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论文_张立群,于丽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耳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耳草,因子,倍半萜,细胞因子,薄层,等离子体,色谱。

地耳草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群,于丽秋[1](2019)在《地耳草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地耳草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淤胆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应用保肝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地耳草汤,疗程为4周,观察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地耳草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曾俊芬,鲁建武,宋金春[2](2019)在《地耳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地耳草石油醚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地耳草用乙醇冷浸提取,得到粗提物,将其用石油醚萃取后采用各种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2-acetyl-3,5-di-hydroxy-1-geranoxy-6-methyl-4-(2-methyl)butyryl-ben-zene,(2)Empetrikarinol A,(3)2-acetyl-3,5-dihydroxy-1-geranoxy-6-methyl-4-(2-methyl)butyryl-benzene,(4)1-(2,4,6-Thihydroxyphenyl)Butan-1-one,(5)1-(2,4,6-Thihydroxy phenyl-3-methyl)Butan-1-one,对羟基苯丙酸甲酯,O-methoxy cinnamaldehyde,对甲氧基苯甲酸。结论:化合物1-5为间苯叁酚类化合物,化合物2,4,5,6,7首次从地耳草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4期)

刘建新,李存金,周云峰,鄢爱勇[3](2018)在《地耳草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试验,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找到了地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设定了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地耳草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5.0%。结论所建方法有助于提高地耳草质量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1期)

李雪萍,刘伟伟,刘兴隆,赵静,高永翔[4](2018)在《地耳草总黄酮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地耳草总黄酮对肾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探究地耳草总黄酮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6肾切除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模型,ELISA检测血清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致炎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组织胶原-Ⅰ(Collagen-Ⅰ,Col-Ⅰ)。结果:地耳草总黄酮各剂量组IL-1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地耳草总黄酮高、中剂量组IL-2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地耳草总黄酮各剂量组bFGF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地耳草总黄酮高中剂量组Col-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地耳草总黄酮通过抑制促纤维化相关因子bFGF和TNF-α和炎症细胞因子IL-2的分泌,降低Col-Ⅰ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系膜和基质的增生,改善肾小管病变,进而缓解肾纤维化。(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马丽娟,韩乐,刘训红,吴启南,傅兴圣[5](2017)在《ICP-MS法同时测定地耳草药材中2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耳草药材中21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功率为1 300 W,冷却气流量为1.5 L/min,载气流速为0.8 L/min,辅助气流量为0.2 L/min,积分时间为10 s,延迟时间为1 s,重复1次,测量方式为标准曲线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铁、镁、钙、铝、钾、钠、锌、钴、镍、钡、锰、磷、硒、钛、锶、铜、砷、镉、铬、铅、汞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0~250μg/mL(r=0.997 2)、25~100μg/mL(r=0.998 9)、25~100μg/mL(r=0.997 7)、2.5~15μg/mL(r=0.999 6)、25~150μg/mL(r=0.999 1)、2.5~15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8)、2.5~10μg/mL(r=0.999 6)、0.5~2μg/mL(r=0.999 5)、2.5~10μg/mL(r=0.999 9)、0.5~2μg/mL(r=0.998 3)、2.5~10μg/mL(r=0.999 7)、2.5~10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9)、2.5~10μg/mL(r=0.999 9)、0.05~0.2μg/mL(r=0.999 2)、0.05~0.2μg/mL(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0%;加样回收率为93.9%~106.9%(RSD为0.22%~2.94%,n均为6)。钾、镁、磷、钙、铝为药材样品中主要的无机元素成分;21种元素中部分元素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地耳草药材中21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7年15期)

胡琳珍[6](2016)在《地耳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属于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田基黄、小元宝草、四方草、千重楼(浙江)等,广泛分布于山东、辽宁以及长江以南等各个省区。在我国民间,地耳草的全草被用于清热解毒、止血消肿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以及传染性肝炎、泻痢、胃肠功能紊乱和内出血等。在欧美等地区也有民间药用记载。地耳草的萃取液,也叫田基黄,具有抑菌、保肝护肝、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疗效,目前已有针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本课题采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分别对湖北蕲春大别山地区和江西庐山地区产地耳草地上茎叶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宄。采用了正相硅胶层析柱、ODS反相色谱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和半制备手性拆分等分离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了1D&2D NMR、HRESIMS、 X-ray单晶衍射、IR和UV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并通过改良Mosher's手性反应和Rh盐诱导ECD效应等化学反应方法,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ECD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并预测13C NMR化学位移等物理化学手段,鉴定了6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有34个新化合物。这34个新化合物中: (1)有10个属于绵马酸骈合倍半萜类衍生物(其中有3对对映异构体和1对差向异构体),具有6/6/11,6/6/7/5和6/6/10叁种新颖骨架,而且,这也是首次从藤黄科植物里发现具有这种类型的化合物,丰富了藤黄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类型;(2)有16个属于间苯叁酚单萜类衍生物(为8对对映异构体),其中有3对化合物具有比较新颖的2-oxabicyclo[3.3.1 Jnonane, pyrano[3,2-6]pyran和benzo[6]cyclopenta[e]oxepine环系;(3)有4个化合物属于螺酮缩醇杂萜类化合物(为2对对映异构体), 具有比较新颖的1,6-dioxaspiro[4.4]non-2-en-4-one环系; (4)有1个为降倍半萜类; (5)有2个为新吡喃酮类化合物; (6)有1个为新木质素类化合物。我们对这34个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包括五种常见的人类肿瘤细胞株:SW480. MCF-7. A-549, SMMC-7721和HL-60-一种非肿瘤细胞株:BEAS-2B)抑制β淀粉样蛋白肽前体蛋白裂解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 BACE1)活性、NO生成抑制活性、对诱导期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 V)的DNA复制的抑制和抗卡波氏肉瘤相关病毒(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筛选,其中间苯叁酚倍半萜类化合物表现为普遍具有潜在的抗EBV活性,而且化合物3(EC50:0.57μM; SI:52.63)和化合物7(EC50:0.49μM; SI:106.78)表现出比目前最好的抗EBV药物更昔洛韦(EC50:2.86μM;SI:104.50)更强的活性,这也是首次发现间苯叁酚倍半萜类衍生物具有针对EBV在裂解期进行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而且,我们还初步探讨了这10种间苯叁酚倍半萜衍生物在抗EBV活性中所表现出来的构效关系,结论是:光学活性为左旋体、具有绵马酸结构、倍半萜部分为大环且没有环外烯键(Δ5,14),而且绵马酸部分以C-5'-O-C-1联接方式骈合倍半萜部分的间苯叁酚倍半萜衍生物,可能具有较高的抗EBV活性。此外,间苯叁酚单萜类化合物表现为普遍具有潜在的抗KSHV活性,其中化合物28(EC50:8.30 μM; SI:23.49)和化合物34(EC50:4.90μM; SI:25.70)对于研发针对KSHV裂解期复制的抗感染药物具有相当的开发价值。藤黄科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绝大多数为间苯叁酚衍生物,而本课题分离鉴定的绵马酸骈合倍半萜型的间苯叁酚衍生物,属叁类新骨架化合物,在藤黄科植物里属首例发现。而且,我们还首次对间苯叁酚衍生物进行了抑制EBV DNA复制和抗KSHV裂解期感染的评估,并且大部分化合物表现出潜在的药用开发价值。针对这些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我们通过计算机反对接模拟模型和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分析,初步探究了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本课题还实现了总共13对新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拆分工作,每对拆分后的对映异构体的质量几近相等,对探究植物里代谢产物结构的非立体选择性和可能的非酶作用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7](2015)在《地耳草》一文中研究指出别名田基王、田基黄、黄花草、小对叶草。基源为金丝桃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识别要点一年生矮小草本。茎直立,纤细,具四棱。单叶对生,无柄,多少报茎;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全缘。春夏开花,顶生聚伞花序;花黄色。蒴果宽卵状球形。(本文来源于《泸州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刘伟伟,高永翔,赵静,唐宋琪,李雪萍[8](2014)在《地耳草总黄酮对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肾纤维化相关因子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耳草总黄酮(MSN)对大鼠CRF模型肾纤维化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细胞介素IL-6和纤维粘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理。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血清中CTGF和IL-6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N的含量。结果:MSN低、中、高各剂量组CTGF、IL-6和FN含量远低于模型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SN能有效降低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纤维化因子CTGF、IL-6及FN含量,干预CRF模型残余肾组织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本文来源于《中药与临床》期刊2014年03期)

高秋莲,梅湘,杨德乾,米军,刘伟伟[9](2014)在《地耳草提取物(MSN)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地耳草提取物(MSN)对慢性肾衰大鼠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N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金水宝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制备成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大鼠Urea、Crea、Cys-C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及用药后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活性。结果:治疗前各造模组Urea、Crea、Cys-C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各治疗组及假手术组Urea、Crea、Cys-C及24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MSN各组与金水宝组之间无差异(P>0.05)。MSN各剂量组CD4+/CD8+比值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用药组NK细胞活性均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低于假手术组。结论:地耳草提取物能够改善慢性肾衰大鼠的肾功能,同时调节其免疫状态,增强细胞及体液免疫,从而延缓肾脏衰竭的进程。(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4年03期)

陆黎,韩乐,邹立思,刘训红[10](2013)在《地耳草黄酮类成分UPL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MS)对地耳草中黄酮类成分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5μm,250mm×4.6mm,i.d.),以乙腈-0.8%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监测采集数据。结果初步鉴定8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同时测定其中6种黄酮的含量。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2);加样回收率为97.6%~99.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地耳草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地耳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地耳草石油醚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地耳草用乙醇冷浸提取,得到粗提物,将其用石油醚萃取后采用各种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2-acetyl-3,5-di-hydroxy-1-geranoxy-6-methyl-4-(2-methyl)butyryl-ben-zene,(2)Empetrikarinol A,(3)2-acetyl-3,5-dihydroxy-1-geranoxy-6-methyl-4-(2-methyl)butyryl-benzene,(4)1-(2,4,6-Thihydroxyphenyl)Butan-1-one,(5)1-(2,4,6-Thihydroxy phenyl-3-methyl)Butan-1-one,对羟基苯丙酸甲酯,O-methoxy cinnamaldehyde,对甲氧基苯甲酸。结论:化合物1-5为间苯叁酚类化合物,化合物2,4,5,6,7首次从地耳草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耳草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群,于丽秋.地耳草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2].曾俊芬,鲁建武,宋金春.地耳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师.2019

[3].刘建新,李存金,周云峰,鄢爱勇.地耳草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8

[4].李雪萍,刘伟伟,刘兴隆,赵静,高永翔.地耳草总黄酮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5].马丽娟,韩乐,刘训红,吴启南,傅兴圣.ICP-MS法同时测定地耳草药材中2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7

[6].胡琳珍.地耳草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7]..地耳草[J].泸州科技.2015

[8].刘伟伟,高永翔,赵静,唐宋琪,李雪萍.地耳草总黄酮对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肾纤维化相关因子影响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4

[9].高秋莲,梅湘,杨德乾,米军,刘伟伟.地耳草提取物(MSN)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功能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4

[10].陆黎,韩乐,邹立思,刘训红.地耳草黄酮类成分UPLC-MS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禅僧殿前檐/b/c禅僧殿后檐abc多吉羌殿外檐/b多吉羌殿内檐ab种虎耳草药材图地耳草-地耳草地耳草-图243-1 地耳草1.植物全形 2...地耳草-图243-2 地耳草显微特征图1....

标签:;  ;  ;  ;  ;  ;  ;  

地耳草论文_张立群,于丽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