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关系论文_吴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日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苏联,日本,关系,日中,条约,共和国,苏维埃。

苏日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吴伟[1](2015)在《重新审视《苏日中立条约》下的苏日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里,苏联和日本以它们签订的中立条约为基础曾保持过一种特殊关系。就苏联而言,虽然在1945年8月之前没有与日本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但一直把日本视为纳粹德国之外的第二个敌人。从这一基本定位出发,苏联考虑过利用盟国强烈要求开辟的远东战场,争取得到盟国更多的援助以及促使美英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同时,尽管没有从战争开始就和日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但苏联仍然给英美对日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与帮助,事实上成为反对日本侵略的一员。最后,苏联通过直接参加对日作战,满足了自己的利益要求。(本文来源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沈宗艳[2](2013)在《中东路事件对中、苏、日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东路事件,中、苏、日叁国各持不同的态度,其结果对叁国的关系也产生了影响。中苏关系交恶,使得中国间接失去了可以在东北地区借以平衡日本的力量,为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铺平道路。而东北军的迅速溃败,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也直接鼓励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采取行动的决心。苏联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缓和远东日苏的关系,出卖中东路。一条中东路既见证了帝国主义在东北的侵略历史,也反映出东北乃至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与格局的变迁。(本文来源于《大连近代史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章国好[3](2009)在《聚焦高考命题重点:大国关系——以中国与美、俄(苏)、日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材料】1.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2.2009年是中俄(苏)建交60周年。2009年举办中国"俄语年"活动是中俄两国为全面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取的重要举措。(本文来源于《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期刊2009年Z2期)

王昌沛[4](2006)在《姑息养奸与同仇敌忾——二战时期苏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1945年,横跨整个二战时期的苏日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随着战略态势的变化,双方的外交主动权发生同步转移,致使双方关系发生相应变化,即由二战初始阶段日本对苏“求和”政策的“待价而沽”、经过日苏双方的“和平相处”、转入二战后期战略态势发生根本转折后苏联对日本“明送秋波”的断然拒绝。(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苏燕平[5](2005)在《二战时期的苏日关系及其对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时期,苏德交战,日本南进,苏日为解后顾之忧签定中立协定。表面看来,二战期间苏联在远东是安宁的。但这种表面的安宁并不能遮掩苏日在远东曾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这一矛盾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影响到苏日关系的发展,而且也进一步影响到苏联政府的对华政策。(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高世鹰[6](2005)在《鸠山内阁时期中日、苏日关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鸠山内阁时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苏两国都积极主张与日恢复邦交,苏日两国很快实现,而中日两国仍停留于民间交往。其原因是复杂的,文章着重从叁个方面分析:1、在鸠山内阁外交战略中,日苏关系先于日中关系;2、中苏两国对日外交方式不同,苏联选择政府间的非正式外交方式,中国选择非政府间的民间交往方式;3、中苏两国对解决日俘、渔业等问题的认识不同,苏联将其视为邦交的资本,中国将其视为邦交的前提。(本文来源于《日本学论坛》期刊2005年02期)

王绍章[7](2003)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日关系中的石油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北萨哈林岛的石油成为苏联和日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注重石油的经济、军事意义 ;苏联则从石油资源中开掘政治、经济潜能。在一定意义上 ,石油发挥了维系两国关系的战略效能。(本文来源于《东北亚论坛》期刊2003年06期)

沈志华[8](2001)在《关于苏日关系正常化谈判的俄国档案(1956年9月至10月)》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刊登的是14件关于1956年9-10月苏日关系正常化莫斯科谈判的俄国解密档案。 1951年上台执政的日本首相鸠山一郎不同意吉田执政年代实行的过分依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他首先提出与苏联谈判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并认为协调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将使日本得以实行更加独立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与此同时,斯大林以后的苏联新领导人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取向缓和的方针,这不仅表现在停止朝鲜战争,改变对南斯拉夫的态度,以及重新构架与西德的关系等问题上,实现对日关系正常化也是这个新方针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俄罗斯研究》期刊2001年02期)

何成刚[9](2000)在《1931~1945年苏日关系浅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 ,绥靖政策四个字与英法美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此笔者拟对 1931~ 194 5年苏日关系作一粗浅的分析 ,来说明苏联在远东执行的绥靖政策本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苏联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忧虑 ,谴责日本侵略的同时 ,又宣称对“(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期刊2000年05期)

吴学成[10](1991)在《苏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戈尔巴乔夫1985年执政以来,苏联调整了亚太政策,一直比较重视改善对日关系。1986年1月,苏外长访日;同年5月,戈明确表示要在不久的将来访问日本;1990年欧安会首脑会议之后,苏日双方来往十分频繁,尤其是今年4月,戈作为苏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并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发展双边关系的条约,苏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苏"8·19"事件后,叶利钦成了苏政治舞台上的"主宰"人物,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叶面临最大的难题是经济问题,而首先是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如果经济状况得不到好转,他的地(本文来源于《和平与发展》期刊1991年04期)

苏日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中东路事件,中、苏、日叁国各持不同的态度,其结果对叁国的关系也产生了影响。中苏关系交恶,使得中国间接失去了可以在东北地区借以平衡日本的力量,为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铺平道路。而东北军的迅速溃败,暴露了其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也直接鼓励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采取行动的决心。苏联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缓和远东日苏的关系,出卖中东路。一条中东路既见证了帝国主义在东北的侵略历史,也反映出东北乃至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与格局的变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日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吴伟.重新审视《苏日中立条约》下的苏日关系[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

[2].沈宗艳.中东路事件对中、苏、日关系的影响[J].大连近代史研究.2013

[3].章国好.聚焦高考命题重点:大国关系——以中国与美、俄(苏)、日关系为例[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

[4].王昌沛.姑息养奸与同仇敌忾——二战时期苏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5].苏燕平.二战时期的苏日关系及其对华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5

[6].高世鹰.鸠山内阁时期中日、苏日关系比较研究[J].日本学论坛.2005

[7].王绍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日关系中的石油因素[J].东北亚论坛.2003

[8].沈志华.关于苏日关系正常化谈判的俄国档案(1956年9月至10月)[J].俄罗斯研究.2001

[9].何成刚.1931~1945年苏日关系浅议[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

[10].吴学成.苏日关系的发展前景[J].和平与发展.1991

论文知识图

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冰雪初融寒犹重——日苏关于北方四岛问题的...冰雪初融寒犹重——日苏关于北方四岛问题的...印尼苏门达腊8·9级地震与珠江特大洪...研究区泥石流暴发过程的I-D关系

标签:;  ;  ;  ;  ;  ;  ;  

苏日关系论文_吴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