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凤[1]2004年在《小学生成功发展素质评定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指明学生的素质如何评价是世界教育的热点之一,也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遇到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校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好学生素质标准的研究”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编制小学生成功发展素质评定量表。在前期验证的六因素“自知自律、勤奋有德、敏思钻研、自尊自信、积极健康、懂规守法”的基础上,经过项目收集、试测、筛选、量表标准化等一系列步骤,编制出了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小学生成功发展评定量表,并得出了山西省小学生的教师评定常模,可以作为学生素质研究的测量工具。
刘翠[2]2015年在《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评定量表及常模编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和心理的发展。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缓解学习压力、降低焦虑、抑郁的同时,还能给青少年带来愉悦、快乐、毅力等积极心理效益。如何评价体育锻炼带给青少年的心理效益,需要合理的测评工具。本研究回顾和参考了前人关于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测评工具的使用,所采用的测评工具基本都是常用的心理健康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验MHT、及心境状态量表POMS,这些量表基本都是从问题或症状等消极心理因素构建量表的基本框架、维度及基本内容,没有量表针对性的从积极心理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青少年锻炼的综合心理效益。常用的这些以消极心理取向的心理健康量表直接用于测量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难免会存在忽视测评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针对传统心理健康量表的研究不足,要测评锻炼后的积极心理效益,必须编制新的测量工具,该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应用意义。本文采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近35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就体育锻炼心理效益进行分析和量表编制,得出如下结论:(1)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评定量表包括人际关系、自我认知、适应能力、情绪体验、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六大维度。(2)本研究编制的《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整体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道德素养叁个分量表上存在显着性性别差异,在适应能力、情绪体验和人品品质上不存在性别差异。(4)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整体上存在显着性初中和高中差异。初、高中生锻炼后的心理效益在人际交往维度、适应能力维度、情绪体验维度和人格品质维度五个方面均具有显着性的初高中差异,但在道德素养分量表上不存在初高中差异。(5)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存在显着性运动时间差异。短时间、中等时间和长时间运动相比较,长时间运动产生的心理效益效果最好。(6)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存在不同等级学校显着性差异。省重点学校、市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叁个层次相比较,从总体上看,心理效益总体水平上市重点得分高于省重点得分,省重点高于普通学校。
白洁[3]2007年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对青少年个体行为的研究来探讨青少年危险行为的构成要素,进而初步编制出一个适合于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的评定量表。并从其中发现危险行为的“共生”现象。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小学六年级学生、普通中学学生、中职生、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共1700多名青少年样本的调查,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建构了一个包含58个项目,17个因素,4个维度的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对编制的量表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初步常模。信度分析包括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效度分析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青少年危险行为包括4个维度,17个因素。4个维度分别为:内向性行为问题、不良习惯、学业适应不良、外向性行为问题。17个因素分别为:抑郁、焦虑、退缩、神经质、饮酒、吸烟、减肥、青春期性适应不良、网络成瘾、学业欺诈、人际关系欠佳、课堂问题行为、知觉不到教师的积极期望、暴力行为、不服管教、偷窃、逃学和逃家;(3)青少年危险行为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有年级差异,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危险行为发生的机率也在升高;(4)各种危险行为发生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衍生,彼生我生的关系,是一种“共生”现象;(5)危险行为在早期是可以被发现的,如果能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是可以防止其进一步泛化成危险行为的。此外,在量表编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不同年级的初步常模,为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依据。
蒋明卿[4]2014年在《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的编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方法上基于经典测验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初步编制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2)理论上初步探讨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理论结构和特征,丰富和深化学习行为研究;(3)实践中测查了解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为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测评工具。方法:(1)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收集项目,形成项目库;(2)根据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湖南省抽取145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3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28%;(3)依次、循环采用题总相关、探索性因素分析及概化等级展开模型(GGUM2004)的项目分析等方法筛查项目,确定量表项目内容;(4)采用SPSS方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测量学方法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5)基于CTT和IRT分析最终各个项目是否达到测量学的标准;(6)运用初步编制的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探讨分析不同种类中学生之间的学习行为的具体差异情况。结果:(1)量表的46个项目均符合CTT和GGUM(2004)的计量学要求,各项目得分与量表总分均相关极显着,项目和测验信息函数(81)、项目位置参数、区分度以及拟合指标均符合相关要求,各项目位置参数δ值在-1.58至-0.77之间,区分度参数α值在0.66至1.69之间;(2)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是0.934,重测信度是0.838,前后分半信度是0.874,叁者均符合测量学的标准,量表的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都很好,基于AMOS4.0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表明该测验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量表能有效检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状况,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具有很好的区分和鉴别作用,中学生学习行为在不同性别、年级、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和是否独生子女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1)编制的“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各指标均符合计量学标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准确有效的测量工具;(2)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由9个维度共46个项目构成;(3)量表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具有很好的区分鉴别作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存在性别、年级、区域、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上的类别差异。(4)IRT和CTT可以结合使用通过筛查项目来编制问卷。
尚书[5]2011年在《小学生多元智力评定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迎合了当代社会所推崇的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并迅速成为中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我国,多元智力教育理念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新的智力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和评价观。具体到多元智力的评价方面,新的智力观突破了传统智力观所强调的以语言和数学为主的学业智力,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智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考核学生的多元智力,并与多元智力教学和课程设计相互照应,组成一个多元智力教学系统,以更好地促进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此,本研究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智力问卷的调查,建立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全国城市常模,并探讨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基本情况,为儿童的智力开发与培养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证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培养和多元智力理论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分层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取样,常模样本涵盖全国六大行政区(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十八个城市的20所被调查小学。用课题组成员编制的《小学生多元智力评定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采集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基本数据。最后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项目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及常模的建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我国小学生多元智力测量的参照标准,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依据,并探讨了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特点。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小学生多元智力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评小学生的多元智力。(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我国城市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年龄常模。(3)小学生多元智力各方面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4)到了小学阶段,男女生存在显着的语言和数理逻辑差异,男生逐渐表现出数理逻辑及形象思维好的特点,女生逐渐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5)是否独生对小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没有显着的影响。(6)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小学生的多元智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分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逐渐上升。(7)学校所在城市对小学生多元智力没有显着的影响,但大城市小学生多元智力的得分略高于中、小城市。
李欢[6]2015年在《儿童自我控制评定量表的编制》文中指出目的:编制儿童自我控制评定量表,对量表的各个项目的进行筛选,并运用经典测量理论科学的对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为3-6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水平的测评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测评工具,同时初步探讨3-6年级小学生自我控制的理论结构。方法:通过理论探讨和调查分析的方法对量表进行构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初阶结构模型和量表内容的确定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并且采用个别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第一稿和第二稿两次的项目筛选和项目分析,逐步确定了量表结构,形成正式用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在湖南长沙地区抽取3所小学345例有效样本进行项目分析,其中叁年级117人,四年级71人,五年级103人,六年级45人;男生182人,女生163人。另抽取重测信度有效样本分别为85、114、96例。结果:1.儿童自我控制评定量由自评、教师评、家长评叁个版本组成,分别由13、10、8个项目构成,分为坚持行为、自制行为、自觉行为3个维度。2.项目分析:自评、教师评和家长评叁版本的项目CR值分别为为2.98-12.35、8.27-19.55和9.06-14.74;题总相关分别为0.36-0.67、0.71-0.87和0.52-0.62;共同度分别为0.33-0.67、0.64-0.85和0.34-0.67;因素负荷量分别为0.42-0.77、0.64-0.98和0.49-0.82。3.信度分析:叁版本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724、0.929、0.724和0.679、0.906、0.626,重测信度分别为0.51、0.45、0.42。4.效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RMSEA都小于0.08,NFI、CFI、TLI都大于0.90;叁版本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10、0.27和0.46。结论:1.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评定量表的心理学测量指标优良。2.叁版本具有良好的信度。3.叁版本具有一定的效度。4.儿童自我控制在性别、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
唐浪[7]2004年在《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的修订》文中指出随着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普及,有关儿童青少年适应性的研究日益丰富。对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状况的测量,能为深入认识学生的适应问题以及建构有效的发展性辅导体系提供有力的心理学依据。 本研究使用的是笔者翻译校订的T-CRS 2.1中文等值版本。2004年6月份的预测中调查了部分武汉市中学、小学、幼儿园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45份;10月份正式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其中符合重测信度分析要求的量表有86份,符合效标效度分析要求的有54份,其他有效量表30份。进行T-CRS 2.1中文版本的测量学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1)TCRS-2.1量表项目有很好的区分度,总体而言可以区分适应较高和较低的受试者。 (2)从量表的信度来看,总量表及其四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很好,并且在4个月后的重测信度较高。 (3)适应总分与作为效标的儿童行为量表的四个维度相关十分显着。 (4)从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本研究得出了5个维度,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69.841%,指定4个因子进行因素分析时,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66.3%。任务取向是学校适应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而同伴交往能力则是第二重要因素。 (5)因素分析结果中的公因子与量表原来的相比,序次发生了改变并且项目与对应因素的关系也有变化。
蒋骊[8]2004年在《上海市辅读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家长的心理健康作为弱智儿童家庭环境的重要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弱智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差异以及相关因素。研究对象是上海市200名辅读学校学生的家长。本研究的研究工具采用心理测量量表,全部测验由症状自评量表(SCL-90)、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残疾儿童父母心理压力问卷、YG性格测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个量表组成。研究结果发现: 1.弱智儿童的家长的心理症状与普通儿童家长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只是在平均值上比普通儿童家长的略高。弱智儿童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普通儿童家长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弱智儿童家长在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和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因素上,外控性明显比普通儿童家长高。说明由于儿童的缺陷,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弱智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 2.弱智儿童的父、母亲虽然在心理健康症状、心理压力以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个别因素平均值上有高低的差别,但就总体来说,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以子女就读年级为维度将家长分组比较,在心理健康症状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上几乎没有差异,但在家长心理压力的个别方面还是存在差异。 3.弱智儿童家长心理健康各指标(性格、心理症状、心理压力和教育子女心理控资源)间有密切的关系,但各指标中的因素有其各自的作用对象。弱智儿童家长的情绪比较低落,社会适应往往较差,性格偏于内向,而这些性格特质对家长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 4.弱智儿童的行为表现和家长的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弱智儿童的行为问题为家长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压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弱智儿童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制约着弱智儿童的发展,使儿童产生行为问题。在对应激事件的应付方式上,弱智儿童家长偏向于采用消极的方式来处理。这种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弱智儿童家长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压力。 5.可以通过主观和客观的途径,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创设良好的支持网络、保障体系和社会环境等方法来促进弱智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发展。
焦丽[9]2009年在《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离异已不是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在我国农村离异家庭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发展开来,同时离异家庭子女也在逐步增多,因此父母离异后给子女带来的身心伤害也应该得到我们极大的关注,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我们更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和帮助。通过研究,可让广大离异家长认识到家庭的完整,并不是教育好子女的惟一条件,离异后家庭也并非完不成对子女完整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教育,关键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意识。通过城乡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还有助于农村借鉴城市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所采取的一些解决措施。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城乡所有的离异家庭子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离异家庭子女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关心这些子女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本文首先通过对离异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查阅、分析,总结出已有研究存在的可取之处与不足。在借鉴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晋城泽州二中、高都镇中学、临汾市县底中学的学生做了心理咨询,在对这叁所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家庭、心理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这叁所学校中的1099名做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数据的精确与便捷,本研究在96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选取其中的426名学生的问卷作为主要的分析研究对象,其中离异家庭子女115名,完整家庭子女311名。离异家庭中男生67名,女生48名,完整家庭中男生172名,女生139名,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7岁。对调查调查问卷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采用SPSS软件是的均值T检验和相关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在心理健康方面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子女,而且在父母离异后男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比女生表现的更差;2.在社交方面农村离异家庭子女表现较差,比完整家庭子女有更强的自尊心;3.在与城市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中,得出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在各方面比城市离异家庭子女表现的要好一些;4.父母教养方式对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1.利用价值澄清理论帮助离异家庭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农村离异父母要适当反省自我,改变不合理的教养方式;3.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农村离异家庭子女的关心和帮助;4.社会要为农村离异家庭及其子女提供有效的救助措施。本文的创新点是: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并且采用对城乡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得出城乡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上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在干预措施上,除了原有的家庭、社会、学校外,本研究从转变个人价值观上入手,真正做叁位一体,全面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
杨丽珠[10]2003年在《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一书,是我们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 (JYNOO1689)、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儿童个性发展评定与培养研究”(9602006)和辽宁省教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3~ 12岁儿童个性发展评定与教育研究”(9606310107)的综合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小学生成功发展素质评定量表的编制[D]. 赵丹凤. 山西大学. 2004
[2]. 青少年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益评定量表及常模编制[D]. 刘翠. 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 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的编制[D]. 白洁. 山西大学. 2007
[4]. 中学生学习行为综合评定量表的编制[D]. 蒋明卿.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5]. 小学生多元智力评定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D]. 尚书. 山西大学. 2011
[6]. 儿童自我控制评定量表的编制[D]. 李欢. 湖南师范大学. 2015
[7]. 学生学校适应评定量表的修订[D]. 唐浪.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8]. 上海市辅读学校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蒋骊.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9]. 农村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调查研究[D]. 焦丽. 山西师范大学. 2009
[10]. 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C]. 杨丽珠.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