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与土地使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常生活单元,LBS数据,土地使用,交通出行
交通与土地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潘洁[1](2019)在《基于LBS数据的武汉市“日常生活单元”土地使用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张、空间结构的变化调整,并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就业居住选择与出行活动选择,合理的日常出行范围与低碳出行方式方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多存在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情况,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同层面的挑战。作为独立的个体,居民在选择出行方式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使用情况是重要因素之一,以往对土地使用方式与交通出行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本文从中观层面实证探索大城市的各种日常大概率、经常性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的空间范围的土地使用与交通出行的作用机制,并对日常生活单元的土地使用提出优化策略,缩小日常生活单元的范围,改变居民不适宜的交通出行方式。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叁个部分内容:第一个部分是分别借助LBS数据和POI公服设施数据界定通勤圈与非通勤圈,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武汉现状存在的日常生活单元;第二个部分是应用TRANUS软件模拟日常生活单元的出行活动,并分析了各日常生活单元的出行特征;第叁个部分是研究日常生活单元的土地使用与交通出行方式的作用机制,并对日常生活单元的土地使用提出优化策略。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选择日常大概率、经常性出行需求得到满足的空间范围——日常生活单元作为基本的建成环境分析单元,研究发现武汉中心城区存在六个日常生活单元,接着分析日常生活单元的土地使用对居民日常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密度与居住密度与机动出行呈正相关关系,容积率与土地混合度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道路网密度对于机动车出行具有促进作用,公共交通站点密度与公共交通出行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推进土地高密度混合开发、提高公服设施公平高效配置、构建良好的交通系统网络等土地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2](2019)在《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城市公交站场 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月31日财税〔2019〕11号各省、自子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现将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通知如下:一、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二、城市公交站场运营用地,包括城市公交首末车站、停车场、保养场、站场办公用地、生产辅助用地。道路客运站场运营用地,包括站前广场、停车场、发车位、站务用地、站场办公用地、生产辅助用地。(本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期刊2019年03期)
郭亮,潘洁,陈佳[3](2018)在《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土地使用互动机制研究——以武汉轨交二号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用地与轨道交通的协同发展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研究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实现其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在分析站点周边土地使用、客流特征的基础上,从全天时段与高峰时段两个层面研究土地使用与轨道客流量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站点全天乘降客流量与混合用地指标、居住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公共汽车站点数成正相关,与停车场数量负相关;2)站点高峰进站客流量与站点影响范围内的商业、办公设施数量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心型站点中比在所有站点中小。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对不同类型站点采取差异化的用地开发策略、优化步行环境、完善交通换乘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联开发等措施,实现站点周边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8-11-24)
魏晓云[4](2018)在《面向土地使用的厦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需要面对如何进行城市多个系统综合协调等复杂环境与问题,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前期工作,成为城轨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轨道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厦门借鉴深圳、武汉城市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方面的经验,以轨道交通规划为抓手,制定面向土地使用的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在各个层面的衔接,并以厦门1号线为例介绍在中观层面引入线路综合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规划特色。最后结合目前轨道规划编制的效果与问题提出下阶段优化的方向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8年S1期)
周宏庆[5](2018)在《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其中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是我国山地城市出现较早、数量较多、发展类型较为丰富的地区~([1]),山地地形对西南山地城市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均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外出务工人员逐渐返乡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扩张加快,城市人口聚集提速,并且在国家鼓励汽车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愈加富裕的发展背景下,机动车快速普及,成为支撑在快速扩张的城市中进行大量人类活动和要素交换的基础,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量激增。导致道路交通污染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由于发展理念和环保意识的历史局限性,原有的规划建设对道路交通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土地使用对道路交通污染影响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山地城市面临着比平原城市更为紧迫的道路交通污染问题,道路交通污染问题更为突出,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恶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要求我们全力遵循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从西南山地城市面临的道路交通污染现状问题,西南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多方面来看,控制和优化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已经成为西南山地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和学术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源头是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类交通活动,而交通活动产生的重要根源则是城市土地使用,各类交通活动的产生与分布在城市中的各类土地使用关系密切;道路交通污染传播扩散和影响的程度同样与城市土地使用的各种要素,特别是空间要素密切相关。本文在对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以及道路交通污染特征和互相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中型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和道路交通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具有较广泛代表性的自贡城区进行对应分析,从多个层次对山地城市土地使用的各类要素与道路交通污染的关系进行梳理,构建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优化体系,并为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的控制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次研究的起源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对西南地区、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城市土地使用等相关概念进行说明解释。并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整理、总结国内外针对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的相关研究,确定本次研究思路的可行性,提出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框架。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城市交通系统、道路交通污染的特性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理论和实例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本文城市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污染两大直接研究对象,以及与二者密切相关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次进行分析,对叁者的各类要素进行分解,从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叁个阶段,分别探讨各要素对道路交通污染的作用机制。为下文从城市土地使用的视角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污染防控的体系构建和优化策略提出提供依据。第叁章,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发展及土地使用特征。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系统和道路交通条件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的理论支撑下,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收集、土地使用的实地调研等,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城镇发展水平和及人口分布特征、城市发展建设及土地使用的整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土地使用的形态特征、扩张特征、叁线建设特征、新旧城区分化特征和功能指标特征等方面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土地使用进行表征。第四章,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现状特征以及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矛盾。通过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污染数据的采集以及实地调研,判断西南中型山地城市大气污染的整体状况,并对西南中型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尾气及扬尘污染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研究,从发展变化趋势、污染贡献情况、时空分异特征等对其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贡市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不用层面探究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之间的影响关系,探讨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的产生和扩散同城市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第五章,自贡市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关系的研究。根据上文对西南地区22个大中型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和道路交通污染现状特征的研究,自贡市的城市地理类型、城市土地使用特征在22个研究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中均具有一定代表性,且自贡市道路交通污染问题严峻。针对自贡市城区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证实了上文中西南山地城市的城市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污染影响的关系。第六章,城市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体系构建及干预策略。在前文进行理论总结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体制,从综合的政策引导,宏观的城市总体规划统筹,中观、微观的城市设计引导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多个层面,对控制体系中各个要素进行控制,以干预土地使用的要素特征为手段,以道路交通污染的控制优化为目标,从不同规划层次提出优化对策。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此次研究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并针对疏漏和不足,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展望未来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魏晓云[6](2017)在《面向土地使用的厦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需要面对如何进行城市多个系统综合协调等复杂环境与问题,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前期工作,成为城轨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轨道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厦门借鉴深圳、武汉城市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方面的经验,以轨道交通规划为抓手,制定面向土地使用的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在各个层面的衔接,并以厦门1号线为例介绍在中观层面引入线路综合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规划特色。最后结合目前轨道规划编制的效果与问题提出下阶段优化的方向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7年05期)
张艳,曹康,何奕苇,周维[7](2017)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探讨——深圳地铁2号线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7年08期)
房大伟,齐伟[8](2017)在《城市规划中土地使用和交通系统协调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的土地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规划是否合理是城市土地能否得到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在现今的城市发展中,城市交通问题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应当注意做好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好对于城市交通建设,以缓解城市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文章在分析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建设协调关系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城市土地规划设计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设计进行分析阐述。(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7年09期)
柴适[9](2017)在《TOD——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的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结构形态与交通规划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国家在土地使用规划上采取不同的政策,反映在城市交通方面的问题也不相同。美国长期来实行低密度扩散的土地使用政策,市民的出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私人汽车,其结果导致道路越修越堵,因此必须改变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的思路。美国新城市主义的代表(本文来源于《交通与港航》期刊2017年01期)
祝桂丽[10](2016)在《名城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名城交通学部2016年年会顺利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14~16日,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名城交通学部2016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召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主任邱跃、名城交通学部主任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文国玮和蔚县县长赵红革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名城交通学部各分部委员、蔚县相关部门人员及《规划师》等规划媒体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开幕式、学术交流、自由论坛和蔚县名(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6年11期)
交通与土地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1月31日财税〔2019〕11号各省、自子台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为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现将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通知如下:一、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二、城市公交站场运营用地,包括城市公交首末车站、停车场、保养场、站场办公用地、生产辅助用地。道路客运站场运营用地,包括站前广场、停车场、发车位、站务用地、站场办公用地、生产辅助用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与土地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1].潘洁.基于LBS数据的武汉市“日常生活单元”土地使用对交通出行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19
[3].郭亮,潘洁,陈佳.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土地使用互动机制研究——以武汉轨交二号线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2018
[4].魏晓云.面向土地使用的厦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8
[5].周宏庆.土地使用视角下的西南中型山地城市道路交通污染研究[D].重庆大学.2018
[6].魏晓云.面向土地使用的厦门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
[7].张艳,曹康,何奕苇,周维.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探讨——深圳地铁2号线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17
[8].房大伟,齐伟.城市规划中土地使用和交通系统协调统一[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
[9].柴适.TOD——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的理念[J].交通与港航.2017
[10].祝桂丽.名城交通与土地使用协调发展——中国城科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名城交通学部2016年年会顺利召开[J].规划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