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_王叶,卢秉久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法,自我,报告,淋巴瘤,预防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叶,卢秉久[1](2019)在《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55.6%,对照组HBV-DNA转阴率48.0%,2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LT、AST、γ-G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Alb及TBiL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可明显降低HBV-DNA病毒复制率,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苏元波,李璐,贾莹,李其辉[2](2019)在《免疫化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免疫化疗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叁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3例NHL患者,其中71例HBsAg阳性NHL患者同时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及免疫化疗。根据是否HBV再激活分为未激活组61例和激活组1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防性抗病毒方案及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免疫化疗后,未激活组与激活组的平均谷丙转氨酶分别为(20.31±12.77)和(262.80±100.08) U·L~(-1),谷草转氨酶分别为(25.77±18.74)和(100.20±95.67) U·L~(-1),总胆红素分别为(13.63±8.46)和(41.12±35.41)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激活组化疗前及化疗后HBV-DNA分别为(2.82±1.59)和(4.14±1.57) lg U·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拉米夫定(LAM)单药预防及恩替卡韦(ETV)单药预防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33.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应用利妥昔单抗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例患者因HBV再激活中断化疗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HBV再激活肝炎3例,肝衰竭死亡1例。结论 HBSAg阳性NHL患者接受免疫化疗时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无显着差异; ETV较LAM能更有效地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但仍有中度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董世存,祁林,邢永杰,赵长成,蒲文权[3](2020)在《2013-2017年青海省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青海省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根据青海省地域和吸毒人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调查点,将吸毒人群作为调查对象,2013-2017年每年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血检测丙肝抗体。结果吸毒人群总体丙肝抗体阳性率为23. 03%,不同地区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 42,P <0. 01),不同年龄组、是否静脉注射吸毒和最近一年是否有商业性行为之间丙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静脉注射吸毒是影响丙肝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宣传教育和干预,尤其是重点加强对居住在西宁市等城市中吸毒人群的干预。(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20年01期)

陈茜,赵文霞[4](2019)在《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干预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显着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躯体化症状,改善患者消极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常清,张琪,颜明[5](2019)在《协同护理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次研究针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采取协同护理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涉及区间,研究样本选择时间区间内我院诊治的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患者数量为90例,随意选取其中45例患者给予协同护理作为协同组,剩余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结果协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常规组高,且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也比常规组高,P <0.05。结论对临床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来辅助治疗,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并使得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评分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许长沙,杭栋,周新亚,沈洪兵[6](2019)在《2004—2018年宿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宿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情形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04—2018年宿迁市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8年宿迁市共报告乙肝病例38 138例,男女比为2.26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19/10万;2004—201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呈迅速下降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相对较低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所占比重较低;慢性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所有乙肝病例的94.01%,整体呈上升趋势。历年各月均有乙肝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宿迁市共辖3县2区,各县区报告乙肝发病趋势与全市情况相近。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5~6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高于年均报告发病率。历年农民病例均占到病例总数的50%以上。结论宿迁市急性乙肝发病逐年下降,应继续加强综合措施,同时加强医生分类诊断的业务培训,确保乙肝报告质量。(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彬[7](2019)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抗病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ALT(15.23±2.51U/L>48.58±3.90U/L)、ALB(45.60±3.74g/L>36.70±3.55g/L)、TBil(17.45±3.61umol/L>38.91±3.52umol/L)以及PTA(91.44±6.79%<78.26±6.11%)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获得显着疗效,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其肝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姚悦,张会君,王东辉[8](2019)在《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困扰在觉知压力对睡眠质量影响之间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觉知压力、心理困扰与睡眠质量叁者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心理困扰在觉知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8年2~12月,应用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朝阳市各随机抽取两家叁甲医院,共随机抽取老年慢性乙肝患者700例,回收有效问卷640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睡眠质量调查表、中文版觉知压力问卷、心理困扰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20.0和AMOS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睡眠质量总得分为(5.9±0.8)分,觉知压力总得分为(25.2±8.1)分,心理困扰总得分为(18.9±7.1)分。睡眠质量与觉知压力呈正向相关关系(r=0.452,P<0.001),睡眠质量与心理困扰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344,P<0.001),觉知压力与心理困扰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314,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觉知压力可以通过心理困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睡眠质量;中介效应为0.156,占总效应的33.19%。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心理困扰睡眠质量、减弱觉知压力,从而改善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睡眠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一凤,周想,王见义[9](2019)在《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检测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HBV DNA、肝脏硬度测量值(LSM)及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CD4/CD8比值。结果:研究最终对89例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治疗组44例、对照组45例。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sA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LSM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LS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CD8 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亦明显降低(P<0.05),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登,谢林钦,胡明磊,潘智,陈永平[10](2019)在《血清骨形成蛋白-4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慢性化进程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成蛋白-4(BMP-4)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乙肝肝功能衰竭(肝衰竭)、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的相关性为判断疾病病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慢性乙肝患者135例乙肝肝衰竭患者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7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34例和健康对照者2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MP-4水平,结合肝脏穿刺病理学结果及血常规、肝功能、血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等常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乙肝肝衰竭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乙肝肝衰竭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血清BMP-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 <0.05)。BMP-4用以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乙肝后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随着肝脏炎症级别的增加血清BMP-4水平随之下降(P<0.05)。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法"肝癌患者分作A、B、C、D四个不同组A级、B级、C级组血清BMP-4水逐渐降低(P<0.05)。结论血清BMP-4检测为一种无创性血清学指标,可用以判断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及相关性肝癌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肝脏疾病重症化评估的一项指标,有助于准确判断肝脏功能、肝纤维化进程以及疾病预后的评估。(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免疫化疗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叁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3例NHL患者,其中71例HBsAg阳性NHL患者同时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及免疫化疗。根据是否HBV再激活分为未激活组61例和激活组1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防性抗病毒方案及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免疫化疗后,未激活组与激活组的平均谷丙转氨酶分别为(20.31±12.77)和(262.80±100.08) U·L~(-1),谷草转氨酶分别为(25.77±18.74)和(100.20±95.67) U·L~(-1),总胆红素分别为(13.63±8.46)和(41.12±35.41)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激活组化疗前及化疗后HBV-DNA分别为(2.82±1.59)和(4.14±1.57) lg U·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拉米夫定(LAM)单药预防及恩替卡韦(ETV)单药预防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33.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应用利妥昔单抗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例患者因HBV再激活中断化疗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HBV再激活肝炎3例,肝衰竭死亡1例。结论 HBSAg阳性NHL患者接受免疫化疗时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无显着差异; ETV较LAM能更有效地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但仍有中度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叶,卢秉久.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9

[2].苏元波,李璐,贾莹,李其辉.免疫化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董世存,祁林,邢永杰,赵长成,蒲文权.2013-2017年青海省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0

[4].陈茜,赵文霞.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9

[5].常清,张琪,颜明.协同护理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6].许长沙,杭栋,周新亚,沈洪兵.2004—2018年宿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9

[7].周彬.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

[8].姚悦,张会君,王东辉.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困扰在觉知压力对睡眠质量影响之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王一凤,周想,王见义.健脾柔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10].黄登,谢林钦,胡明磊,潘智,陈永平.血清骨形成蛋白-4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慢性化进程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分...内蒙古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年发...内蒙古地区0~14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内蒙古地区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年各月聊城市乙型病毒性肝一1.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标签:;  ;  ;  ;  ;  ;  ;  

乙型病毒性肝炎论文_王叶,卢秉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