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信息处理论文_赵闻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化信息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信息,孔径,干扰,波段,失配,波束,全双工。

极化信息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闻[1](2017)在《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全双工干扰消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对海量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频谱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高效、高速的数据传输技术则尤为重要。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能在同一时隙同一频段发送和接收信号,理论上其数据传输速率是现行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的两倍,而实现全双工通信的基础是有效的干扰消除技术。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认知与极化信号处理的功放节能研究”(项目编号:61271177)和“基于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化的全双工极化自干扰消除研究”(项目编号:61501050)。本论文以极化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利用信号极化状态不受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影响的特性,分别在单发射天线全双工通信系统和MIMO全双工通信系统中提出了两种对抗功放非线性的自干扰消除方法,基于此进而在多用户全双工系统中提出了一种用户间干扰消除方法,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全双工通信以及极化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首先对全双工通信技术进行了综述,对其主要研究内容作了概述,并重点分类梳理了全双工干扰消除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对极化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全双工通信中的应用前景。(2)在单发射天线全双工系统中,功放非线性失真导致自干扰消除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极化失配的对抗功放非线性的自干扰消除方法。首先设计了射频端的自干扰消除,利用衰减器、功分器和移相器消除部分自干扰,并使得剩余自干扰的极化状态不会改变,其次在系统接收端采用双极化天线对信号进行极化信息处理,在基带处构建极化失配矩阵使其与自干扰的极化状态正交,利用自干扰的极化状态不受功放非线性影响的特性,消除由功放产生的非线性自干扰。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功放非线性引起的自干扰,提升系统的数据速率。(3)在MIMO全双工系统中,功放非线性对每一路射频发射信号都会引起非线性失真,多路非线性自干扰在接收端迭加会导致自干扰消除性能严重下降,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极化斜投影的对抗多路功放非线性自干扰的消除方法。本方法利用多路自干扰及期望信号的极化状态信息矩阵,构建斜投影算子,该算子能将全部的自干扰斜投影到算子的零空间上,同时将期望信号斜投影到其自身的值域空间上,从而可以在消除掉自干的扰同时保留期望信号。由于该消除方法只是利用信号的极化状态信息,可以避免对功放非线性的估计,从而消除了功放非线性的影响。理论推导了系统的信干噪比和数据速率上界。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功放非线性引起的自干扰,在信干噪比和数据速率上相比已有的方法都有提升。(4)在多用户全双工系统中,上下行用户间的同频干扰信道信息很难获取,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盲极化斜投影的用户间干扰消除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获取用户间干扰信道信息,只利用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信息构建斜投影算子,同时提出一种子空间分解降噪方法获取接收信号的协方差矩阵信息。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多用户间的干扰,提升系统的数据速率,并且在天线数目越多时,所提方法的系统性能也随之提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6-12)

赵巨波[2](2017)在《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极化技术在防控反导、环境监测、地址观测、资源勘探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使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技术成为当前雷达技术研究当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文中主要分析雷达极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雷达极化技术发展现状。(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7年01期)

王涵宁[3](2016)在《基于目标分解的极化SAR遥感信息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SAR通过不同的极化天线发射与接收电磁波,能够获得丰富的目标散射信息,因而在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极化SAR数据中提取信息以实现遥感图像解译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论文立足于极化SAR信息处理,以地物分类与目标识别为主要目的,重点围绕全极化SAR与简缩极化SAR的目标分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拓展了Stokes矢量的概念。根据二维极化电场的密度矩阵在SU(2)群的Pauli基上展开为Stokes矢量的形式,将叁维极化电场的密度矩阵在SU(3)群的Gell-mann基上展开,得到了叁维情况下的广义Stokes矢量。将双站情况下的协方差矩阵在SU(4)群的复合Pauli基上展开,验证其展开系数即为Mueller矩阵的元素,从而说明Mueller矩阵可以理解为SU(4)群上的广义Stokes矢量。2、推导了一般情况下n维密度矩阵的极化度表达式。二维电场的极化度取决于密度矩阵特征值的分布。将以上思想推广到n维电场,给出了n维密度矩阵的极化度的计算方法。该结论适用于所有n维Hermite矩阵,从而可以直接计算协方差矩阵与相干矩阵的极化度。3、将Mueller矩阵的广义极分解与对称极分解应用于极化SAR遥感信息处理。分析了Sinclair矩阵的极分解,讨论了移相器与双路衰减器意义与作用。改进了Mueller矩阵的广义极分解与对称极分解的方法,从中提取参数并分析其性质,并将这些参数应用于极化SAR地物分类、舰船检测与海上溢油检测。4、提出了叁种主要简缩极化模式(CTLR、DCP与π/4)的Freeman-Durden分解方法。将全极化SAR的叁分量模型映射到叁种主要简缩极化模式上,得到了这叁种简缩极化模式的叁分量模型。针对简缩极化Freeman-Durden分解中方程数目少于未知数的问题,提出了求解不定方程的方法,根据叁个分量的非负性讨论了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与估计方法。将分解结果表示为Stokes矢量的形式,解释其物理意义。5、提出了GTLR模式(椭圆极化发射、水平与垂直极化接收)的Freeman-Durden、m-?_s与m-?分解方法。考察这叁种方法在不同椭圆极化参数下的分解结果,以搜寻出效果更佳的简缩极化模式。以上研究结果均得到极化SAR实测数据验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1-01)

董清宇[4](2016)在《W波段雷达目标极化信息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是描述目标散射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目标高分辨率距离像反映了目标在距离维上的精细结构特征,全极化和高分辨技术相结合是宽带雷达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极化散射特性和高分辨特性从不同角度刻画了目标的内外在特征,能够帮助雷达系统提高探测精度,增强目标识别、抗干扰及抑制角闪烁等能力。本文针对W波段全极化宽带雷达体制,开展了目标极化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为基于雷达目标全极化高分辨率距离像,提取目标极化不变量和目标极化分解特征,研究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介绍了雷达目标极化特性的表征方法,包括极化状态的表征和极化散射特性的表征。利用两个叁面角反射器的外场实验数据,提取了目标的极化散射矩阵,验证了探测系统具备宽带全极化目标特性提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目标极化散射矩阵中提取其极化不变量,验证了极化不变量对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刻画的有效性。其次介绍了雷达目标极化分解的方法,并利用相干分解和一种经典的非相干分解方法对汽车和卡车目标的全极化数据进行处理,提取目标的极化特征,分析卡车目标在不同姿态角下的有效散射中心及其极化散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极化分解提取的目标极化特征能够对目标散射机制进行分类识别。最后提出了一种宽带雷达目标极化特征提取的方法,基于目标全极化高分辨率距离像,利用极化检测、极化分解和幅度加权的综合处理方法提取目标极化特征。利用该方法对坦克目标和装甲车目标的全极化数据进行处理,对比了四种目标的极化特征提取结果,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目标极化散射特征,反映出不同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刘瑶[5](2015)在《全双工通信中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自干扰消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频谱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有必要大力发展高频谱利用率的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中,全双工模式允许通信双方在一条信道上同时传输双向数据,比现行的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而自干扰消除是实现全双工通信的基础,因此自干扰消除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即围绕自干扰消除技术展开,课题来源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TD-LTE系统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验证》(课题编号:2012ZX03003006),并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3优秀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支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梳理、总结和分析了全双工通信的研究现状,特别是自干扰消除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方案的不足。然后对极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概述,指出极化信息处理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潜力。(2)针对时频域的射频自干扰消除和基带自干扰消除级联时基带自干扰消除性能受射频自干扰消除性能限制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级联不受限的极化域基带自干扰消除方案。本论文考虑到极化域与时频域正交的特点,在分析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基于极化滤波算法,提出了在高斯信道条件下级联不受限的极化域基带自干扰消除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证明了方案的有效性,在与传统方案对比时,本论文提出的方案能获得更高的自干扰消除增益。(3)针对基于正交单极化天线进行收发隔离的自干扰消除方案不能适应复杂的传输环境,导致自干扰消除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适应信道的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自干扰消除方案。本方案在莱斯信道条件下,首先进行信号的接收极化状态估计,然后构建极化域的自干扰抵消信号,完成自干扰消除。本论文深入分析所提方案的性能,并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案受信道条件的影响较小,自干扰消除性能更好。本论文在全双工通信的自干扰消除技术研究中,采用了极化信息处理技术,解决了现有自干扰消除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自干扰消除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1-12)

厉东明[6](2014)在《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频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以满足无线通信业务的需求,是无线通信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认知用户在信号的时域、频域和空域共享授权频谱资源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在信号的极化域实现对授权频谱的共享却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在对传统时、频、空域频谱机会充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信号极化域上存在的频谱资源潜力,可以使得认知用户与授权用户在相同的频段上、相同的时间内以及相同的空间资源上共存,从而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的研究将为开发新的频谱机会以缓解频谱资源紧缺现状开辟新的途径。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极化域频谱感知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0902047)、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TD-LTE系统中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与验证(项目编号:2012ZX03003006)”。论文主要围绕如何利用信号的极化域信息实现认知用户对授权频谱的共享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对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和极化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归纳了现有研究中的频谱共享方式并重点分析了认知用户可接入的多域频谱机会;梳理了极化信号处理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在信号极化域实现频谱共享的可行性。(2)在一对认知用户与一对授权用户共存的频谱共享方面,目前的频谱共享算法仅能利用时域和空域的频谱机会而导致对频谱效率的提升幅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以干扰约束和半盲极化适配为特征的变极化算法,来实现认知用户和授权用户的同时同频同空间共存。首先,从不妨碍授权用户正常通信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干扰约束的极化域频谱共享算法。进一步地,考虑认知用户难以获取信道先验信息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半盲极化适配的极化域频谱共享算法。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与传统基于频谱感知的时域频谱共享算法相比,基于干扰约束和半盲极化适配的频谱共享算法能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3)在多对认知用户与一对授权用户共存的频谱共享方面,针对由于认知用户增加而导致的复杂干扰问题,在利用信号极化维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信号空域维度的资源,提出了联合变极化和波束赋形算法,来消除认知用户与授权用户之间、认知用户与认知用户之间的干扰。为适应多对认知用户与授权用户共存场景所特有的授权频谱动态特性,设计了融合授权频谱所有状态的认知用户吞吐量优化模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的极化-空域频谱共享算法不仅对动态变化的授权频谱环境具有鲁棒性,而且比传统频谱共享算法对频谱效率的提升幅度更大。(4)针对极化模式色散作用使得极化状态发生色散而降低认知用户和授权用户接收性能的问题,提出了在更窄的频带上承载极化状态的子载波分簇机制。子载波簇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极化模式色散作用,也会影响到认知用户环境学习开销,而极化模式色散和环境学习开销又最终影响到认知用户的有效吞吐量。因此设计了以最大化认知用户有效吞吐量为目标的约束优化问题并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子载波进行分簇,可以很好地兼顾认知用户环境学习开销和避免极化模式色散影响两方面的性能,从而在提高认知用户有效吞吐量的基础上改善了对授权频谱的利用。(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4-15)

张兴龙[7](2010)在《全极化米波雷达反隐身及极化信息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身目标对雷达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利用目标的极化特性、频率谐振特性是提高现代雷达反隐身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结合某预研项目对全极化米波雷达反隐身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针对几种隐身目标缩比模型在低频段RCS难以测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频率在50MHz~300MHz范围内RCS的测试方法,分析了HH、HV、VV、VH四种极化情况下低频段RCS的测试结果,验证了隐身目标在米波段存在谐振效应。根据隐身目标的极化特性,提出了全极化米波雷达的工作方式,综合利用多种极化信息处理方法和谐振效应达到雷达反隐身的目的。针对干扰的不同极化特性,研究利用多种极化滤波器进行抗干扰;针对全极化工作模式,选取自适应极化匹配滤波检测器,利用多个极化通道进行隐身目标检测;针对米波段隐身目标的频率敏感性,提出全频段工作并通过频率优选的方式提高雷达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通过RCS实测数据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研究工作有效。(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1-01)

王文光[8](2007)在《极化SAR信息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比单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包含了更丰富的目标信息,已经成为国内外微波成像发展的热门方向之一。电磁波的极化对目标介电常数、物理特性、几何尺寸和取向等比较敏感,通过不同的收发天线组合测量可以得到反映目标散射特性的极化散射矩阵,这为图像理解和目标分析奠定了基础。目标特征量的提取是极化信息处理的基础,特征量提取的过程不仅是物理问题,也是数学问题,所提取的特征量不仅要反映目标的散射特性,还要有合适的数学实现。论文在较系统的研究目标特征量提取方法和特征量所包含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对极化SAR图像降斑、极化对比增强、极化SAR图像分类以及极化SAR图像中海上舰船目标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对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这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对于极化SAR信息处理是有效的,本文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针对基于预分类的MMSE极化降斑方法实现过程非常复杂的问题,提出了简化方案,并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2)扩展了极化相关系数的表示方法,这种扩展增强了极化相关系数对目标的区分效果;另外还提出了极化特征图量化参数,可以从量上表征不同目标间相同极化和交叉极化的回波功率差异和极化特征图形状差异;3)定义了目标间的差异度参数,它不仅可以用于描述相干目标,还可以用于描述分布目标的差别程度。并将目标差异参数度应用于极化分类,构造了基于差异度的迭代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的Wishart分类具有更好的边缘保持效果,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更易于编程实现的特点;4)针对海上舰船的对比增强,提出了自动划分舰船样本的方法,这种划分比人工划分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并研究了舰船与海面、舰船与岛屿和舰船与海上其他人造目标的对比增强,针对相近散射机理目标的对比增强程度非常有限的问题,验证了基于不同极化通道间的代数运算来提高舰船和杂波对比度是可行的,为目标的对比增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5)将极化分类方法应用于海上舰船检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特征矢量分类的舰船检测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舰船与海面、舰船与岛屿以及舰船与海上其他人造目标的分离效果,并保存了舰船尾迹等有用信息,另外还提出了针对舰船检测的目标鉴别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同极化相位差判断回波最强类是否对应舰船目标,这种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并且是非常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7-01-01)

[9](2005)在《极化雷达理论与信息处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处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军事应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杨健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近年来一直从事图像信息处理、目标检测与识别、雷达极化理论、模糊数学(包括模糊控制)、SRA应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05年Z1期)

戴博伟[10](2000)在《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与极化信息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是目前微波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有效地提高了雷达对场景信息的获取能力,为进一步分析、识别和检测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针对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理论、系统与工作方式,以及极化信息处理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与方法。 本文首先从电磁波的极化特性及其表征出发,深入地研究了SAR多极化测量的基本理论,并详细分析了微波极化测量的基本模型。本文澄清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为研究多极化SAR系统与极化信息处理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文对多极化星载SAR系统及其工作方式进行了研究,这是一项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多极化星载SAR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详细分析了多极化星载SAR系统的极化时分(PTD)和极化频分(PFD)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极化码分(PCD)工作方式,并对极化时分与极化频分工作方式进行了改进,分析和比较的结果证明了它们的有效性。新工作方式的提出有力地改善了多极化星载SAR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应用范围,为我国多极化星载SAR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本文就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信息处理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内容包括多极化SAR图像的理解、多极化SAR图像相关性分析、多极化SAR图像最优极化度分析、多极化SAR单视与多视图像的统计特性分析、多极化SAR图像对比度增强、多极化SAR图像相干斑抑制、以及多极化SAR图像的分类等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并处理了一批多极化SAR图像。 本文对多极化SAR系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单频或多频多极化SAR系统进行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的新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为有效地利用多频多极化SAR系统资源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作为一种最新的热点技术,本文的最后引进了多极化SAR干涉的概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期刊2000-06-01)

极化信息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雷达极化技术在防控反导、环境监测、地址观测、资源勘探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使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技术成为当前雷达技术研究当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文中主要分析雷达极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雷达极化技术发展现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化信息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闻.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全双工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2].赵巨波.雷达极化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电子测试.2017

[3].王涵宁.基于目标分解的极化SAR遥感信息处理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4].董清宇.W波段雷达目标极化信息处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5].刘瑶.全双工通信中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自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6].厉东明.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7].张兴龙.全极化米波雷达反隐身及极化信息处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8].王文光.极化SAR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9]..极化雷达理论与信息处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

[10].戴博伟.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与极化信息处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

论文知识图

使用NG得到的极化SAR斑点去噪图像4约束电场法煤巷机载超前探测系统1—掘...3全极化接收机的组成框图4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误差随SNR变化...1.5叁种简缩极化与全极化SAR对比[...6目标PSM测量误差随RCS估算误差变...

标签:;  ;  ;  ;  ;  ;  ;  

极化信息处理论文_赵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