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士明, 邢华, 孔韩卫, 李厚达, 姚明[1]2004年在《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应用定期测定BNX小鼠的体重、统计繁殖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图和检测BNX小鼠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方法,初步探索BNX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的方法分别研究BNX小鼠在人胃癌MKN-45和人黑色素瘤SCI-375肿瘤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为BNX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在4~30周龄之间雄性与雌性BNX小鼠的体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血常规指标中BNX小鼠的白细胞数只及正常小鼠的25%,而外周血清生化指标与正常小鼠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人胃癌(MKN-45)BNX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和人黑色素瘤(SCI-375)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转移率分别高于裸小鼠和SCID小鼠,说明BNX小鼠比一般的免疫缺陷动物更适合应用于肿瘤转移模型的研究。
范士明[2]2004年在《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动物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引进的T、B和NK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BNX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人胃癌(MKN-45)和SV40T转基因前列腺癌肿瘤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应用定期测定BNX小鼠的体重、统计繁殖指标,绘制生长曲线和检测BNX小鼠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等方法对BNX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引进的BNX小鼠产仔性能强,平均产仔数为8.2±0.6只(纯合子4.0只),较易饲养,仔鼠成活率高可达99.3%,繁殖性能高于其背景品系C_(57)BL/6小鼠;BNX小鼠的体重随周龄增加而增长,前18周增重快,后期增重较慢基本保持在平台期;公鼠的生长速度比母鼠快,尤其是在断奶的第一周公鼠与母鼠的体重差异高达5.1克;30周公鼠与母鼠的体重分别可达29.2±2.2克和25.4±1.8克。6周BNX小鼠淋巴细胞含量、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等与动物免疫机能相关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BNX小鼠均显着地低于对照组裸小鼠,BNX小鼠的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3.37±0.69)×10~9/L、26.4%,其中淋巴细胞含量比裸小鼠低40%,只及正常小鼠的叁分之一,从生理生化指标这个侧面反映BNX小鼠的免疫缺陷程度要比正常小鼠和裸小鼠深。 本研究采用皮下移植与原位移植的方式,应用BNX小鼠,成功地建立了人胃癌(MKN-45)高转移肿瘤动物模型。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速度虽不及其对照组的裸小鼠和SCID小鼠,但其从肿瘤的成瘤率、转移率以及成瘤的一致性等综合指标考虑显着地优于后两者,尤其是在肿瘤转移率方面,BNX小鼠肺转移高达100%,合并89%的肝转移,肿瘤转移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原位移植瘤模型BNX小鼠成瘤率也高达95.5%,其肺、肝、淋巴结、膈肿瘤转移率和腹水形成率分别为100.0%、76.2%、90.5%、28.6%、57.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裸小鼠。BNX小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裸小鼠出现转移的时间早,转移率高,转移程度深,荷瘤鼠晚期出现全身衰竭及恶性病质,基本上重现了人胃癌的临床过程。本研究表明应用深度免疫缺陷小鼠可以提高人胃癌(MKN-45)肿瘤动物模型的转移率。 SV40T转基因前列腺癌FVB小鼠动物模型虽然可以为前列腺癌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但该模型发病率早,繁殖力低下,保种困难,进而限制其推广与应用。我们尝试用肿瘤皮下移植的方法将其移植到其背景品系FVB小鼠及裸小鼠的皮下,但均未获得成功。本文应用BNx小鼠成功地建立了SV40T转基因前列腺癌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成功地回输到裸小鼠及转基因小鼠背景品系一FVB小鼠,进而解决了SV40T转基因前列腺癌的保种问题。经实验观察其平均成瘤时间为n.5士2.6天,平均荷瘤寿命为66士5.7天,成率瘤可达100.0%。经PCR检测,在该模型的皮下肿瘤、肝脏和肺脏检测到了SV40T基因,表明该肿瘤来源于Sv40T转基因小鼠(FVB小鼠)且发生了肝和肺的转移,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发生了肝脏转移。由于PCR方法灵敏度高,该模型是研究肿瘤微转移理论较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
范士明, 姚明, 邢华, 闫明霞, 徐向明[3]2006年在《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模型的初步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肿瘤生长转移情况,为BNX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应用定期测定BNX小鼠体重、统计繁殖特性和检测BNX小鼠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的方法,初步探索BNX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应用原位移植和皮下移植的方法分别研究BNX小鼠在人胃癌(MKN-45)和人黑色素瘤(SCI-375)肿瘤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结果4~30周龄BNX小鼠的体重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常规指标中BNX小鼠的白细胞数只及正常小鼠的25%,而外周血清生化指标与正常小鼠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人胃癌(MKN-45)BNX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和人黑色素瘤(SCI-375)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转移率分别高于T细胞免疫缺陷的裸小鼠和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结论BNX小鼠比一般的免疫缺陷动物更适合应用于肿瘤转移模型的研究。
范士明, 姚明, 邢华, 李厚达[4]2004年在《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T、B和NK细胞联合免疫缺陷BNX小鼠的培育,详细介绍其一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血液学、肿瘤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
吴海燕[5]2008年在《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体内筛选和细胞系的建立》文中提出目的:采用深度免疫缺陷动物,并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进行高转移模型体内综合筛选的实验思路,建立鼠源和人源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及相应细胞系,同时观察相关生物学特性,探讨转移相关机理,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1.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模型的体内筛选和细胞系的建立: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移植于T、B、NK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BNX小鼠皮下,首先进行皮下移植→手术切除→肺转移→皮下移植的连续叁代体内筛选,再按照皮下移植→肺转移→皮下移植的方法继续进行叁代筛选,建立移植性自发高转移模型,同时进行肿瘤的生长、转移情况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采用组织块法对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及建立细胞系,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生长速度、体外侵袭能力、染色体形态分析、细胞周期变化、体内验证皮下移植的成瘤率和转移情况。2.人黑色素瘤高转移模型的体内筛选及微转移动态检测:利用人黑色素瘤A357细胞株进行SCID小鼠皮下移植实验时,发现6只动物中有1只发生明显肺转移,取肺转移灶移植至SCID小鼠皮下扩增。采用皮下移植→肺转移→皮下移植体内反复筛选的方法,建立皮下移植小鼠肺高转移动物模型(血路转移合并淋巴道转移)及相应的人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系,并进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同时应用该细胞系建立BNX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Alu-PCR进行动态、定性的肺微转移检测。结果:1.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模型的体内筛选和细胞系的建立:通过体内综合筛选,成功建立了BNX小鼠B1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肺高转移模型。该模型的皮下移植成瘤率可达100%,35d时肺转移率达到91.7%(11/12) ,转移程度达到+++。同时建成相应的高转移细胞系,将其命名为B16-sci,其倍增时间为46.07h,自然凋亡率显着低于B16细胞(P<0.05),体外侵袭能力显着强于B16细胞(P<0.05),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B16-sci细胞符合小鼠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的特点。体内验证结果表明,B16-sci细胞移植于BNX小鼠皮下,已能稳定形成100%(6/6)肺转移,同时提高了该细胞在C57BL/6J小鼠皮下移植后的肺转移率。2.人黑色素瘤SCI-375高转移模型的筛选及微转移动态检测:经体内反复筛选,成功建立了皮下移植小鼠肺转移动物模型(血路转移合并淋巴道转移)。潜伏期从筛选初期的7-14天逐渐缩短至5天左右,荷瘤寿命从60-75天下降并稳定在45天左右。筛选传代的243只SCID小鼠,皮下100%成瘤,肺转移率随着筛选的进行,逐代提高,第6代起肺转移率保持在100%。建成了相应的高转移细胞系,并将其命名为SCI-375,其倍增时间为21.60h,体外侵袭能力强于未筛选的A375(P<0.05),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该细胞具有人类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的特点。体内验证结果表明:SCI-375在不同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均能表达较高的转移率, BNX小鼠肺转移率为100%(13/13),裸小鼠肺转移率为90.91%(10/11)。Alu-PCR结果显示:2W时,PCR检测和常规病理检测肺转移均为阴性;3W、4W、5W时,PCR检测肺转移率分别为(37.5%)3/8、(75%)6/8、(100%)10/10,常规病理检测肺转移率分别为(0%)0/8、(37.5%)3/8、(50%)5/10。可见,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早期检测肿瘤微转移情况的发生,其灵敏度和高效性要优于常规病理检测。结论:1.利用深度免疫缺陷动物以及手术切除肿瘤进行高转移模型的体内筛选的实验思路,成功建立了一个肺转移率高、转移特性稳定、直观性好、操作简便的B16黑色素瘤皮下移植小鼠自发高转移模型及相应的细胞系。2.成功建立了人黑色素瘤皮下移植小鼠自发高转移模型及相应的细胞系,而且存在血路和淋巴两个转移途径;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表达和应用并获得证实。用PCR技术的高敏感性,通过扩增特异的基因片段,对其在小鼠体内的微转移进行动态检测。3.为探讨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及相应的细胞系。
哈尼[6]2012年在《裸鼠荷人胃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特征探讨》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全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立胃癌动物模型是对此病种进行研究的基础。目前将人类肿瘤细胞系移植到免疫缺陷的裸鼠体内所建立的人类异种移植物肿瘤模型,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前抗癌药药效的检测。但是这种模型存在很多缺点,诸如能够在小鼠体内生长且可以建立模型的肿瘤细胞系数量有限,每种肿瘤只有很少的肿瘤细胞株可以建立模型。而且肿瘤细胞移植成功率较低,肿瘤模型生物学特征与病人原发肿瘤相差悬殊,为了能更好地研究胃癌的防治及发病机制,建立稳定的、可靠的、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目的1建立裸鼠荷人胃癌动物模型,为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新药研发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2探讨肿瘤接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的关系。3与裸鼠皮下注射细胞系所建立的胃癌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与患者肿瘤哪种更为接近。方法:1.使用人胃癌标本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从当地医院采集新鲜胃肿瘤标本,将瘤块修剪成约2-3mm3,然后用套管针将其注射到BALB/c裸鼠侧腹皮下。男性病人的肿瘤组织接种到雄性裸鼠皮下,女性病人的瘤块接种到雌鼠皮下。待第一代荷瘤鼠瘤块长至500mm3时,取出瘤块,一部分进行传代接种,另一部分标本浸泡于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测。如此连续传代至第五代。观察每一代荷瘤鼠的活动状况、反应能力、瘤体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变化。2.观察移植瘤建模成功情况,计算接种成功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并比较接种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的关系3.使用肿瘤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使用胃癌细胞系BGC823、MGC803、和NCI87进行裸鼠皮下接种。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并对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肿瘤动物模型,哪种更与患者肿瘤接近。结果:1共接种了56例胃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于裸鼠皮下,其中17例接种成功,成功率为30%。成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2肿瘤生长曲线呈直线型增长,肿瘤大小均匀。3与使用细胞系所建立的胃癌模型在病理学(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蛋白表达)上进行比较,裸鼠荷人胃癌模型的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更为接近。结论:可以成功建立裸鼠荷人胃癌皮下肿瘤模型,并与人胃癌病理标本相一致,为治疗胃癌新药的研发、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吴海燕, 姚明, 闫明霞, 刘蕾, 孔韩卫[7]2008年在《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体内筛选和细胞系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体内综合筛选的方法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和相应细胞系,为系统性研究肿瘤转移机制和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首先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移植于T、B、NK免疫细胞缺陷的BNX小鼠皮下,通过皮下移植→肺转移→皮下移植→肺转移的体内循环筛选方法筛选。在前叁代筛选过程中,肿瘤直径达1.5 cm时切除皮下瘤,延长小鼠寿命以获得明显肺转移灶。在后叁代体内筛选过程中,待小鼠自然濒死时,剖解获得肺转移灶。共通过体内筛选的方法筛选六代,建立高转移细胞系。同时进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观察、病理组织学、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流式细胞术分析、染色体分析和细胞侵袭基底膜实验。结果BNX小鼠切瘤筛选3代后肺转移率达80%,转移程度达+++,转移天数平均达45 d。直接皮下筛选第一代转移程度和转移率有所下降,但叁代后,转移率也达到91.7%(11/12),转移程度也达到+++,转移天数缩短至35 d。病理组织学、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分析等结果表明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相似。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肺转移率高、转移特性稳定、直观性好、操作简便的小鼠黑色素瘤B16自发高转移模型及相应的细胞系,为探讨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杨顺芳, 时梅萍, 姚明, 赵兰香, 苏建中[8]2008年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以及在免疫缺陷BNX小鼠的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注射入小鼠左心室,形成骨转移,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剂示踪下寻找到骨转移灶,然后切除病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得转移性肺腺癌细胞。利用获得的第1代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经血液(动、静脉系统)和肺原位途径进行种植,按上述步骤重复多个循环。结果:染色体分析结果确定亲代SPC-A-1细胞经小鼠体内-体外连续筛选,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后显示,获得的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未改变人源细胞属性。99mTc-MDP和X射线的放射剂量对SPC-A-1BM细胞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111 MBq的99mTc-MDP对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生长的影响类似于且略小于40 kV、2 mA、4 s的X射线。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检测出的小鼠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6%和31.3%、73.3%和100%以及94%和43%。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为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SPC-A-1BM及其免疫缺陷BNX小鼠转移动物模型活体成像提供了一种实用且便捷的实验手段。
张杰[9]2006年在《结肠癌高转移模型的筛选及细胞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人结肠癌细胞株,模拟临床肿瘤术后复发,成功建立了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选用小鼠结肠癌,通过体内筛选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一个转移率高、转移稳定、直观性好、操作简便的小鼠结肠癌高转移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高转移细胞系,并对它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和研究,为结肠癌基础与临床研究及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适宜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如下:1)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人结肠腺癌细胞株HCT-116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背部近腋部皮下,获得皮下移植瘤源,然后采用组织块法建立28只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4周后随机挑选15只裸小鼠作为实验组切除肿瘤组织,其余13只裸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动物生存情况及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对照组裸小鼠9周时出现恶病质,解剖检查肺转移率为23%(3/13);实验组裸小鼠术部无肿瘤复发,17周后肺转移率达到100%(15/15),淋巴结转移率100%(15/15),脾脏转移率33.3%(5/15)。本模型模拟了临床肿瘤根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过程,为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和术后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2)采用体内筛选的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高转移模型。将C26小鼠结肠癌移植于T、B、NK免疫细胞缺陷的NOD-SCID小鼠皮下,通过皮下移植→肺转移→皮下移植的体内筛选方法建立高转移模型。再以相同的方法在BALB/c小鼠体内继续筛选,同时进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观察、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增值周期和异倍体的观察。NOD-SCID小鼠筛选5代后肺转移达100%。但筛选后的肿瘤组织皮下移植到BALB/c小鼠体内时,肿瘤的转移程度有所下降,又经BALB/c小鼠体内4代筛选,肿瘤的移植成瘤率、肺转移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细胞增值周期和异倍体等结果表明与原结肠癌生物学特性相似。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肺转移率100%、转移特性稳定、直观性好、操作简便的小鼠结肠癌高移植模型,为系统性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和临床结肠癌治疗提供了好的动物模型。3)利用筛选成功的小鼠结肠癌高转移肿瘤组织在体外建立一个具有高转移潜能的小鼠结肠癌细胞系,并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采用组织块法对小鼠结肠癌高转移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及建系,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生长速度、体外侵袭能力、染色体核型、细胞周期变化、皮下移植的成瘤率和转移情况。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人结肠癌细胞系,目前已传至18代。细胞为
肖长虹[10]2007年在《免疫缺陷鼠—人RA移植物嵌合体模型的研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背景和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病理中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增生并形成血管翳是软骨和骨质破坏的关键因素。既往对RA的病理机制研究多强调RA的T细胞介导自身免疫炎症反应这一环节,滑膜成纤维样细胞(SFs)只是当作“被动参与者”,受T细胞和炎症因子刺激而出现增生和软骨侵蚀。但近年来逐渐关注到RA滑膜成纤维样细胞(RASFs)本身在RA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由于RASFs具有转化细胞特征,即使在无T细胞和炎症因子的环境中,单纯的RASFs同样能增生并侵袭软骨。因此提出,RASFs是一个“主动入侵者”,在RA的病理机制是扮演关键角色。这也是临床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炎镇痛药虽然能缓解症状,但最终并不能阻断病情进展和关节骨质破坏的原因。基于此,寻找能真正抑制RA滑膜增生并阻断软骨和骨质侵蚀进程的药物已成为RA研究的焦点。要达到上述目标,良好的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技术平台。既往各种诱导型关节炎动物模型如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佐剂诱导性关节炎等,它们的滑膜增生都是受免疫炎症反应驱动,并不能体现RA滑膜自身增生和侵蚀。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将RA滑膜移植到免疫缺陷动物身上构建免疫缺陷动物-人RA移植物嵌合体模型的研究工作迅速得到重视。该模型在RA滑膜增生的病理机制,特别是筛选以抑制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为目标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国内对该模型的研制工作才刚起步。免疫缺陷动物主要有裸鼠,SCID(T、B细胞功能缺陷的联合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和NOD/SCID、BNX(T、B、NK细胞叁缺陷)小鼠。目前广泛应用的是SCID小鼠,BNX鼠能否作为RA滑膜移植载体尚未见报道。既往我们实验显示南蛇藤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和免疫抑制作用,但作为RA治疗价值还有待观察它是否能真正抑制RA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Etanercept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TNF-a拮抗剂,在RA的临床治疗中有显着作用,但作为一种TNF-a受体融合蛋白能否真正抑制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尚未见在体实验的直接依据。为了进一步了解RA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的机制,探讨BNX鼠构建免疫缺陷鼠/人RA移植物模型的可行性,观察南蛇藤是否能真正抑制RA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并探讨其机制,深化Etanercept治疗RA的药理作用途径,我们开展了本项目的研究。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内容:一是构建NOD/SCID鼠一人类风湿关节炎移植物嵌合体模型(NOD/SCID-HuRAg),并与NOD/SCID鼠一人骨关节炎(OA)滑膜移植物模型进行比较;二是以NOD/SCID-HuRAg模型评价南蛇藤醇提物治疗RA的作用机制并与来氟米特对照;叁是以BNX-HuRAg模型评价Etanercept治疗RA的作用及机制。1.造模方法:将RA(或OA)患者关节镜下钳取的滑膜组织修剪成0.3×0.5cm大小,将截肢患者的正常关节软骨修剪成0.5×0.8cm大小。戊巴比妥麻醉状态下在NOD/SCID鼠或BNX鼠背部作纵行切口,将一块软骨植入皮下,再将两块滑膜组织置入软骨上,缝合切口。以上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动物在SPF级屏蔽环境饲养管理。2.给药方法:NOD/SCID-HuRA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术后第29d开始分别给予蒸馏水,南蛇藤醇提物(30mg╱d)及来氟米特(500ug╱只)灌胃,每日1次,持续4周。BNX-HuRAg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术后第29d开始分别给予Etanercept(100ug/只)和注射用水(对照)在移植物附近皮下注射,一周2次,连续4周。3.指标检测:术后第61d眼球取血,整体剥离滑膜软骨移植物。血清标本作TNF-a定量检测(放免法)和细胞调亡程度(TUNEL法)。组织学评价主要包括滑膜增生,软骨侵蚀和软骨细胞周围的软骨降解叁个内容,分别采用积分表示病变程度。原位杂交片和细胞凋亡片经自动图象分析,提取反映阳性信号强弱的平均光密度值(MIOD)和阳性信号多少的平均着色面积(MSA)作半定量分析。4.统计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首批NOD/SCID-HuRAg模型与NOD/SCID-HuOAg模型组之间,以及Etanercept给药的2组BNX-HuRAg模型之间的数据采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检验。南蛇藤给药3组NOD/SCID-HuRAg模型之间的数据采用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或SNK检验,方差不齐性时采用Games—HoweⅡ检验。检验水准a=0.05。叁.结果实验期间移植物均在小鼠体内存活,小鼠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1.NOD/SCID-HuRAg与NOD/SCID-HuOAg比较,前者滑膜增生(3.111±0.054 vs 2.000±1.000,p<0.05),软骨侵蚀(3.556±0.527 vs 1.278±0.051,p<0.01)和软骨降解的程度(3.111±0.782 vs 1.778±0.833,p<0.01)均较后者高,增多有显着性意义。前者的滑膜细胞中VEGFmRNA阳性表达常见,而后者少见。前者的细胞凋亡程度却显着减少(MIOD:168.371±12.866 vs 959.226±80.886,p<0.01;MSA:180.210±8.206 vs 1890.510±159.139,p<0.01)。2.南蛇藤与来氟米特均能显着降低NOD/SCID-HuRAg模型中的滑膜增生。(分别为2.000±0.756,2.250±0.886 vs 3.625±0.517,p<0.01)、软骨侵蚀(1.687±0.799,2.000±1.362 vs 3.750±0.535,p<0.01)和软骨降解(1.875±0.835,2.125±0.835 vs 3.635±0.744,p<0.01)的积分,并显着降低血清TNF-a含量(0.840±0.088,0.803±0.068 vs 0.993±0.114,p<0.01,ng╱ml)。无论MIOD(350.595±253.354,354.002±265.903 vs 75.138±44.793,p<0.05)还是MSA(932.324±715.187,892.480±563.899 vs 191.331±115.550,p<0.05),均显示二种药物均显着促进了滑膜细胞凋亡。而南蛇滕醇提物还能显着下调滑膜TNF-a mRNA的表达,来氟米特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滑膜和软骨在BNX鼠体内生长良好。Etanercept组中滑膜增生(2.100±0.994 vs 3.700±0.483,p<0.01)、软骨侵蚀(1.550±0.726 vs 3.750±0.535,p<0.05)、软骨降解(1.300±0.823 vs 3.635±0.744,p<0.01)积分以及血清TNF-a含量(0.596±0.095 vs 0.694±0.112,p<0.05,ng╱ml)均显着降低;同时,Etanercept还能显着下调滑膜细胞的TNF-a mRNA的表达(MIOD:35.336±32.277 vs162.664±142.269,P<0.05;MSA:127.185±117.824 vs 582.376±530.321,P<0.05)和VEGF mRNA (MIOD:75.580±34.115 vs 211.944±114.096,P<0.01;MSA:201.530±82.974 vs 552.965±413.223,P<0.05)。但对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则无显着差异。四.结论人RA滑膜和正常关节软骨在NOD/SCID鼠和BNX鼠体内均能良好生长。移植后RA滑膜细胞继续保持增生和侵蚀能力,且继续高表达TNF-a和VEGF,而细胞凋亡则明显受抑。南蛇藤醇提物能显着抑制RA的滑膜增生,减轻滑膜对软骨侵蚀和软骨细胞介导的软骨降解,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RA滑膜组织的TNF-a的产生和促进滑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效果与来氟米特相似,但在抑制滑膜TNF-a表达方面南蛇藤强于来氟米特。Etanercept也具有抑制RA滑膜增生和软骨侵蚀及降解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中和滑膜组织和血液中的TNF-a外,还可能与下调滑膜细胞的VEGF表达有关。NOD/SCID-HuRAg和BNX-HuRAg模型是RA病理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理药效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C]. 范士明, 邢华, 孔韩卫, 李厚达, 姚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2]. 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动物模型研究[D]. 范士明. 扬州大学. 2004
[3]. 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肿瘤模型的初步应用[J]. 范士明, 姚明, 邢华, 闫明霞, 徐向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6
[4]. BNX小鼠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J]. 范士明, 姚明, 邢华, 李厚达.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4
[5]. 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体内筛选和细胞系的建立[D]. 吴海燕. 扬州大学. 2008
[6]. 裸鼠荷人胃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特征探讨[D]. 哈尼.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7]. 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体内筛选和细胞系的建立[J]. 吴海燕, 姚明, 闫明霞, 刘蕾, 孔韩卫.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8
[8].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建立人肺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中的应用[J]. 杨顺芳, 时梅萍, 姚明, 赵兰香, 苏建中. 肿瘤. 2008
[9]. 结肠癌高转移模型的筛选及细胞系的建立[D]. 张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10]. 免疫缺陷鼠—人RA移植物嵌合体模型的研制及应用[D]. 肖长虹. 第一军医大学. 2007
标签:肿瘤学论文; 细胞系论文; 肿瘤免疫论文; 肿瘤论文; 动物细胞论文; 胃癌晚期论文; 科学论文; 黑色素瘤论文; 滑膜论文; 科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