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层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应力,强度,薄膜,界面,脉冲,基体。
激光层裂论文文献综述
高传玉,刘国芳,杨晓红,马明,李奇军[1](2013)在《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的微塑性成形技术存在尺寸效应、成形不均匀、加工效率低、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讨论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微成形方法—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建立了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在激光驱动飞片加载下薄膜与基体层裂及薄膜微成形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考察了激光能量、薄膜厚度及薄膜种类对激光层裂微成形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技术可以实现薄膜微成形,激光能量大小及薄膜的种类是影响薄膜与基体层裂的关键因素,一定范围内薄膜厚度对薄膜成形影响较小,但是超出其范围对薄膜成形将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激光层裂微成形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可控制与可操作的薄膜微成形技术。(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3年04期)
顾文艳[2](2010)在《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成形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微成形是指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来生产至少在二维方向上尺寸处于毫米量级以下加工零件的技术。工业上普遍应用的则是500 nm-500μm范围内的成形加工。尽管传统的微细加工方法可以直接用于MEMS的微小构件,但通过微型模具成形微小制件更易于保证质量,且成形工艺容易控制,便于自动化生产,是大批量成形微型制件的重要工艺发展方向。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微塑性加工技术。该技术基于平面应力波在双层介质中的传播机理,利用高功率密度脉冲激光驱动飞片高速运动,飞片产生高压冲击波实现层裂所需要的峰值压力,结合先进的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和微型模具实现金属薄膜的微成形。本文阐述了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完成了激光薄膜层裂微成形的实验,实现了厚度为纳米级的金属薄膜的微成形,讨论了激光能量、薄膜厚度、应力波脉冲、薄膜与基体声阻抗匹配等因素对薄膜成形的影响,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失效现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能有效的模拟薄膜激光层裂的微成形过程。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轻污染的新型激光微加工技术,结合阵列结构模具,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它推动和促进了微成形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0-06-01)
阚剑平[3](2002)在《激光层裂法检测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层裂技术,最近几年已被成功地用于测量强但脆的非消耗、非扩散性微米厚薄膜与基体界面拉伸强度。本文对激光层裂技术测量薄膜和基体结合强度进行了初步的有限元数值研究,获得以下的成果:在激光层裂实验中,激光脉冲触发介质在高应变力下变形,在介质动态断裂数值模拟中使用弹性理论。根据激光与材料作用机理,将实验过程简化为两个相关但不耦合过程,即热在双层介质中的瞬态热传导,局部体积膨胀和等离子体反冲压力引起的瞬态弹性波在双层介质中的传播结构分析。在瞬态热传导分析,将介质在空间域离散为热影响区和非热影响区,在时间域的离散采用通用梯形法。在弹性波传播结构分析,将介质在空间域离散为单元尺寸数倍于瞬态热传导单元尺寸,在时间域的离散采用中心差分法。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激光加载而非实验测得的瞬时表面速度作为模型的输入,模拟了高脉冲能量脉冲激光冲击试样表面产生向基体内部传播的高幅应力波传播,并将结构分析的结果与实验测量值作了对比验证。基于实验的激光冲击单层介质和双层介质热分析,证明了热弹、熔融机制下激光穿透介质的热影响深度仅为1~2μm,故基体/薄膜界面力学性能不受激光冲击的热影响。结构分析得到垂直于自由表面304不锈钢/氮化钛薄膜界面应力为183.64MPa。从而在数值模拟上证明,引发薄膜/基体界面脱粘的应力并非压应力波与反射的拉应力波的单次耦合,而是在界面与自由表面来回反射和透射的应力波的多次迭加。(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2-04-01)
周明,张永康,蔡兰[4](2002)在《激光层裂法定量测定薄膜界面结合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定量测定薄膜界面结合强度的激光层裂技术.分析了激光诱发薄膜层裂的物理过程,在基于薄膜内部应力波多重反射。透射基础上,建立薄膜层裂数学模型,推导出薄膜层裂条件下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相应层裂应变率的计算公式.对Cr不锈钢/TiN,Al/EPOXY,纯Fe/EPOXY叁个体系的界面结合强度进行了测定.提出直观判别薄膜层裂的波形分析法,直接确定层裂时刻、层裂深度、层裂强度.实现了单次激光冲击,一次确定薄膜界面拉伸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2年01期)
曾丹勇,张永康,于自岚[5](2001)在《激光层裂法测量复合材料界面拉伸强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激光层裂法检测复合材料界面拉伸强度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并从该测量方法的几个关键技术 ;应力波生成与传播的数学模型、应力波形的测量与临界值的判定 ,评述该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1年01期)
曾丹勇,周明,张永康,蔡兰[6](2000)在《激光层裂法定量测量薄膜附着力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激光层裂法检测基体/薄膜附着力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并从该方法的几个关键技术──应力波生成与传播的数学模型、应力波形的测量与临界值的判定,评述该技术及其最新的发展情况(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00年04期)
曾丹勇,周明,张永康,蔡兰[7](2000)在《激光层裂技术测量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层裂法测量涂层结合强度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方法 文中介绍了该方法检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 ,并对该测量方法的几个关键技术 ,即应力波生成与传播的数学模型、约束层与能量吸收层对应力波形的影响、应力波形的测量与临界值的判定 ,进行评述 并讨论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唐长国,朱金华,郑修麟[8](1996)在《激光层裂法测涂层/基体结合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激光层裂法测涂层/基体结合力,用普通的YAG脉冲激光器成功地将TiN涂层与纯Fe基体分离,电子扫描照片显示,被激光照射的纯Fe表面有局部熔化现象,涂层剥落处基体有明显塑性变形,涂层的折断形式为脆性断裂.试验中激光导致的应变速率约为345×10 ̄6s-1,涂R/基体结合强度约为542MPa,作者还对激光层裂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激光层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成形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微成形是指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来生产至少在二维方向上尺寸处于毫米量级以下加工零件的技术。工业上普遍应用的则是500 nm-500μm范围内的成形加工。尽管传统的微细加工方法可以直接用于MEMS的微小构件,但通过微型模具成形微小制件更易于保证质量,且成形工艺容易控制,便于自动化生产,是大批量成形微型制件的重要工艺发展方向。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微塑性加工技术。该技术基于平面应力波在双层介质中的传播机理,利用高功率密度脉冲激光驱动飞片高速运动,飞片产生高压冲击波实现层裂所需要的峰值压力,结合先进的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和微型模具实现金属薄膜的微成形。本文阐述了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完成了激光薄膜层裂微成形的实验,实现了厚度为纳米级的金属薄膜的微成形,讨论了激光能量、薄膜厚度、应力波脉冲、薄膜与基体声阻抗匹配等因素对薄膜成形的影响,分析了成形过程中的失效现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能有效的模拟薄膜激光层裂的微成形过程。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轻污染的新型激光微加工技术,结合阵列结构模具,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它推动和促进了微成形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层裂论文参考文献
[1].高传玉,刘国芳,杨晓红,马明,李奇军.激光层裂微成形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
[2].顾文艳.薄膜激光层裂微成形的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阚剑平.激光层裂法检测薄膜与基体结合强度有限元分析[D].江苏大学.2002
[4].周明,张永康,蔡兰.激光层裂法定量测定薄膜界面结合强度[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2
[5].曾丹勇,张永康,于自岚.激光层裂法测量复合材料界面拉伸强度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
[6].曾丹勇,周明,张永康,蔡兰.激光层裂法定量测量薄膜附着力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0
[7].曾丹勇,周明,张永康,蔡兰.激光层裂技术测量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唐长国,朱金华,郑修麟.激光层裂法测涂层/基体结合力[J].材料研究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