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价上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价,上限,包络,电力,价格,市场,分析法。
电价上限论文文献综述
叶泽,蔡建刚,曹花[1](2010)在《价格上限下的高峰负荷电价效率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合理的电价应是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的有机结合。对不同价格上限形式下高峰负荷电价效率的比较分析表明,价格上限管制具有财务收支平衡的效应。与绝对价格上限管制相比,相对价格上限管制更具有优越性,在相对价格上限管制条件下制定的高峰负荷电价趋向于拉姆塞价格,能使社会福利尽可能最大化。同时,对于相对价格上限管制来说,无论是采用拉氏物价指数还是帕氏物价指数,管制所起的效率是完全相同的。(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李承城,王雁凌,葛炬[2](2009)在《改进的供电电价上限监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能有效激励供电公司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的改进价格上限监管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基期价格难以确定的不足,将零售价格指数改良为输变电工程价格指数,真实反映了供电公司实际投入的价格变化;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合理确定效率因子。电网投资因子和供电质量指标的引入则进一步发挥了价格上限模型应有的激励作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监管成长期电网的供电电价,而且与传统模型相比,其可操作性更强,也更易于被供电公司接受。(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9年09期)
李承城[3](2009)在《基于改进价格上限的输配电价监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应初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电价机制的契机下,论文在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国外实践经验和分析国内外输配电价监管机制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情况,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激励电网公司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的改进价格上限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基期价格难以确定的局限,将零售价格指数改良为输变电工程价格指数,真实反映了电网公司实际投入的价格变化;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DEA)和层次分析法(AHP),合理确定了效率因子X。而电网投资因子和供电质量指标的引入则进一步发挥了价格上限模型应有的激励作用。改进结果及最后的实例分析表,该模型可以用于监管成长期电网的输配电价,而且较传统模型相比,其可操作性更强,也更易为电网公司所接受。(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9-03-01)
周浩,熊祥鸿,张富强[4](2007)在《电力市场下的电价上限设定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浙江电力市场的历史数据给出了不同电价上限情况下系统剩余容量百分比与平均上网电价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了电力供求状况、电价上限和总平均上网电价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设定电力市场电价上限的新模型。该模型对于根据总平均上网电价的要求设定合理的电价上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最后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7年14期)
周凤起,王亦楠[5](2004)在《多管齐下缓解能源紧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缓解煤电油运紧张局面的现实举措可以概括为两条:政策手段+经济杠杆。政策手段是指建立并完善政府的能源管理和调控体系,经济杠杆就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配置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 建立、健全政府能源(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04-08-10)
魏学好[6](2003)在《新的电价上限监管模式与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力工业放松管制后,建立与竞争性电力市场相适应的电力监管体制,以保证市场的充分有效运作,是各国电力工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电力市场监管背景,阐述电力市场监管的经济学基础,总结国内外电力监管体制的职能、特点和原则。然后在理论准备的基础上,对电力市场监管的两大基本问题(价格上限和环境成本)进行研究和论证。 价格上限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简单产物。本文将最高限价与动态利润调整机制联系起来,提出一种新的电价上限确定方法—利润上限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两种典型的监管模式(ROR和RPI—X),提出利润上限监管模式,为电价监管提供一揽子(a package solution)的解决方案。 环境成本造成电力市场失灵,是电力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的另一项工作是响应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对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进行估算,实证分析电力市场的外部效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3-01)
电价上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能有效激励供电公司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的改进价格上限监管模型。该模型克服了基期价格难以确定的不足,将零售价格指数改良为输变电工程价格指数,真实反映了供电公司实际投入的价格变化;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合理确定效率因子。电网投资因子和供电质量指标的引入则进一步发挥了价格上限模型应有的激励作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监管成长期电网的供电电价,而且与传统模型相比,其可操作性更强,也更易于被供电公司接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价上限论文参考文献
[1].叶泽,蔡建刚,曹花.价格上限下的高峰负荷电价效率比较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李承城,王雁凌,葛炬.改进的供电电价上限监管模型[J].电网技术.2009
[3].李承城.基于改进价格上限的输配电价监管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4].周浩,熊祥鸿,张富强.电力市场下的电价上限设定模型[J].电网技术.2007
[5].周凤起,王亦楠.多管齐下缓解能源紧张[N].中国财经报.2004
[6].魏学好.新的电价上限监管模式与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D].浙江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