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盘多毛孢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毛,真菌,形态学,活性,苏木,分子,产物。
盘多毛孢属论文文献综述
陈霈雯,彭家茵,陈茵宜,陶移文[1](2019)在《拟盘多毛孢属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拟盘多毛孢属作为一种拥有丰富产物的内生真菌,已成为很多活性代谢产物的主要来源。本文整理总结了近年从拟盘多毛孢属中发现的活性代谢产物,以不同活性特点来分类,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活性等。(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立杰,宋玉,陈通政,刘颖,王勇[2](2019)在《一个分离自贵州省茶叶上的拟盘多毛孢属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花溪区黔陶乡赵司村的茶树叶片上分离到2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菌株典型形态学特征为分生孢子具4~6根普遍分枝的顶生附属丝,这与近似种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同时,基于ITS,β-tubulin以及tef1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属于同一个种并聚集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枝,此外,该分枝还与山茶拟盘多毛孢和顶生分枝拟盘多毛孢保持了比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综合形态学观察及DNA序列分析,所征集的真菌属于拟盘多毛孢属的一个新种,将该种命名为中国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amellia-sinensis)。(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8期)
宋利沙,韦继光,云朝光,杨秀好,罗基同[3](2016)在《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种类多样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苏木科、木兰科和桃金娘科共16种植物的内生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种类多样性进行调查,为进一步了解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组成及开展内生拟盘多毛孢代谢产物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块分离法和分子技术分析内生拟盘多毛孢与植物种类、分离部位和分离季节的相关性。【结果】从苏木科、木兰科和桃金娘科16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89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11个种。桃金娘科中的白千层、假多瓣蒲桃,苏木科的银珠、中国无忧花分离得到的拟盘多毛孢种数分别为8,6和8,6种,是拟盘多毛孢定殖种类最多的植物;银珠内生拟盘多毛孢定殖率最高,为2.86%。内生拟盘多毛孢在植物枝条的定殖率高于叶片,秋季高于其他季节。3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种类多样性指数以苏木科最高(2.235 3),桃金娘科次之(2.163 5),木兰科最低(1.863 7)。【结论】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多种植物内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喜好定殖在银珠、中国无忧花、格木和白千层等植物;对植物器官有明显的选择性,定殖率以枝条较高;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以秋季最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宋利沙[4](2016)在《拟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和分子条形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普遍存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数为弱致病真菌,可引致各类叶斑病,兼有对果实和采后农产品为害,部分种类腐生,部分种类是植物内生真菌的重要类群,尤其是很多木本植物重要内生真菌。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本文利用从广西和浙江不同植物的茎叶中分离到的菌株、浙江农科院和贵州大学惠赠的拟盘多毛孢菌株开展了拟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学、分子系统学和DNA条形码研究,并以四个DNA片段为材料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分析杨梅的病原拟盘多毛孢与内生拟盘多毛孢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根据形态特征与ITS和β-tub序列分析,将分离和收集的995株拟盘多毛孢菌鉴定为13个分类单元,分别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广布拟盘多毛孢(P.dissmeninta)、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ospora)、欧克安拟盘多毛孢(P.oxyanthi)、韦司梅拟盘多毛孢(P.vismiae)、长毛拟盘多毛孢(P.longisetula)、棒形拟盘多毛孢(P.clavispora)、甘薯拟盘多毛孢(P.batatae)、马可罗拟盘多毛孢(P.macrochaeta)、疏毛拟盘多毛孢(P.pauciseta)、茶拟盘多毛孢(P.theae)、卡斯特尼拟盘多毛孢(P.karstenii)、杭州拟盘多毛孢(P.hangzhougensis)。2、对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苏木科、木兰科和桃金娘科共16种植物的内生拟盘多毛孢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苏木科Caesalpin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和桃金娘科Myrtaceae共16种植物中分离得到89株拟盘多毛孢,经形态学鉴定为11个种。在调查的植物中,桃金娘科中的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假多瓣蒲桃(Syzygiμm polypetaloideμm),苏木科的银珠(Peltophorμm tonkinense)、中国无忧花(Saraca chinensis)分离得到的拟盘多毛孢种数分别为8、6和8、6种,是拟盘多毛孢定殖种类最多的植物种类;银珠内生拟盘多毛孢定殖率最高,为2.86%。内生拟盘多毛孢在植物枝条的定殖率高于叶片,秋季高于其他的季节。经比较,叁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多样性指数以苏木科最高(2.2353);桃金娘科次之(2.1635);木兰科最低(1.8637)。3、开展单基因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单基因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EF1-α、β-tub+EF1-α 组合、ITS+β-tub+EF1-α 联合和ITS+β-tub+EF1-α+GPDH联合都能反映拟盘多毛孢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经过对比发现,β-tub和EF1-α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上主要进化分枝与形态特征的对应关系最好,该系统树根据进化分枝的演化关系,将拟盘多毛孢分成两个分支,反映拟盘多毛孢分生孢子有色胞的两种颜色类型即淡色(褐色至橄榄色)和暗色(暗褐色或煤烟色至褐色),亚分支反映分生孢子顶端附属丝末端匙状膨大与否、顶端附属丝数量以及分生孢子长度和宽度,基部附属丝的有无、是否分叉在系统发育树没有对应关系。4、在ITS、β-tub(Beta-微管蛋白基因)、EF1-α和GPDH等4个DNA片段中筛选拟盘多毛孢的条形码。综合两项指标即PCR和测序成功率,获得DNA片段的容易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ITS(100%)= EF1-α(100%)>β-tub(97.3%)>GPDH(81.1%)。用BioEdit软件对分子系统发育树的平均种内相似率和平均种间相似率进行计算,当平均种内相似率越大,而平均种间相似率越小,反映该序列建立的系统树更能体现对物种的识别。从平均种内相似率(简称AS)来看,β-tub(AS =0.994)>EF1-α(AS = 0.990)>GPDH(AS = 0.932)>ITS(AS = 0.877),而从平均种间相似率(简称ASi)来看,从高到低的排序为GPDH(ASi=0.957)>ITS(ASi=0.884)>EF1-α(ASi=0.860)>B-tub(ASi=0.781)。以 ITS+ββ-tub 序列组合的平均种内相似率(AS = 0.994)与ITS+EF1-α序列组合的平均种内相似率(AS=0.992)接近,且ITS+β-tub序列组合的平均种间相似率(ASi = 0.863)大于ITS+EF1-αα序列组合的平均种间相似率(ASi = 0.848)。以ITS+β-tub+EF1-α序列组合的平均种内相似率(AS = 0.994)与ITS+β-tub+EF1-α+GPDH序列组合的平均种内相似率(AS=0.993)接近,而ITS+β-tub+EF1-α序列组合的平均种间相似率(ASi = 0.768)小于以ITS+β-tub+EF1-α+GPDH 序列组合的平均种间相似率(ASi = 0.783)。β-tub、ITS+β-tub组合、ITS+EF1-α组合和ITS+β-tub+EF1-α组合的平均种内相似率(AS)和平均种间相似率(ASi)之间有一条相对比较清晰的分界线,适合作为分子条形码,而ITS、EF1-α和GPDH以及ITS+β-tub+EF1-α+GPDH序列组合的平均种内相似率和平均种间相似率之间重迭严重,不太适合作为分子条形码。根据以上计算结果,ITS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物种有6个物种,不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共计7种;β-tub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物种有10个物种,不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共计3种,EF1-α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物种有9个物种,不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有共计4种;GPDH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物种有5个物种;不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有7种,P.batatae尚缺数据;ITS、β-tub、EF1-α和GPDH等4个DNA片段对拟盘多毛孢物种识别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β-tub(76.9%)>EF1-α(69.2%)>ITS(46.2%)>GPDH(38.5%)。从ITS+β-tub和ITS+EF1-α序列组合可以看出,ITS+β-tub序列组合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物种有11个物种;不能区分开的物种是P.longisetula和P.versicolor。ITS+EF1-α序列组合能区分开的拟盘多毛孢物种有9个物种;不能区分开的物种是P.longisetula、P.versicolor、P.oxyanthi和P.batatae。ITS+β-tub 和 ITS+EF1-α 序列组合能识别的拟盘多毛孢物种分别是11种和9种;ITS+β-tub+EF1-α序列组合和ITS+B-tub+EF1-α+GPDH序列组合对拟盘多毛孢物种识别率分别是100%和92.3%。根据PCR成功率、测序成功率、平均种内相似率、平均种间相似率以及各DNA片段及其组合对拟盘多毛孢的物种识别率综合分析,结合公用分子数据库(GenBank)中ITS序列数据丰富,而其他序列所涉及到的物种还很有限的现状,建议把ITS作为拟盘多毛孢属的主要条形码,β-tub作为拟盘多毛孢属的辅助条形码,对于个别比较难以鉴别的种类,可采取ITS+β-tub+EF1-α序列组合建立分子系统树对拟盘多毛孢属物种进行识别。5、用ITS、β-tub、EF1-α和GPDH等4个DNA片段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杨梅病原拟盘多毛孢与杨梅内生拟盘多毛孢菌株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病原拟盘多毛孢和内生拟盘多毛孢,只要是同一个种,都会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结果还揭示同种拟盘多毛孢对寄主的器官一般没有专一性,如异色拟盘多毛孢和小孢拟盘多毛孢可在杨梅的主干、枝条和叶片内生或致病,茶拟盘多毛孢仅在野生杨梅的枝条和叶片上内生。(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12)
宋玉[5](2015)在《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系统学研究及条形码基因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类拟盘多毛孢真菌(Pestalotiopsis-like fungi),包括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新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和假拟盘多毛孢属(Pseudopestalotiopsis),是黑盘孢科(Amphisphaeriaceae)中的无性形真菌,其分生孢子具附属丝。该真菌类群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尤其丰富,其宿主专一性不高,能够引起多种植物的多种病害,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为内生真菌的重要类群,类拟盘多毛孢真菌能够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因此对该类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研究自2010年至2013年,从我国5个省份(云南、贵州、海南、重庆、广西)及泰国部分地区的60余种植物上采集了200多份叶片标本,共分离到了92株类拟盘多毛孢菌株,包括拟盘多毛孢属菌株40株、新拟盘多毛孢属菌株46株、假拟盘多毛孢属菌株6株。经过ITS,β-tubulin和tef1叁个基因加合的系统学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研究,共鉴定出新种18个(5个已发表,13个待发表)和已报道种19个。这些充分说明类拟盘多毛孢真菌的植物来源比较广泛,在南方地区多种植物上分布较广,且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18个新种分别为鱼尾葵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aryotae),香樟新拟盘多毛孢(N.cinnamomumae),咖啡新拟盘多毛孢(N.coffeae-arabicae),N.podocarpusis,罗汉松新拟盘多毛孢(N.podocarpus-macrophyllus),N.pseudoaustralis,N.pseudosaprophyta,鹤望兰新拟盘多毛孢(N.strelit ziae),Pestalotiopsis camellia-sinensis,饭甑青冈拟盘多毛孢(P.cyclobalanopsis),巴西木拟盘多毛孢(P.dracaenea),P.keteleeria,荔波拟盘多毛孢(P.libosis),李拟盘多毛孢(P.prunui),桃金娘拟盘多毛孢(P.rhodomyrtus),娑罗树拟盘多毛孢(P.shorea),P.subshorea,Pseudopestalotiopsis simitheae;19个已报道种为卵圆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ellipsospora),N.foedans,N.formicarum,藜芦新拟盘多毛孢(N.leucothoes),山龙眼新拟盘多毛孢(N.protearum),N.samarangensis,Pestalotiopsis adusta,P.anacardiacearum,P.camelliae,P.chamaeropis,P.colombiensis,P.diploclisiae,P.humus,P.kenyana,P.malayana,P.portugalica,P.rhododendri,Pseudopestalotiopsis cocos,Ps.theae。利用PAUP软件的最大简约(Maximum Parsimony)算法,分别以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菌株的ITS,β-tubulin和tef1基因序列构建了单基因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各个基因标签对该属真菌分类的种区分度和可信度(自举支持率),并结合各自的PCR扩增率,分别对叁个基因标签做出评价,tef1基因标签以其较高的种区分能力和可信度被认为更适合用作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分类的DNA条形码标签。本研究所有新种的模式标本及模式菌株均保存在贵州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HGUP)和泰国皇太后大学(MFLUCC)。(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5-03-01)
宋玉,耿坤,王勇,姜于兰[6](2014)在《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是Steyaert于1942年根据其典型的形态特征(分生孢子为5细胞、梭形,中间3细胞为有色胞,顶端细胞无色,一至多根附属丝)从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无性属。该属真菌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生物多样性尤其丰富。该属真菌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寄生、腐生和内生。作为内生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其能够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也是近年来该属真菌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包括贵州、云南、海南、广西和重庆部分地区)以及泰国部分地区采集到的150多株拟盘多毛孢属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ITS,β-tubulin和tef1片段)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并报道该属的5个新种,分别为:Pestalotiopsis keteleeria,P.shorea,P.simitheae,P.rhodomyrtus和P.coffeae-arabicae。(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期刊2014-07-14)
邢建广[7](2012)在《两株拟盘多毛孢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从拟盘多毛属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许多种类多样,结构新颖且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癌物质(紫杉醇和粗榧酸)和抗菌物质(环己烷类物质、粗榧酸和pestaloside),是潜力巨大、尚待开发的新天然产物来源。本论文对两株拟盘多毛孢属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试验综合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Sephadex LH-60,HPLC,重结晶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运用IR, UV, 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新化合物。菌株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采自木榄茎部,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苯环衍生物,甾醇等,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菌株Pestalotiopsis gracillis采自海棠树枝,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有苯环衍生物,甾醇等,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2-06-01)
王艳颖[8](2011)在《两株拟盘多毛孢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繁多,其中包含抗菌、杀虫、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活性物质,是目前人们寻找新型天然药物的重要生物资源。植物内生真菌作为植物内生菌的主要成员,其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样、骨架新颖,故成为发现新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种质资源。近年来,关于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理活性的报道已经为数不少,本论文对两株拟盘多毛孢的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两株植物内生真菌均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提供,一株为Pestalotiopsis zonata,分离自番石榴;另外一株为Pestalotiopsis coffeae,分离自鱼尾葵。实验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和Sephadex LH-20,Sephadex LH-60,HPLC,重结晶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从菌株Pestalotiopsis zonata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十二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Ⅰ,齐墩果酸Ⅱ,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Ⅲ,7-甲氧基-6-甲基-5- (3-甲基丁-2-烯-1-基)氧代异苯并呋喃-1(3H)-酮Ⅳ,4-羟基-6-甲氧基-2,3-二甲基苯酸乙酯Ⅴ,对羟基苯乙酸Ⅵ,酪醇Ⅶ,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Ⅷ,菜油甾醇Ⅸ,琥珀酸Ⅹ,β-谷甾醇Ⅺ,过氧麦角甾醇Ⅻ。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从菌株Pestalotiopsis coffeae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十个化合物,分别为:25R-3-oxo-16R,23-epoxycycloartan- 26,23s-olideⅠ,3-氧代-羊毛甾-8,24-二烯-21-酸Ⅱ,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酸Ⅲ,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Ⅳ,Bis(2-ethylhexyl) phthalateⅤ,(1-methyl-1H-imidazol-5-yl)(phenyl)methanoneⅥ,3β-羟基-麦角甾-5,7,22-叁烯Ⅶ,β-谷甾醇Ⅷ,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Ⅸ,D-阿洛醇(D-allitol)Ⅹ。其中(1-methyl-1H-imidazol-5-yl)(phenyl)methanoneⅥ为新的天然产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1-06-01)
葛起新,徐同[9](2008)在《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研究简史》一文中研究指出Pestalotiopsis属是由Steyaert于1949年建立命名的,他将原广义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ensu lato)中分生孢子具5细胞,中间3细胞深色的种归入Pestalotiopsis中。拟盘多毛孢属是一类常见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无性型真菌(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病、菌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韦继光,徐同,郭良栋[10](2006)在《拟盘多毛孢属形态稳定性及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不同基物、不同无性世代拟盘多毛孢属真茵分生孢子有色胞类型和分生孢子形态指标的稳定性,发现拟盘多毛孢的分生孢子区分为同色和异色两种类型,为稳定的特征,而异色类型不宜区分为琥珀色一橄榄色和煤烟色一淡褐色两种类型,因为这两种类型的有色胞可在不同世代间发生转变;分生孢子宽度和长度相对稳定,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分类的形态性状,而顶端附属丝的长度不稳定,不宜作为分类特征;以“PDA+康乃馨叶组织”作为培养基产生的分生孢子与植物病组织上形成的分生孢子有色胞类型一致,可作为鉴别腐生、寄生、内生等各种来源的拟盘多毛孢菌株的通用培养基。(本文来源于《莱阳农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盘多毛孢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花溪区黔陶乡赵司村的茶树叶片上分离到2株拟盘多毛孢属真菌,菌株典型形态学特征为分生孢子具4~6根普遍分枝的顶生附属丝,这与近似种存在较明显的差别。同时,基于ITS,β-tubulin以及tef1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属于同一个种并聚集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枝,此外,该分枝还与山茶拟盘多毛孢和顶生分枝拟盘多毛孢保持了比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综合形态学观察及DNA序列分析,所征集的真菌属于拟盘多毛孢属的一个新种,将该种命名为中国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amellia-sinensi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盘多毛孢属论文参考文献
[1].陈霈雯,彭家茵,陈茵宜,陶移文.拟盘多毛孢属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9
[2].陈立杰,宋玉,陈通政,刘颖,王勇.一个分离自贵州省茶叶上的拟盘多毛孢属新种[J].种子.2019
[3].宋利沙,韦继光,云朝光,杨秀好,罗基同.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种类多样性调查[J].林业科学.2016
[4].宋利沙.拟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及分子系统学和分子条形码研究[D].广西大学.2016
[5].宋玉.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系统学研究及条形码基因的评价[D].贵州大学.2015
[6].宋玉,耿坤,王勇,姜于兰.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分类学研究[C].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2014
[7].邢建广.两株拟盘多毛孢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河北大学.2012
[8].王艳颖.两株拟盘多毛孢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河北大学.2011
[9].葛起新,徐同.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研究简史[C].中国植病、菌物学会杭州联合年会论文集.2008
[10].韦继光,徐同,郭良栋.拟盘多毛孢属形态稳定性及分类学意义[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