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贞湘
(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中国药典》中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性状、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的优点,适用于微量和恒量物质的分析。检验时,一般采用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收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通过核实波长位置,来判断药物含量及成分是否符合规定。
关键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药物分析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因此,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采用吸收系数法求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在《中国药典》中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化学药物的原料药和制剂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同时也用于中药、生物制品以及体内药物的分析。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
1.1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
在药品标准的性状项下含有吸收系数测定项目,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去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测定其吸收度,并计算吸收系数,应符合规定范围。
1.2鉴别及检查的方法
根据药品项下的不同规定,测试供试品溶液的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度。
1.3含量测定及含量的计算方法
1.3.1对照品的比较方法
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下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CX=(AX/AR)CR
(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A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1.3.2吸收系数法
按各药品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按各药品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含量(%)=(Cr×D×V×Ax/Ar)/W×100%
(Cr为对照品溶液浓度;Ax为样本品溶液吸光度;Ar为对照品溶液吸光度;D为样本品液稀释倍数;V为样本品液溶液体积;W为样本品取样量)
以氢化可的松的含量测定为例:
取本品约精密称定,置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约,,振摇使氢化可的松溶解,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续滤液,置另一个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4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21H30O5的吸收系数为435,计算,即得。
结果计算:
氢化可的松(%)=(Cr×D×V×Ax/Ar)/W×100%=99.99%
氢化可的松(%)=(Cr×D×V×Ax/Ar)/W×100%=99.87%
1.3.3工作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C横坐标,绘制A一C曲线,即得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供试品A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处与之对应的浓度,即可求出被测成分的浓度或含量。工作标准曲线法多用于可见分光度法,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线的因素比较多,有的仪器单色光纯度较差,故测定时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本法适用于批量药品的分析,当仪器和测定条件固定时,曲线可多次使用。
1.4紫外-可见分光度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纯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才具有鉴别意义,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不同组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彼此重叠,干扰测定,但在测定前经过适当的提取,净化或用专属性较强的显色反应等步骤来排除干扰后所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其各组分特征吸收叠加而成的。若将中药制剂做为一个特定的整体,在一定测试条件下,只要各味药及其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相对稳定,则其紫外吸收光谱具有一定的的特征和重现性,可以用于定性鉴别,例如阿魏,草乌,木香榔丸等。
2结语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简便易学、易普及等优点。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梁颖《药物检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张俊松《药品检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5]牛彦辉《药物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