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防目标论文_练强,李怀峰,袁万城,张常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设防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标,村镇,建筑结构,烈度,道路,性能,等级。

设防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练强,李怀峰,袁万城,张常勇[1](2018)在《路网密集区中小跨径桥梁基于减隔震技术的抗震设防目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建设使交通网越来越密集,交通运输线路呈现可选择性和可替代性。各国对桥梁重要性的考虑主要基于道路等级与桥梁修复难易程度,对桥梁在路网的影响没有充分地考虑。减隔震技术是一种简便、经济、先进的工程抗震手段。减隔震技术不仅可以防止桥梁倒塌,同时能够降低桥梁的地震作用。基于减隔震技术,结合桥梁在路网中的影响程度,提出桥梁抗震重要性修正系数的理念,达到大地震作用下保证路网中两地之间具有可供紧急通车道路的抗震设防目标。(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齐宝欣,阎石,武行[2](2018)在《建筑结构抗爆设防性能目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建筑结构的爆炸事件频繁发生,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建筑结构抗爆设防目标。基于安全性风险评估理论,利用爆炸风险平均发生概率和爆炸风险破坏程度的等级划分,确定爆炸风险的平均影响程度。结合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实际爆炸事件的特点,提出基于建筑结构重要性的抗爆设防等级分类方法,从而确定抗爆安全等级。根据我国国情综合考虑建筑结构抗爆安全等级和爆炸超压强度等级,确定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抗爆设防指标。建立了以建筑结构设防目标作为工程抗爆设计的基础原则,通过对以往爆炸事件的统计分析,确定不同爆炸超压荷载对人员伤亡和建筑结构损伤程度的设防目标,为建筑结构抗爆设防指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8年03期)

叶昆,骆江成,朱宏平[3](2018)在《面向多级性能设防目标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基础隔震结构设计时采用将隔震层与上部结构分离计算的方法(即分离式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将设防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水平变形这两方面的性能要求同时考虑,难以获得最优的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需求参数以及用于上部结构设计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此,以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两自由度体系的简化模型,基于等效线性化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推导了LRB基础隔震系统力学性能参数与水平向减震系数、隔震层最大水平变形之间的简化公式,参数分析中发现,存在一个临界屈服强度比(即铅芯屈服剪力与LRB基础隔震结构总重力的比值)使得水平向减震系数取得最小值,而且当取值大于该临界屈服强度比时,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层最大水平变形这两个性能指标相互矛盾,无法同时取得最优解,为此将优化目标取为两性能目标的线性组合,从而确定最优屈服强度比,并根据最优屈服强度比所对应的水平向减震系数进行上部结构设计,从而建立面向多级性能设防目标的LRB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按照上述优化设计方法所得到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层最大水平变形与时程分析结果基本相符,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采用面向多级性能设防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所设计的LRB基础隔震结构即使在巨震作用下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施刚,胡方鑫,石永久[4](2017)在《各国规范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Ⅰ):设防目标与地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工程防灾减灾研究中的重点,各国规范规定的设计方法却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从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两方面详细比较并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规范的异同,为后续钢框架的设计地震力和延性、抗侧刚度与强度的对比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规范的不倒塌要求对应的地震水准相当,均比欧洲和日本规范高,但欧洲规范的正常使用要求对应的地震水准比中国和日本规范高;基于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得到了各国规范中场地分类的等效关系,其中中国规范对中等场地土的分类最细致;各国规范等效于中国规范的中震作用的弹性反应谱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针对低活跃性和中活跃性地震区日本规范规定的反应谱显着高于其他规范,而在高活跃性地震区各国规范规定的弹性反应谱大小总体上相当。(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02期)

孔令林[5](2015)在《设防烈度下多目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能抗震设计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人们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评估未来的地震中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本文基于性态谱研究特征参数对地震需求的影响,采用Pushover方法建立能力谱,通过能力谱与地震需求谱的比较,进行设防烈度下多目标抗震性能评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记录是时程分析的重要参数,文中归纳总结了多种地震记录选取方法。通过对比,采用V_(s30)值和特征周期(概率法)两个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选取Ⅱ类场地上特征周期为0.45s的一组完整地震记录。通过概率法和美国ATC 3-06规范中的方法计算特征周期,进行分析,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2)基于性态谱研究特征参数对地震需求的影响。将挑选的一组完整地震记录输入到单自由度体系弹塑性动力微分方程中,建立性态谱,分析了性态谱特征参数,包括基于经验公式的自振周期、恢复力模型、第二刚度折减系数、屈服点等对地震需求的影响。(3)按6、7、8、9度设计八层框架结构,利用Pushover方法建立能力谱;采用动力时程分析反复迭代建立不同性态水准下的地震需求谱;将能力谱与不同性态水准下的地震需求谱画在以谱位移和地震影响系数为横纵坐标的同一张图中,如果能力谱曲线高于地震需求谱曲线,说明结构满足设防要求,否则结构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在利用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地震需求谱的同时,得到结构在不同性态水准下的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与位移的关系。根据某一设防烈度下大中小震时的输入地震加速度时程最大值,确定设防烈度下对应的位移。根据设防烈度下大中小震时的位移,确定相应的能力谱谱值和地震需求谱谱值,比较设防烈度下大中小震的能力谱和地震需求谱的关系,完成设防烈度下多目标抗震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李英民,刘流[6](2015)在《村镇建筑简易滑移隔震技术抗震设防目标及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村镇建筑特点出发,通过对震害和隔震原理的分析,阐述村镇建筑中采用滑移隔震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滑移隔震技术的工作原理,分别从滑移隔震材料和限位方面介绍和总结了研究现状和成果;阐述了采用滑移隔震技术的村镇建筑设防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研究现状给出了"小震不滑,中震启滑,大震限位"的具体设防目标,讨论了实现各设防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后续的研究和推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11期)

聂镜洋[7](2015)在《基于地震反应分析的村镇典型自建砌体结构设防目标与抗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砌体结构作为村镇地区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形式,是未来村镇建筑的发展趋势之一。村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大多数村镇自建砌体结构没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存在极大的地震安全隐患。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适用于城市多层砌体结构的规范和规程,但对适于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抗震技术、设防标准研究很少。在村镇建筑抗震日益受到国家重视的背景下,需要对村镇地区典型自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设防目标与抗震设计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通过对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调研和资料整理,分析了西南、西北等地震多发地区及华中、华北地区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村镇典型自建砌体结构的模型奠定基础。总结了村镇自建砌体结构在地震烈度6~10度下的震害特征,并使用震害矩阵对比分析了其在不同设防烈度下的抗震性能。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现状建立了12个典型模型。对不同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对比了影响结构动力特性的因素。通过对模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对比分析各模型在6~9度设防地区大、中、小震下的位移反应和最终破坏状况,并研究了砂浆强度、构造措施、结构布置等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结合之前的震害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村镇地区的经济水平,对高、低设防烈度区分别设定村镇自建砌体结构的最低设防目标,并针对最低设防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宇,李宏男,李钢[8](2013)在《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评估理论为基础,考虑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特点,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国内外规范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给出既有建筑地震作用取值方法、抗震设防性能目标及性能指标的量化标准。给出既有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形成较为系统的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价体系,其实用性及有效性通过对某一实际工程进行的抗震性能评估得以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拟建之初有明显降低,有必要建立既有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时,为获得较合理的评估结果,应根据后续使用期确定相应地震作用取值。结合给出的抗震性能目标、性能指标及其量化标准,该评价体系能够对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可靠的抗震性能评估。(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邓卫东,陈永红[9](2013)在《公路路基抗震设防目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现有相关规范抗震设防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路路基工程特点和地震带来损失分析,提出了公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的建议.通过分析得出:《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4-89)确定的抗震设防目标在总体上是合理的,但二级以上公路可以适当提高设防标准,所提出的公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涵盖了破坏等级、通行条件和修复状态.(本文来源于《交通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朱胜跃,郭淑霞[10](2011)在《北京市道路系统抗震设防目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汶川、日本东海岸地震对城市造成巨大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北京作为首都,抗震设防显得尤为关键。道路交通系统既是救援物资运输的通道,又是避震疏散、受灾人员安置、救援人员和工程队伍入驻及抢救转移伤员的路线,是城市生死攸关的抗震救灾生命线。通过对北京市道路交通抗震体系的研究,从城市整体角度对抗震防灾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设要求,采用多种方法识别中心城区道路网中抗震设防的关键点段,初步确定不同等级道路的抗震设防目标,并进行典型通道节点抗震疏散分析。(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1年12期)

设防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建筑结构的爆炸事件频繁发生,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建筑结构抗爆设防目标。基于安全性风险评估理论,利用爆炸风险平均发生概率和爆炸风险破坏程度的等级划分,确定爆炸风险的平均影响程度。结合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和实际爆炸事件的特点,提出基于建筑结构重要性的抗爆设防等级分类方法,从而确定抗爆安全等级。根据我国国情综合考虑建筑结构抗爆安全等级和爆炸超压强度等级,确定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抗爆设防指标。建立了以建筑结构设防目标作为工程抗爆设计的基础原则,通过对以往爆炸事件的统计分析,确定不同爆炸超压荷载对人员伤亡和建筑结构损伤程度的设防目标,为建筑结构抗爆设防指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防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练强,李怀峰,袁万城,张常勇.路网密集区中小跨径桥梁基于减隔震技术的抗震设防目标研究[J].建筑结构.2018

[2].齐宝欣,阎石,武行.建筑结构抗爆设防性能目标研究[J].爆破.2018

[3].叶昆,骆江成,朱宏平.面向多级性能设防目标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及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8

[4].施刚,胡方鑫,石永久.各国规范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Ⅰ):设防目标与地震作用[J].建筑结构.2017

[5].孔令林.设防烈度下多目标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6].李英民,刘流.村镇建筑简易滑移隔震技术抗震设防目标及技术措施[J].工业建筑.2015

[7].聂镜洋.基于地震反应分析的村镇典型自建砌体结构设防目标与抗震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8].张宇,李宏男,李钢.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评估[J].建筑结构学报.2013

[9].邓卫东,陈永红.公路路基抗震设防目标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3

[10].朱胜跃,郭淑霞.北京市道路系统抗震设防目标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

论文知识图

地震烈度超越概率图Vision2000中结构抗震设防目标...Vision2000中结构抗震设防目标的...) 乡镇中小学校舍抗震抗倒安居安学设定量化设防目标美国AGM-158导弹JASSM的基本型AGM-158A...

标签:;  ;  ;  ;  ;  ;  ;  

设防目标论文_练强,李怀峰,袁万城,张常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