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色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诱导,聚集体,密度,光学,激发态,环糊精。
生色团论文文献综述
秦小转,王新潮,冯丹丹,贺加贝,郑丽萍[1](2019)在《枝状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生色团的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zuki反应、胺醛缩合两步反应合成了开链的枝状的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染料分子.利用核磁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结合X-ray单晶结构分析、核磁氢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系统研究发现,目标分子C1和C3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荧光发射光谱证实了只有目标分子C3能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发生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er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PT)反应,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C3发生ESPT反应的能力增强.在固态下同样可以发生ESPT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胡航,Charles,H.Wolstenholme,张鑫,李晓松[2](2018)在《具有延长共轭的绿色发光蛋白生色团的反向溶剂化斯托克斯(Stokes)位移(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天然荧光蛋白启发的发色团结构在生物成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一类新的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光化学性质.首先,得到了这一类发色团在真空和溶液中热动力学稳定异构体;然后,计算了它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最后,观察到对于这类新的RFP生色团,它们吸收和发射波长发生了反向溶剂化偏移;通过分析,发现了导致反向溶剂化偏移的原因是在溶液中,电荷转移更加稳定,进而常见的旋转结构重组受到抑制.(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8年04期)
张梦晗,杜垠龙,姜博涛,王贵宾[3](2017)在《带有铂芳炔生色团的聚芳醚的制备与光物理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铂芳香炔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碳碳叁键结构,良好的溶解性,较高的线性透过率,在有机光电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这类有机金属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发挥非线性吸收效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具有良好稳定性,同时在可见光波段有高线性透光率的基体材料。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以铂芳炔为中心的双氟单体,与4,4’二氟二苯砜,六氟双酚A共聚,首次得到新型的主链中带有重金属铂和炔键的聚芳醚共聚物。在稳态瞬态荧光和磷光光谱中,测得所制备的单体和共聚物均有磷光发射和较长的磷光寿命(>200μs),表明存在激发单重态S1至叁重态T1的隙间跃迁过程。Z扫描测试结果表明所有铂炔单体化合物与共聚物均具有明显的反饱和吸收性质,溶液浇铸所制得的固态材料不仅表现了优异的光限幅效果,并且避免了以铂炔小分子与聚合物溶液共混的聚集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期刊2017-10-10)
张扬[4](2017)在《含非典型性生色团AIE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发光材料在照明、显示、电力以及宇航等各行各业具有的巨大应用潜力,对发光材料的开发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门。聚合物发光材料比小分子发光材料更易成膜、易修饰以及有更高的稳定性等,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然而大多数发光材料都会在聚集时发生荧光强度降低,也就是聚集诱导荧光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现象。由于很多发光材料的使用是在聚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ACQ现象大大限制了发光材料的实际应用。唐本忠院士课题组于2001年发现了一种与聚集诱导荧光淬灭(ACQ)相反的现象,其名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自从AIE效应提出以来,许多科研工作者被这种有趣的现象和其广阔的前景所吸引。传统的有机荧光聚合物在化学检测、太阳能转换、细胞成像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它们通常由共轭主链或π电子体系构成,以共价键合来提供足够的共轭。然而,这些荧光聚合物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光稳定性差、高细胞毒性、不可生物降解、水溶性差和合成方法复杂,这对它们的实际应用是非常不利的。近年来,另一类发光聚合物逐渐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与经典的发光高分子相比,这类发光聚合物的结构中不含苯环、噻吩、芴、咔唑这样的共轭π电子系统基元,而只含有一些助色基团如:-CONH-、C=O、-COOR以及脂肪胺等。由于这些聚合物的化学结构更接近于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普通聚合物,它们化学制备过程简单、环境友好且在生物荧光成像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综上诉述,探索如何用简单合成方法制备不含共轭π电子系统基团,而仅含有非典型性发色团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新型AIE荧光材料的工作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运用简单的方法合成了几种只含有非典型性发色团的新型AIE荧光聚合物,主要研究了其光学性能和AIE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以胱胺二盐酸盐(G0)作为核心和分支点,通过交替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反应以高产率分别合成了G0.5、G1.0、、G1.2和G2.0四种不同代数含有双硫键的S-S-PAMAM树枝状聚合物。通过FT-IR、MS、EDS等表征了S-S-PAMAM树枝状聚合物的结构,然后系统研究不同代数S-S-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光学性能和S-S-PAMAM树枝状大分子(G2.0)的AIE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代数的增加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通过浓度及不良溶剂(丙酮)对S-S-PAMAM(G2.0)荧光影响的研究,证明了其具有AIE特性。此外,由于S-S-PAMAM结构中含有大量二硫键,通过在温和条件下加入二硫苏糖醇(DTT)的方法即可被切断,裂解成胱胺等小分子片段。因此我们所合成的S-S-PAMAM树枝状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能和AIE发光特性,有望在荧光成像技术和生物科学领域被应用。(2)将单-[6-(二乙烯叁氨基)-6-脱氧]-?-CD(DTCD)分别和丙二酸、二硫代二丙酸和谷氨酸进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叁种具有AIE效应的新型生物相容性β-CD二聚体:丙二酸-β-环糊精二聚体(PCD)、3,3'-二硫代二丙酸-β-环糊精二聚体(DCD)和谷氨酸-β-环糊精二聚体(GCD)。通过~1HNMR、FT-IR、MS等表征了叁种β-CD二聚体的结构,然后系统研究叁种β-CD二聚体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CD、DCD和GCD均能发出强蓝绿色荧光,叁者发射波长相同,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为PCD>DCD>GCD。并通过研究叁者的温度和pH对其荧光的影响,以及变温~1HNMR、SEM等表征解释了其发光机理:二聚体结构中的羟基、亚氨基和酰胺基团可以形成稳定的分子间氢键,当分子内许多氢键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在分子间形成聚集体,使分子内形成刚性的结构。这有利于增加分子内的旋转阻力,使激发态非辐射能量衰减降低,从而增大荧光强度。此外,PCD、DCD和GCD叁种二聚体还可以形成水凝胶,其凝胶能发射出强黄绿色荧光。与以前报道的AIE分子相比,该β-CD二聚体仅含有非典型性发色团,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水溶性、柔性链、结构可调性。本研究为制备无毒环保的非典型性AIE荧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AIE荧光材料更好的应用于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及药物输送等领域。(3)由聚(异丁烯-alt-马来酸酐)和单-[6-(二乙烯叁氨基)-6-脱氧]-?-CD(DTCD)发生酰胺化反应合成含有?-环糊精(?-CD)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的聚合物(PIMA-NH-CD)。通过~1HNMR、FT-IR、MS等表征了该聚合物的结构,系统研究了聚合物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IMA-NH-CD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发出强蓝绿色荧光,且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具有AIE性质的PIMA-NH-CD研究表明不需引入共轭π电子基元,仅将氮原子和氧原子等富电子基团引入β-CD中,也可制备具有AIE发光特性的β-CD衍生物。本研究为制备无毒环保的非典型性AIE荧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AIE荧光材料更好的应用于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及药物输送等领域。(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郭青[5](2017)在《以CRA为核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为臂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折变效应是指在功能组分电荷传导体以及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作用下,材料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折光指数调制现象。超结构光折变分子是将所需功能基团键接到一个复杂分子上得到的分子。本文首先设计合成了叁种不同结构的非线性生色团,然后将他们键接到间苯二酚杯芳烃(CRA)核上得到叁种超结构光折变材料。最后通过1H NMR、FT-IR、EA、MALDI-TOF-MS、UV-Vis、TG、DSC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表征。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键接对硝基苯乙腈吸电子基团的吩噻嗪基非线性生色团PT-CSN-N3-n(n=6,8)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CRA-PT-CSN-n(n=6,8)及对应模型化合物RES-PT-CSN的合成与表征。并通过改变吩噻嗪上键接的柔性链长短来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1H NMR、FT-IR、EA、UV-Vis、DSC/TG等表征手段对各个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证明成功合成目标产物,并且增加碳链长度后,其溶解性有一定的改善。玻璃化转变温度都小幅度降低。元素分析以及MALDI-TOF-MS结果说明生色团接入率接近100%。在第二部分,引入异佛尔酮来增加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共轭链长度,优化非线性生色团D-π-A结构,得到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PT-IM-N3。然后将其通过“点击化学”反应键接到CRA叁维核上得到目标产物CRA-PT-IM。最后通过1H NMR、FT-IR、EA、GPC、MALDI-TOF-MS、UV-Vis、DSC/TG等手段对各个产物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将生色团键接在CRA核上,并且接入率达到100%。产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及热稳定性。第叁部分主要内容是光折变效应二波耦合测试。首先,制备得到小分子生色团标样PDCST,然后将其与其它功能基团混合制备器件。最后进行二波耦合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小分子标样在无外电场作用下,没有明显的二波耦合信号,随着电压增加,增益系数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焦体峰,马凯,邢蕊蕊,张乐欣,周靖欣[6](2017)在《肽调控生色团自组装纳米结构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蛋白质/肽与功能发色团结合,自组装形成的复合物用于光合成系统中的光捕获和能量转移。由于肽分子结构可设计、自组装形式多样,并且可与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相对照,因此,通过合成肽分子来人工仿制自然界中的光捕获复合物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基于肽调控的功能性生色团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进行人工模拟光捕获系统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对肽调控生色团的组织形式、合成肽-生色团复合物以及肽分子与发色团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组装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本文也对人工仿制光捕获复合物的光捕获性能及能量转移进行了讨论,并且对这类复合物在无机纳米粒子矿化、分子产氢产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阳,夏安东[7](2016)在《利用荧光激发各向异性光谱研究分子聚集体中生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聚集体中的生色团间耦合增强将诱导单体激发态波函数的相干迭加及显着的激发离域,从而改变了分子聚集体的光物理性质。然而到目前为止,缺乏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来研究分子聚集体的生色团耦合的强弱。基于荧光激发各向异性光谱技术,以最简单的分子聚集体(二体分子)为模型,我们发展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分子聚集体的生色团间的相互作用。如Fig.1a所示,对于弱相互作用的二体分子而言,单体单元的最低激发态能级简并(定域激发)且能量转移速率远大于荧光发射速率,造成了荧光各向异性值不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然而,强耦合的二体分子的单体间的强相互作用造成了激发态波函数的相干迭加(激发离域),进而诱导最低激发态能级的裂分,使荧光各向异性值随着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如Fig.1b所示)。由于荧光各向异性值可线性迭加,比较各向异性值相对于定域激发理论值的偏离程度,能够比较生色团间的相互作用强弱,同时半定量的求得了分子聚集体内离域激发的几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四分会:化学动力学》期刊2016-07-01)
王多,李冬冬,胡爽,王迪,陈杰[8](2016)在《AIE生色团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用于成像引导的癌症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是唐本忠教授于2001年发现的一类特殊的光物理现象:一些螺旋桨状分子在溶液态不发光或者发光微弱,而聚集后荧光显着增强。自被报道以来,具有AIE特征的荧光材料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利用后嫁接的方法制备了AIE生色团功能化的介孔SiO_2纳米粒子。所制备的材料在紫外辐射下发射出很强的蓝色荧光,可作为pH响应的药物释放体系用于抗癌药盐酸阿霉素(DOX)的负载及释放,并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现象监测了药物释放过程。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结果表明,AIE生色团功能化的介孔SiO_2纳米粒子可以在Hela细胞的细胞质中成像,负载抗癌药后可用于成像引导的癌症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期刊2016-07-01)
张新伟,方华丽,宋宣玉,李炳中,李存[9](2016)在《含生色团手性螺烯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对手性螺烯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在得到稳定几何构型后,用ZINDO-SOS方法计算了这些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结果表明,含有生色团的螺烯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并非与基态偶极矩成正比关系,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大小与螺烯分子中生色团的空间排列方式有关.选择合适的双电荷转移的方向能够显着增强螺烯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陈垒,唐翔,贾坤,唐先忠[10](2016)在《以偶氮和呋喃基团作为共轭桥的有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分子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偶氮基呋喃(EFNFC)为共轭桥结构的新型生色团分子,将这种分子分别与乙烯基呋喃(EFFC)和偶氮基苯(EFNC)的分子进行对比.通过对这叁种生色团的光学性能和热性能对比研究,发现EFNFC生色团分子在DMSO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73 nm,透光性比EFFC更好,但稍弱于EFNC;EFNFC通过溶致变色法实际测试得到的μgβ1064nm值为4.479×10~(-49) esu,比EFFC有所提升,但略低于EFNC分子;叁种分子的热稳定性均较好,5%热失重温度(Td)值均在250℃以上,其中EFNFC的Td值最高,达到270℃.(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09期)
生色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天然荧光蛋白启发的发色团结构在生物成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一类新的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光化学性质.首先,得到了这一类发色团在真空和溶液中热动力学稳定异构体;然后,计算了它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最后,观察到对于这类新的RFP生色团,它们吸收和发射波长发生了反向溶剂化偏移;通过分析,发现了导致反向溶剂化偏移的原因是在溶液中,电荷转移更加稳定,进而常见的旋转结构重组受到抑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色团论文参考文献
[1].秦小转,王新潮,冯丹丹,贺加贝,郑丽萍.枝状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生色团的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19
[2].胡航,Charles,H.Wolstenholme,张鑫,李晓松.具有延长共轭的绿色发光蛋白生色团的反向溶剂化斯托克斯(Stokes)位移(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8
[3].张梦晗,杜垠龙,姜博涛,王贵宾.带有铂芳炔生色团的聚芳醚的制备与光物理性质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2017
[4].张扬.含非典型性生色团AIE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5].郭青.以CRA为核吩噻嗪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为臂的超结构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表征[D].郑州大学.2017
[6].焦体峰,马凯,邢蕊蕊,张乐欣,周靖欣.肽调控生色团自组装纳米结构及应用研究进展[J].燕山大学学报.2017
[7].李阳,夏安东.利用荧光激发各向异性光谱研究分子聚集体中生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四分会:化学动力学.2016
[8].王多,李冬冬,胡爽,王迪,陈杰.AIE生色团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用于成像引导的癌症治疗[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2016
[9].张新伟,方华丽,宋宣玉,李炳中,李存.含生色团手性螺烯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陈垒,唐翔,贾坤,唐先忠.以偶氮和呋喃基团作为共轭桥的有机非线性光学生色团分子合成与性能研究[J].有机化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