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唐慧(淮南联合大学政文系,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过于功利化,只关注专业知识,而忽视全面发展,忽视人文素质的提升,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忽视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适应能力差,因此加强大学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势在必行。而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综合课程,对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人文素质的提升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要具体的落到实处。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许多大学生贪图安逸享受,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缺乏责任心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素质。所谓人文素质,是指除专业知识之外的,有关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在人身上经过内在升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素质修养,是人修养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使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客观正确的对待世界,使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但是现在很多的高校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片面追求就业率,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在就业竞争的压力之下,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证、考级、考研上,导致学生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出现有些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而有些学生基本素质较差,不懂得关心照顾他人,只一味自私自利,性格上有严重缺陷,适应能力极差。大学生是今后社会的栋梁,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现在,各高校普遍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教育,但总体上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状况还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教育不同与职业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大学为人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但是仅仅通过这种人文环境浸润对人文素质的提升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展专项活动,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其中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人文素质的提升起到很重要作用的促进作用。“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1]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文学、历史、地理、哲学、艺术等等。并且大学语文课程所提供的都是文学作品,与人文科学关系密切,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通过大学语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1学校的重视

让我们感到可喜的是在高校大学语文受到了重视,各高校均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但目前来看,大学语文并没有受到大多数同学的重视,很多学生,尤其在理工科学生中存在一种重理轻文的观念,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大学语文是个可有可无的课程。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低下,连基本的申请书,请假条都写不好,甚至有些大学生错字连篇。不少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枯燥无趣,老师长篇大论,大学语文教本选文零散,无任何系统性可言,而且有些文章内容和高中一样,等于把高中的课文再学一遍,并且就讲解上来看,大学老师因为受课时所限制,在某些方面不如高中老师讲解细致,所以,更没有了学习的欲望。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对大学语文内容进行合理化的选择。首先选择要切合实际,要与时代紧密相连,不能与时代脱节,要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备通俗、实用的特点。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大学语文的内容正是自己所缺少的,所要学习的东西,让学生有一种解惑的感觉,而不能让学生一看篇目,就觉得枯燥无味,学之如同嚼蜡。要选择中国文学中真正优秀的篇目,这些篇目之间要有联系,成系统,并且涉及的范围要广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真正的指导学生去应对今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渔夫》给我们诠释了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和独立不迁的高洁人格。《受戒》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水墨画一般的生活意境,学生们在学这些作品的同时能够从中感悟生活。

2教师的引导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仅是教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是一群在年龄和知识结构上都比自己小的群体。他们虽然比教师更有精力,更有创造性,但是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而教师就应当充当这个引导者。首先作为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不能把授课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真正的爱上这个职业,只有热爱这个职业,才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这个事业中去,才能做到更好,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其次,一名称职的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授人知识和育人操行两方面的功用,使自己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产生人格魅力,以此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感。在信息化的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试想,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感觉学到的东西还不如自己花一节课的时间自习学来的多,那么他还有什么必要浪费时间来听课呢,怎么会对教师产生崇敬感呢。因此,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上体会到什么是工作的责任与激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的品德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逐步构建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型期,此时如果教师能给予他们正确的观念的引导,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试想,一个人格不健全的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强输硬灌型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长此以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扼杀。大学语文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不是简单的交给学生字怎么写,诗怎么读。如果课堂教学还按照以往的方式,那么势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要采取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思考讨论的拓宽思路的方式。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如讲解古典诗词时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音像效果,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提升欣赏能力。大学生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态度,每个学生对同一篇目的理解感悟都是不一样的。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讨论,分组分片,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形成各自的认识,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这种讨论中,势必会加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所教授的观点,而是能积极发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4考核制度

大学语文是人文课程,考核制度长期以来都是以一张试卷作为最后的成绩评定,这不利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学生很难通过一张试卷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教师也难通过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素质高低。而这种考试也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考试前临时背背看看,平时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考试的分数与平时的学习效果没有太大关系,导致学生不好好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大学语文考核应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课堂讨论,课堂习题,期末论文。三部分分开进行,各占一定分值,把大学语文考试的一张试卷定分数,分为较为合理的三个部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较为全面的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课程的整体把握程度,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曹海明.语文:文化的构成[J].语文教学通讯,2004(7-8)

标签:;  ;  ;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