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吸复合全麻下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1](2019)在《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择期行正颌手术的患者60例,于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气管插管后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气管插管后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上颌骨准备截骨前10min开始泵注硝酸甘油,根据平均动脉压调整泵注速度,使目标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降低30%,但不低于60mm Hg。在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开始缝合时停用硝酸甘油。观察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开始降压时(T1)、达到降压目标时(T2)、达到降压目标后10min(T3)、达到降压目标后30min(T4)、停止降压10min(T5)、停止降压后20min(T6)、拔除气管导管时(T7)的有创MAP、心率(HR),记录患者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硝酸甘油使用量以及术后患者拔管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寒战、躁动、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5时点的MAP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T2~T5同时点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5时点HR与对照组同时点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开始实施降压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明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满意,明显减慢硝酸甘油降压导致的心率增快反应,且降低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谭媛[2](2019)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复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复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ASA I级,年龄37岁行儿童口腔门诊全麻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麻醉方案为芬太尼靶控-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泵注麻醉,B组麻醉方案为芬太尼静注-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泵注麻醉。观察指标:记录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观察患儿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及手术结束至睁眼的时间,拔管后15min患儿的躁动评分、Ramsay评分及疼痛评分。结果:A组与B组术中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结束至睁眼的时长、拔管后15min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后A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长为1.57±0.68min、拔管时长为6.63±1.25min,B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长为2.20±1.13min、拔管时长为7.57±1.68min,手术结束后A组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长、拔管的时长比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 min,A组患儿的躁动评分为2.13±0.35,Ramsay评分为2.37±0.49,B组患儿的躁动评分为2.53±0.82,Ramsay评分为1.90±0.80,A组的躁动评分低于B组,Ramsay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靶控输注或芬太尼静脉推注复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这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安全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全身麻醉。两种芬太尼给药方式中,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能使儿童全麻复苏过程更平稳,苏醒质量更好。
吴红梅[3](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施行LC的180例患者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不良反应少且患者恢复快,是LC理想的麻醉方法。
许华[4](2017)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并对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40)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对照组(n=40)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比2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VAS)、意识状态评分(OAAS)、认知功能(MMSE)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方式相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更具临床应用优势,能够减少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减少疼痛,快速恢复患者意识状态。
许晓梦,阮骆阳,曹金良,梁大顺,杨作天[5](2017)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70例,根据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静脉复合吸入异氟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以及手术前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等。结果: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0.4±5.8)min,对照组为(23.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即刻、离开手术室、拔管后1 h OAAS评分分别为(3.3±0.5)、(4.2±0.4)、(4.6±0.6)分,对照组分别为(2.3±0.2)、(3.3±0.4)、(3.9±0.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48 h MMSE评分分别为(25.0±0.4)、(27.9±1.1)分,对照组分别为(23.2±0.9)、(25.8±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平稳且苏醒完全,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刘峰[6](2017)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A、B、C三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在术后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方面,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显着低于C组患者(P<0.05)。结论和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平稳性更好,能让患者保持平稳状态,而且苏醒质量更加理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
于凯[7](2016)在《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年龄20-65岁,性别不限,身高155180cm,体重5590kg;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复合呼气末0.5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组(Ⅰ组,24例),丙泊酚复合0.75 MAC七氟烷组(Ⅱ组,20例),丙泊酚复合1 MAC七氟烷组(Ⅲ组,23例)。三组患者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ug/kg、依托咪酯0.3mg/kg,用闭环肌松输注系统(Closed-loop muscle relaxant infusion system,简称CLMRIS)对罗库溴铵按照2ED95(0.6mg/kg)闭环输注,并且采用T1模式进行肌松监测。气管插管后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闭环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 0.5-5ug/ml)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45-55之间。术毕30min前停止吸入七氟烷,继续靶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至术毕。记录罗库溴铵的平均应用剂量、恢复指数以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平均应用剂量。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uk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ⅠⅢ组罗库溴铵平均应用剂量分别为9.7±1.4μg·kg-1·min-1、7.5±1.0μg·kg-1·min-1、6.9±1.1μg·kg-1·min-1。Ⅲ组罗库溴铵平均应用剂量较Ⅰ组和Ⅱ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ⅠⅢ组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分别为8.9±2.6min、8.9±2.5min、9.9±3.1min,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ⅠⅢ组丙泊酚的平均应用剂量分别为5.3±1.8mg·kg-1·h-1、4.5±1.2mg·kg-1·h-1、2.2±0.7 mg·kg-1·h-1,Ⅲ组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ⅠⅢ组瑞芬太尼的平均应用剂量分别为4.1±1.1μg·kg-1·min-1、3.9±0.8μg·kg-1·min-1、2.5±0.9μg·kg-1·min-1,Ⅲ组和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Ⅱ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1MAC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组,罗库溴铵的平均应用剂量比吸入0.5MAC七氟烷组减少29%,比吸入0.75MAC七氟烷组减少8%;吸入0.75MAC七氟烷组比吸入0.5MAC七氟烷组减少23%。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术毕30min前停止吸入七氟烷,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包增光,袁昌政[8](2016)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控制效果。方法:择期L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等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 O2)。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时点两组SBP、DBP、HR、MAP均一过性降低(P<0.05),均在T2、T3时点迅速回升至T0水平或略高(P<0.05或P<0.01)。麻醉后T0、T1时点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4各时点SBP、DBP、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同一时点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期间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控制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意识状态恢复迅速,优于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贺芬[9](2015)在《使用序贯法研究罗库溴铵与顺阿曲库铵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序贯法使用罗库溴铵和顺阿曲库铵,监测依次应用诱导肌松药-维持肌松药后肌松效果、临床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的变化趋势,剖析序贯法使用两种不同化学结构的非去极化肌松剂时,所出现的临床药效学改变,为进一步探索及讨论不同化学结构肌松药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临床应用肌松药的理论依据,为循证医学研究提供相关数据。研究方法:选择60例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避免受到其它麻醉药品的干扰,本研究选择全凭静脉气管内插管全麻,全部使用肌松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在2565岁之间,体重指数介于1925kg/m2。术前准备调整麻醉机:容量控制模式,并设定呼吸肌参数为——V:68ml/kg、F:1214次/min、RR:1:2。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麻醉开始后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肌松检测仪进行定标,A、B两组静脉注射诱导剂量罗库溴铵(2倍ED95即0.6 mg/kg);C、D两组静脉注射诱导剂量顺阿曲库铵(3倍ED95即0.15mg/kg),当T1<5%时,使用氧瞬得可视喉镜插管(表层涂抹5%利多卡因乳膏)。成功插入气管导管后,接麻醉呼吸机,进行容量控制呼吸。术中调节呼吸机参数使得PETCO2保持在35-45mm Hg之间,使用丙泊酚以5mg/(kg·h)、瑞芬太尼0.5μg/(kg·min)速度泵输注维持麻醉深度。手术中采用TOF,持续监测患者的肌松情况,T1恢复至25%的时候,A组和C组间断静注罗库溴铵0.15mg/kg;B组及D组间断使用顺阿曲库铵0.05mg/kg,综合分析病人肌松恢复情况以及手术进程,手术结束前10min中止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设定为频率2Hz,间隔15s。观察并记录患者T(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条件;T25(诱导肌松药临床作用时间);T25*(维持肌松药临床作用时间);T0(诱导肌松药无反应期);T0*(维持肌松药无反应期);RI(肌松恢复指数);患者插管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5min(T3)、手术进行30min(T4)、1h(T5)、结束时(T6)、拔管前(T7)、拔管后5min(T8)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实验结果:1.T(气管插管时间)——给予诱导肌松药至T1降至5%所用时间,A组、B组显着短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同种诱导肌松药物的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条件比较,四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25(诱导肌松药临床作用时间)——给予诱导肌松药T1恢复至25%所用时间,A组、B组明显短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相同诱导肌松药物的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25*(维持肌松药临床作用时间)——使用维持肌松药后T1恢复至25%的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明显短于B组、C组;A组明显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25*与T25比较,B组和C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分别增加29.47%、10.69%,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T0(诱导肌松药无反应期)——给予诱导使用肌松药后T1持续为0时间,A组、B组长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T0*(维持肌松药无反应期)——使用维持肌松药后T1持续为0时间,A组、C组长于B组、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T0*与T0比较,B组和C组相互作用期间无反应期,分别延长33.70%、2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RI(肌松恢复指数),也就是T1恢复时其值从25%变化到75%所用时间,A组、B组、C组、D组,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患者一般情况、MAP、HB、总出入量及手术时长,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序贯法应用罗库溴铵和顺阿曲库铵表现出协同作用,肌松阻滞程度增强,时效延长,但肌松恢复指数无明显变化;2.序贯法使用肌松药可安全应用于临床,且建议全麻诱导使用罗库溴铵,肌松维持使用顺阿曲库铵。
吴海星,段宏伟,高鸿[10](2015)在《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对女性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对女性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乳腺包块切除术贵州汉族女性患者107例,年龄1865岁。术前采集外周静脉血5ml,使用天根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取DNA。采用3730XL DNA测序仪直接测序对ORM1A113G进行基因分型。麻醉诱导期间给予维库溴铵0.1mg/kg,用TOF-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起效时间、时效、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恢复到25%的时间。结果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AA组,n=71)、突变型杂合子组(AG组,n=35)和突变型纯合子组(GG组,n=1)。将AG组和GG组两种基因型合并为变异组。与AA组比较,变异组的时效和TOF恢复到25%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和体内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贵州汉族女性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
二、静吸复合全麻下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吸复合全麻下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
致谢 |
(2)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复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靶控输注芬太尼在小儿舒适化全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麻醉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4)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标准 |
1.3 麻醉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麻醉效果对比 |
2.2 各项评分对比 |
3 讨论 |
(5)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麻醉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术后意识状态情况比较 |
2.3 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临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分析: |
2.2 三组患者的术后VAS疼痛评分分析: |
3 讨论 |
(7)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对象和方法 |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
1.2 排除标准 |
1.3 材料和药品 |
1.4 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罗库溴铵药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 麻醉方法 |
1.2.1观察组 |
1.2.2对照组 |
1. 3 观察指标 |
1.3.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
1.3.2血流动力学指标 |
1.3.3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1. 4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 1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
2. 2 血流动力学指标 |
2. 3 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9)使用序贯法研究罗库溴铵与顺阿曲库铵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2.3.1 麻醉前准备 |
2.3.2 肌松监测 |
2.3.3 麻醉诱导 |
2.3.4 麻醉维持 |
2.3.5 肌松恢复 |
2.3.6 数据采集 |
2.4 数据统计 |
第三章 结果 |
3.1 药效学变化 |
3.2 基本情况 |
3.3 血流动力学变化 |
3.4 其他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介 |
(10)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对女性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静吸复合全麻下维库溴铵药效动力学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分析[D]. 刘玉.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2]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复合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D]. 谭媛.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比较[J]. 吴红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04)
- [4]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 许华.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6)
- [5]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 许晓梦,阮骆阳,曹金良,梁大顺,杨作天.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8)
- [6]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 刘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7)
- [7]不同浓度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D]. 于凯.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8]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 包增光,袁昌政. 中国药师, 2016(01)
- [9]使用序贯法研究罗库溴铵与顺阿曲库铵的临床应用[D]. 贺芬. 延安大学, 2015(12)
- [10]ORM1 A113G基因多态性对女性患者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 吴海星,段宏伟,高鸿.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