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窄线赛弗特星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星系,赛弗,射电,射线,类星体,热辐射,天体。
窄线赛弗特星系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凯[1](2017)在《GeV窄线赛弗特1星系喷流辐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星系核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天体,有着极为剧烈的活动,可以作为极端物理现象的天然实验室。研究活动星系核对于我们了解宇宙的演化,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活动星系核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本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对GeV窄线赛弗特1星系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被Femi/LAT探测到有Y射线辐射的窄线赛弗特1星系的数量有七个,它们分别是 1H0323+342、PMNJ0948+0022、SBS 0846+513、PKS 1502+036、PKS2004-447、FBQSJ1644+2619 以及 SDSSJ122222.55+041315.7。我们处理了这七个源的Fermi/LAT观测数据,结果显示,这几个源中的四个源有着非常强烈的光变。同时,在单个幂律谱(power-law)的假设下,我们得到了它们的谱指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源的光度与其谱指数之间并不存在关联,但对于SBS 0846+513来说,其光度的变化确实伴随着谱指数的演化。而且当我们将其光变分成叁个时间段进行研究时,这种相关性则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最后一个时间段,这种相关性变得更强。所以SBS 0846+513相比于其他几个源,其Y射线的辐射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许多证据显示,平谱射电类星体跟GeV的窄线赛弗特1星系的喷流辐射之间存在着相似性。通过用轻子模型拟合一个典型的平谱射电类星体(3C279)和两个GeV的窄线赛弗特1星系(NLSls,PMN J0948+0022与1H0323+342)在不同流量阶段的宽波段能谱,我们发现了这些源的多普勒因子δ跟外康普顿散射的峰值光度Lc之间存在着一个统一的δ-Lc关系。为此,我们进一步收集了一个更大的样本,包括平谱射电类星体跟GeV的窄线赛弗特1星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平谱射电类星体还是GeV的窄线赛弗特1星系,在同一个源不同的流量阶段,又或者是在不同的源中,都很好地遵循着相同的δ-Lc关系。这也就是说人们观测到的光度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多普勒放大效应造成的。而在平谱射电类星体以及GeV窄线赛弗特1星系中,不同流量阶段所遵循的相同的δ-Lc关系则可能说明在这两类源中的粒子加速机制和辐射机制是相似的。另外,通过用Fermi/LAT波段的观测光度(LAT光度)代替外康普顿散射的峰值光度Lc,这个关系依然成立,所以Fermi/LAT的观测光度跟多普勒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估算多普勒因子的一个经验公式。为了检验这个关系,我们用Fermi/LAT的观测光度估算了一些源的多普勒因子,结果显示我们的结果跟其他人用其他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王放[2](2017)在《伽马噪窄线赛弗特1星系吸积喷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星系核中吸积与喷流之间的关系是活动星系核中的重要问题。我们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2.4米望远镜上安装的暗弱天体分光成像仪对伽马噪窄线赛弗特1星系1H 0323+342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监测。从Fermi存档数据提取出的同时期的伽马光变曲线也被使用。我们发现来自吸积盘的光学连续谱的增加与喷流活动的增强在几天内是同时的。基于光学—冕X射线相关关系,来自吸积盘的光学连续谱的增加说明冕X射线也会增加。如果冕X射线增加来自于内盘吸积率的增加,增加的吸积率会导致喷流活动增强。我们还通过反响映射法发现Hβ在静止参考系下相对于g'波段光变曲线的时延是14.8+2379天。得到黑洞质量M. = 3.40.60.9 × 107M(?),无量纲吸积率M =1.11+004679,其中M = M./LEddC-2,M. 是质量吸积率。我们也探测到光学FeII辐射的变化,发现它与g'波段光变曲线时延是15.2+47.14天。光学Fe Ⅱ与Hβ有相似的时延,这说明光学Fe Ⅱ与Hβ在相同的区域产生。我们还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2.4米望远镜从2006年到2010年对1H 0323+342进行了测光观测,以限制其光变机制。总共观测的天数是41天。我们在其光变曲线上发现了天内光变。计算出来的天内变化出现概率为28.3%。由于每天的监测时间较短,这一概率可能被低估。天内光变的机制可能是“喷流激波”模型,也可能是“喷流中的子喷流”模型。1H 0323+342从2006年到2009年用1米望远镜观测,星等变化分别是ABB = 0m68,△V=1m.16,△R = 0m.22,△I = 0m.50。从2009年到2010年,使用丽江观测站的2 4米望远镜观测,星等变化分别是 AB = 0m16, △V = 0m.35, △R = 0m.24,△I = 0m.32。在颜色—星等图上,我们发现在天内时标和长时标,有变亮变蓝颜色趋势。这可以用喷流激波模型解释,也可能由于一个可变平谱成分和另一个稳定陡谱成分,或者吸积盘造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期刊2017-05-01)
姚苏[3](2016)在《射电噪窄线赛弗特I型星系的搜寻》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动星系核中相对论性喷流形成及其与中心黑洞吸积之间的关系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最近几年发现的射电噪和伽马射线噪窄线赛弗特I型星系(NLS1)引起了天文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些NLS1中有相对论性喷流存在。鉴于NLS1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天文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11-01)
李晔[4](2013)在《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中可能具有吸积盘热辐射起源的软X射线超》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上,低质量高吸积率活动星系核的标准吸积盘黑体热辐射有可能形成软X射线波段的超出。然而,活动星系核的软X射线超温度为0.1 keV左右,显着高于标准吸积盘理论预言的最高有效温度。只有Yuan等人在2010年报道的RX J1633+4718是一个例外,其软超温度为32.5_(-6.0)~(+8.0) eV,显着小于0.1 keV,并与吸积盘理论预言的温度相符;此外,其光度也符合吸积盘的理论预期。因此该软X射线超很可能起源于吸积盘的热辐射。这一类源对于吸积盘理论和软X射线超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ROSATPSPC数据,在所有已知的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Narrow Line SeyfertⅠgalaxies,NLSIs)中寻找类似于RX J1633+4718的源,即软X射线超可能起源于吸积盘热辐射的源。分析了150个源的245条光谱,其中58个源的90条光谱具有显着的软X射线超。样本中软X射线超温度分布的平均值T_(soft)为0.10keV,标准偏差为0.03 keV。除了RX J1633+4718外,只有3个源的软X射线超温度小于60 eV,而且温度接近吸积盘最高温度。这个结果表明,类似于RX J1633+4718的具有低温软X射线超的源很稀少。最后,在具有黑洞质量估计的26个源中,软超温度与黑洞质量M_(BH)、爱丁顿比L/LEdd及预期吸积盘最高温度T_(max)都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与前人的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天文学进展》期刊2013年01期)
袁启荣,Richard,F,Green,Micheal,Brotherton,Gerard,A[5](2003)在《窄线赛弗特Ⅰ星系Markarian478的远紫外成协吸收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Markarian 478是典型的窄线赛弗特I星系之一。本文展示了在 2 0 0 1年 1月利用远紫外光谱探测卫星 (FUSE)观测到的Markarian 478的远紫外光谱。我们的光谱覆盖了 91 5Å ;— 1 1 85Å的波长范围 ,分辨率约为 2 0km/s。我们在连续谱上探测到OⅥλλ1 0 3 2 ,1 0 3 8、NⅢλ989和CⅢλ977强发射线。在高电离双线OⅥ以及Lyβ的蓝端线翼上出现了成协吸收线 ,而在NⅢ和CⅢ发射线上没有出现内禀吸收线。这些吸收线被分解成 5个动力学成分 ,它们相对于系统红移zem=0 .0 774的静止坐标系速度覆盖了从 -2 3 0 0~ 3 70km/s的范围(本文来源于《云南天文台台刊》期刊2003年S1期)
陶隽,钱伯辰,潘红鉴,俞健[6](2002)在《窄线赛弗特1星系Arakelian564的测光》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上海天文台 1.5 6m望远镜 ,对窄线赛弗特 1星系Ark 5 6 4进行了时间跨度为 3星期的观测 ,给出了VRI波段的光学观测结果。使用交叉相关方法研究了叁个波段之间的时间延迟 ,但是未发现有时间延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期刊2002年00期)
王竞,魏建彦,陆荣贵[7](2000)在《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的快速光变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0年 3月 7日至 11日 ,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 60cm望远镜 ,对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 (NLS1)PG12 4 4 +0 2 6,IRAS1334 9+2 4 38,MARK142 ,MARK766进行了R波段的多次观测 .作为参照样本 ,还观测了Blazar天体S50 716+71,S50 836+71,S50 954+65,S4 174 9+70和赛弗特Ⅰ型星系MARK10 6,NGC30 80 ,MARK634 .观测结果表明 :所观测的NLS1和赛弗特Ⅰ型星系大都不存在明显的短时标光变 ,只有NLS1PG12 4 4 +0 2 6和赛弗特Ⅰ型星系MARK634可能存在短时标变化的事件 .所观测的Blazar天体都表现出了显着的短时标光变(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6期)
窄线赛弗特星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活动星系核中吸积与喷流之间的关系是活动星系核中的重要问题。我们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2.4米望远镜上安装的暗弱天体分光成像仪对伽马噪窄线赛弗特1星系1H 0323+342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监测。从Fermi存档数据提取出的同时期的伽马光变曲线也被使用。我们发现来自吸积盘的光学连续谱的增加与喷流活动的增强在几天内是同时的。基于光学—冕X射线相关关系,来自吸积盘的光学连续谱的增加说明冕X射线也会增加。如果冕X射线增加来自于内盘吸积率的增加,增加的吸积率会导致喷流活动增强。我们还通过反响映射法发现Hβ在静止参考系下相对于g'波段光变曲线的时延是14.8+2379天。得到黑洞质量M. = 3.40.60.9 × 107M(?),无量纲吸积率M =1.11+004679,其中M = M./LEddC-2,M. 是质量吸积率。我们也探测到光学FeII辐射的变化,发现它与g'波段光变曲线时延是15.2+47.14天。光学Fe Ⅱ与Hβ有相似的时延,这说明光学Fe Ⅱ与Hβ在相同的区域产生。我们还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2.4米望远镜从2006年到2010年对1H 0323+342进行了测光观测,以限制其光变机制。总共观测的天数是41天。我们在其光变曲线上发现了天内光变。计算出来的天内变化出现概率为28.3%。由于每天的监测时间较短,这一概率可能被低估。天内光变的机制可能是“喷流激波”模型,也可能是“喷流中的子喷流”模型。1H 0323+342从2006年到2009年用1米望远镜观测,星等变化分别是ABB = 0m68,△V=1m.16,△R = 0m.22,△I = 0m.50。从2009年到2010年,使用丽江观测站的2 4米望远镜观测,星等变化分别是 AB = 0m16, △V = 0m.35, △R = 0m.24,△I = 0m.32。在颜色—星等图上,我们发现在天内时标和长时标,有变亮变蓝颜色趋势。这可以用喷流激波模型解释,也可能由于一个可变平谱成分和另一个稳定陡谱成分,或者吸积盘造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窄线赛弗特星系论文参考文献
[1].朱永凯.GeV窄线赛弗特1星系喷流辐射性质研究[D].广西大学.2017
[2].王放.伽马噪窄线赛弗特1星系吸积喷流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7
[3].姚苏.射电噪窄线赛弗特I型星系的搜寻[C].中国天文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6
[4].李晔.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中可能具有吸积盘热辐射起源的软X射线超[J].天文学进展.2013
[5].袁启荣,Richard,F,Green,Micheal,Brotherton,Gerard,A.窄线赛弗特Ⅰ星系Markarian478的远紫外成协吸收线(英文)[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
[6].陶隽,钱伯辰,潘红鉴,俞健.窄线赛弗特1星系Arakelian564的测光[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2
[7].王竞,魏建彦,陆荣贵.窄线赛弗特Ⅰ型星系的快速光变观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