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的刑法解释空间向度研究

网络犯罪的刑法解释空间向度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空间能够形塑法律事实和法律概念。网络空间的社会性使网络犯罪的事实和概念得以出现和生成。网络犯罪具有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计算机作为犯罪主体和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三种类型。网络犯罪是对传统线下犯罪的进化:由于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性、平台性、智能性、复制性,刑法的空间效力面临虚置危险,犯罪的行为主体转向网络平台,犯罪的行为构造发生松动重组,刑罚的裁量基准愈加重叠多样。对此,刑法应当兼顾立法技术和解释能力。在解释论上,一要认知网络本质,二要重视案件事实。隐喻既是事实分析方法,也是法律解释思想:通过将陌生的线上事物转化为熟悉的线下事物,使案件事实向法律规范靠近;通过释放法律关于线上事物的隐喻含义,将法律规范向案件事实拉近。

论文目录

  • 一、刑法概念的空间形塑:传统犯罪的网络新样态
  •   (一)社会网络空间滋生网络犯罪
  •   (二)网络犯罪在膨胀中类型交错
  •   (三)网络空间中传统犯罪的进化
  • 二、网络空间中的刑法:线下概念的线上新挑战
  •   (一)刑法空间效力面临失灵虚置
  •   (二)犯罪行为主体转向网络平台
  •   (三)犯罪行为构造趋向松动灵活
  •     第一,是当前适应线下环境的理论学说需要新发展。
  •     第二,是当前适应线下环境的理论学说需要再检验。
  •     第三,是当前适应线下环境的理论学说需要再肯定。
  •     第四,是当前适应线上环境的理论学说需要再发展。
  •   (四)刑罚裁量基准愈加重叠多样
  •     1.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本身是处罚标准
  •     2.线上的裁量基准与线下相同的情形
  •     3.线上的裁量基准与线下不同的情形
  • 三、刑法的空间适应性:解释的立场、基础与方法
  •   (一)立法技术与解释能力
  •   (二)网络空间的价值伦理
  •     1.网络空间的本质是网络社会的建构根基
  •     2.网络空间的安全是网络社会的重大关切
  •     3.网络空间的伦理是网络社会的精神支柱
  •   (三)案件事实的隐喻推理
  • 结 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艳红

    关键词: 刑法解释,网络空间,传统线下犯罪,网络犯罪,隐喻思想

    来源: 中国法学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刑法

    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131)暨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成果

    分类号: D924.3

    DOI: 10.14111/j.cnki.zgfx.2019.06.012

    页码: 202-223

    总页数: 22

    文件大小: 223K

    下载量: 2300

    相关论文文献

    • [1].犯罪主体的网络化演变动向与立法修正脉络[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5)
    • [2].论我国职务犯罪主体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 山西青年 2013(16)
    • [3].论狱内有预谋犯罪的侦控要素[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11)
    • [4].征地拆迁职务犯罪研究——以北京农村地区为蓝本[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12)
    • [5].环境犯罪主体新论[J].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6].浅析职务犯罪主体[J]. 法制与社会 2019(02)
    • [7].单位应当成为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J]. 商 2012(23)
    • [8].论国际犯罪主体的范围与特征[J]. 河北法学 2008(09)
    • [9].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宜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J]. 知识经济 2008(10)
    • [10].村干部成为渎职犯罪主体的可能性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3(05)
    • [11].对渎职犯罪主体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1(33)
    • [12].环境犯罪主体比较研究[J]. 理论界 2008(05)
    • [13].职务犯罪的生成机理与治理对策[J]. 人民检察 2008(10)
    • [14].“二次委托”受托人当属渎职罪的犯罪主体[J]. 人民检察 2016(24)
    • [15].基于权利保护视角的虐待儿童犯罪主体规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7)
    • [16].析行政委托中的渎职犯罪主体[J]. 法制与社会 2013(31)
    • [17].国资委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辨析[J]. 大众商务 2009(22)
    • [18].论国家机关犯罪主体资格之否定——由“乌铁中院受贿案”引出的深层思考[J]. 东南司法评论 2009(00)
    • [19].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的理论廓清与现实应对[J]. 新疆社会科学 2020(03)
    • [20].小议司法解释中如何明确适格的渎职犯罪主体[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3(05)
    • [21].铁路运输领域职务犯罪主体的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12(29)
    • [22].国际犯罪主体争议问题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1)
    • [23].渎职犯罪主体的适用探析[J]. 社科纵横 2008(05)
    • [24].渎职犯罪主体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问题研究[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 [25].网络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及对策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06)
    • [26].论渎职犯罪主体中的几个问题[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8(05)
    • [27].重申犯罪主体 论以人为本的刑法意义[J]. 中外法学 2010(03)
    • [28].浅论渎职罪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学理论 2010(27)
    • [29].高度重视职务犯罪“35现象”[J]. 决策导刊 2008(05)
    • [30].非法行医罪犯罪主体辨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标签:;  ;  ;  ;  ;  

    网络犯罪的刑法解释空间向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