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性高职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后示范性高职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贺文恕(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湟源812100)

【摘要】本文从国家级高职后示范建设的概念和背景入手,对高职后示范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做了深层次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后示范建设;重要;必要;紧迫;主要内容

1.前言

所谓后示范性建设,也称示范性高职后期建设,指的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通过了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验收之后5年以内这一时间段的相关工作。在此,之所以讲“五年”的时间,是因为有明确的依据,将在下文提到。

2.开展后示范建设的背景

笔者认为,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建设,全国百所示范高职示范性建设取得了不平凡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办学思路更加清晰,管理能力明显提升;②教学改革持续推进,高职特色开始凸现;③师资建设卓有成效,办学基础大为改善;④实训基地建设显著,服务社会能力大增;⑤校企合作开展深入,社会影响渐入佳境;⑥骨干专业基础扎实,人才培养走上新路。

或者,换个角度说,通过3年的艰苦努力,百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四个指标数实现了翻一番,分别是:第一、和示范性院校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翻一番,由建设前的1.2万个增长到2.4万个;第二、示范性院校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数将近翻一番,由原来的1.35万人增长到2.6万人;第三、示范性院校为企业科技研发服务的资金数超过翻一番,从建设前的2.7亿元增长到6.7亿元;第四、示范性院校对口支援的院校数翻一番,从原先的460个增长到920个。

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思想松散、居功自大和盲目乐观等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3.开展后示范性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示范性高职建设项目经过了艰难申报、艰苦思索和艰辛建设等过程,全体教职员工倾全力进行建设与改革。项目通过验收并且取得了良好成绩,各个参与者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成功的欣喜和任务完成后松一口气的想法,这种思想可以理解,但必须克服。

同时,全国千余所高职院校必将因为借鉴百所示范性建设的成功经验而又好又快地发展,一幅波澜壮阔的高职教育全面改革的画卷已经展开,示范院校必须增加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或者说,凡事不进则退,示范院校自身要从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认识后示范建设的意义。

任何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别规律性和效果显现的滞后性。示范性建设本身是一个建设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建设,示范院校的许多改革刚刚起步,很多问题仅仅是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一些措施有待进一步检验和落实。

在示范性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全院教职工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为保证建设任务完成,打破常规、举全校之力,集中各种资源,进行了许多具有颠覆性的改革,破除了很多束缚,甚至弱化、打乱或停止了其他方面的建设与改革。项目验收后,随着成果推广,管理和运行成本必将增加,建设中探索的一些做法继续实施将变得异常艰难,如何总结建设经验、建章立制?如何逐步形成长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使示范性建设成果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是后示范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示范性建设以行政项目的形式下达,有国家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支持,还得到教育主管部门、院校举办方、兄弟职业院校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示范性建设成为学院的核心工作后,党政齐抓共管、集中建设,教职工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不计报酬、不计得失。随着项目验收,如何继续激发教职工建设与改革的热情和激情,有效避免示范性建设项目对改革热情的激励作用逐步递减,避免改革疲惫的发生,是后示范期急需破解的难题。

近三年多来的示范性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设过程中,学院不可能将体制、机制和扶持政策的持续性等问题一并解决。因此,把很多问题留给示范性建设以后的教学运行与管理实践。随着建设项目完成,行业企业、举办方和政府部门对院校的关注度、支持度会有所变化。如何保持社会关注度,保持行业企业参与学院建设热情,实现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何筹措资金,完善示范性项目的后续投入,发挥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后示范建设与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2009〕13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7年度立项建设院校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教高〔2010〕6号)两个文件中都明确要求---确保学校示范网站建设与成果展示在5年内持续更新;并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开头的五年时间就来源于此。

在进行示范性建设的院校内部,各个专业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效益很不一致,参差不齐现象明显。尤其是在办学理念、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和“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不论是改革力度还是已经取得的具体成果等多个环节上的差距较大。例如,同一高职院校中,参与国家示范性建设的专业发展情况和没有参与的专业相比,各方面差距惊人。

示范性院校中,“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各专业教师队伍中高层次教师比例偏小,并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经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之后,相关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专业教师人数的90%以上,但中西部地区的好多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还没有达到此标准。

高职院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办学机制改革与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等事项上,各示范性院校因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区别,更不能说是已经全部完成。

或者说,百所国家级示范性院校不同个体之间的具体建设差距很大,而此差距只能在各自的示范性后期建设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缩小。

4.后示范性建设的主要内容

4.1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早在2004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从目前的形势发展看,“以就业为导向”已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

职业教育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教育。社会生产的各行业需要什么人才,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天性已决定了它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第二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也指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协调的高职教育计划,而是开创高职教育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局面。”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国际高职教育的趋势,也是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导航灯”。

在后示范期建设中,我们务必要清晰地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以就业为导向”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②“以就业为导向”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③“以就业为导向”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4.2完善产学合作运行机制;般来讲,通过建设,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共识。但在当前背景下,进行后示范建设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新落脚点应该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老生常谈的科技创新和开发。因此,更应该倡导一种学校科研主导下的产学合作。

4.2.1对高职科技的定位和内容应当有新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后示范建设期间,高职院校的教师更要重视科学研究,但重点应当定位于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上,着重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着重于现有工艺设备、生产流程的改进。这就要求教师到企业中去找课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通过“研”这根纽带把产、学双方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学校在产学合作中的主动权。

4.2.2培养科研团队,增强产学合作中的教师能力。要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科研队伍和机制,要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选聘新教师时,除考虑教学水平因素外,还要考虑到其创造性和科研能力;二是对教师的培养,要在“双师型”教师指标中,加入科研因素;三是更要加强机制建设,学校必须形成有利于教师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4.2.3整合科研资源,形成科研主导下的产学合作合力。有效的产学合作必须建立在优化资源的基础上,这种资源主要包括师资、设施设备、实训基地(校内、校外)等,因此,实现科研主导下的产学合作的前提是必须完善现有师资与设备资源,形成发展的合力,并积极推动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现阶段,值得考虑的有效措施有: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整合现有实验设备并有选择性地淘汰与添置、强化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供师资企业实践与交流学习的机会等等。

4.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于经历了示范性建设的高职来说,要不要搞职业道德教育已不是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才是当务之急。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道德、纪律、作风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后示范建设中,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培养敬业和奉献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4凝练办学特色;于历史传统、学科结构、办学定位不同,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示范高职必然有着不同的办学模式和不同层次的特色要求。从这一意义而言,示范高职办学特色最基本的属性在于独特性,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确立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是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在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上,要努力树立个性化理念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突出强调用国际化眼光、现代化理念,拓展改革的深度。在办学定位上,必须对自身的性质和类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准确分析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重点把握好自身的历史传统、人员结构、学科结构及所处环境的地域特色、学科设置的个性和共性、教师与学生的来源、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办学理念等文化特征,并根据自己的服务能力和社会需要,确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空间和竞争优势。

大力培育有特色的高素质人才。确立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办学特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上,进入后示范建设的各高职要切实做到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个性发展,根据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及自身的培养目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素质高、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4.5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养优秀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改革课程内容,更新课程设计,使之具有时代特点、学科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师资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要将教学工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教学工作不达要求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评价教师时,实行四个“一视同仁”,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一视同仁,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一视同仁。

健全教学组织机构是教学改革可持续的重要支撑。要在后示范建设中,要尽可能实现教学的“管、办、评”分离,从而对教师教学提供切实的指导,对教学改革提供理论的支持,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对考试考核给予有力的规范,确保了高质量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4.6提升服务企业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2012年4月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如果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将很难让社会满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结构、规模和素养的新要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力资源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无形中,对进入后示范建设的高职院校如何进行“提升服务企业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工作指出了方向。

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经济改革的核心。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次以结构升级为核心的调整,调整的大方向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进行接轨,融入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各个示范性高职院校在进行后期建设时,更要重视这一点。

4.7有针对性地加强教研室的建设;果说,各示范高职在过去的三年中大大地加强了相关专业的建设,那在后示范建设中,就要以教研室为中心做好建设工作。这是因为:教研室是按学科为主而设置的基层教学和研究性的组织,也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型教学研究机构。教研室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组织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进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改进教学工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后示范建设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后示范期学院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赵明安后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划的战略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夏源庆科研主导下的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发展研究[J].高职教育信息参考,2011(01).

[4]张永红高晓梅.后示范时期高职学院内涵建设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1(09).

[5]陈新一许芳奎.加强教育科研,深化示范高职院校建设[J].中国高教育研究,2010(5).

[6]李忠华张翠莲.后示范建设时期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激励机制研究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

[7]郭江平示范性课程建设的回顾与示范后课程建设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8]周建松基于国家示范引领的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标签:;  ;  ;  

后示范性高职建设的意义和内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