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渐变论文-李雅楠

图像渐变论文-李雅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像渐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灰度融合,彩色图像,图像渐变,非线性插值

图像渐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雅楠[1](2018)在《基于灰度融合的彩色图像渐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渐变技术在融合彩色图像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渐变后的图像不够自然。为了提高渐变后图像质量,基于灰度融合理论设计了一种新的彩色图像渐变技术,该技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彩色图像灰度处理,主要通过调节目标与背景对比度来改变图片性质;第二个阶段为彩色图像渐变,利用彩色图像采样、彩色灰度图像交叉融合和融合后图像渐变叁步来完成,并引进一种新的非线性插值算法改善图片质量。为检测该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传统渐变技术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渐变技术得到的渐变序列更加平滑,渐变过程十分稳定,渐变后的图像效果自然,所需成本更低,渐变效果适应性强。(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20期)

黄冠华[2](2018)在《考虑几何特征形状的图像渐变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渐变技术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学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特定方法以实现两幅图像的特征对齐,并产生两幅图像之间的过渡图像序列帧,从而实现从源图像到目标图像的渐变。图像渐变技术在科幻电影制作,动画设计,叁维重建等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针对已有图像渐变方法难以处理较大几何变化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插值与移动最小二乘变形的图像渐变方法。给定一幅源图像和一幅目标图像,首先用户通过在图像上放置开放或者封闭的曲线来指定和对齐源和目标图像中的几何特征;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重心的线条外观模型,以提取并表示特征曲线组的形状及其所传达的视觉外观;同时,基于该线条外观模型建立一种双层结构驱动的形状插值算法,以实现源特征曲线到目标特征曲线的保形状过渡;最后,根据插值得到的中间过渡特征曲线,通过保刚性的移动最小二乘变形把源和目标图像的几何特征融合在一起,最终生成保外观的中间过渡图像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生成自然且视觉真实的图像渐变序列,即使当源和目标图像中对应的几何特征形状差别较大的时候,也能够有效避免扭曲,从而充分保持输入图像中所包含特征的外观和属性。此外,针对手工输入特征曲线需要花费用户较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匹配的半自动图像特征对齐方法。在该方法中,用户首先在源和目标图像上指定少量的特征对应点,然后算法自动完成两幅图像之间的精确特征对齐。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一种渐进式的特征对齐机制。基于该机制,算法“由粗到细”地逐步完成源和目标图像中对应特征的精确对齐。首先,算法以用户指定的特征点为约束,通过基于相似性变换的移动最小二乘变形方法来对齐图像中特征对象的整体姿势或形状。然后,算法通过局部邻域搜索以及形状匹配技术,进一步实现图像中对应特征的局部细节对齐。最后,使用基于能量的全局优化方法,最终在像素级别上完成源和目标图像的精确特征对齐。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当源和目标图像中的几何特征相差较大时,该方法也仅需用户指定少量的特征对应点,即能完成图像间的精确特征对齐,进而极大地减少用户手工交互工作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01-01)

宗克成[3](2013)在《基于自交区域碰撞替换的医学图像渐变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自交区域碰撞替换的医学图像渐变优化算法,该算法根据图形渐变序列中的信息,构建可能出现自交的区域,对自交点进行判断,运用碰撞理论对自交点进行验证。使得渐变过程中的像素最小程度地发生自交,保证渐变效果最优化。后期的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的医学器官图像进行较好的渐变优化,自交现象明显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3年08期)

李璐,王鑫[4](2011)在《彩色图像渐变的插值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图像渐变算法只考虑两个彩色图像之间的渐变并且没有考虑叁个颜色分量内在相关性的问题,在二元混合向量有理插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多幅彩色图像渐变的新方法。首先将多幅图像中每个像素的RGB叁原色看做是平面域上的向量,利用二元Newton-Thiele型向量连分式建立有理插值曲面,再对此插值曲面进行重采样,得到一系列的渐变中间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图像特征和过渡图像的可视性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1年01期)

夏泽举,董兰芳[5](2010)在《彩色灰度交叉融合的彩色图像渐变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图像渐变技术,存在着渐变过程不够自然以及渐变质量不够稳定的现象。为提高图像质量,针对上述图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色图像渐变技术,把渐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进行彩色图像的灰度图转换和色彩饱和度分量调节。采用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插值算法,与线性算法相比,渐变效果明显改善;与其它非线性算法相比,渐变的效果更加自然稳定,同时渐变处理的代价较小。实验结果表明,产生的渐变序列更加自然、平滑,图像效果好,同时渐变的效果有非常好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0年12期)

李璐,刘华勇,张大明[6](2010)在《基于混合有理插值的图像渐变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图像渐变方法只考虑两个图像间渐变的情况,提出一种非线性的多幅图像间渐变的新方法,即一元混合有理插值方法。将多幅图像间相同位置的像素点建立对应关系,按照该关系建立一元混合有理插值函数,对插值函数进行重采样,得到一系列的渐变中间图像。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反映空间数据的分布特性、保证图像纹理特征方面均优于其他算法,具有计算精度高、适应性强、易于编程实现等优点,是一种较实用的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0年10期)

夏泽举[7](2010)在《基于改进的MR-ASM的彩色人脸图像渐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脸渐变技术作为计算机动画领域的一个重要实用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游戏娱乐和广告制作等领域。人脸渐变技术是人脸特征定义及获取技术、图像变形技术和渐变中间帧混合技术等的综合集成技术。现有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研究新的或者改进的图像变形技术领域,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人脸渐变效果的多个环节,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从叁个角度介绍了人脸渐变动画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基于点特征变形技术的渐变算法、基于线段特征变形技术的渐变算法以及基于网格特征变形技术的渐变算法的原理及其效果。2)针对人脸图像特征自动定位需求,文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分辨率活动形状模型人脸特征定位算法(MR-ASM),即:采用多层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和基于样本统计的方式来优化初值,利用人脸及五官的边缘的差分信息,修改了部分关键特征点的搜索匹配结构。改进算法在没有降低原始算法效率的前提下明显地提高了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3)针对彩色图像渐变效果不够稳定的现状,文本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色图像渐变技术,把渐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进行彩色图像的灰度图转换和色彩饱和度分量调节。结果表明,该方法产生的渐变序列更加自然、平滑,同时渐变的效果有非常好的适应性。4)基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多分辨率活动形状模型人脸特征定位算法(MR-ASM)和新的彩色图像渐变技术,实现了一个具有效果稳定和使用方便的彩色人脸图像渐变系统。另外,在此基础上,对彩色人脸图像渐变系统进行了扩展,形成了一个比较实用的脸部图像渐变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04-10)

曹苏群[8](2009)在《使用MATLAB编程实现图像渐变特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小波分析实现图像融合的方法,并给出Matlab程序实现。该方法使用线性变换调整图像间融合度,进而实现图像渐变的特效,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使用简单,图像过渡平滑等优点,也进一步证明小波分析在图像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1期)

王亚涛,董兰芳,倪奎[9](2007)在《基于Biharmonic样条插值的图像渐变算法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变形是计算机动画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图像变形方法,利用Biharmonic样条曲面插值实现空间映射,采用后向映射和双线性插值进行图像重采样。在图像变形基础上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实现了图像渐变。该方法使用灵活,操作者可以简单地改变特征点的数量和位置以控制变形细节而无需其他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产生的过渡图像平滑、自然,每幅变形图像边界稳定且有良好的可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田全慧,刘珺[10](1999)在《图像渐变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渐变技术是人们常用于图像创意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渐变填充,由于可以使一些平面图形产生叁维立体效果,表现丰富的空间感与时间感,因而更加受到设计人员的青睐。然而在实际设计中常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形,即渐变区中的颜色无法保持平滑状,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条带,令人感觉不适,因此有必要对图像渐变问题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今日印刷》期刊1999年02期)

图像渐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图像渐变技术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学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特定方法以实现两幅图像的特征对齐,并产生两幅图像之间的过渡图像序列帧,从而实现从源图像到目标图像的渐变。图像渐变技术在科幻电影制作,动画设计,叁维重建等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针对已有图像渐变方法难以处理较大几何变化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插值与移动最小二乘变形的图像渐变方法。给定一幅源图像和一幅目标图像,首先用户通过在图像上放置开放或者封闭的曲线来指定和对齐源和目标图像中的几何特征;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重心的线条外观模型,以提取并表示特征曲线组的形状及其所传达的视觉外观;同时,基于该线条外观模型建立一种双层结构驱动的形状插值算法,以实现源特征曲线到目标特征曲线的保形状过渡;最后,根据插值得到的中间过渡特征曲线,通过保刚性的移动最小二乘变形把源和目标图像的几何特征融合在一起,最终生成保外观的中间过渡图像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生成自然且视觉真实的图像渐变序列,即使当源和目标图像中对应的几何特征形状差别较大的时候,也能够有效避免扭曲,从而充分保持输入图像中所包含特征的外观和属性。此外,针对手工输入特征曲线需要花费用户较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匹配的半自动图像特征对齐方法。在该方法中,用户首先在源和目标图像上指定少量的特征对应点,然后算法自动完成两幅图像之间的精确特征对齐。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一种渐进式的特征对齐机制。基于该机制,算法“由粗到细”地逐步完成源和目标图像中对应特征的精确对齐。首先,算法以用户指定的特征点为约束,通过基于相似性变换的移动最小二乘变形方法来对齐图像中特征对象的整体姿势或形状。然后,算法通过局部邻域搜索以及形状匹配技术,进一步实现图像中对应特征的局部细节对齐。最后,使用基于能量的全局优化方法,最终在像素级别上完成源和目标图像的精确特征对齐。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当源和目标图像中的几何特征相差较大时,该方法也仅需用户指定少量的特征对应点,即能完成图像间的精确特征对齐,进而极大地减少用户手工交互工作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像渐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雅楠.基于灰度融合的彩色图像渐变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2].黄冠华.考虑几何特征形状的图像渐变方法[D].浙江工商大学.2018

[3].宗克成.基于自交区域碰撞替换的医学图像渐变优化算法[J].科技通报.2013

[4].李璐,王鑫.彩色图像渐变的插值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1

[5].夏泽举,董兰芳.彩色灰度交叉融合的彩色图像渐变技术[J].计算机仿真.2010

[6].李璐,刘华勇,张大明.基于混合有理插值的图像渐变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7].夏泽举.基于改进的MR-ASM的彩色人脸图像渐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8].曹苏群.使用MATLAB编程实现图像渐变特效[J].科技信息.2009

[9].王亚涛,董兰芳,倪奎.基于Biharmonic样条插值的图像渐变算法及实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7

[10].田全慧,刘珺.图像渐变之初探[J].今日印刷.1999

标签:;  ;  ;  ;  

图像渐变论文-李雅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