盐胁迫下喷施BR的适宜浓度为0.01-0.1mg/L。2.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对高温胁迫下羊草生长发育的作用通过在常温下用不同浓度(0.01mg/L、0.1mg/L、1mg/L)的BR处理高温(光照10h/38℃,黑暗14h/25℃)胁迫的羊草幼苗,探讨其对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常温下:适宜浓度的BR有助于增加羊草的株高、叶面积、叶长、叶宽、干鲜重、光合色素、脯氨酸、可溶性物质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其中从羊草的株高、干鲜重来看,1mg/L的BR浓度处理显着地增加了羊草干物质的积累;从根系活力来看,BR浓度为0.1mg/L时,根系活力最大,有助于羊草的生长。在高温下,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缓解高温胁迫对羊草的伤害:1mg/L的BR处理时,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值,脯氨酸含量以及GR的活性最大;0.1mg/L的BR浓度处理时,羊草的叶宽、干鲜重、叶绿素b、可溶性糖和蛋白、根系活力和SOD、CAT、APX的活性最大,MDA的含量最小;BR浓度为0.01mg/L时,株高、叶面积、叶长以及POD的活性最大。综合来说,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在常温时:BR浓度为0.1mg/L和1mg/L时,促进羊草生长和提高生物量的效果显着;在高温时:BR浓度为0.1mg/L处理缓解高温胁迫对羊草带来的伤害较为适宜。
李晓宇[8]2010年在《盐碱胁迫及外源植物激素对小麦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土壤盐碱化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是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之一。研究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提高作物和牧草的耐盐碱性和种子产量对改良和利用退化盐碱草地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激素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转导的主要成员,当植物受到环境胁迫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其激素含量会发生变化,相应的应用外源植物激素可缓解环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此外,植物激素也是成花的重要信号物质,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等对果树的成花具有一定的作用。针对东北盐碱土壤的现状,本论文以一年生粮食作物小麦和多年生牧草羊草为材料,分别研究了盐胁迫和碱胁迫对小麦幼苗和羊草幼苗生态和生理生长的影响,外源ABA在提高小麦耐盐碱性中的作用,以及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有性生殖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和碱胁迫均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且碱胁迫的伤害更大。两种胁迫下,小麦表现了不同的生理响应机制,在盐胁迫下,小麦大量积累Na+、Cl-等无机离子,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有机溶质,而未积累有机酸。在碱胁迫下,小麦积累大量Na+和有机酸、可溶性糖、脯氨酸,而未积累Cl-和H2PO4-等无机阴离子,有机酸和Cl-的积累是小麦对两种胁迫生理响应机制和适应对策的根本区别所在。通过对小麦茎叶和根中有机酸组分的测定,进一步证明苹果酸和柠檬酸是小麦幼苗抵御碱胁迫伤害的最主要有机酸成分;有机酸组分在茎叶和根中的含量和变化趋势不同,尽管茎叶中的有机酸含量明显高于根中,但碱胁迫后根中的增加量却明显大于茎叶中;随着碱度的增加,茎叶中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显着增加,在根中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碱胁迫对小麦根系的危害程度明显大于茎叶,苹果酸和柠檬酸是小麦响应碱胁迫的主要有机酸组分。(2)叶面喷施ABA,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和碱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伤害作用。小麦对盐胁迫和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不同,因此ABA在这些胁迫上的缓解机制也不同。盐胁迫下,ABA主要通过降低盐胁迫所引起的Na+的积累,提高K+/Na+和Ca2+/Na+的比值来达到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作用;碱胁迫下,ABA主要通过增加有机溶质的合成,(可溶性糖,柠檬酸和琥珀酸等)来响应碱胁迫,达到缓解碱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作用,且低浓度ABA的缓解效果好于高浓度。(3)在一定浓度的盐胁迫和碱胁迫下,羊草幼苗的根生长并未受到影响,羊草幼苗的根茎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高于其他器官。两种胁迫均使羊草的分蘖节和根茎所产生的芽数减少,且对根茎所产生的芽抑制作用更大,对羊草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地下芽数的影响中,都表现为高浓度碱胁迫具有显着抑制作用。两种胁迫下,羊草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响应机制。在盐胁迫下,羊草积累以Na+和Cl-为主的无机离子,参与渗透及离子平衡调节,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等有机溶质作为渗透溶质的调节作用较小;在所有器官中,根茎含有相对高的Na+和Cl-等盐离子及最低的硝酸根离子含量,根茎这种对盐离子的容纳及营养离子的贡献作用,减少了盐胁迫对其他器官生长的伤害,相对的保护了其他器官的正常生长。在碱胁迫下,羊草积累Na+的同时,更多的积累脯氨酸,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等有机溶质来参与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此时根茎具有和盐胁迫下相似的生理响应特点,当碱胁迫浓度增高时,茎和叶内的Na+积累量增多,导致可溶性糖、脯氨酸和有机酸的合成也高于其他器官,茎和叶内毒害离子和有机溶质大量增加及幼苗生长的显着降低,表明高浓度的碱胁迫使羊草生长受到严重损害,物质代谢紊乱,此时有机溶质的合成是胁迫伤害的产物。(4)外源GA3显着增加了羊草生长季末的根茎顶芽、根茎节芽和根茎顶苗的数量,降低了根茎顶芽的内源IAA和ABA的含量,显着提高了翌年单位面积羊草的抽穗数和抽穗率,由此可以推出根茎顶芽及根茎顶苗是翌年羊草种群生殖枝的主要来源,内源IAA和ABA含量的下降是促进花芽分化的基础。外源IAA和KT(激动素,一种细胞分裂素)虽然也增加了根茎顶苗和根茎节苗的数量,但最终两种激素均未显着增加翌年羊草种群的抽穗数和抽穗率,其原因是外源IAA和KT均导致根茎顶芽内ABA含量增加,使得IAA/ABA的比值显着降低,抑制了羊草的花芽分化作用。(5)外源植物激素对羊草结实的影响与其施用浓度、施用时间和生理特性有关。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喷施GA3、IAA及KT等叁种激素对当年羊草的抽穗数与抽穗率均没有显着影响,这与羊草的幼穗分化时期和进程有关,此时期羊草已完成了幼穗分化。返青期施用GA3处理显着提高羊草的结实数、结实率、穗重和粒重;分蘖期施用GA3对有性繁殖数量性状无显着影响;拔节期喷施GA3显着增加羊草每穗小花数、结实数、穗重、粒重及种子产量,以上结果表明GA3对羊草的促进作用受施用时间和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在羊草的返青后及拔节期应用GA3处理,不仅显着提高了结实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结实率的变异幅度,使羊草抽穗整齐,开花集中,授粉充分,结实率较高。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IAA对羊草有性生殖数量性状均无显着促进作用。返青期和分蘖期喷施KT对羊草有性繁殖的影响相似,虽然未改变结实率,但是显着提高了羊草每穗结实数和粒重,对羊草的种子灌浆及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拔节期喷施KT则显着地增加羊草每穗小花数、结实数、穗重、粒重及种子产量,不同KT浓度间无显着差异。
武俊英[9]2009年在《燕麦耐盐生理特性及农艺措施调控研究》文中提出盐渍土壤的生物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措施。燕麦在干旱、半干旱生态环境高度脆弱的地区具有广泛适应能力,是内蒙古的特色作物、绿色保健作物,对盐渍土改良具有很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皿发芽法、防雨棚盆栽法进行,结合自然盐碱地田间试验法,从燕麦种子的耐盐性差异入手,研究了燕麦幼苗耐盐的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品种燕麦对盐胁迫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差异,盐胁迫下营养因子、栽培和耕作措施对燕麦适应性和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强于萌发,对根系的抑制强于幼叶。在0.4%盐浓度胁迫下,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是燕麦幼苗生长的临界盐浓度;3.2%是燕麦种子萌发的临界盐浓度。鉴定燕麦耐盐性强弱的适宜盐浓度是1.2%,主要指标是发芽率、发芽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单株干重。供试的36个燕麦品种可分为耐盐型、中度耐盐型和盐敏感型叁类,类型间种子盐溶蛋白和α-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的差异显着。2.不同品种(系)燕麦对盐胁迫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差异较大,随着盐胁迫的增强,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形态抑制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茎叶中Na+含量增加,K+/Na+值下降。中度耐盐类型以上品种可耐0.32%盐胁迫,所有品种均不耐0.68%盐胁迫。皮燕麦与裸燕麦的耐盐差异不明显。3.盐胁迫对燕麦生长和生理特性有较大影响,0.2%含盐量对燕麦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燕麦生长可耐0.3%含盐量、出苗的致死盐浓度为1.0%、燕麦产量的极限盐浓度为0.7%;随着盐胁迫的加强,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属于非气孔因素造成;盐胁迫下,燕麦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增大、过氧化产物和渗透调节物质增加、保护酶活性增强。对盐分胁迫较敏感的渗透调节物质顺序是: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保护酶顺序是:CAT>POD>SOD;燕麦根系对离子吸收和运输具有选择性,SK+,Na+(运输)明显高于SK+,Na+(吸收)。燕麦是通过将Na+贮藏在茎中适应盐胁迫;可反映燕麦幼苗耐盐特性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为: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叶绿素含量、Na+含量、Cl-含量、K+含量、K+/Na+值、叶面积、光合速率、产量。4.通过燕麦生长、质膜及K+、Na+含量的研究得出,营养因子氮、磷、钙剂不同调控处理能够促进燕麦植株的生长发育,减弱盐胁迫对细胞质膜的损伤,不同程度增加燕麦植株体内K+含量、减少Na+含量,增加K+/Na+值,增加燕麦产量。燕麦耐盐性最优营养调控组合是高氮(2.00g/盆)低磷(0.65g/盆)加钙(10g/盆)处理(T5),在各处理中,燕麦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K+/Na+值和产量最高。5.翻耕、适宜播深、燕麦与其他作物混作、覆盖的栽培耕作措施可有效提高燕麦对盐碱地的适应能力,同时对耕层土壤可起到脱盐作用。通过形态指标、生理指标、K+/Na+值和选择性吸收及运输、产质量分析得出,不同措施的耐盐性表现为:混作>单作、翻耕>不翻耕、覆盖>不覆盖。燕麦与苜蓿混作是盐碱地较好的种植模式,干物质积累迅速、膜损伤较小、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保持了较高的光合性能,产量形成较高,其次是翻耕7㎝播深,不翻耕7㎝播种接近于常规3㎝播种。9㎝和11㎝播深出苗率小于15.0%,不宜在盐碱地采用,覆盖处理的适宜播深为5~7㎝。盐胁迫致使产质量降低的指标顺序是:籽粒产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脂肪>粗纤维。中度耐盐品种内农大莜1号的产质量高于盐敏感品种大燕麦。因此,盐碱地上采用耐盐品种、与苜蓿混作、翻耕7㎝播深和覆盖方法种植,可提高燕麦对盐碱的适应性,降低土壤耕层含盐量。本研究可为盐渍土资源的利用、燕麦的耐盐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崔爽[10]2004年在《外源赤霉素(GA_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以松嫩草甸草原优良禾本科牧草羊草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对羊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羊草生长发育过程、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的影响,以期得出外施赤霉素产生最优效应的施用浓度与使用时间,阐明其在羊草各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作用,揭示其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恰当的赤霉素浓度及浸种时间对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效果较好。用300 mg/L赤霉素浸种48小时发芽的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了16.7%,比对照提高7倍多;发芽指数在浓度为300mg/L赤霉素浸种72小时时最高,说明该处理的种子出芽的整齐度最好;用200mg/L的赤霉素浸种72小时的活力指数最大;当浸种浓度为300mg/L,浸种48小时的相对电导率最低;本实验中2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72小时的处理幼根最长,幼叶在用浓度为3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48小时最长,浸种24和48小时处理的幼苗根叶比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从整体上看,用300 mg/L的赤霉素浸种48小时,成株抗旱性较差,建议在草地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适时灌水。如在干旱或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区,可采用200mg/L的赤霉素浸种72小时的处理。 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羊草,对羊草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很大。有利于株高、总叶长和总叶宽增长的最佳处理时间均为返青期,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75mg/L 、25 mg/L和50 mg/L;适当浓度的赤霉素虽增加羊草单株的绿叶数,但各处理在刈割期与对照间均无显着差异。外源赤霉素对抽穗率无显着影响,有利于羊草结实。 返青期外施赤霉素对单株地上干物质的积累效果最好,最佳处理浓度为50 mg/L。返青期50 mg/L和乳熟期25 mg/L、50 mg/L叁个处理单位面积产草量比对照提高了20%左右。返青期50 mg/L处理的羊草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最高。从单位面积产草量和粗蛋白的产量上看,返青期外施50mg/L的赤霉素增产的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人工草地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D]. 胡勇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分析[D]. 宋吉轩. 西南大学. 2017
[3]. 外源复合激素调控下人工草地羊草生长及生理学特性研究[D]. 胡勇军.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4]. 油菜素内酯对羊草人工草地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J]. 胡勇军, 韩德复, 郭继勋.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
[5]. 松嫩盐碱化草地羊草生长及种群建成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D]. 韩德复.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6]. 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D]. 王建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7]. 油菜素内酯对盐和高温胁迫下羊草生理特性的影响[D]. 王玲. 西南大学. 2017
[8]. 盐碱胁迫及外源植物激素对小麦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晓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9]. 燕麦耐盐生理特性及农艺措施调控研究[D]. 武俊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10]. 外源赤霉素(GA_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D]. 崔爽. 东北师范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