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运移论文_王佩浩,张茜,王国芳,张吴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运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分,土壤,单点,数值,盐碱土,芽孢,模型。

水分运移论文文献综述

王佩浩,张茜,王国芳,张吴平[1](2019)在《一维非均质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定量化描述一维非均质条件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的基质势形式阐述了一维多层质地下土壤水分的运移过程,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设定了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模拟方程的定解条件,以各层粒径组成和容重为输入参数借助传递函数给出了模型参数的初始值,利用数值差分法求解了模型的数值解,最后采用田间实测的各层土壤含水量与参数敏感性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校正和模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参数敏感性主要受土壤水力特征参数α和n的影响,参数α值越大,土壤进气值越低,含水量越少;n值减小,土水势降低,土壤吸力增大,含水量增加;在调整数值模型精度时,α和n引起的误差范围为10%~30%;模拟值和测量值的变化过程比较吻合,表明研究构建的基质势方程能够实现对田间一维多层质地土壤水分运移过程的准确模拟。(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少梁,孙叁民[2](2019)在《间接地下滴灌下水分及硝态氮的分布运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室内环境条件下,间接地下滴灌的水分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浓度肥液对硝态氮分布运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土箱进行试验,间接地下滴灌的流速为3 L/h,灌水2 h后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分别以300(T_4)、600(T_3)、1 000(T_2)、1 300(T_1) mg/kg的4种不同浓度肥液为变量,研究不同肥液浓度下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失和积累情况.【结果】滴灌开始时的水分入渗速度最大,随时间推移持续减小,水平方向比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速度快,最终水平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大于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含水率分布为从出水口向四周逐渐降低,出水口附近的含水率最大; T_3、T_4处理下,于出水口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在湿润锋边缘出现硝态氮的积累.T_1、T_2处理下,硝态氮的分布与土壤含水率相近,硝态氮的聚积发生在距离出水口较近处,且无湿润体边缘硝态氮积累的现象.【结论】硝态氮的分布情况与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和肥液浓度有很大关系,低浓度肥液会造成硝态氮淋洗,土壤水分高的地方硝态氮含量低;高浓度肥液会使硝态氮聚集在出水口附近,土壤水分高的地方硝态氮含量高.(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玉梅,王晓轶,王根林,王伟,刘峥宇[3](2019)在《不同耕法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运移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随深度运移的变化,为今后生产中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与培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3种耕法免耕、浅翻、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覆盖还田、浅翻还田、深翻还田条件下,作物生长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容重的变化。[结果]土壤水分的年际间变化与降水量和降水变率有一定的关系。秸秆不还田条件下,连续2 a免耕,年际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特征曲线基本一致,0—20 cm耕层田间持水量降低13.62%,而浅翻与深翻分别增加11.32%和27.98%;耕翻深度对20—30 cm土层水分的影响较大,随作物生长和地表覆盖度增加,40 cm以下土层含水量的变化减弱。秸秆还田条件下,0—20 cm耕层浅翻还田与深翻还田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16.24%,5.08%,而土壤容重降低0.12,0.09 g/cm~3。[结论]同一耕法有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无秸秆还田,降水量越少,差异越明显。与免耕和免耕覆盖比较,翻耕与翻耕还田均增加了作物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产量有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许婷婷,石程仁,张智猛,张冠初,慈敦伟[4](2019)在《施用钙肥对盐碱地花生开花期后土壤水分、盐分和速效养分运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黄河叁角洲盐碱土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出苗和建苗率,田间条件下,设置CaO0 kg/hm2(对照,Ca-0)、180 kg/hm2(Ca-1)和360 kg/hm2(Ca-2)试验,研究盐碱土花生开花期后0~100 cm剖面土壤水分、盐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随花生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钙肥可明显降低0~60 cm土层含盐量,80 cm以下土层含盐量明显增加,对0~40 cm土层含水量影响不大,但明显提高开花后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且较高钙肥用量可降低60~100 cm土层含水量。施用钙肥可明显提高开花期后0~60 cm土层水解性氮和速效磷含量,明显降低土壤水解性氮的淋溶强度,尤以Ca-2处理表现明显。黄河叁角洲盐碱土区,土壤水解性氮含量匮乏,速效磷含量虽然较充足,但受盐碱胁迫、团粒结构缺乏、土壤板结严重等因素制约,不利于花生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土壤磷效率难以发挥,基施钙肥可有效提高0~60 cm土层水解性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水解性氮的淋溶强度,使土壤肥力有效发挥。(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4期)

郭峻[5](2019)在《降水条件下排土场非饱和带水分运移规律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普遍存在排土场随意堆积的现象。基于滤波算法随机生成的两种质地的排土场介质空间分布场,采用HYDRUS-2D模拟降雨强度为0.55cm/h条件下排土场非饱和带水分运移规律。通过观测点含水率变化及湿润峰下移来分析不同质地、倾斜层分布、侧向渗流对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排土场介质质地对非饱和带水分运移起着控制的作用,粗/细质介质的交界面具有阻滞和减渗作用。粗质介质的倾斜层空间分布影响着非饱和带中优势路径的形成,在重力势的作用下水分易汇聚于倾斜层的下界面处,粗质介质中湿润峰下移快于细质介质,细质介质中水分运移除了受到重力势的作用外,还会受到侧向土水势梯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苏振娟,尹娟,吴军斌,刘宇朝,刘学智[6](2019)在《不同施N浓度下滴头流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枸杞滴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规律不明确、灌溉施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开展了同一施氮浓度不同滴头流量的点源滴灌入渗实验。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设置施氮浓度(200、300、400、500 mg/L)和滴头流量(0.3、0.5、0.7、0.9 L/h)两因素,研究滴头流量对湿润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滴头流量是影响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同一施氮浓度下,竖向含水率较水平方向高,随滴头流量的增大含水率逐渐增大,且含水率与滴头距离呈二次多项式;湿润体上部含水率等值线大体呈"U"字形分布,中部大体呈"屋脊形",下部大体呈水平带状分布;滴头下方存在高含水区,且随滴头流量的增加,高含水区范围不断扩大。认为滴头流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含水率的大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干旱区枸杞种植滴灌制度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7期)

张恩继,王霖[7](2019)在《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补给源,同时也是水文循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土壤水运移规律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揭示水文循环的本质,更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值模拟的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受限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水运移规律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土壤水分运移模型逐渐由单一模型向耦合模型转化。基于此,通过对土壤水分运移模型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寻找出目前模型的不足,给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周宏[8](2019)在《干旱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能量关系及驱动力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气带土壤能量和水分平衡及其驱动因子是维系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GSPAC)系统中水分运移发生的关键因素。在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地区,开展包气带土壤水分形态、运移过程与能量的耦合规律研究对揭示区域水资源形成和转化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总结了土壤水分运移理论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分参与水文循环过程及干旱环境下土壤水分可能表现形态及其降雨入渗、再分布、渗漏、蒸发、毛管水上升等过程驱动机制,评述了包气带土壤水分与能量过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水分效应。在一个非饱和土壤系统中,水分运移受包气带结构,土壤物理特征,植物根系和土壤生化环境的综合控制,物质和能量平衡改变是驱动水分循环的源动力,而土壤环境变化是导致水分运移形态的发生变化根本原因。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干旱区土壤与大气界面以及包气带与饱和带界面水、汽、热耦合转化形式与能量驱动过程,能够提升我们对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机理的深入理解,丰富对区域气候和水文变化认知。为干旱区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向导。(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侯亚玲[9](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土水分运移及冬小麦生长特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将枯草芽孢杆菌与陕西盐碱地冬小麦生长相结合,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陕西盐碱地冬小麦盐分胁迫改善作用及其机理,明确陕西盐碱地冬小麦增产技术,提升冬小麦产量,将对提高陕西粮食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论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枯草芽孢杆菌对冬小麦盐分胁迫的改善作用,明确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地冬小麦土壤理化性质、水盐运移动力参数的影响,探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地冬小麦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降低土壤含盐量及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3 g/kg的情况下,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及蒸发速率最小,剖面含水量相比对照组而言最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着(P<0.05);其次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土壤,其剖面含盐量降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增大;(2)枯草芽孢杆菌可有效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的发育,提高冬小麦的生物量,在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3 g/kg时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最为显着,Logistic模型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冬小麦在生长期间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的变化;(3)由土壤水分分布、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可知,在相同盐分处理下,与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0 g/kg相比较,1、3、5、7 g/kg处理的土壤每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率均较低,其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同一土层含水量的增加率总体也呈现减少的趋势。对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在盐分处理为4 g/kg时,枯草芽抱杆菌的施加量为3 g/kg相比对照组0 g/kg增大了29.13%;在盐分处理为6 g/kg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3 g/kg相比对照组0 g/kg增大了27.85%;在盐分处理为8 g/kg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3 g/kg相比对照组0 g/kg增大了25.67%。采用二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与土壤水分利用率关系进行拟合,两者均呈现较好的拟合关系,可知,适宜的枯草芽孢杆菌施加量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在盐分含量少的土壤中;(4)由土壤盐分分布、养分分布特征分析可知,在叁种盐分处理下,土壤剖面含盐量在垂直方向上整体呈现相同的趋势,0-10 cm土体内,含盐量值均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体的含盐量值均增大;在盐分处理为4 g/kg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3 g/kg的平均含盐量相比对照组0g/kg减少了26.99%;在盐分处理为6 g/kg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3g/kg相比对照组0 g/kg减少了24.39%;在盐分处理为8 g/kg时,枯草芽孢杆菌的施加量为3 g/kg相比对照组0 g/kg减少了20.33%。可以看出,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速效磷的含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当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3 g/kg时,对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吸持能力较显着,提高了冬小麦在各生育期养分利用率;(5)由冬小麦根长、根重和根长密度分析可知,在同一种盐分处理下,不同含量枯草芽孢杆菌处理下的根长、根重在每个生育期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其大小顺序为:3 g/kg>5 g/kg>1 g/kg>7 g/kg>0 g/kg;在每个生育期,随着枯草芽孢杆菌含量的增加,土壤的根长密度均先增大而后减少,尤其是在3 g/kg时,根长、根重和根长密度达到最大值,可知适宜的枯草芽孢杆菌施加量可促进冬小麦根系生长。(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何婷婷,汪有科,史志鹏[10](2019)在《黄土丘陵山地全年覆膜下土壤温度、水分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研究了全年覆膜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运移规律。【方法】在陕北黄土丘陵山地设置白膜、黑膜覆盖,裸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连续2年观测。【结果】土壤温度在一天中的变化为抛物线,比气温变幅小并滞后于气温。白天最高温度为白膜,出现在16:00,夜间最高温度为黑膜,出现在8:00,裸地白天温度高于黑膜,夜间最低。土壤水分白膜最高,黑膜和裸地基本无差异。土壤水分0~150 cm土层内储水量2种膜覆盖为487.11、452.79 mm,裸地则减少75.69和41.37 mm。剖面土壤水分白膜>黑膜>裸地,其中,白膜和黑膜1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高,分别为17.33%和15.96%。剖面温度表现为白膜15 cm以上土层最高,15 cm以下土层2种覆膜措施无显着差异。在植物生育期裸地表层温度受气温影响最大,最高温度达到53.5℃,高出白膜和黑膜覆盖5.3和7.2℃;而裸地表层土壤含水率最低,只有9.49%,显着低于覆膜处理。在冬季裸地表层温度最低,为-10.3℃,土壤含水率最低,只有3.15%,均低于同期覆膜处理。【结论】覆膜在夏季可以降低表层土壤温度,在冬季则能保水保温,抑制蒸发。(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水分运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在室内环境条件下,间接地下滴灌的水分分布状况以及不同浓度肥液对硝态氮分布运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土箱进行试验,间接地下滴灌的流速为3 L/h,灌水2 h后分析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分别以300(T_4)、600(T_3)、1 000(T_2)、1 300(T_1) mg/kg的4种不同浓度肥液为变量,研究不同肥液浓度下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失和积累情况.【结果】滴灌开始时的水分入渗速度最大,随时间推移持续减小,水平方向比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速度快,最终水平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大于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含水率分布为从出水口向四周逐渐降低,出水口附近的含水率最大; T_3、T_4处理下,于出水口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在湿润锋边缘出现硝态氮的积累.T_1、T_2处理下,硝态氮的分布与土壤含水率相近,硝态氮的聚积发生在距离出水口较近处,且无湿润体边缘硝态氮积累的现象.【结论】硝态氮的分布情况与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和肥液浓度有很大关系,低浓度肥液会造成硝态氮淋洗,土壤水分高的地方硝态氮含量低;高浓度肥液会使硝态氮聚集在出水口附近,土壤水分高的地方硝态氮含量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运移论文参考文献

[1].王佩浩,张茜,王国芳,张吴平.一维非均质条件下农田土壤水分运移模拟及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周少梁,孙叁民.间接地下滴灌下水分及硝态氮的分布运移[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3].李玉梅,王晓轶,王根林,王伟,刘峥宇.不同耕法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运移变化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

[4].许婷婷,石程仁,张智猛,张冠初,慈敦伟.施用钙肥对盐碱地花生开花期后土壤水分、盐分和速效养分运移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郭峻.降水条件下排土场非饱和带水分运移规律模拟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6].苏振娟,尹娟,吴军斌,刘宇朝,刘学智.不同施N浓度下滴头流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7].张恩继,王霖.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2019

[8].周宏.干旱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能量关系及驱动力研究评述[J].生态学报.2019

[9].侯亚玲.枯草芽孢杆菌对盐碱土水分运移及冬小麦生长特征影响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何婷婷,汪有科,史志鹏.黄土丘陵山地全年覆膜下土壤温度、水分运移规律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清水河平原水分运移试验场位置...理想介质水分运移模式图SPAC系统水分运移各个环节物理...不同运行时间管道周围冻土水分运移不同灌溉方式下麦后移栽棉棉田水分实际介质水分运移模式图

标签:;  ;  ;  ;  ;  ;  ;  

水分运移论文_王佩浩,张茜,王国芳,张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