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辛油田论文_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辛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田,二段,特征,沙河,周缘,砂砾,地层。

东辛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1](2019)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物理模拟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成因机制分析及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断裂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构造形态自东向西逐渐趋于复杂,平面上,东部辛镇构造以平行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单一型"构造样式,中部过渡带以平行式、斜交式组合为主,整体呈现"网格型"构造样式,西部东营构造以雁列式、帚状组合为主,整体呈现"复杂型"构造样式;剖面上,区内主要发育负花状、反"Y"字形、阶梯状、地堑、地垒等5种断裂组合样式,整体呈现典型的"包心菜式"复杂断裂系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拟合程度较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东辛地区断裂构造组合样式是新生代伸展—走滑应力场与岩浆底劈作用迭加的产物,其根本动力来源于新生代NW-SE向伸展应力场、郯庐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及岩浆等塑性物质上涌。(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张瑞香,孔雪,车雄伟,邴欣,卢文鹏[2](2019)在《东辛油田辛68断块周缘沉积相特征及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辛68断块基本位于辛镇长轴背斜与东营背斜的交接处,其周缘营14和营66块沙二段河道迁移摆动频繁,相带变化快,缺乏对整体区块的沉积微相认识,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结合岩性、电性及实验分析资料对辛68断块周缘营14-营66块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物缘主要来自南东方向,沙二段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和叁角洲平原两种亚相;②沙二上1-5砂组砂体主要呈窄条带状分布,氧化色泥岩普遍存在,主要发育叁角洲平原亚相;③沙二6砂组泥岩颜色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氧化色向过渡色转变,属于叁角洲平原向叁角洲前缘过渡相带,沙二下7-10砂组河道、河口坝砂体迭加切割连片分布,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④沙二段河道砂体自下而上逐渐向东侧方向迁移,且宽度逐渐变窄。(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益旺,王永强,钟建华[3](2018)在《东辛油田沙叁段五砂层组物源及有利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辛油田沙叁段5砂层组4小层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确定其南部的小断层为一个逆断层,北部升高,南部降低,为油气聚集构成了圈闭条件.同时对于该地区砂体厚度以及地层厚度进行分析,确定其物源来自南部、西部及北东部.在该地层中,没有北部物源.最后通过该地区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砂体有效厚度的分析,确定最有利勘探区域依次为南部区域、中偏西部区域,其次是北东部区域;中偏东区域勘探意义很小.(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邴欣[4](2018)在《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二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二上亚段以叁角洲沉积为主,但对沉积微相的认识未精细到小层,各小层的砂体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在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对该区重点含油小层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二上亚段以叁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物源为东南方向,5砂组下部由叁角洲前缘亚相过渡为叁角洲平原亚相,4砂组主要发育分流河道侧缘及天然堤,3、2、1砂组主要微相为主河道、分流河道。(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亚峰[5](2017)在《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区块沙二段下亚段稳矿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辛油田是胜利油田的发源地,其辛15断块是东辛油田的一个重要产油区块,属于高含水复杂断块油气田,但该地区小层划分和对比尚待开展,且小层级别的沉积微相的时空分布及其相关储集砂体展布规律尚待揭示。本论文以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对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区块沙二段下亚段稳矿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区域小层对比格架,并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展布与演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重建了东辛地区沙二段下亚段稳矿砂组沉积模式。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认识:(1)对该区沙二下亚段稳矿砂组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共划分出22个小层,建立了辛15及周缘地区小层对比格架。(2)根据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区块的岩性、构造、化石、沉积微相、相序结构等特征,认为辛15及周缘地区沙二下亚段稳矿砂组发育滨浅湖背景下的叁角洲前缘沉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3)系统总结了各沉积微相类型的综合特征,建立了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区块沙二段稳矿砂组主要沉积微相的识别标志和岩—电对应关系。(4)运用点—线—面的研究思路,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沙二段稳矿砂组小层级别的沉积相时空分布规律,系统揭示了湖平面升降变化下的不同沉积微相组合样式和演化。(5)总结辛15及周缘地区叁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5种边界标志,通过砂体边界识别和单砂体形态刻画,提出了两大类砂体拼接组合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拼接组合样式,以及单一河口坝之间的垂向组合样式,其中后者可进一步识别出河口坝的坝主体与坝主体拼接、河口坝的坝主体-河口坝的坝缘-河口坝的坝主体的拼接样式、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拼接等组合样式。研究提高了该地区小层划分精度,提升了沉积微相时空研究精度,为该区油气挖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砂体的拼接样式将对该地区的油气勘探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胡秋媛,车雄伟,谢伟,李萧,孔雪[6](2017)在《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微相分析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东营凹陷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为对象,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电测曲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详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辛23断块区沙二段发育叁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可划分出叁角洲前缘亚相、叁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亚相、滨浅湖亚相4种亚相,共识别出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等14种沉积微相。沙二段2砂组、3砂组、5砂组、6砂组主要发育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优质沉积微相,砂体发育厚度大、孔渗性好,是研究区目的层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层位,蕴含70%的剩余油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26期)

李亚峰,江雯霏[7](2017)在《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沙二段稳4砂组沉积微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沙二段区域地质背景,该文对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沙二段稳4砂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响应等沉积微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辛15及周缘沙二段稳4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沙二段稳4砂层组岩性主要以粉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为主,主要的沉积微相包括分支河道、河口坝(坝主体、坝缘)、远砂坝以及坝间泥,该文最后建立了滨浅湖背景下的叁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14期)

罗可[8](2017)在《东辛油田营17断块沙二段沉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辛油田营17断块位于东营凹陷中部,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二段。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及岩心等资料,建立了营17断块全区范围内等时地层格架。将营17断块沙二段划分为ESQ1和ESQ2两个叁级层序,层序内体系域叁分,即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据岩性组合变化及迭置关系进一步细分为16个四级层序,对应Es_2~1~Es_2~(15)、Es_2~W16个砂层组。根据各级沉积旋回中有规律的组合,结合油田动态开发资料,对16个砂层组进行精细小层划分与对比,共划分小层124个。研究区沙二段为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沉积演化和砂体发育规律性明显,主要受东营叁角洲的控制。沙二段沉积时期东营叁角洲整体处于水退背景下,叁角洲自东向西不断进积。Es_2~W砂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相对稳定,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到沙二下亚段Es_2~(15)砂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河口坝退积,为前叁角洲亚相。Es_2~(14)~Es_2~8砂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开始相对持续稳定的下降,为叁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Es_2~7~Es_2~4砂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基本从本区退出,为叁角洲平原亚相,主要的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Es_2~3~Es_2~2砂层组为辫状河叁角洲平原亚相,发育辫状水道、心滩、天然堤,河道改道快、连续性相对较差。沙二段末期水位开始渐渐抬升,向滨浅湖相转换,Es_2~1砂层组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对营17断块砂体迭置类型和组合样式的研究,明确了叁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边界识别标志主要有5种:坝间泥岩开始出现,坝缘沉积开始出现,砂体顶底面出现高程差,砂体表现出“厚薄厚”的特征,砂体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侧向迭置的关系。砂体拼接样式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单一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拼接样式、单一河口坝之间的拼接样式。建立了坝主体-坝主体拼接、坝主体-坝缘-坝主体拼接、河口坝-坝间泥岩-河口坝拼接3种河口坝砂体组合样式,为隔夹层和剩余油的分布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张攀攀[9](2017)在《胜利油田东辛油田辛10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辛油田辛10断块为中高渗、稀油、常温常压、低饱和、半开启多油层断块油藏,针对该块含油层多、非均质强、开发时间长的特点,储层层间物性差异大、层间动用不均衡的问题,本次综合应用动态分析、监测资料等手段,分析各小层的水驱波及差异及储量动用差异,根据差异状况,通过细分注水立体开发,力争"四"个极致:逐小层完善井网,力争储量控制动用到极致;层系内细分注水,力争层间干扰减缓到极致;一体化工艺配套,力争平面水驱波及到极致;大井距强边水驱,力争产注能力发挥到极致,达到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7年04期)

曹刚[10](2016)在《东辛油田永1区块砂砾岩储层岩性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砾岩油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砂砾岩为碎屑流搬运、杂乱堆积成因的复合体,岩性识别难度大。以东辛油田永1区块砂砾岩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测井、成像等资料开展分析,明确了岩石相类型,识别出叁大类十一种岩石相;通过开展岩性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综合测井成像资料识别岩石类型的标准,明确了不同岩石类型的识别标志和特征。利用该标准识别岩心和录井资料吻合率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东辛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68断块基本位于辛镇长轴背斜与东营背斜的交接处,其周缘营14和营66块沙二段河道迁移摆动频繁,相带变化快,缺乏对整体区块的沉积微相认识,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结合岩性、电性及实验分析资料对辛68断块周缘营14-营66块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物缘主要来自南东方向,沙二段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和叁角洲平原两种亚相;②沙二上1-5砂组砂体主要呈窄条带状分布,氧化色泥岩普遍存在,主要发育叁角洲平原亚相;③沙二6砂组泥岩颜色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氧化色向过渡色转变,属于叁角洲平原向叁角洲前缘过渡相带,沙二下7-10砂组河道、河口坝砂体迭加切割连片分布,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④沙二段河道砂体自下而上逐渐向东侧方向迁移,且宽度逐渐变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辛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辛油田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物理模拟与讨论[J].石油实验地质.2019

[2].张瑞香,孔雪,车雄伟,邴欣,卢文鹏.东辛油田辛68断块周缘沉积相特征及演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3].黄益旺,王永强,钟建华.东辛油田沙叁段五砂层组物源及有利区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8

[4].邴欣.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二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

[5].李亚峰.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区块沙二段下亚段稳矿砂层组沉积微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

[6].胡秋媛,车雄伟,谢伟,李萧,孔雪.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7].李亚峰,江雯霏.东辛油田辛15及周缘沙二段稳4砂组沉积微相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

[8].罗可.东辛油田营17断块沙二段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9].张攀攀.胜利油田东辛油田辛10复杂断块油藏立体开发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

[10].曹刚.东辛油田永1区块砂砾岩储层岩性识别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2008年东营区地面沉降漏斗与油...东辛油田沙叁中亚段滑塌浊积扇...东辛油田区域构造位置图2 东辛油田 Es东辛油田构造位置东辛油田沙叁中亚段岩石照片

标签:;  ;  ;  ;  ;  ;  ;  

东辛油田论文_李萧,胡秋媛,杨光,马方雷,杨建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