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

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

兰兆婧[1]2016年在《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约量”表达是很重要的部分。汉语中表达“约量”主要有叁种方式:1.约数词语表约量,如:“多”“几”“一些”“一点儿”;2.数词连用;3.界指约量的词语,如;“上下”“左右”“前后”“大约”和“大概”。全文从第二语言习得角度对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习得情况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写作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语料来源、选题范围及问卷设计的情况,是文章写作的前提基础。第二部分是汉语和塔吉克语“约量”表达方式的对比,这一部分对汉语和塔吉克语中常见的约量表达方式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为后文分析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的偏误提供了依据。第叁部分是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习得情况,这一部分分别对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调查问卷中塔吉克斯坦学生的汉语“约量”表达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学生输出汉语“约量”表达的例句少,但正确率高,而在调查问卷中,汉语“约量”表达各语言点的正确率都比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正确率低。第四部分对调查问卷中各个题目进行了分析,描写了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的偏误,总结了主要的偏误类型及原因。第五部分基于上文对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的分析,分别对教师、学生和教材提出了建议。最后一个部分为结语,概述了全文的内容并指出本文写作的不足之处。

范潇[2]2017年在《现代汉语“接近”义词语表主观量考察》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汉语中,对副词的研究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主观量”这一话题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但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即对“副词表主观量”的研究仍然是语法学界比较薄弱的一环。文章从词语的具体意义入手,选取了表“接近”义的动词和副词,对其主观量情况进行考察。主要包括叁个方面:一是本文所考察的“接近”义词语的确定和分类;二是“接近”义词语表主观量的证明以及表主观量时的句法形式和语义类别;叁是“接近”义词语与其他表主观量词语的共现考察。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主观量的相关理论和“接近”义词语的确定两部分内容。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主观量的定义、分类,主观量的证明方法和表达手段。第二节主要是对不表主观量的“接近”义词语进行了说明,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进而确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接近”义词语的范围。第叁章至第五章分别对“将近”类词语、“快要”类词语和“几乎”类词语的主观量进行考察。首先,我们运用形式化的证明方法对其是否表主观量以及表何种主观量进行判定。然后,在表主观量的情况下,考察其句法形式和语义类别。最后,对每一章进行小结,同一类词语在句法形式、语义类别方面的异同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第六章考察了“接近”义词语与其他表主观量词语的共现规律,通过考察其与表主观量的副词、句末语气词的共现,得出每一类“接近”义词语在语体色彩方面的特点。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接近”义词语,有利于深化对汉语副词的研究;文章对“接近”义词语的研究为汉语主观量理论提供了更多的例证,有利于主观量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同时为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帮助。

汤若男[3]2017年在《现代汉语套迭式约量表达研究》文中认为现代汉语中,约量的使用频率极高,但学界关于约量的研究还较为单一分散,仅停留在客观单一约量层面,本文从命题和情态两方面出发,研究套迭式约量,在分析归纳出构成套迭式的所有单一子约量的基本类型后,探讨套迭式约量的组合类型及语用功能。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总结目前学界关于约量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成绩,并提出研究中尚存的一些不足;第二部分从客观命题和主观情态两个角度对构成套迭式约量的各个子约量进行分类考察,将所有单一约量分为两种,一是客观单一约量,一是主观单一约量;第叁部分为套迭式约量的基本类型考察,依据各单一约量的性质将套迭式约量分为两大类:客观单一约量连用构成的、客观单一约量与主观单一约量连用构成的;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客观层面约量的量值模糊度,依据各约量模糊度的对比,分析套迭式约量,得出结论“套迭式约量的模糊程度越高,其实际使用的可能性越低”;第五部分主要研究主观层面约量的语用功能,通过“主观认识拉伸”理论,对套迭式约量的使用意图作出解释,约量的套迭次数越多,说话人的不确定语气越强。

丛冰梅[4]2004年在《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约量”的表达手段,汉语也不例外。本文以“汉语约量的表达”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各种表达手段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全文共分六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约量与量范畴系统之间的关系,说明与约量相关的几个概念,包括“主观量”、“虚量”、“确量”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至第五章讨论约量在汉语中的各种表达手段。第二章考察数目形式,对两数组合表约量的各种形式进行考察,并从“量词的选择”、“肯定与否定”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语义分析;第叁章考察数目与其他词语的结合形式,除对其表现形式进行描写以外,还借用数学分析中的概念对其进行“取值区间”分析;第四章考察不含数目的约量表达形式,其中重点分析约数词及约量时间词;第五章重点分析与约量相关的副词,用“度量分析”和“频度分析”方法对估约类词语和极限量类词语进行考察。 第六章对“来、多、左右”这叁个表约量的词语进行感知度调查,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以分类为重点,注重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对约量进行划类研究并归纳其语义特征,试图从认知心理角度探求人们对约量的认知过程。

彭玉兰[5]2007年在《现代汉语约量表达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约量是一种模糊量表达,是指由一些典型成员和若干个边缘成分构成的一个数量模糊集合。约量的产生与客观事物间的边界模糊不清、人类认知局限性、认知经济性及言语交际的需要这些因素是分不开的,是主体在认识客体世界过程中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语言上的反映。言语交际的需要是约量的产生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进一步总结出约量表达具有经济、合作、礼貌及自我保护等语用功能。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对约量表达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约量表达分类法。我们可以根据有无数量模糊限制词将约量表达分为:含数量模糊限制词的约量表达和不含数量模糊限制词的约量表达。含数量模糊限制词的约量表达又可以根据数量模糊限制词的位置分为前加数量模糊限制词表约量和后加数量模糊限制词表约量,前加式和后加式又有上下限模糊、上限模糊和下限模糊之分。而不含数量模糊限制词的约量表达还可以分为数词单用或数量组合表约量、数量模糊词语表约量和“有”字句表约量。现代汉语约量表达可以用札德的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度表达式来说明其语义适用界限,对于一个特定的命题来说,该集合中典型成员的隶属度高,可以等于1或者接近1,越接近1的隶属度越高,而其边缘成员的隶属度就更低,越接近0的隶属度就越低。如,在“小王二十来岁”这个命题中,“小王二十岁”是其典型成员,对该命题的隶属度为“1”,而“小王十五岁”为其边缘成员,对该命题的隶属度为“0.1”。

陈庆娜[6]2016年在《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约量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约量表达在汉语口语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项目之一。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常见的现代汉语约量表达方式及留学生的习得状况进行探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叁个方面。首先,通过对HSK考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及初、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考察,发现对外汉语教材对于约量表达的收录远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语言点设置过于简化。其次,从语义范畴的角度将新旧HSK考试大纲中重合的约量表达方式分为四类:约数词表约量,界指约量词与数词连用表约量,估约性词语与数词组合表约量,相邻两数连用表约量。并从句法分布及语义内涵两方面对各类进行细致地描写分析。再次,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调查对象,分析留学生对四类约量表达方式的习得状况,归纳出偏误类型以“误加”和“误代”为主,偏误主要来源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及学习环境的影响,进而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为约量表达教学提出了六点建议。

郭晓玮, 邹春宇[7]2017年在《现代汉语约量表达的空间隐喻》文中研究说明空间范畴是现代汉语约量表达的概念基础,现代汉语约量表达是空间范围的隐喻,现实空间的方向系统、形状系统和位置系统,都不同程度地投射于现代汉语约量表达,为其提供了认知语义基础和表达方式。

陈曦[8]2009年在《现代汉语套迭形式约量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汉语中约量的表达方式一般有叁种:1.数词或数量短语形式;2.表示约量的词语(不含数词);3.数词或数量短语与约量指示词组合。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则是这样一种约量:由以上几类约量表达以重复或者嵌套的方式组合成短语并表示约量。根据该约量特点,本文决定延用其他学者对其的命名,称其为“套迭式约量表达”。本文在语料搜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叁个方面对其做了相关考察与研究。从语法上看,套迭形式的约量表达由数词/数量短语以及约量指示词构成,其中前者自身可以表示约量,后者也大多需要通过同数词组合表示约量。不同约量表达方式的共现是套迭形式约量表达形成的结构基础。从语义上看,约量是一种模糊量,套迭形式的各个结构成分——单个约量表达方式,按照各自的模糊语义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语义上下限明确的约量,语义上下限模糊的约量,语义上限明确下限模糊的约量,语义下限明确上限模糊的约量。观察这四类约量对于各自取值区间的隶属度,来考察具有不同语义特征的约量表达进入套迭形式约量表达时的组合自由度。从语用上针对套迭形式进行分析,对说话人选择套迭形式时所要表达的意义及其语用策略如何进行考察。

刘春光[9]2014年在《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形式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与现代汉语语序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细致的描写,探求语序灵活的动因和机制,注重语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平面语序之间的关联性,认为语序变动的结果不是临时性的,语序的灵活性是从一种临时的语用现象到凝固为语法规则的过程,语用表达在一定限度内突破语法规则的同时又对语法规则有一定的反作用。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对国内外的语序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认为固定和灵活是现代汉语语序的两个侧面。二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语序的灵活性体现了语言的主观功能,是认知规律在语言中的客观反映,因此,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语序的灵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尤为必要。以下第二章至第七章是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对与现代汉语语序相关问题的六个专题研究,主要涉及句法结构、句子结构和复句的语序问题。第二章,标记理论和语序研究的叁个平面。本章从标记理论出发,对“把”字句的标记等级进行研究,认为汉语的叁个平面之间是关联关联的。通过对“把”字句的重新审视,发现“标记度”和语序之间对应关系的连续统是:句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标记度强)。并用“被”字句来验证这一结论,证明标记度越高,越倾向于语用语序的解读。第叁章,可及性理论和“限定性成分+NP”结构研究。本章从可及性理论出发,以“人称代词+数量/指量成分+指人NP”结构为例,通过描写和解释人称代词和数量/指量结构共现时的语序特点及理据,阐释“人称代词+数量/指量成分+指人NP”结构的可及性和对句法、语用语序的选择差异,探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语序研究叁个平面的标记模式。第四章,构式理论与现代汉语可离析结构研究。本章从构式理论出发,对现代汉语中可以离析的两种特殊结构进行考察,即可隔开双音节动结式和表约量的数量结构(“N+多+M”和“N+M+多”),认为构式也存在语序的灵活性问题,指出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汉语的语言事实。第五章,焦点理论和现代汉语焦点表达的游移。本文从焦点理论出发,对与现代汉语强调句有关的问题进行考察,认为焦点标记“是……的”对句法成份的强调是有层次和程度差别的;“是”和“的”位置的不同会导致句子是否合法以及造成表义上的差异的同时,存在功能上的中和。第六章,信息理论和现代汉语移位现象的语法后果。本文从信息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现代汉语“移位”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移位现象从语用层面对句法规则也产生影响,即移位造成的语法后果是形成句末话题焦点、句末话语标记和句末语气焦点。第七章,“图形—背景”理论和汉语复句变异语序研究。本章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考察现代汉语复句语序的变异情况。发现语序的变异是有选择性的,“图形—背景”的相互转换是复句语序变异的认知心理基础,标记的增减是语序变异的句法手段。语序的变异是说话人的刻意安排,既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主观性,又体现了语序选择是语言表达功能上的具体分工。第八章,结语。概括语序研究的认知观,指出可能的创新点和以后努力方向。

樊仕玥[10]2010年在《约量副词及其主观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表达既需要精确,也需要模糊,辩证地说,模糊也是一种‘精确’。在语言的量的表达上,约量比确量使用更多”。(李宇明2000),本文所要研究的“约量”正是这样一种模糊的“精确”。我们发现在日常的语言会话中,在语言的量的表达上,约量比确量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长期以来,对于约量副词的研究语言学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大多数将目光投向“主观量”的研究,对于“约量”的研究比较缺乏,多视角研究不够充分。本文以“约量副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词汇意义、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及英汉的对比研究。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语言的“主观性”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认识到约量表达正是反映了这种语言的“主观性”。通过分析约量表达反映的语言的“主观性”问题,进而考察相关句式的主观性约量表达,列举大量例句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本文对约量副词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注重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分析约量表达所反映的语言的“主观性”问题,并对相关句式的主观性约量表达加以分析,旨在从中总结出约量副词及其“主观性”问题的规律。注重对约量的研究不仅能概括约量的规律性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能加深我们对语言量范畴的理解,拓展我们对量范畴的认知思考。

参考文献:

[1]. 塔吉克斯坦学生汉语“约量”表达习得研究[D]. 兰兆婧.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2]. 现代汉语“接近”义词语表主观量考察[D]. 范潇. 河北大学. 2017

[3]. 现代汉语套迭式约量表达研究[D]. 汤若男.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4]. 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D]. 丛冰梅. 延边大学. 2004

[5]. 现代汉语约量表达及相关问题研究[D]. 彭玉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6].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约量表达研究[D]. 陈庆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7]. 现代汉语约量表达的空间隐喻[J]. 郭晓玮, 邹春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8]. 现代汉语套迭形式约量表达的研究[D]. 陈曦. 暨南大学. 2009

[9].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序研究[D]. 刘春光.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约量副词及其主观性问题研究[D]. 樊仕玥.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汉语“约量”的表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